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读后感

包身工的悲剧

夏衍的包身工是属于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它是一篇典型的报告文学,同时也是夏衍对那个时代社会底层劳动者悲惨遭遇的可怜,当作为一个以作家为职业的人,他只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一对写字的手,和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无力也不敢做什么,只有用那双眼去看,用那双手去写,用那颗心去感受。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苦涩的年代,但从包身工中我们能体会到那份悲哀。作为劳动者,他们被无情掠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一个正常的人,他们受者人格的侮辱与肉体的伤害,作为一个被逼迫的人,他们享受着那个世纪做中国人的悲哀。

现在的我们只有从文字中去触摸包身工那颗饱受欺凌的心,没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忍耐的,恐怕只有他们才能为自己的怯懦找一个借口。这篇文章很长,但我是一口气将他们读完的,我的第一感觉是无言以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终于知道那个世纪为什么中国人是受人欺凌的了,因为中国人自己都在剥削自己,稍微有点人性都不会如此对待这些创造自己财富的“人”

我从这当中,不只能感触到包工者的卑鄙,那种奸诈与麻木,他们丧心病狂,认钱不认人,肆意对手下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与生命透支,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每天让他们在超负

荷的劳动与精神压迫中孤独求生,但对于那些工人来说,他们是麻木的,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没有反叛精神,任人宰割,用无力的幻想,支持自己的精神世界,即使知道一定是没有结果的,仍然坚持着,就是用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鸦片的熏陶下,暗无天日的活着,这是最悲哀的生命。 我们无所谓于唾弃这些人的懦弱,这是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注定形成的,但,我真正看到的是那个时代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

除了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带来的压迫外,还有那种对反抗的抗拒,与相信命运的固定思维,人们以关于受到压迫,所以无所谓于哪种了,那是一种埋藏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奴性,这才是是中华名族衰亡的原因。

夏衍,用这篇文章,思索着压迫与被压迫,用触及心灵的文字,用一颗饱受煎熬的心,告诉世人,看清世界,看清自己。

石室中学 代俊龙

2011-11-27

 

第二篇:《心术》读后感

宁波市眼科医院

遭遇信任危机的医者

—读《心术》后有感

这几天心绪颇不宁静,今晨起来时,窗外起了薄雾,将远处的楼房笼罩得若隐若现,心中不免平添几分惆怅。

这一切都与前几日所读的那本书有关;听身边的同事介绍,最近有本书在坊间很是流行,是当红作家六六的新书《心术》,其以全新的视角演绎了现代的医生的工作和感情生活;于是,我按捺不住好奇,购了一本拜读,哪知一看就欲罢不能,一口气花了半天的时间读完;最后,感悟到:流行的,必有其强烈的传染性,能最大地激发人们的共鸣,一如“流行性感冒” !!

该书是作家六六分别以患者和医生的身份“卧底”上海的大医院半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天的所见所闻,并试图以此为契机去揭开中国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源;小说在嬉笑怒骂中,真实地再现了信任危机时代中医生与病患之间的相互依存又对立的关系;六六用她特有的轻松、灵动的文字,为观察医患矛盾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与体验。

小说以上海某知名医院的脑外科医生“郑艾平”的第一人称视角切入,“我”是一个梦想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人,但是“我”的工作又让这一愿望遇到层层阻碍。文中以“我”的沉着老练、悲天悯人的“大师兄” 和才华横溢而又玩世不恭“二师兄”为中心,描述了一群有才华、有追求、对事业充满热忱的年轻医生们在遭遇残酷的现实时所发生的激烈的冲突和无奈。

许是自己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缘故,文中人物的遭遇和言语激起我强烈的共鸣,其中的话语与当年初涉医道的我是何其的相似啊!!

两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道路上,无不体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北宋名相范仲淹概括得更加精辟一点,那就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注脚!

这就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伟大情怀。“医”与“相”置于相同的高度,由此可见,以前的“医者”是多么地受到尊崇 !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社会各方面都在进步,而我们的医疗环境却日益恶劣。近来,医务人员被患者及患者家属攻击甚至伤害的报道屡有出现,种种极端行为,让人触目惊心!

