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读后感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读后感 ——从这本书学英语的方法想到我们读国学的方法,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厦门贝贝妈G5岁

前几天在QQ空间里看到广州昕昕妈的日记,提到好几位妈妈向她推荐《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我也很好奇,就上了一下当当网,发现当当网买过这本书的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我就在群里跟大家提了一下这本书,结果大家也很感兴趣,一致推荐我要找广州昕昕妈问一下,这书到底好不好。我特意打电话问了广州昕昕妈,昕昕妈甜甜的声音告诉我这书应该不错,值得买。所以我马上行动,上当当网把这书买回来看看。

厦门歆歆妈听到我买书的消息,建议我收到书后,好好看,然后叫我要写读后感在群里分享。我也不会写文章,看了这本书,有一种想法,就是把安妮鲜花教孩子学英语说过的一些总结,和赖老师以、毛老师和福州佳佳妈、广州昕昕妈他们说过的分享结合在一起,跟大家一起分享。 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书名:《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

作者:安妮鲜花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适合看的人群:0-6岁的家长

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中国孩子的英语路线图》,是一位妈妈陪孩子安妮在加拿大收获了宝贵的英语启蒙路线图,反思国内儿童英语启蒙的现状。作者发现:第一是孩子的兴趣和认知发展规律;第二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规律、体系和习得次序,而这两点恰恰是安妮在北美英语启蒙路上最受重视的东西。将北美英语启蒙的方式和中文学习方式相结合,这就是本书提供的最佳英语启蒙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英语启蒙,孩子们享受的是乐趣,收获的是综合英语能力的提高和后劲的积攒。

接下来说说,我看这本书后的几个体会:

(一)作者说了英文输出的几个误区:

1、开始学英语就要让孩子认字母、背单词

2、听英语的同时就要求孩子去跟读

3、要求孩子像背古诗一样背英语

4、要求孩子和家长用英语对话

5、孩子用英文对话熟练之后才能开始阅读

6、认为找专门的外教练口语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作者归纳了以上几个英文输出的误区后,告诉我们这样

一个道理:输出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输入的问题。总有人说:中国人在国内学英语和在国外学英语不一样,因为没有语言环境。但是语言环境是什么,说到底,就是情境对应。在中国目前真实的英语语音环境还不够好的情况下,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境对应积累,多听原版儿歌,多看原版动画片,多听原版故事的音频,这些都是积累英语语音信号、训练韵律节奏和语感的有效途径。孩子的听力辨音能力、听觉记忆能力有了,才有可能听得懂别人说的是什么。复述是输出的第一步。

总有妈妈问,怎么才能知道孩子听没听进去呢?怎么才能知道他学没学会呢?要我说,这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准备好了,就一定会给你惊喜!如果你一定要有个评价的标准,那就每天默默地计算一下你给孩子听了多少,看了多少,读了多少,就够了。

对于这段话,我深有体会:学英语是这样,我们读国学不也是这样吗?群里经常有家长在问:这么难的东西,孩子会懂吗?家长巴不得要求孩子马上就能把读国学的内容背出来。我们是不是也要算算我们给孩子听了多少,读了多少?

听说读写,在中国目前的英语环境下,说(这里指的是能像母语一样自主表达)的滞后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但是滞后不等于放弃,从听开始——听儿歌、看动画片、听故事

音频,让孩子积累大量正确的语音信号,这些信号会内化成孩子的听力辨音、听觉记忆力并进而形成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赖老师提出的用137累积法学国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老子的“无为而为”的道理在这一样,是通用的。

(二)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爱上读书。因此,操作起来,不要担心孩子从小不能理解、不能记住;让孩子接触到的书应该是很精美的,很吸引人的;和孩子一起读书要通过身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种很温馨、很幸福的过程。其次,专注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工作习惯比学习内容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赖老师一直提出:全家读经,不离社会,不离家庭。全家读经,孩子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过来。全家读经,孩子不想读都不可能啊。读书是一种很幸福的过程。

