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悟人生-----读后感

读《论语》,话人生-----读后感

重品《论语》,倍感亲切。以前不曾有过的感受,现在萦绕脑海,迟迟不肯离去。索性把它写下来,与懂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 《论语》的“为政篇”中有一文章印象最为深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论语》中的经典理论想必朋友们早已滚瓜烂熟铭记在心。但真正领略“知天命”背后隐藏的深邃哲理,恐怕不是人人认同的。历代注释家们也众说纷纭,难得定论。笔者学智混沌,到赞同“穷理尽性”之说。 细品《论语》,越发感觉:孔子,就是孔子!不愧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圣人;被全球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的确他的洞察力、思想力简直如神。几千年来,没人忘记他。尤其是他的“中庸”思想、面对人生的态度一辈子难以学到。我们不求大红大紫,但至少应联想一下人生吧?基于解读,我想人要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快乐和幸福,“穷理尽性”,就得记住该牢记的,忘记该忘掉的,改变可更改的,接受不想舍得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豁达的胸怀,也是一种“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境界。忘记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超脱的修养,也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还是一种冷眼观世界的优秀品德。舍得,舍得,有舍才必有得。舍得就是一种利好的理性与心态,更是一种洞察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想想人生哪有圆满?幸福也没有永远。曲曲折折才能勾勒出

生命的美与生命的价值。向孔子学习,以一种感恩从容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洞穿理性。让自己的心田溢满宁静与阳光,把最美的微笑留在平淡的流年里,留给生活在周围的人。做一个淡然的人,携一缕清风的洒脱,采一片流云的飘逸,在喧嚣的尘世一角静候安然,微笑向暖,淡然前行;在春天的阳光中播种希望,在秋天的枝头收获快乐和幸福!

 

第二篇:读《论语》而提心境,参哲理而悟人生1

读《论语》而提心境 明哲理而悟人生

○顾卫东

于丹的《论语》心得,通俗易懂给我们解读了二千多年前的《论语》,读来犹如清风拂面,使人耳目一新。《论语》中蕴涵的处世之道、为人之道、做事之道,无不充满了哲理和人生的感悟。虽经二千多年的世道变化和沧海桑田,但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是永恒的,是值得当代人仔细去品鉴和体会,继承和发扬的。特别在当下这个多元文化激荡的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一读《论语》,回过头来想一想人生,归纳总结,重拾心情,轻装上阵,是一个十分惬意而又有意义的事。

“坚定之心”摈除世俗纷扰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做到“外化内不化”。而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与外在顺应,就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内心。现代社会千变万化,纷繁复杂,我们如何才能有一个安定的内心而不受外在世界的影响呢?庄子在《大宗师》里面说到了使内心安定的七个步骤,分别是“身外、外物、外生、彻悟、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 -1-

经过这七个步骤,就可以把我们的心灵逐渐腾空,把我们心中很多杂念逐渐排除,让我们心里那个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持,而在外在,小心谨慎,“行莫若就,心莫若和”,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在外在上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少了很多纷争,少了很多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生命境界。

“平和之心”看待得失成败

佛家有句偈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世界缤纷杂乱,往往容易只看到表象。如看山、看水,只看山水本身,山当然是山,水自然是水;但如果从山、水对人的心灵的影响来看山、水,其实山水没什么区别,山也不是山,水也不是水。如果心灵不再被任何外部事物所影响了,到达了“如如不动”的境界,此时再去看山水,山也只是山,水也只是水,不再执迷于是山还是水。心中的困惑和念想如果放得下,那么到哪里都会心如明月,恬静坦荡。

人生征途会面对很多的取舍与选择,成功与失败,我们要学会舍得,学会放下,学会丢弃,有时过分的执着和痴迷,就会被假象所蒙蔽,被嗔念所牵引,看不清方向,迷失了心灵。因此, -2-

面对充满纷扰和诱惑的世界,我们要用一颗平和的心、平常的心、平淡的心去看待事,驾御道,才能从容不惧,挥洒自如。

“仁德之心”书写厚重人生

《大学》中有一段精辟的阐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可见,古人是非常重视人的德性“修炼”的。“德性为上”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行是做人的根本,做人须先立德行。而要培养良好的德行,就必须做到自省、自勉、自纠。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一日三省乎己之说,第一是要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去做事,要做到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干好本份;第二是要省“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指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要真正做到是忠诚守诺,言而有信;“第三省”叫“传不习乎”。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要经常温习,要进一步提升自己、修炼自己,使自己的内心不断拓展到一个新的心灵境界。德行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德才兼备,德字在前,一个人有了“德”,才会有“信”、才会有“爱”、才会有“勇”,才能有所大成,才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们说《论语》是一种哲学也好,思想也好、规律也罢,都不错,它就是最朴素的道理,最简单的要求。它并不高高在上,也不深奥难懂,就在藏身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体现在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把握到。我们学习《论语》、推广《论语》,并不是为了把它捧为圣经,而是要学习它蕴涵的精神和处世哲学,是为了把先圣的处世精华化为自己内在修炼的要求,使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道理是往往是朴素的,它不只存在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它其实就存在我们当下,在我们眼前的选择中,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只要我们善于把握和运用,就会拥有一个安定的内心世界,就会获得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