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的分析

《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作者真是细致的描写了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围绕着爱情和婚姻悲剧,同时铺展开一个有许多有关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环境,从而展示出逐渐崩溃的社会的真实内幕。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反映那个时代对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它与封建主义冲突所造成的悲剧,生动的表明封建社会的不合理,昭示着封建社会的日暮穷途,走向灭亡。 小说以三人的爱情发展为主线,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在大多数读者的心中认为贾宝玉与林黛玉是情意相投的一对,他们情投意合,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他们很难得的成为了彼此的精神伴侣,在那种污浊虚假的世界里他们两个最纯洁的,最真实的人相遇了,不孤单

了自己,最终却孤单了彼此。但是薛宝钗在选秀失利后就在家长们的引导下把自己的爱情给了贾宝玉,即把他作为自己终生的归宿。她对贾宝玉的情谊贾府上下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在贾宝玉心里只有他的林妹妹,他对和尚道士说的金玉良缘不以为然,一直坚持是木石良缘。最终即使和贾宝玉结为夫妻却还是独守空闺,抱恨终身,以悲剧收场。

那么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形成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在封建制度的大山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注定是一个悲

剧,而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也注定是一个悲剧。

先说一下贾黛的为什么注定是一悲剧。首先他们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其实在薛宝钗选秀失利后,元妃先后在清虚观打醮和端午节颁节礼的时候其实在暗里意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贾元春在端午节颁节

礼时,有意识的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所得的完全一样,且里面的红麝香串仅他们两个人一人一串,来表达指婚的意向,王夫人和薛夫人对金玉姻缘也是欣然接受,但是当时的老祖宗贾母对这个指婚却不支持的,贾母其实心里对一切都心知肚明,但是当时她考虑的不仅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的互相钟情,还有对贾府权势的考虑。根据刘心武先生的分析,贾政的人物原型是过继给贾母的,而林黛玉是贾母之女贾敏的女儿,是贾母最亲的亲外孙女,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不会伦理的顾虑。当时贾府掌事的是王熙凤,王夫人是王熙凤的亲姑姑,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二薛姨妈和王夫人是亲姐妹,如果薛宝钗和贾宝玉在一起,那么贾府以后会在王夫人的掌控之下,贾母对此存有顾虑因此当时对贾元春的指婚意向并没有积极响应,而是装傻充愣的糊弄了过去。但是封建制度对爱情的扼杀并没有因此而停止。随着故事的发展,林黛玉羸弱的身体,

孤傲的脾气以及自定终身的越轨行为,贾母作为一个大家长为自己的亲孙子选媳妇是不能不考虑的,他要维护封建家族的自身利益,不能再允许这种恋爱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于是即使很心疼林黛玉,她仍然决定给贾宝玉说亲,曾托过清虚观的张道士,后来又留意打量过薛宝琴,这些迹象都表明她没有选择林黛玉的意向。贾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她晚年需要的是平和团圆,尤其要贾宝玉陪在身边,贾宝玉的任何不虞都将破坏她的晚年的安宁,随着贾家境况的恶化,家长要把贾宝玉引上封建正路以挽救家庭颓局的希望日益明确和强烈,而薛宝钗正是他们心中封建礼节的代表,于是便把缔结“金玉良缘”的意愿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出来,同时一次又一次的剿杀宝玉身边的反抗力量,并把压缩的力量越来越压倒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原本敏感多病的林黛玉哪能承受得了这些,最终流尽眼泪,含恨离开。宝黛的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不是元妃,不是贾母

或某几个人,而是当时的封建主义,封建婚姻制度和与他们追求爱情的自由之间的冲突毫无调和的余地,最终才导致了他们的悲剧。

薛宝钗的婚姻悲剧也是注定的。薛姨妈一家从南京来到北京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带薛宝钗进宫选秀,但是没想到选秀失利,薛宝钗便心灰意冷,但是家长们却很会安慰人,便给失意的薛宝钗指了一条了,争取和贾宝玉结为夫妻。于是薛宝钗便又有了新的生活的目标,将自己的情意都用在了贾宝玉的身上,先不说薛宝钗滴贾宝玉的情意是真是假,但是到现在为止,薛宝钗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做的,虽然她没有反抗,她似乎也很愿意这样的安排,小说中也有意为她安排了最后的结局,虽然在她的努力下,在各位家长的帮助下她终于得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不仅仅是婚姻的悲剧,更是薛宝钗爱情的悲剧,更准确的说就是根本就没有爱情,但是却好像有爱情一样,这不就