学英文,孩子们要学会阅读。孩子们要阅读,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流利性,然后才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也就是说,流利性是基础,通过流利阅读所达到的不仅仅是见词就能拼读,而且是见词就能反应出整句话的情绪感觉,字面含义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在流利阅读的训练中就已经感受出来了。

要说流利性,英文比中文更容易实现,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中文如果只有掌握200字,几乎没有书可以阅读。而英语是一种拼音语言,学会Phonics,理论上就有80%的英文词汇都能读出来,不管认识不认识。而且,相比中文字的数量,英文词汇量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还要多!对于小孩子或者外国人学英语,如此大的词汇量,也只有用Phonics这种“单词本身就是拼音”的方法才能让阅读继续下去,否则必然总是停滞不前地查词典(正是我们中国人犯的典型错误之一),卡壳了!

正是这种区别,使英语具备了“先读出来,不管理解不理解”这种可能。而且,美国的研究认为,没有流利快速阅读,不可能有理解,因为如果孩子在拼读上卡壳,会导致单位时间内进入大脑的词汇量太少,在一个词上卡壳就会忘了刚刚读过的词,看了这句忘了上句,怎么可能理解好!到这里可以看出,人家所谓的阅读理解,和我们中国人说的阅读理解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不是我们中国人认为的阅读理解就是认识单词、搞清句子并翻译出整句话的意思,而是更高层面的对阅读内容全局的理解。我们做阅读理解关注的这些问题,人家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出的语感以及词汇量早就解决了。

从这想到我们读国学,很多家长会说:这么难的《易经》,孩子会懂吗?孩子会理解吗?赖老师提出孩子要从小学《易

经》,从难的开始学。我们现在觉得《易经》难,其实是我们小时侯没有学过。如果我们的孩子现在不学《易经》,长大也和我们一样觉得《易经》难。如果孩子从小学《易经》,从难的入手,以后读别的书就不存在什么难不难的问题了。先读熟悉了,读多了自然就会背,长大了再来理解,再来运用。老子的“无为而为”的思想在这体现得非常好。

孩子是因为听多了,听熟悉了而喜欢的,而不是因为喜欢而熟悉。从小听多了,就自然而然会喜欢了,在孩子身上并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难易之分,只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的关系,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长的句子有时孩子会跟不上音频,但是没有关系,听多了,孩子自然就会跟读得很好了,也会特别喜欢《易经》。

要读,就是要读经典。孩子应该从小学六经四书。读的内容多了,作文还不会写吗?读经典花的时间,每天半小时,累积下来,比去参加作文速成班好。表面上看,读国学是花了时间了,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功”。读国学,坚持几年下来,到写作文时,自然而然,肚子里有东西可以写。这并不是外面的速成作文班所能学到的。外面的速成的作文班,老师给搭好了架子,孩子往里面套内容。要是离开了老师搭的架子,孩子作文也写不好了。

(三)语法该不该学?

语法该不该学?我觉得安妮老师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语法了解它的一些规律。但是,这个过程不应该前置,尤其不应该用语法规则来学说话。语法是为写作服务的,而写作也不能全靠语法。书读得多了,知道的表达方式自然就多了。中国的语文老师也说,孩子小时侯阅读量少,高年级写作就上不去,是同一个道理。

要说我们差在语法上吗?不是,是差在语感上。而语法的先入为主,恰恰剥夺了我们体会英语语感的机会。把英语语法作为万能钥匙,死抠语法,忘记了吸收英文原版听力和阅读素材,这才是语法带给我们最大的危害!