1

宁波市眼科医院

我们生活在信任缺失的年代,面对患者种种疑问或质问,我们的解释有时苍白无力,我们只有选择沉默、自认倒霉。钟南山院士曾说过,有些疾病是治不好的。我们的孩子读书没有考上大学,你能到学校去退款和争吵吗?然而,我们有的患者花钱没看好病便会与医生、医院理论,口口声声说治坏了,要找新闻媒体来曝光,更有甚者大打出手;在他们眼里,看病=消费。

还记得前段时间深圳某医院医务人员头戴钢盔上班吗?你能理解医生为患者做诊断性检查而患者因为费用问题发生矛盾吗?你能理解医生为患者开药方时患者狐疑的眼神吗?你能理解医患争执时那热闹的场景吗?当医生面对患者象面对一颗颗定时炸弹一样,是不是像有人把你绑起来的那种感受?谨小慎微,如履溥冰,这是目前临床一线医生的普遍感受!!

至今,令我困惑不解的是国人对医生看法的两重性:一方面,要求子女好好读书,以求将来能谋个“医生”之类的“好”职业;另一方面,对医生屡有怨言,“TMD,看个XX病,都这么麻烦,花这么多钱!” 。记得有一年某部门开展各行业行风评比,医疗行业的排名是倒数第二!而,在每年的高考中,报考医科的人又是趋之若鹜。非常讽刺的现象,是不是!?

不可否认,当前的医生的地位正处于历史最低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其中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一段时间,某些无良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一些医疗事件做片面地报道,谄媚于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民大众,只要有人喜欢看就怎么写,一味地以牺牲医院、医生的形象为代价来博取上镜率;我想,这个社会失去的,正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信任;而公众印象一旦形成,对医生、医院的信任感丧失,其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者自身!

幸运的是,小说的作者没有随大流,面对铺天盖地的对医疗界的负面报道,作者保持了自己的一份清醒。“我可以和媒体,和你们一起骂医生。这种选择,对我而言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很能吸引眼球。要知道,这世界上,最容易一炮而红的事,就是××门事件。揭黑幕,爆冷,扎偏门。其结果是,我们越发怀疑这世界的真诚,我们越发不能将自己的手,交付于他人手心” 。这就是作者当初写作时的朴素的初衷!!于是乎,经过半年的“潜伏” ,以当年夏衍写《包身工》的体验方式,以类似纪实文学的体裁,成就了日记体式的《心术》一书,真是我从医者的大幸!

愿此书能成为一阵拨云去翳的清风,一股除污去垢的清流,让民众对医者多一些了

2

宁波市眼科医院

解、多一些信任!!

当许多尖锐的矛盾浮出水面,不能不说我们的体制是有问题的。如今称白衣天使的少了,叫白眼狼的多了,我们作为医者这一特殊社会分工的行业。我们也要赡养父母和孩子,也想过上体面的生活。医院为适应社会需求要发展,技术要进步,我们的管理层给了多少?人家美国每年拿GDP中的15%投入国民的医疗保健中,而我们国家又有多少?当年的同道有多少坚持下来依旧从事医疗职业。他们不够优秀吗?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吗?不喜欢当初选择的职业吗?或转行从商,或入仕途,已成为这一行业的怪现象。

我也曾是一名患者,现在则是一名资深的眼科医师。曾经的我作为患者,多么希望得到医生的关爱;如今作为医生的我,又是多么迫切地渴望得到患者的理解与肯定!记得小时候我在现在工作的医院的前身进行门诊输液,发生了过敏反应,十分地凶险,门诊的一位老护士处变不惊,沉着应对,最终让我转危为安!此后,我就立志长大后学医、行医,用我的医技和善心给予他人温暖。这个信念激励了我在行医的道路上踌躇前行,至今已经廿余年了,我始终都认为当初我的选择没有错。

为重新建立起一种良性循环,改善目前的医患关系,我认为首先应该完善目前落后的医疗体系,增大医疗投入,把医生队伍中那些害群之马剔除出去,同时也要提醒广大群众切莫因个别医护人员的失职丧德而对所有的医务人员存有戒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回互信,心存感恩。当今社会广泛存在“信任危机” ,医疗界亦是如此。如果患者对医生缺乏信任,医疗改革就难以顺利进行;如果医护对患者失去了爱心,为撇清责任、远离纠纷,在救治生命时畏首畏尾,受害的也不仅仅是患者。

让我们相互信任,医者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为你服务,这是全社会都希望看到的!!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阵轻松,洗漱后骑车出门,见眼前的晨雾已经散去了不少,几道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街道上,洒在自己的脸上,不由得觉得暖融融的!!

有道是:自古杏林多妙手,

可叹世间苦难多,

但求医改暖人心,

国强民健当有时!

宁波市眼科医院

于2010-10-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