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陈昊)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日照街道第三小学 五年级2班 陈昊

大家一定听说过、在书籍上看到过西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

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故事

吧?可是你们谁知道这

两件事中间的500多年的

历史风云呢??《东周列

国志》就讲述了关于这

500多年的历史风云的故

事。 这本书出自于作家冯梦龙之手。冯梦龙是明代文学家、思

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著名作品有《东

周列国志》、《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多

种。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

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这部小说

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这五百多年的历史。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

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陈昊

这是古今中外时

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

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这本《东周列国志》中有许多

令我感触很深的故事,比如说:姜

氏挑唆次子段攻打郑庄公之事:姜

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寤生、次子段。

姜氏不喜欢寤生,她喜欢次子段。

多次让郑武公立次子段为世子,可

是当时立世子是按照“立长不立

贤”的礼法,又感到长子寤生又没

有什么错误。他害怕无缘无故破坏

礼法,另立储君日后会引起郑国内乱,所以没有答应。郑武公去世,寤生继位,为郑庄公。尽管如此,姜氏还是不死心,让次子段准备争夺皇位。姜氏要求把京城分给次子段,没办法,郑庄公把京城分给次子段。公子吕见次子段有野心,就对郑庄公说:“段有野心,主公为什么不杀他呢?”郑庄公说:“段的罪行还不明显啊!我怕会落下骨肉相残的罪名啊!”公子吕献策,说:“那不如设计来诱捕他,引诱他犯罪,再光明正大的讨伐他!!”郑庄公说:“就以爱卿的办法!”次子段听说后进行兵变,但最后失败了。段说:“姜氏误我,我还有什么脸面见兄长??”说完就自杀了。郑庄公看见段的尸体,生气的指着姜氏说:“不到黄泉,我再也不与你相见!!”姜氏听见,知道自己做错了,离开国都,到了颍地。颍地有个叫颍考叔的人说:“主公做的太不明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陈昊

智了!!我要去劝劝他。”说完,抓了几只猫头鹰,以进献野味

来见郑庄公,说:“这是一种坏鸟,小的时候母亲赡养他,长大了却要把母亲残忍的吃掉,是一种不孝的鸟!”郑庄公听了默默无言。便叫厨师上羊肉。颍考叔把好肉都挑出来包起来。郑庄公不解的问:“你干嘛把肉都包起来呢??”郑庄公说:“我在这吃好肉,母亲却吃不着,我怎么忍心呢??”郑庄公流泪的说:“真是孝子!!”郑庄公说:“主公既然发誓‘不到黄泉’不如让下人挖地三尺,一

直挖到有泉水出来,

再建一个密室,你们

就在那里相见。”郑

庄公立刻叫人挖出泉

水,叫母亲来相见。

母子两人涕不成声。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人要有情有意。要学习郑庄公的孝敬母亲、知错就改、大仁大义的精神。不要学姜氏的偏见,因为这样最终不会有好结果。

还有一个故事是晋灵公遭弑:晋襄公死,晋灵公继位,当时晋灵公才七岁。晋灵公成年后荒淫暴虐、大肆搜刮民膏、大兴土木、宠信奸臣。有一次,竟让身边的人用弹弓打农民百姓,有的人都被射死,还有的人都被射成重伤,晋灵公还嘻嘻哈哈。大臣进谏,晋灵公就让灵獒咬大臣,直到咬死为止。丞相赵盾忍无可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陈昊

忍,多次进谏,却被晋灵公陷害。后来赵盾让赵穿发动兵变杀死

了这个无道、荒淫的国君。而后来的晋国分裂全是因他而起。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人不要荒淫无道,要以晋灵公为耻,多多体谅他人,不要给无辜百姓施加灾难,要明智。老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快乐的不是真正的快乐,大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更何况是国君,要多体谅百姓,不要学晋灵公的无道。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要多多体谅百姓、尊师重道、勇敢、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国家、为国家付出自己的才智,不要荒淫暴虐、大肆搜刮民膏、大兴土木、宠信奸臣、不要背信弃义、滥杀大臣等......

我非常喜欢《东周列国志》这本书!!!!!!

 

第二篇: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大开大阖,演义人性之美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东周列国志》一书我花了半年时间才在餐桌上读完,内心很是震撼。该书讲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至嬴政“兼六国混一舆图,号始皇建立郡县”五百多年的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春秋战国,征战无休,朝立夕灭,弱肉强食,纷乱难记,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思想光芒四射、智慧包融天地,强主强臣纷涌而现,弱国亦有争食之分;列国之中,强臣多而英主少,将相并出;列国后期,主暗臣强,文臣多为游说之士,经天纬地之相鲜有其出,而用兵设谋之将辈出,诸子百家产生。

《东周列国志》虽为演义小说,但史实以《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等为史料,以小说手法,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把“仁、义、忠、智、信”作为主旨反复弘扬,为古人立碑,为后人树范,可谓“九分史实,一分虚构”,诚可作正史品读。而名家点评、后人凭吊等均增加了阅读趣味。前人作史时隐晦的点评,以“春秋笔法”深藏于文字中,作者恰将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领读者,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皆以“义”而演述,培植读者浩然正气。

“东周”时期是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我国奴隶社会进入末期的动荡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而始。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

书中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十分精彩。春秋末期,由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长期兼并战争的结果,改变了大国争霸的形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以后又形成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称雄的局面,史称“战国七雄”。剧烈的统一战争自此开始。频繁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

痛苦。 韩魏赵三家分晋,周天子封为诸侯而天下大乱,卫鞅入秦变法,秦孝公崛起,西秦再度强大,为最后秦灭六国开始铺垫。诸国征战频繁惨烈,人命如纸,但涌现出了更多的智谋、军事人物。孙、庞、苏、张,白起、吴起、“战国四公子”等人物,鲜活可赞,可歌可泣。最后在智囊运作与军事打压下,六国纷纷破灭,中华重新成为了一个统一政权国度。而这个国度远超夏商周三代的国土、实力、文明程度,与现代祖国的版图更为接近。这正是东周时期在混乱中扩张、在战争中前进对祖国发展的有利影响之一。

2014.02.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