(四)孩子能否走上正确的轨道,和妈妈的理念有关,和妈妈的方法有关,更和妈妈的坚持有关。

“不少妈妈本身英语并不好,但是孩子的英语却能够突飞猛进。孩子和妈妈之间,其实真正相差的就是一个正确的轨道。孩子能否走上正确的轨道,和妈妈的理念有关,和妈妈的方法有关,更和妈妈的坚持有关。剩下的就是一个手指头的力量了。”(摘自安妮鲜花所说的话)

看到作者说的这些话,我想到我看到的广州昕昕妈日记里提到的:

“读经需要灵活安排,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忙起来,忘记读了,就算了吧,明天多读一遍就行了。另外,有时孩子不听你的安排,总是不认真,就一直在原地踏步,非要等

孩子读满了需要的遍数再继续增加新的内容,其实也不要这样,只要你自己坚持读了下来,就算孩子只是听听,也没有关系。读经就跟吃饭一样,有时是不想吃,就别硬往里塞。快乐读经,我们享受整个读经的过程,如果读得那么累,就暂时停停,休整一下,就象人饿了一样,自然会想吃饭的。 通过这半年的经验总结,这几条是很多刚开始读经父母们常犯的一些错,我也一样,在错误中总结经验,在错误中成长,犯错不要紧,最关键的是能在错误中回头。当我们读了一段时间后,回过来来看看,原来读经竟然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

读经不只是孩子的事,越来越发现,更应该学习的是家长。如果家长能真正体验到读经典的乐趣和喜欢,孩子没理由不喜欢,只是时间的问题。家长从各方面提升,孩子有样学样的会很自然进入状态。妈妈们如果把强化自己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淡化孩子,慢慢影响和感染孩子及爱人,自己的恒定的心不变,无为而为的就会达到想要的效果。

很多家长,本末倒置,拼命要求孩子,把眼睛始终放在孩子身上,整天都在思考:不跟读怎么办,不愿意读怎么办,不坐好读怎么办,不指读怎么办??这时候,妈妈累了,孩子也会累,这种损失太大了,兴趣也磨光了,还浪费了时间,得不偿失。这时候我们可以把眼睛收回来,放自己身上,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妈妈好好学习,宝宝天天向上。

《大学》里这样几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尽道矣。这几天理解这几句,感悟特别深,早教的路上也是这样,知道先后顺序,也会不急不躁不慌不忙;而生活上也是这样,衡量一下自己最注重的是什么,什么事情要最先做,什么可以稍作推迟,分得清轻重缓急,这样的生活也会愉悦很多淡定很多乐趣很多。不得不赞叹我们的祖先,多少年前就说的很清楚了,现在我们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经典,学习做人处事。找好我们的位置,努力吧,简单的招式练到了极致,那就是绝活。”(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分享) 我在《朗读手册》中见过有这样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从作者的书上,广州昕昕妈的日记里,《朗读手册》,以及赖老师和众多家长的分享中,我想到我遇到的很多家长说过的话。他们跟我说:“我的孩子没有三分钟热度,屁股坐不住,好动,不爱读国学。”其实,这跟父母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亲认可读国学有好处,那孩子就一定能爱上读国学。父母亲能坚持,孩子就一定能坚持。如果父母亲认可的话,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引导孩子喜欢读国学。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家长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去怪孩子,批评孩子不爱学习,是家长没有从小给孩子培养爱读书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

(五)学英语需要讲究方法,读国学一样也是要讲究方法的。

读英语,需要大量的听读。这里的大量,不是说一天连续读好几个小时,而是细水长流,每天半小时,累积下来的。读国学其实还是要讲究方法的。方法对了,孩子才会喜欢,才能坚持。

那天福州佳妈分享的“杯子去水龙头接水”的一个例子,也是一样的细水长流的道理。有一天,佳妈用杯子去水龙头接水。刚开始,把水龙头开得很大,结果杯子里一直装也装不满。后来,佳妈,就把水龙头关小,让水龙头慢慢地,细细地流,不一会儿,杯子里就接满水了。学英语是要细水长流,读国学也一样要细水长流。“欲速而不达”啊! 下面一段是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

“有人觉得读经好,就把读经当成了教育的全部。想起了赖老师的一个比喻,读经就象吃饭,觉得吃饭好,那么让你一天吃十个小时的饭,吃上十年,受得了吗?不行的,对于孩子来说,每天半小时的读经时间就够了,剩下的该学什么就学什么,该玩就玩。昕昕除了读经以外,其它的时间可能会用在画画、学英语或玩轮滑等方面,或者在外面玩上一整天,与别的孩子相比,只多用了半小时来读经,不过暑假多了一点,现在大概读一小时左右吧。

