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最后的猎人》有感

观《最后的猎人》有感

卫志东

1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3班

201030610322

摘要:生活在群山和湖河的怀抱中,以自然万物为伴,靠打猎觅食为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当繁乱而紧张的生活开始充斥挤压着人们的身心的时候,这变成了无数人梦里幻想中的自由美好的生活。可是,人们在希望着大自然能够给予我们什么的时候,却总在贪得无厌的像自然索取要的东西,无止境的杀戮和破坏让这个维系了我们无数代人的家伤横累累。电影《最后的猎人》中的主人公诺曼温德,这个世上最后仅存、对庄严的洛基山脉拥有深刻理解并尊敬自然的猎人之一,将我们带上了一趟开创之旅,进入到一个独特绝美的环境,在那里面是一片最纯净而美好的天地,去感受他与动物及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污秽的心里冲洗在大自然的呼唤里得到洗涤。

关键词:猎人 大自然 保护

正文

1.电影简介

电影《最后的猎人》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记事片,是史上第一部 跨越两季严冬零下五十度拍摄的电影。故事讲述了诺曼温德,这个世上最后仅存、对庄严的洛基山脉拥有深刻理解并尊敬自然的猎人之一。他与印地安人那哈尼族的妻子涅芭斯卡,以及一群忠实的哈士奇猎犬,生活在一个以季节变化为节奏的世界:在冬天的雪地里驰骋、跨越汹涌的河水、遭受大灰熊与狼群的攻击,都是猎人寻常生活的一部份。诺曼在这个有时大风雪盖过说话声的冰雪世界,培养出他独特的生活态度。这部电影是对这个景观壮丽、辽阔原始的高海拔国度的礼赞。我觉得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不过是一部平实的纪录片,记录的是一名普通的猎人与大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足迹,以一个猎人的经历和感受来折射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道理,从而引起人们对自然的思考。

2.电影人物性格评价

2.1男主人公:丈夫诺曼温德

电影中最能体现出诺曼温德生活信仰的一句话是来自他的自述“只要他不对自然需索无度,获取但绝不贪求,这是猎人的信条”。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真的这么做到了。当伐木公司为了修公路毁坏了森林,以及危及到他的生活环境时,他有的是深深的无奈,无奈的是人类像自然无休止的破坏,无奈的也是像他一样很多的生物不得不迁徙,而且面临死亡。

对于自然,对于生活,诺曼温德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说:“猎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够猎到什么,而是一种体验”。所以他并不会贪婪残忍的猎杀动物,而是当成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他也深知人类在大自然扮演的角色:猎人的活动维持了自然中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平衡,所以他尽心尽力的去完成这件事情。 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诺曼温德,保留了人类祖先最原始的品质,他和他生活环境里的动物一样,独立坚强,勇敢正直,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妻子,扎实的生存能力使他并不需要社会所能提供给他的东西。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猎捕来的动物

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伴侣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坎尼印第安人那样,从动物的脑中抽取鞣酸,之后再以烟熏毛皮。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则为他们提供其它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烟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而生活中的诺曼温德不过是一个以打猎为生的普通猎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极富感情的人。他会因为猎杀了一只麋鹿而在它面前祷告,因为自己最信任喜爱的狗儿被车撞死而潸然泪下,因为自己的狗儿和马儿救了自己的命而感动到不断赞扬和抚摸它们,会因为很久未见而和朋友们在酒吧饮酒唱歌狂欢,也会因为想去见一位同样是猎人的老朋友而不顾路途的凶险而出发。

诺曼温德在他所生活的地方是毫无疑问的最“富裕”的主人,他甚至听到一点声音就能分辨出它是什么,也非常熟悉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他能够在这片属于他和他妻子的环境里尽情的展现他的打猎才华。但是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离开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回到现代生活里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应该怎么生活。这也许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可笑而难以置信的事情,但诺曼温德却思考过了很多次,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尽管他也无数次的跟妻子和朋友说要收手不做了,已经决定了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季。可是春天来了,溪水潺潺,湖水碧绿,一切又恢复了生机,但他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做猎人。

2.1妻子涅芭斯卡

涅芭斯卡在这部电影中折射出了妇女的很多优良的品性。首先最为一名妻子,她忠诚于丈夫,生死相依,她勤劳持家,能吃苦耐劳,也会自己出去打猎。从一名普通人的角度看,她也有很多好的品格:善良有爱心,聪慧,勇敢。在小狗阿布什被诺曼温德冷落和轻视时,她会不停的安慰和鼓励它,会因为它的脚受伤了专门做一个小靴子给它,并且不停的去说服自己的丈夫好好对阿布什。也会在丈夫出去打猎的时候编织衣服,做家务。