是最大的悲剧吗?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鲜明性格思想是他们爱情悲剧的 另一个因素。

首先来分析一下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薄命佳人。她聪明美丽、多愁善感、天真率直,不谙世事、孤标傲世、追求真爱、至死不渝,却又纤弱多病,活像一朵在秋风中不胜哀愁而摇摇的木芙蓉。在那种重权势、重钱财、重封建礼教的宗法社会里,她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身不由己,虽有「老祖宗」贾母的爱抚慰藉和贾宝玉的情投意合,但前途末卜,人生渺茫,精神上有沉重压力。林黛玉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便是才华横溢,性格孤傲,天真率直,这和贾宝玉同为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封建礼教的束缚和世俗功利的影响对她很有限,她保持着自己率真的天性,爱自己所爱,憎自己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探春小姐说过:“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都像无眼鸡似的,恨

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等级制和家长的控制下能保持一片纯真之情,可能也就黛玉为代表了。但是由于她是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是由于她清自傲的个性她常常会生出寄人篱下的伤感,于是在初入加贾府时便“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使得在其原本的性格上又有了小心眼的一面,但她的小心眼是是坦诚的,别人都知道的,在第二十二回中,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像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 !’”这里变表明了林黛玉对自己社会地位的优越感。

林黛玉这样直率的性格,真实的感情,对封建道德规矩的反叛正是好与贾宝玉的相符。贾宝玉有那些性格特点呢?就一个字——“逆”。贾宝玉有一句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

浊臭逼人。”这句话不仅是贾宝玉想读者传达的重要思想,也是《红楼梦》的核心精神。看起来说得很傻,其实是一个很先进的关念。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 贾宝玉还有一个性格特点是:非责任非使命非献身的自我中

心的个人主义,非文化非社会非进取的性灵主义,天真的审美喜悦式的泛爱论与唯情论,充满了对死亡、分离、衰老等的预感、恐惧与逃避的颓废主义,善良、软弱、又对一切无能为力的消极人生态度。但又有几分人类本性自然而生的天真可爱。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对玉钏儿和莺儿的体贴喜悦,虽然不无公子哥儿式风流,不也还有几分孩子气的纯真吗?三十六回立刻“试分定情悟梨香院”,看到了龄官与贾蔷的感情方悟到少

女的感情非自己一人所能垄断独占,昏得出奇、痴是出奇、娇纵得出奇,却也率真得、本来面目得出奇。去掉了种种伪饰或教化之后,谁没有过这种幼稚和荒唐,这种疾迷和遗憾呢?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是:外表冷漠,内心炽热。你看她《柳絮词》的结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真是一副雄心勃勃的样子。在对待贾宝玉的关系上,薛宝钗也是表面上温柔沉默,佯装不知有「金玉良缘」之事,实际上内心深处早就萌动着爱情。你看她看见袭人在为宝玉绣五色鸳鸯兜肚,就油然产生艳羡之心,终于情不自禁地拿起来替她代刺(见第三十六回),这不是天机泄漏,爱情在爆发吗?一句话,宝钗的内热外冷的心态,恰似一朵含苞未放的牡丹。

“会做人”的确也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举止娴雅,端庄大方,一举一动都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的风范,艳冠群

芳的牡丹花。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

从三人的性格中能明显的感觉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本质上的差别,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的差别,在贾雨村来贾府的时候,每次都要见一见贾宝玉,贾宝玉对此反感不已,而对于此薛宝钗虽然没有直接劝说,但是这完全不符合她心里的封建道德标准。而林黛玉对此却从未在意,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他,这也许是贾宝玉对林黛玉这么钟爱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认为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是必然的,其中的主要的因素是封建制度和他们各自的性格差异、价值观念的不同。

 

第二篇:四大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

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