在昕昕的读经的雪天使里,除了经典外,还有很多故事、

儿歌、广播剧、唐诗宋词、英语、音乐等等,读经的同时还要有其它的来充实,才会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而不止是只有经典。”(摘自广州昕昕妈日记)

(六)国学教材版本的区别

其实在遇到育心教材之前,我也不觉得国学教材版本有什么差别。为什么非要选育心,不选别的版本的教材,而且别的版本的教材比育心教材还便宜呢?遇到毛老师后,我比较了好几种版本的国学教材,发现确实有差别。正如毛老师举例的“喝豆浆”的例子。

毛老师说过,之前家里有买过磨豆机,可以将黄豆磨好后,我们再自己煮一下磨好的黄豆,就是豆浆了。可是磨好豆浆,家里人不太喜欢喝。后来,家里买了一台九阳豆浆机,用九阳豆浆机磨出来的豆浆呢,比较细腻,口感也比较好。家里人都爱喝九阳豆浆机磨出来的豆浆。同样是豆浆,为什么磨豆机磨出来的豆浆家里人不爱喝呢?

在遇到育心之前,我也买过好几种版本的国学教材,而且别的版本的国学教材比育心的教材还便宜。最终,经过比较,我还是放弃原来的另两种版本的国学教材,换为育心的教材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经过比较,我这才发现,其实三种版本的教材还是有差别的。

成长之屋的音频是爸爸妈妈孩子读的三种声音,加上背景音乐古筝,有一种全家读书的氛围。但是书是光面的,晚

上读书时会反光。成长之屋指导手册上要求一张光盘,一天播放三遍,一遍差不多一小时,光听就要听三个小时。然后才是爸爸妈妈学会了,领读给孩子听,孩子跟爸爸妈妈跟读。如果是父母亲的口音不准,或者是说没有多少时间去预习功课,估计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如果是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估计在家有可能有时间能听足三个小时。上了幼儿园以后的孩子,不太可能一天听三小时的音频。成长之屋的理念是孩子先听熟悉了再来读,他们是从蒙学入手,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入手,一个月学一样,最后才来学易经,黄帝内经。

绍南文化的教材,只有一种声音,要不就是男音,要不就是女音,一种声音一直读下来,听久了觉得累,而且书的质量也不太好。绍南文化按照王教授的理论,是从论语开始读的,而且只提倡全天读经,老实读经,不讲方法,读久了,孩子会烦的。还是赖老师的137累积法比较简单,容易执行,能够坚持,这才是最长久的方法。

下面几段话是摘自赖老师说过的话:

赖老师曾经说过:

“一、读经与雨水

读经很好,人生不能没有读经,犹如万物不能没有雨水。但是,如果天天暴雨,万物死矣。

二,读经与登山

登山,可以跑步,也可以慢慢走路。

小山跑跑可以,大山,如果要跑上去,不死就怪了。而读经显然是大山,用一生去读,绝对不是小山。

三、读经与开车

开车,有油门,也有刹车,还有方向盘。

读经,也同样需要油门,刹车,当然,方向盘更重要。油也重要,如同教材,油不好,车不好开,油不对,也许车就报废了;路也重要,高速公路,与烂泥路,区别太大了,如同读经的方法,不好的方法,就是烂泥路。高速公路小心超速,育心提醒您,注意脚下油门。有明师指引,就是路牌比较清楚,不会走错路。要是跟错了老师,如同看错了指示牌,那个冤枉路,不知要走多少。

四、读经与体育锻炼

有专业的运动员式的锻炼,也有业余的漫步,打太极拳。如果要夺冠军,也许专业的训练会比较有效;如果目标是得到健康,则未必,业余的更加有效。大量读经,全天读经,也许有短期的效果,但是长期的效果,真正的得到健康,一定是累积法。