3.电影给人们的启发和意义

这部电影虽然很平实,但是却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体现了很不平凡的深意,告诉了我们人应该如何和动物以及自然和谐相处。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社会和自然处于原始和谐状态。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后,生产力水平急剧提高,人们忽视了生产力的文化属性,造成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恶化。【1】在现代生活里,人类过度的像自然索取资源,滥杀野生动物,以及让我们生活的地球岌岌可危,大自然也开始像我们报复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的也是动物以及或者濒临灭亡等等。由于人们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化了人和自然的对立,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冲突,因此迫切要求人们更加重视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2】人类真的应该非常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善待我们生活的大家园,才能平息大自然的怨气,才能维系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电影以诺曼温德的自述将我们慢慢带进他所生存的地方,身临其境的去体会他的生活。也以他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将会了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诺曼温德告诉我们什么是勇敢,独立坚强,他敢于接受大自然残酷的考验,无所无惧。相反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安于舒适的环境,受到一点打击和挫折就承受不了,但是这个诺曼温德的故事惊醒我们只有适者才能生存。

诺曼温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责任和信条。诺曼温德不但靠双手养活了自己和自己的妻子,承担了生存的责任,而且也在自然中扮演中维持生态平衡的角色。他的一句话很打动我:“我也是一个动物,如果我死了就让4只动物生存了”。为此他恪守不对自然需索无度,获取但不贪求的猎人信条,不过度的猎杀动物,始终如一的做着保护好自然环境的责任。这也反衬出当代社会中那些为了一己私欲,不顾亲情友情,贪婪无度的的人的卑微。我们的生存的地方是自然给予的,我们肉体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美好的社会是很多人共同创造的,因为我们在谋求生存的同时也有责任为这个地球,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人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秉承保护自然的原则,共同经营好我们的大家庭。

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理解人性 ,人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即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人性的善与恶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 ,而人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 ,当具备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时 ,善与恶才会显露出来。人性的主要弱点在于权欲、物欲与情欲中表现出来的恶行。人要认识自己 ,解剖自己 ,其最根本的东西是从人性来审视自己。【3】而人如果要真正的学会认识自己就要从自然寻找到自己根,如果我们像诺曼温德一样,真的去尝试体验那种原始的生活,或许我们能够让污秽的心灵得到净化。

4.我的感悟

地球以及大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生存的家园,它为我们创造了这个充满生机和色彩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也都是自然给予的。电影的男主角诺曼温德的所有优良品性也是在大自然的哺育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大自然也像一名良师益友一样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向大自然学习,收获的是无尽的智慧;一心想着征服自然,得到的却往往是抚不平的创伤。【4】我们更应该的是像自然学习,中国古代讲的四象八卦,“和”的道理都是从自然中感悟到的,他们说明的是我们只有保护好大自然,不过度的破坏和索取,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植树造林,循环利用水资源等,才能让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丽健康,人类的生活才能安定幸福。

我们虽然不能像诺曼温德一样退居到归隐山林中做一名猎人,但是我们可以秉承敬畏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心态,去建设好我们的家园,大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生活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贾敏仁; 科学技术与人和自然的关系形态[J],消费导刊,2008(20);

【2】周巍; 刘爱玲;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J],科教文汇,2007

(11);

【3】杨寿堪; 路淑英;;论人性的弱点[J],湖南社会科学,2004(04);

【4】宫淑巧,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J],语数外学习,2011(Z2),12-13

 

第二篇:最后的猎人

电影《最后的猎人》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记事片,是史上第一部 跨越两季严冬零下五十度拍摄的电影。故事讲述了诺曼温德(Norman Winther),这个世上

一幅壮丽画面背后的故事 文:Nicolas Vanier 尼可拉斯凡尼尔

我们置身于荒郊野外,一个没有人知道是何处的地方。漫天覆盖着冰雪,只看得见被风吹成各种形状的冰的雕塑……如此壮丽的景观,只有在此地才看得见。

几只狼、狐狸、北极熊、与一群猎犬出现在这片白色世界里。这块如世界尽头的辽阔土地,就是这部影片的取景地。但是,从来没有一部35厘米电影,曾经在摄氏35度以下低温进行拍摄工作,更别提还得将几吨重的器材、粮食、各种装备、以及二十多人的拍摄小组移师到这样冰天雪地的地方。

