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演讲稿 )

广西“知识工程”校园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参赛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同学们:

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一百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大家共同探讨 “读书与成才”这个严肃的话题,不禁使我想起周总理少年时代在私塾读书时的一个片段——

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

孩子们纷纷抢着发言。有的说:“为了当官发财”;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 听了孩子们稚气而又世故的回答,老师只是摇头。这时,他发现端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的恩来,脸上却带着自信的笑容。于是,老师走到恩来面前,鼓励地问道:“恩来,你为什么读书?”

恩来站起来大声的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响亮的回答,不仅感动了老师,也震撼了在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不仅成为少年恩来勤学苦读的动力,更成为激励几代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战鼓!

如今,近百年过去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强国虽然还没建成,但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可是,今天的学子在回答“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时,似乎远不如少年恩来那样理直气壮。

前不久,为引进一名急需的专业人才,我院领导找到了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学院领导求贤若渴的态度面前,这位硕士先生提出了三个“一定”的条件:“一是一定要给我不少于一千元的月薪;二是一定要给我三室一厅以上的一套住房;三是一定要在一个月内解决我爱人的调动问题。”面对如此现实的条件,一院之长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院的一名教师听说了这件事后,不无义愤的说道:“要是我当时在场,我也给他一个一定的答复——一定不要你!”

不知在座的各位听了这件真实的事情有什么感想。而据我所知,今天带有这种功利性读书目的的大学生决不是少数。

我这里有几组材料;

南京师范大学最近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7.41%的学生把发挥个人才能作为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而经济收入高、工作条件好、社会声望高等功利性的因素竟成为近60%的学生择业的目标。

据《中国青年》杂志登载,19xx年全国毕业硕士生博士共26942名,其中到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就业的占80%左右;仅深圳一地,生源本来只有6人,却接收了708人;上海生源581人,却接收了1712人;与之相反,内地省份输出大量生源,到头来却“孔雀东南飞”,人才匮乏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南京大学曾发起了一场“重塑理想”的大讨论。讨论的起因是一署名“柯望”同学给校报的来信。他在信中写道:“现在,没有理想成时尚了……有一次春游时,大家在一起闲聊,团支部书记讲理想,大家都感到好笑。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们似乎活的都很累,没理想没追求的人反而叫人看了似乎很充实……有些事情,用理想解释不通,用功利一说就明白了,功利真是解开一些困惑的钥匙吗?”

柯望同学的信不仅抒发了市场经济冲击下社会价值观的嬗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困惑,也向我们重新揭示了这个命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读书?是为理想?还是为功利?难道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月收入一千元、三室一厅的回报吗?我们似乎有回到了少年恩来所

经历的那个场面。

在这样的问题面前,我们能否像敬爱的周总理少年时代那样,做出一个响亮的回答呢?——不,不需要再用语言,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原自治区副主席秘书、大学毕业生陈作军和另外4位大学生,舍弃原来在大城市舒适的工作岗位,从19xx年6月开始,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广西荔浦县海拔一千多米的荒上山建起了占地约7万亩的三河农场,成为一个新兴农业公司的主人。

19xx年8月的一天,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科学院植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生俞张明,到上海浦东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毛遂自荐要做一个农民。

据《中国青年报》5月28日报道在河南卫辉市张武店村,先后有28名大中专毕业生在村里落户当了农民。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开始挑起了致富的大梁。

……

60年代,毛泽东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90年代的今天,这段著名的语录再次拨动了一批批年轻人的心弦。他们正视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实,把在大学所学知识奉献给了祖国仍然贫瘠的热土。而在他们的身前身后,再辽阔的边疆在荒袤的大西北,在积雪的高原,在火热的油田,在寂寞的基地……都活跃着大学生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塑造着新一代大学生的共同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在他们的行动中延伸、拓展!

80年代声名遐迩的当代保尔张海迪,曾写过一封《致全国青年的信》,她说:“我觉得离开社会谈人生的价值是没有意义的……生活在我们这样的年代,我们怎能离开祖国的繁荣昌盛,离开人民的幸福去追求个人的价值呢?只有把个人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信心,有勇气。”这些话,虽然已经说过了十几年,但我觉得他似乎道出了这些大学生的心声。这些话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我们所有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心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瑟琳说过这样一句话:“树木必定是明白了他们所处的位置,才往下扎根,向上生长的。”作为生长在世纪之交的大学生,我们的位置和责任是什么?敬爱的小平同志告诉我们:“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些话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中华之崛起现在还并没有实现,正期待着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们为之付出扎扎实实的工作。

我们的位置就是新中国跨世纪伟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我们的责任和目标仍然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xx年6月

(注:本文由医本93级张焱同学演讲,荣获比赛二等奖)

 

第二篇:关于读书的演讲稿5

我 爱 读 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 ,是 年级的学生。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读书”。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因为书让我增长了知识:我知道了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知道了当今社会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知道了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我正式如此。因为我晕车,所以没去过多少地方,但对其它地区的人情风俗,名胜古迹,名人伟人等我都了如指掌,因为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因为书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我同情小凡卡的不平凡命运;我关心阿廖沙酸甜苦辣的生活;我敬佩晏子巧答楚王的机智勇敢;我欣赏宋庆龄、华罗庚那种爱国精神;我喜欢林海音求知的欲望;我痛恨外国列强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无法无天??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因为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因为书帮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记得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啊,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着,奋斗者: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花了约40年的时间;钱学森为了回国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惜忍受牢狱之苦;江姐、刘胡兰、董存瑞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一切代价,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是他们帮我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21世纪的新中国而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为了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读书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