以上所言生活道理,如果我讲得没有道理,欢迎任何人批评,指正。

太多迷途的家长,希望他们能够醒悟。

事实上,累积法的效果,一点也不比专业的大量读经的

差,只要等三年,五年,十年,效果就完全看得出来。累积法培养的优秀人才,一定会十倍,百倍,千倍于大量读经的家庭。而且,仅仅从大量上说,我们的系统读经,所学到的经典,要远远高于那些只读某部经典的读经方法。所以,真正的大量读经,是累积法,也不是他们所提倡的全天读经的方法。

评论:读经不在大量,在每天累积;读经关键是读对真经,使用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使用好的教材;读经就跟日常生活一样,要遵循规律。累积式教育法重在科学读经、系统读经、全家读经、当下读经,不离社会、不利家庭、不离圣贤教诲、不离生活。137学习法就是读经最好的选择。” 当我看到烨烨妈买回来的育心教材时,比较了一下。童音跟读是吸引我的地方,加上还有赖老师的137的方法,每天只要半小时的读书时间,一天读三样,一样十分钟,七天换一次内容。赖老师的教材,表面上看是贵,但是他们的售后服务是没有收费的。有一个QQ群,可以让更多的家长一起学习,赖老师每天会给家长们上课,有好的方法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七)磨耳朵要不要抠单词:

磨英文耳朵的关键不在于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在于熟悉英语的韵律节奏,培养语感。中国孩子从小就开始听各种中文儿歌童谣,英语国家的孩子也是如此训练语感的。我们的

英语启蒙完全应该走同样的路。首先得让孩子大脑中储存足够多的语音信号,他们才能区分各种信号的不同,所谓的辨音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英语语音是重要的,但是,是不是在听的时侯要把每一个单词都抠出来?对于小孩子,一长句话,一大段文字,大人听着都混沌不清,孩子能听得懂吗?这样的听是不是无效输入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用中文对照着思考一下就可以。

想想孩子在会说话之前,他们的听力积累从哪里来?是不是需要我们把他所听到的每一句话都转化为他能理解的话语?还是我们只管说,一遍一遍地重复,而不是一个音、一个字?应该说,孩子在会说话之前,他们是储存了大量的声音信号在大脑中的。人的大脑如何处理这些语言信号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孩子听得多了,达到了一定程度,再结合具体的场景,就能够自己说出来。开始可能是模仿,但又不仅仅是模仿。他们是按句子输出的,而不是按单字输出的。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接触中文之初,也不知道每一个词的意思,我们成人并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英文也是一样。孩子们需要的是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而这种理解,都是放在情境中去实现的,和情境对应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八)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听什么,我们读国学,让孩子学传统文化的关键——要读的是什么。

放下单词,听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国家孩子在听的东西,这才是英语启蒙听力输入的关键,也是听力辨音能力的基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中式英语语音对孩子英语听力辨音能力的影响。有人问,我给孩子听的儿歌是中国人翻唱的,好不好?这好比外国人学普通话。很多外国人说的普通话都带有方言的特点。所以,孩子听的是什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音。原汁原味的英语底子很重要。

我们强调孩听力资源的原汁原味,是为了让孩子能从大量的相近的发音方法中得到正确的语音信号,尤其是韵律节奏方面的规律。这些输入达到一定的量后,孩子即使听到别的不规范的东西,也不至于被这些东西带跑。

而三明治英语,也就是中英夹杂的语言,设计之初应该是为了突出单词和句型,而且设计者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孩子不能看懂全英文的,所以要用中文吸引他。吸引没错,但是这类动画片对于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无益。

(九)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妈妈的智慧。

抓住孩子兴趣的火花,及时提供他感兴趣的东西,在此基础上再立体地给予其他资源,这样,孩子兴趣的一个小火

点才能一点点变成火花,变成火海。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的资源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不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而是给予资源的时机和方法的问题。做得如何,取决于妈妈的智慧。