因此在开拍之初,我们曾遭遇重重困难:一场大风雪横扫高原,使能见度只有两公尺,一个不注意,同组工作人员便一个接着一个脱队,消失在雪地里。

我们想要呼叫同伴,但风极大,淹没了我们的叫声。最后我们决定半途折回,以免再丢失其它伙伴。结冰的睫毛挡住我们的视线,不过反正除了一片白色,我们什么也看不见。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伙伴,并在一个伊努因人(Inuit)的小木屋重聚。讽刺的是,其中一个伙伴、伊努因人(Inuit)Oscar Hiram,来年竟在同一个地方被风雪夺走了生命。

来年,我们这批工作小组重回此地,预计拍摄原先没有成功的画面,但当地已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风雪,从无间断,要在这恶劣天候下进行拍摄工作是不可能的。 但当飞机将各项器材与装备送至当地,风雪竟然停止了,但气温陡降,低至摄氏零下五十几度。而通常在这样的低温下,摄影机是无法运作的,但奇迹似地,它居然动了!于是,我们终究完成了这幅阳光自白色大地升起、诺曼与猎犬同行的永恒经典画面。

最后仅存、对庄严的洛基山脉拥有深刻理解并尊敬自然的猎人之

一。他与印地安人那哈尼族的妻子涅芭斯卡,以及一群忠实的

最后的猎人

哈士奇猎犬,生活在一个以季节变化为节奏的世界:在冬天的雪地里驰骋、跨越汹涌的河水、遭受大灰熊与狼群的威胁,都是猎人寻常生活的一部份。诺曼在这个有时大风雪盖过说话声的冰雪世界,培养出他独特的生活态度。这部电影是对这个景观壮丽、辽阔原始的高海拔国度的礼赞。

导演尼可拉斯·凡尼尔(Nicolas Vanier)深入寒冷加拿大北部地区,跟随诺曼以及他的猎狗长达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他完全心投入这部电影制作,并经常在极端天候下进行拍摄工作......藉着这部奇迹般的电影里,尼可拉斯·凡尼尔想要表现的是与大自然深刻且独特的关系

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大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这名最后的猎人名叫诺曼,50岁,与伴侣涅芭斯卡生活在一起。制片团队跟随诺曼、涅芭斯卡和他们的狗,在远北地区待了一整年,带领观众跟随一个真实人物的脚步,深入了解他每天所面临的挑战与事件,还有以他的狗儿们为主角的精彩冒险。《最后的猎人》完全融入一个独特绝美的环境,是一趟开创之旅,颂赞一种与动物及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

诺曼已经设陷阱诱捕动物许多年,并不需要社会所能提供给他的东西。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猎捕来的动物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伴侣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坎尼印第安人那样,从动物的脑中抽取鞣酸,之后再以烟熏毛皮。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则为他们提供其它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烟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8年前,他因为诱捕动物赚了不少钱,于是他添购一部雪地自行车,不过他很快便放弃了:雪地自行车太吵、太昂贵,寒冷的天气也无法发动。后来有一天,他差点因为它而丧命:一场大风雪中,它在一片荒芜的高原上故障。他徒步穿越风雪,往有树木的地方走去,否则将面临冻死的命运。他一直没有回去找那部

雪地自行车,而是回去找他的哈士奇猎犬们,它们不会故障并且忠心不语,就是这些让诺曼舍不得离开。

诺曼与涅芭斯卡明白,大地如果失去了动物、植物、河流、风,甚至颜色,就一无所有。诺曼追踪一头动物时,会长时间观察它,理解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亦即印第安人所谓野生动物的「周围世界」。涅芭斯卡说,「大多数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好比白人并不会循着各种动物的认知来分析空间。他们只会应付一种环境,人类的环境。」了解这一点,感受这种特殊的大地气息,也就能了解为何诺曼是拒绝现代生活,并成为最后一位诱捕猎人,现代的生活对他而言犹如蒙住眼睛滑下山坡。诺曼是一种哲学家,坚定地相信与大自然共享及交流的观念,对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奇怪动物——人类的平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这不是剧情片,也不是纪录片。《最后的猎人》想要带领观众跟着一个真实人物的脚步,见证他在生命中某些时刻或几次冒险中,诺曼与妮丝嘉将邀请我们到一个偏远的世界,那里风雪的强劲难以言喻,冰覆盖在人的脸上会使人无法言语……那是一种与原始环境融为一体、一趟最纯粹的旅程,一种结合神圣与欢腾的思维。

关于这部电影,我做一个简单的影评。一部好的片子给人的感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和愉悦。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一部电影,能把人的心绪带走,带到那纯美、自然、和谐的天堂,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那是少数的几个人坚守猎人哲学的地方……

【最后的猎人】完全融入一个独特绝美的环境,是一趟开创之旅,颂赞一种与动物及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方式。

