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支五彩笔读后感

读后感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严监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吝啬鬼形象,本书中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严监生是个胆小有钱的人。对自己十分节约。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众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节约”。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

送你一支五彩笔读后感

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

有时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第二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当我了解到这本书的作者刘瑜老师是一位政治学博士时,不禁对她“望而生畏”。要知道,女博士可是传说中的“第三性别”人群,更何况是政治学领域的女博士。我猜想,她的文字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枯燥乏味,以及扑面而来的专业名词,总之,一定不会吸引我。事实是,她的文字惊艳了我,这是一位多么可爱又充满生机的女博士啊。她没有刻意地卖弄专业知识,却以最直白的方式剖析了她眼中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形而上生活与形而下生活之间实现优雅地转换。在她书中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甚至比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还要真实,因为有时候你所看见的会蒙蔽你的心,刘老师所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看世界,并努力告诉大家她所看到的本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惊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会在文章里脱口而出一些低素质的话,我却觉得这样更真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一本生活的随笔,人生那么长,总有一个让你想要尖叫,想要骂街的时刻。那些所谓低素质的话也从来不是这本书的重点,顶多是带动读者情绪的调味品。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作者对读书、人生、爱情、理想、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细腻的文笔又不时地将历史事件、政治社会理论、文学作品铺展开来。不得不提的是,书中提到的电影、书本都激起了我的极大兴趣,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在书的前面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有心”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每当我们去做一件

事情,总想着最后的结果,如果注定是失败,几乎没有人会愿意去尝试,可是,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情将要带给你的是成就感还是挫败感呢。正如文章的标题一样,“你比你想象的更自由”,你不必过多地在意结果,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实施或者放弃,虽然这可能会遭到一位经济学家的批评,毕竟心灵上的收获无法用经济学曲线来证明。

其中还有我认为对女性读者很有价值的一篇文章,“但是不要只是因为你是女人”,在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里面,人们往往认为受害者是女性,这是为什么呢?大抵是因为女性表现出来的姿态是弱者,是受害者。我想到了舒婷的《致橡树》,如果从一开始就做了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依附对方而生存,就不可能长久。真正到了关系破裂的时候,也不必“天天捂着心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年纪不小了,该干吗干吗去,别一头扎进那美丽的忧伤,一边拼命往里钻一边嚷救命”。

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其中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牛校牛在哪”。作者认为哈佛是当之无愧的牛校,那么它牛在哪呢?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

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而作者从中领悟到的,也是我所赞同的: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这种追问的精神,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

“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成熟的人”还告诉你:这个世界,无商不奸无官不贪,所以战胜坏人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更坏的人。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像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纵观全文,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生长于今天这个时代真是太幸运了。我们不必像艰难时刻的人们一样,或被奴役,或被“逼迫”去做坏事,也不用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什么都不干,脑子里装个芯片,浑身插满管子,整整齐齐地躺那儿傻乐。我们还能凭自己的意愿去选择,或者在“历史的终结”安享太平,或者在第三世界努力拼搏。幸运归幸运,不断审视自我的人生态度还是必要的,《送你一颗子弹》就如一本人类学笔记一样“审视”了街上的疯老头,同宿舍的室友,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作者试图带动读者和她一起响应苏格拉底先生的号召,去实践这样的人生态度:不被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被度过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