《倾城之恋》读后感 一本书带给读者的爱情观

《倾城之恋》带给读者怎样的爱情观?

白流苏所要的无非是“经济上的安全”和一张长期的饭票,而范柳原的计划是要流苏做情妇而不是妻子。他们不但有各自的打算,还非常清楚对方的想法,范柳原直接了当的对流苏说:“我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约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白流苏对此也很明白,“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只是希望流苏“自动地投到他的怀里去”,做他的一个情妇。这哪里有一点点的浪漫气息,分明是一场因自私而畸形的交易,露骨的交易,也是一次爱情的战争。

但战争的到来却改变了一切,香港的沦陷成全了流苏,使她成为赢家,由“二奶”变成了名正言顺的妻。一场真实的战争打乱了爱情战争的秩序,在真正的战争面前,爱情的交易停止,爱情的战争也熄火了,当一切都要失去的时候,人与人的交流才变的真诚,彼此之间的爱情才除去了交易的色彩,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可是当今的和平年代,再没有一座城的倾覆,来成全我们爱情中极致的真诚。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恋爱的双方更多的是考虑工作、住房、存款等现实的经济问题,爱情逐渐被商业化,更像一场交易。是啊,作为老百姓你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没有了经济基础,精神层面上的爱情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甚至是不切实际,一如小说中那苍白、模糊的月光。

物质是基础,但超越物质的,是精神。爱情属于精神范畴,因此它应该有高于物质的追求。这个时代,我们并不缺物质,我们缺少的是内心的宁静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体验,可如今的爱情过多地披上了功利的外衣,以致面目全非。爱情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如果没有钱哪里来的爱情。天天花前月下,那是电影!人得本质是吃喝拉撒睡。没有物质基础的爱情就象空中楼阁,门外窗帘,只能中看不中用,不幸的是以上可能就是如今大多数人的想法。 很多商人说爱情和婚姻不过是一种交易,虽然看似无情,却也不无道理,只不过有的人用真心换真心,有的人用青春换财富,有的人用美貌换权势。这个社会有他的规则,我们不多做评论。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尽力回避不能忍受的,所谓“趋利避害”也未尝不是幸福之道。没有面包但爱情却仍然能够存在,只不过、没有面包的爱情往往不会有太好的结果,不过!只要两人有信心、有毅力去努力、去拼搏奋斗、那么,两个人就算现在再穷,以后幸福和财富总会光临的。

 

第二篇:读者读后感

《读者》读后感

看《读者》,是我的一种习惯,每次晚饭后随手翻阅、细读,总会有无数个灵光一现的瞬间。它没有说教,只有体验。它像长者,指引年轻人走好人生的旅途;它像哲学家,在侃侃而谈中给人以启示,让人从中得到人生感悟。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它像一弘清泉,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它让你引发对大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正义、睿智、纯真的引导和熏陶,使我们充满了一颗感恩的心。

记得有一篇文章叫《信任》。文章记叙了想为爷爷买助听器而少带400元的我正为难时,店主主动提出:下次给吧,就当我借你的!我知道原因是不想扫了兴冲冲的老人家的兴致。老人家脸上洋溢着的快乐让人感动,店主想帮他把快乐延长。“他将信任给了我,并带给了一个不相识的老人一份快乐,多么善良的人啊!”当作者做出如此感叹之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同样的共鸣。作者很快把所欠的钱还了,而在作者和我心底激起的,却是做个善良诚信的人的涟漪。其实,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信任带来的愉悦了。 就这样,在无数个与《读者》相识的日子里,每一瞬间,那真,那善,那美,在我的心底里升华成了一轮明月、一盏香茗。《读者》它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读者》交往久了、深了,才会发现:它会让你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刻道理。《读者》是一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一本能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我喜欢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