猎人,顾名思义就是在森林里依靠打猎为生的人。

打猎,或许已成为当今的一种奢侈消费,但是当它还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生存方式的时候,它的魅力和真谛才能得以显示。

现在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真正以打猎为生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原因很简单:一是,人们破坏了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生活的环境;二是,打猎的微薄无法满足人们膨胀的贪欲。那片森林消失了,动物被迫的

迁徙,土地变得贫瘠,大自然偷偷的哭泣,这不是一个猎人的悲哀,而是所有人的悲哀啊。

很感谢这部电影,带我走进了梦想的天堂。

驾雪橇在寒天中长途跋涉,划独木舟在激流中奔流而下,在雄伟的峡谷中遭灰熊与野狼攻击……这样的生活可不是闹着玩的,狗儿拉着雪橇在冰面上飞快地跑着,突然间,一处没有冻结实的冰面塌陷了,几只狗儿掉进了冰窟,猎人也掉进了冰窟,拴在一起的狗儿们相互帮衬着爬上了冰面,惊慌失措的逃跑了,留下了独自在冰窟窿里拼命挣扎的猎人,任凭猎人怎么呼唤领头的老狗,也不见狗儿们回头,径直的走远,绝望的猎人终于喊出了自己最不信任的新来的“阿巴士”,狗儿们只有这只新来的小狗听出了主人的呼救,硬是倔强的拉回了狗儿们,把主人拽出了冰窟窿……真是感人啊,信任何须语言啊!!

狗永远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聪明狗儿总是能够了解主人的心思,就这样默默地,爱着主人,保护着主人。

在这部电影里,最最多余的就是人类的语言,猎人熟悉这片山这片水的一切声响并能熟练的模仿,得以共存和谋生。更为叫绝的就是电影的配乐,从始至终无论怎样得风云变幻四季更替,华丽动人的管弦乐都极尽所能地刻画了北方极地的静谧光影与壮丽之极地景观,撩人心弦的音乐片段深刻的描绘了对自然、动物的尊重与共处的智慧,交织而成一段荡气回肠、缭绕人心画面

最为可敬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并不是一个虚构的人,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最后一个坚守猎人精神者,依旧生活在大自然中,坚守古老的猎人哲学。这名最后的猎人名叫诺曼,50岁,与伴侣涅芭斯卡生活在一起。诺曼在影片里说了一句这样简单而又发人深省的话:“我的幸福取决于,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我喜欢大自然,而且我也是她的一部份,人类和自然已经脱离关系了,我需要和大自然交换、分享……如果人类详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破坏它”

诺曼设陷阱诱捕动物许多年,并不需要社会所能提供给他的东西。他和自己养的狗吃猎捕来的动物或鱼,他的雪橇、球拍、小屋、独木舟,全都是自己用森林砍伐来的木头制作而成。皮革是伴侣涅芭斯卡用古老的方法为他鞣制,就像古代的塞坎尼印第安人那样,从动物的脑中抽取鞣酸,之后再以烟薰毛皮。猎捕山猫、河狸、貂、狼、狼獾,则为他们提供其他所需。每年春季来临,他都会前往白马镇或道森镇贩卖毛皮,并添购一些生活所需:菸丝、弹药、需要更换的陷阱、面粉、火柴、蜡烛,以及无线电用的电池……。

诺曼与涅芭斯卡明白,大地如果失去了动物、植物、河流、风,甚至颜色,就一无所有。诺曼跟踪一头动物时,会长时间观察它,理解它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即印第安人所谓野生动物的。

电影里有一句话挺有意思的,就是当诺曼拿着毛皮到镇上的收毛皮的店里时,店里的活计一个黑人说“现在一个白人再把毛皮卖给印第安人。”是啊,这个世界变了,我深深地记得,第一次认识猎人就是在一个《探索》的节目里,真实记录了一个印第安人生存经历,在茫茫

日益恶化的沙漠里,动物越来越稀少,要捕获一只动物是相当的艰难,不停得辨认着动物留下的任何痕迹,脚印、粪便、咬过的草或者树叶……我不记得那个印第安人为了追那头羊在炎炎的太阳下跑了多远,只记得羊累的已经跑不动了,很无奈或许更有点狠钦佩的对视着没有丝毫放弃欲望的印第安人,想必死在这样的猎人手里也是一种光荣吧。

