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论语与修身)

论语与修身

读论语有感

虽然读过很多遍论语,但其中的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仍然让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论语中雍也第六中的一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来谈谈我的感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和之美,它几乎可以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从人的性格方面来看,有的人直率粗犷,说话直来直去,可谓之“质”。这样的人虽然待人坦诚,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直率而容易伤人,粗野而不中听。有的人温文尔雅,说话文绉绉的,可谓之“史”。这种人虽然待人温和,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修饰而显得虚假。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人格应是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既质朴而不粗野,既文雅而不虚假。二者不可偏废。然而有的人认为君子的“质”胜过“文”,甚至认为君子有“质”就够了,不必需要“文”。譬如:“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意思是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还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质朴,质朴如同文采。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皮上有文采的毛都拔去,那么虎豹的皮就如同犬羊的皮了。”自贡所说的话,可谓是深得孔子所言“文质彬彬”之旨。

第二,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有的人注重质朴,有的人注重文采;甚至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显现出或重质或重文的倾向。譬如:《礼记·表记》:“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意思是虞和夏的质朴,殷和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致。虽然虞夏也有文饰,但是没有胜过它的质朴;虽然殷周也有质朴,但是没有胜过它的文饰。很显然,孔子是在用文质概念观察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孔子看来,虞夏是质胜文的时代,而殷周是文胜质的时代。又譬如:魏徵主编的《隋书》这样总结南朝与北朝文学的异同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则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 1

论语与修身

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清绮的风格而偏重于“文”,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质朴的风格而偏重于“质”。这种有所偏颇的文风都难免其不足,所以魏徵提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文学风格是“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第三,从言语表达方面来看,“文质彬彬”是孔子的言语表达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即美言观,是指语言表达要注重内容充实和形式优美。质,是就内容而言,是言之有物,是内容充实;文,是就形式而言,是言之有文,是形式优美。如果言之无物,则内容空洞,叫人不知所云;如果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左转·襄公二十五年》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孔子的这一言语表达观。“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文采是用来修饰语言的。不说话,谁知道他的想法呢?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礼记·表记》:“子曰:情欲信,辞欲巧。”意思是感情要真实,言辞要美丽。这“情欲信,辞欲巧”,也就可以看作是“文质彬彬”在言语表达方面的具体体现。

2

 

第二篇:读后感

廉政书籍读后感

—— 读《廉洁从心开始》刘汪楠著

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按照区委工作要求,结合自身需求,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廉洁从心开始》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腐败的发展过程,意念的起源,以及腐败者存在的潜在心理障碍等多方面的内在因素,教育和启发我们应该从析心、正心、疗心、忠心、爱心和顺心等方面加强和锻炼自爱、友爱以及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析心——将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

腐败的滋生与外界环境有关,根源却在人的自身,外部环境只不过起到了催化或抑制的作用。腐败的意识必定催生出腐败的动机,尤其在权衡利益得失、诱人风险的时候,会蠢蠢欲动。监管不严或管理滞后,会趁机腐败;即使有严格的监督极有可能会寻机腐败。腐败者多有心理不健康的现象,会成瘾。所以反腐败要从心开始,工作中要管行、管身,更要管心。人都有七情六欲,每个人的思想都处在千变万化之中,廉心教育尽管不是万能,但在管理和严惩的同时,辅以修心教育,使大家能少思恶念、多思善念,令其学会如何控制、克制自己,做到人品、气质和言行高尚,从而形成自觉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便可以自觉落实制度、廉洁从业、奉公从政。

正心:让正确的理想信念占领思维主阵地。

一个人如果有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后,腐败者常常会见利忘义,出卖仁义,出卖信誉,出卖友情,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没有了道德标准的支撑,言行没有道德的约束,当面假仁假义,背后却为所欲为。良好的道德信念与崇高的政治理想是一致的,每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都应该有正确的信仰。要学会从腐败现象中看到得失,看清腐败理念会产生严重后果,明白腐败会令人自私自利,会变成唯利是图的小人等一系列不利发展因素,正确端正自身行为。有些行为不端的人,做了坏事之后,往往心神不宁或心惊肉跳。破除一切歪风邪气的宗

教神话理念后,如果用正确的政治理想去占领,约束自己遵守社会公德、条规和法律,人们的行为将会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疗心:提高自我廉心的能力。

一个人能达到自觉自悟,便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如果是通过自觉自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便是最体面的修炼。高尚的人在权力面前非常谨慎,从不以权谋私,崇尚节约,乐善好施,从不放纵自己,淡泊名利,从不受腐朽思想的诱惑和腐蚀。卑劣之人从不承认自己龌龊的行径,表面衣冠楚楚,且位居要职。不公开承认没有关系,但应该在心里仔细掂量,发现自己有类似心理障碍或不健康的反应后,要意识到问题存在的严重后果;或者私欲占了上风时,必须冷静下来细致思考,回味那些曾经被淡忘了的真理。接下来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分析下自己的思想状况,确定对与否、能干与否,默默地暗示和警告自己。自诊自悟,剖析自我内心境界;自觉自醒,甄别意念的正与邪;自疗自警,加强性爱与物欲的修炼;正心勤心,完善自我情操,确保抵制诱惑,洁身从业。

忠心:打好廉心的基础。

“廉”字诚为先。廉心,必须要有一颗忠诚之心。 一个不忠的人无法廉洁从业。因此,要做诚实的人,要诚心学廉,诚心从廉,诚心向廉。真诚在内心就是纯净无染,表现于外就是真诚不虚、率真自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忠厚诚实,严守纪律,为人正派,处事公正坦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一个守法守纪的公民。要真诚待人,以诚从业,诚心守法,诚心从廉,诚心奖廉,大胆倡导弃腐从廉。

爱心:做好廉心的动力。

爱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与一个不具备爱心的人谈廉洁从业,如同对牛弹琴,是毫无意义的。它可以包含灵魂或心灵上的爱,对自己的爱、对学习的爱、对权力的爱、对名誉的爱等,一具只有爱心强烈,都会自觉从廉,当然,这里的爱心包括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岗敬业等等。首先要懂得自爱,即爱自己的生命和来之不易的幸福;其次做到友爱,即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爱领导;再次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 党的心。

顺心:营造廉心的环境。

作为从业人员,要自觉提高个人修养,达到廉心、廉身、廉行的目的,营造廉心的环境显得非常重要。要努力做到廉政管理常态化,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目标考核制度,并不断完善,不给腐败留下任何死角和空间余地,同时构建廉心的立体监督体系,善于运用权力、压力和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倡导正确健康的廉政文化。切忌大搞一阵风、虎头蛇尾,切忌情大过法,切忌因人而异、

“以大欺小”式的行动,切忌廉政与行政管理相对立,切忌避重就轻、救稳怕乱,切忌一腐俱腐、一廉俱廉等的做法。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曾想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如此优越却还有人挑三拣四。在当今社会,诚信的缺失随处可见:某些成人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盗用公款满足自己的私欲;小孩们欺骗父母、老师、同学,也是为了满足自己卑劣的私欲;甚至于在婴儿的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等等,他们的私欲得到了一时的满足,却不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心。

因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应该从心做起,以一个清正廉洁、奉公守纪、修身养性的党员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