为什么有的妈妈,会说,这国学这么难,孩子会喜欢吗?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佳佳的童音跟读,不由自主地跟读。这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家长能重视国学,觉得孩子读国学有好处,家长就会自己坚持爱读书,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从而影响孩子,孩子自然也会坚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把目光放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放在盯着孩子,你有没有读,妈妈是为你好啊。“身教胜过于言教。”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为教育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读书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认识书,喜欢书,爱上读书。因此,操作起来,不要担心孩子小不能理解,不能记住;和孩子一起读书要通过身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读书是一个很温馨、很幸福的过程。其次,专注的学习习惯或者说工作习惯比学习内容更重要。听从老师的指令,专注地听读,说的都是这一方面。

学英语是这样,我们读国学也是这样,首先,先不用管孩子听不听得懂,会不会理解。只要我们家长每天坚持陪孩子读国学,养成爱读书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通过指读,

就学会认字了。

会认字的孩子不一定爱读书,但是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认字。现在有的上小学的孩子,会认的字也不少,为什么不爱读书呢。很大方面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在上小学之前,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没有提供给孩子一个爱阅读的环境,没有给孩子培养一个爱读书的习惯。对于小一点儿的孩子,我们可以想办法调动孩子的各方面的积极性,读书的过程中加入游戏的方法,多引导孩子,软硬兼施,各种方法都去试。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完全可以要求孩子就是要好好读这些国学经典。

(十)读经是什么,重点在于一个是“读”,一个是“经”。 读经,最重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读”,不要去要求孩子背诵,读多了,自然会背。不要求孩子背诵,孩子读书,才会有快乐。读了十遍,一百遍之后,孩子自然而然会背,就算不会背,也读起来很熟悉了。不要去要求孩子马上就能理解,长大了自然会理解,或者长大了再去找一些资料来帮助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正如广州昕昕妈分享过的《走出读经的误区》中所提到的:

“这是许多家长们常犯的错,总以为读经,不背出来就不继续加新的内容,象我以前就这样,《三字经》本来一个月就可以读完,竟然用了两年的时间还没有读完,原因是前

面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后面还背不出来,就慢慢读,结果一遍都没有读完过。

读经,只管读就好了,不要求背,有的孩子读七天就可以背出来,有的不行,下次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背出来,如果不行,再复习一次,如果还不行,起码孩子能做得熟读,这也不错了。所以只看重这个“读”字就可以。”(摘自广州昕昕妈的日记)

第二个是经,读的就是经典。比如《易经》,《黄帝内经》,《诗经》,《道德经(也称老子)》等。这是最精华的东西。 下面几段话摘自赖老师的上课内容,我觉得很好,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现在来讲一下,读经的一些问题,

1、什么是读经

读经,只有二个字,读+经。

读,就是读。可是很多人,很多机构,把这个字弄错了。开始说是读经,慢慢就变了,变成背经,解经。明明说是读经,结果要求孩子背诵,结果去给孩子讲解。读经,只有二个字,请大家务必记住,读经,读,就是我们要做到的,要坚持的,其他的,不是你能够做到的,也不是要你坚持的,这个读经的概念,弄不清楚,就会导致读经的失败。

再看第二个字,经。什么是“经”?这里不解释。经的概念是广义的,绝对不是指某一部经典,甚至一些不是经典

的东西。但是在推广经典教育的机构中,这个概念经常被人为弄错。读经,弄成读《弟子规》,读《论语》,读《道德经》??“经”是广义的,不是指某一部经典。某一部经典当然是要的,但是不能因此说其他经典不要。

这个就是“读”“经”,这二个字。我们每天说读经,但是我们自己就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读经,把读经派生出一大堆东西。最简单的你都做不好,你还要做这么复杂的其他的东西,试问你能做好吗?

2、读经的时机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读经的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即让孩子开始读经。读经的时机,不是三岁,不是六岁,是现在,是当下,是今日。年龄的区别,效果会不同,但是如果不能当下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因此读经的时机是现在,是当下,不管你的孩子是三岁、六岁、10岁,都要马上行动,从现在开始就要读经。

3、读经的内容选择

我们反复说明,经典对人生,有不同的作用。我们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这些经典比做人生的基础,一栋房屋的地基;把易经、孝经、黄帝内经、道德经,比做人生的结构,是房屋的栋梁,是承重墙;把诗词经典、文学启蒙经典、成语接龙,比喻成装修部分。