猎人,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取决于你猎到了什么动物,更是一种生活经历。诺曼拒绝现代生活,并成为最后一位诱捕猎人,是因为诺曼了解现代生活对他而言犹如蒙住了眼睛滑下山坡。诺曼是一种哲学家,坚定地相信与大自然共享及交流的观念,对位居食物链顶端的奇怪动物--人类的平衡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我知道我没有办法成为像诺曼一样的猎人,因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诱捕猎人是需要很多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的;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在一个纯朴原始的环境下生存,虽然我们都能在所谓的文明社会里赚到钱,但是我们并不具备生存的能力,像你我有谁会把一个种子种下让它开花结果?当钱换不来我们所需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更不用说野外生存的能力了。我知道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安宁、自由的生活是我所向往的,但是我怎么也融入不了,一切只能是梦想——如果有一天不再为儿女、父母操劳的时候,我和我的爱人,能找到一个小村庄,过一段自给自足的生活,享受一下生命的安宁与自由,哪怕只有一天……

3

|

峡谷中流淌着轻快的河水,几只熊在河里抓鱼,猎人就从他们身边驾着小船经过。那鱼一定是多汁肥美而毫无污染的,周围的植物和空气也是近乎完美,对于深处城市的我们来讲,置身那样的环境,应该是最奢侈的享受了。

影片从猎人寻找新的居住地开始,因为伐木工的侵占,动物们也离开家园,寻找新的领地。猎人的生活是不平凡的,在常人眼里更是时刻存在着危险,遇到咆哮的熊、狼群,还有暴雪、冰窟窿……好在这些问题在猎人眼里都没那么难解决。但每遇到危险,我就为猎人捏一把汗,也总是想,这样艰辛的生活,过了这个冬天,你是否就搬到镇上,找一份活儿干,再不捕猎了呢?看到影片最后,阳光下猎人的妻子问“你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季节,为什么你还要修这么大的房子?”猎人一笑,“我不告诉你。”我才恍然,猎人深深爱着他的职业,他会像他的老朋友那样,做一辈子猎人。

猎人当然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地方,最主要的,应该就是那纯净的不能再纯净的环境,在那样的环境里,恐怕再污浊的心灵都会被净化。满山遍野的花、树,像一副风景油画,让看过的人都会向往。

影片没有正面描写的伐木工,却让人记忆深刻,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得故事没那么美满,也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使故事更加深刻。猎人

对环境的爱以及对自身职业的认识 ,让我看见一个近几年很火热的话题“和谐”。猎人虽然直接造成一些动物生命的终止,但同时,猎人在生物链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积极作用。

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多少这样的故事发生着,多少奇幻美妙的事情逐一上演,相信全人类都更愿意在平和的环境里度日。所以,善待环境,善待自己。和谐,永远值得认真思考,因为那决不是一句口号。

法语片<最后的猎人,le dernier trappeur>,片子很美,同时又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人们该好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了。Trappeur中文翻译成猎人,但所指的是专门利用陷阱和夹子狩猎的猎人。片中男主人公Norman和他的印第安妻子Nebaska生活在远离城镇的大山中,延续传统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的相处。而如今文明的发展,让那种自然和谐的生活越发无处藏身。Norman不得不开辟新的居住地才能捕猎到皮毛动物,他有妻子Nebaska和忠实的雪撬犬相伴。片中虽然没有很多镜头表现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但几个细节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很彼此关怀爱护的。Nebaska为劳累的Norman按摩脊背,帮助他建好新的木屋,女人的灵感让Norman那天一定带上猎犬Abas, Norman开始并不喜欢Abas,但结果正是Abas把他从冰水中救出。女人们是很少愿意嫁给一个猎人的,现代的妇女更愿意稳定的生活,住在城镇中。没人愿意把生活系在毫无保障的夹子上的。但Nebaska还是和Norman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那种纯朴的心

灵最美。

文明在今天以120%的力量高速发展。可这是个好现象吗?人们每日忙忙碌碌只为工作,,就连礼拜日也不休息。人们每日忙碌赚钱人们,却不肯多花费时间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家人,人与上帝的关系。父母把钱给雇佣者,让他们托管自己的子女。放弃本应该自己教育子女的神圣职责。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中,剥夺了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权力。人类在今天是变得聪明了还是愚蠢了?人们把需要100年才能做好的事情,用50年甚至20年就完成了。看是高效,实质人类浪费了上帝赐给本该仔细读过的美好生活,却选择终日不停忙碌,积累终究化作尘土的世间财富。男人啊,你不该多花费时间关心你的妻子和教导你的孩子吗?女人啊,你不该体贴关怀你的丈夫吗?在困苦中与他共度难关。孩子们啊,你们不该多多体谅,孝敬你们的父母吗?而人们终日忙碌,把亲密的家人关系物质化,金钱化。 此处省略2011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