(家长插话)我已经30多岁了。跟孩子开始读经,也觉得

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对人生有了许多积极的认识和看法。 这些经典,尽可能地种植到孩子们的心田,把孩子培养成大格局、大结构、大思维,能够在生命听过程中克服任何困难,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些经典的营养,会自然起到应有的作用。

这些观点,是之前我一直在各种时机,各种场合,给大家介绍的,现在我们着重讲一下兴趣的问题。

4、读经的态度

怎么看待读经?读经要不要兴趣?如果孩子没有兴趣怎么办?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一定要家长认识一下,读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说实在的,我也不清楚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说明,去认识,但是我们反复说明,《易经》中有大智慧,《易经》会告诉我们怎么做,所以我们看一看《易经》怎么说。

《易经,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可惜的是,连同这句话本身,我们都是日用不知。

什么叫日用不知?就是我们生活中一直这样做的,我们竟然不清楚。生活中我们每天遵守的规律,就是可以指导我们进行教育的规律。读经,是成长之必需,犹如吃饭、喝水,犹如上学、上班,岂有上学、上班,要先问你有没有兴趣之

理?

我们再看一下农民种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有太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

春天来了,把田耕好了,我们要插秧了。不知这里有几个种过田的?种田,大家知道吗?种田,我们有没有问过,你有兴趣吗?有兴趣,我们就种,没兴趣,就不种,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吗?

读经,就是种田,种的是心灵之田,把读经与快乐,兴趣相连,如同农民把种田与快乐,兴趣相连。读经是快乐的事吗?有兴趣的事吗?你问一下农民,种田是快乐的事吗?是有兴趣的事吗?

根本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现在的家长天天都问这样的问题。读经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根本不是兴趣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农民能够认识到种田的必要,所以不管再苦,再累,都是要去完成这个种田的任务,谁喜欢种田呀?但是不是没办法吗?不种田我们吃什么呀?读经也如此,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读经,你如何成长自己的智慧?你如何知道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一定要做的事,这个是读经的认识问题。

还有一个更高层的认识,我们也是需要知道的。我们需要培养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逸恶劳,没有毅力,没有责任的人吗?农民种田,长年累月,即使如此,

他们也无怨无悔。

读经,我们远远没有这样艰苦,每天如一日,始有一年的收获。

我们把方法总结好了,告诉你一天只要半小时,甚至10分钟,你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收获,结果你还是说,做不到,做不到。这一点点的辛苦,你都做不到,你还在找种种的理由,不坚持,你这样会培养出什么人来呢?一个半小时的努力,都做不到的人,将来能做什么大事呢?这个是对于读经的第二层认识。

还有,关于我们的教材,我也想谈一点认识。试想没有跟读的录音,没有方便可行的方法,大家会如何去完成这个读经过程?试想农民,如果不实行机械化,一切仍然是手工劳作,他的辛苦程度,以及他能够实现的收获,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就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我们做的工作、努力,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提供的教材,这些方便的手段,需要不需要珍惜?为什么没有其他的人做这样的工作,原因何在?我们以个人、家庭的力量,做能力所及的事,但是求全责备,仍然大有人在。我们不可能做人人都满意的工作,我们做的教材,仅限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以及我们的能力所及。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请大家能够珍惜。这些东西,只能说一句话,来之不易。但是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们有很多问题,我们录了男音领读的,他的问题是:

为什么不录女声领读的;我们录了中速的,他会说:为什么不录慢的,或为什么不录快一点的。基本上每天都有家长反复说这些问题,我们要反复去解释,去沟通。这是对我们的教材,解释一下,希望大家多一点包容、理解,尽量思考,我们在其中,能够做些什么,这也算是对读经的认识中,第三层的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到了,才会去珍惜,才会去行动。以前农民种田,这么辛苦都过来了,现在有机械化了,一天的劳作,半小时就可以完成了,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呀。不要放着这么好的东西不用,整天思考做不到的事,这就是知其先后的意义所在。

(以上摘自赖老师上课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我特别摘出来与大家再次复习一下。)

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