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脚步读后感

《巨人的脚步》读后感

这个寒假读了《巨人的脚步》一书,感想很多。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罗宾斯。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以及个人、事业和组织问题的协调人,公认的成功学、激励学方面顶尖的大师。接受他咨询和激励的包括美国总统克林顿、南非领导人曼德拉、网坛巨星阿加西、拳王泰森等。他还为美国陆军“激励训练”服务,担任两位英国王室成员的私人顾问和英国谢菲尔德市的首席咨询专家。书中安东尼深入浅出,剖析人的心理,得出了很多有益的结论,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并且教会了我许多做事、做人的方法。

安东尼、罗宾斯在书中说:“有梦想就有未来”“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的灵魂深处有着特殊的天赋,相信我们能够成功,能够以特别的方式温暖他人,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在书中问道,“能说出你的一个梦想吗?或许你已经将它淡忘或者放弃了。如果今天这个梦想实现了,你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气象呢?”最后安东尼说,“此刻,去梦你想梦的!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那一刻我陷入了沉思,我的梦想是什么?一个念头清晰起来: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一直以来,我都为能成为老师幸福、激动。那么多孩子坐在你的课堂,多么神圣庄严,而责任重于泰山。多年来,自己一直那么努力的工作,但仿佛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我有着深深的困惑:学习本身是快乐的,知识本身是有无穷魅力的,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活在痛苦中?特别是当今社会压力重重,如何使学生的心灵强大起来,如何使他们快乐幸福的学习和生活?学校教育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人,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合格的人送出学校,而不是只追求分数,不是教学生只会学习,只会承受,更重要的是培养未来快乐的有创造力的公民。我想只有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掌握知识,这才是我的语文教学梦。而我,应该在心中树立这个梦想,并努力的一步步实现它。试想,那样的话,学生每天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快快乐乐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又怎么不开心快乐呢? 1

安东尼、罗宾斯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具有非凡的能力”、“新的答案源于新的问题”、“我现在能够做什么,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困扰人的很可能不是重大的事件,而往往都是象鞋中的小沙砾一样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那么几个问题学生,为了让那些我希望变得更好的学生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发展,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怎样做?这是我在阅读安东尼这些话时内心反复的追问。我想,其实问题很简单:我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一下,针对每个人的问题具体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们学会了自我教育。一个人只有自己真正认识到了,他所做的事情才是有效的,他才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一路走来,甚至奔跑而来。那将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最美最幸福的画面。

安东尼在书中还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让你坚定不移”。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对我们的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谁能想到一个安静、谦逊、热爱和平的律师能够用自己的信仰的力量征服一个庞大的国家呢?然而,甘地做到了。可见,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你坚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朝着实现这件事情的目标去努力、去奋斗,并且是充满激-情的、有斗志的,那这件事情就更加容易实现,相反,如果你对做成一件事不抱希望,或者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那这种思想就会反映在你的行动上,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对待工作上,如果要取得成功,我们就需要树立一种信仰,并为这种信仰付出实际行动,那我们就可以预期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

读着《巨人的脚步》,我非常感谢作者,他引导我们每天有所坚持,完成自我提升训练,这诸多点滴终将会化成巨大的力量,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最终成为心灵的巨人,改变我们的人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巨人”,那么,从现在就要挖掘我们每个人自己潜藏于内心的强大力量吧。

2

 

第二篇:《名人传》读后感

没有伟大的人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读《名人传》有感

真正的英雄是诞生于孤独之中并勇于和苦难抗争的人;真正的英雄是直面痛苦、“懂得生活而且热爱生活”的人;真正的英雄是不畏牺牲、敢于为终极真理奋斗的人。

扼住命运的喉咙

“脸上肌肉鼓了起来,青筋暴突,眼神更加粗野得吓人,两片嘴唇也在不停的哆嗦,像一个巫师招来了魔鬼,却被魔鬼制服了。”“就像是李尔王。”这就是贝多芬。贝多芬诞生在莱茵河,那个被雾气包裹的莱茵河,他始终心系那片土地,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还梦想着与它相逢。贝多芬的童年是充满苦难的,他在他父亲的暴力下学习音乐,他不快乐,甚至厌恶了音乐艺术。但渐渐的,贝多芬喜欢上了音乐,不仅仅是表面,他用自已的魂感受音乐,用魄创作音乐,他对音乐倾注了全部。但往往命运对待他是不公的,在他27岁时,他的耳聋就已有了征兆。他凄凄惨惨的活着,只能在凄惨的隐匿中听任命运安排。他听不见,但他不愿让别人知道,别人朝他大吼,他只在心里咒骂自己。他唯有隐忍,但却是多么可悲的逃避啊!

在他肉体痛苦之外,又增加了另一种痛苦。“他以儿童般的纯洁走完了一辈子,从未有过任何缺德需要忏悔。”然而,这样的人是注定要被爱情欺骗和伤害的,他对朱丽埃塔·居奇亚迪倾注了激情,但朱丽埃塔,这个自私、风骚的女人把他的心灵折磨得非常脆弱,以至毁灭。那崇高、支撑着他生命的勇气都消失了。若不是因为他那决不屈服的性格,他几乎就要终结自己的生命了。

“??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永远不能让我屈服??啊!要是可以千百次的享受人生,该是多么美好!”是的,贝多芬坚强的性格是不可能被挫折打败的。

爱情已经破碎,但他有力量,他的力量在艺术中,爆发了,冲破了,他正破茧成蝶。他创作音乐,忘记了整个世界,忘记了自己,穿越千年,远远地超越当代文明。那巨人的爆发力和疯狂的激情足以让人窒息。“我是酒神,为人类酿制琼浆玉液。我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神圣的狂热。”没错,一个醉了的人在创作,更是一个陶醉于力量和天才的人。

但很不幸的是,他还是如此贫困,而且他的耳聋愈加厉害,最后他什么也听不见了,他快疯了,他快崩溃了,他快死了。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他的灵感、他的力量、他的命运,全部封杀在这个无声的世界。但是他这个无法驯服的力量,努力与病魔在斗争着。贝多芬是胜利者,是战胜人类平庸的胜利者,是战胜自己命运和痛苦的胜利者。但是,死神最终没有放过他。呵,多么“喜剧的结局”啊!

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在我的人生羁旅上,虽没有贝多芬般的苦难,但种种困难在所难免。从贝多芬这位英雄的身上,我学会了: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越使我痛苦的,越让我喜欢

忧愁是他的乐趣,苦难是他的依托。米开朗琪罗,永远是少数最高尚的艺术大师之一,他与莎士比亚或贝多芬一样,最深刻也最广泛地表达了人类的悲剧体验。他是无与伦比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他留下的艺术杰作,四百多年来一直使观众蔚然惊叹。千般欢乐也不比一番苦恼更有价值。他使我们离永恒更近。米开朗琪罗目光开阔、才华横溢而又豪放不羁,他对他们那个艺术圈子是不屑一顾的,他瞧不起他们那种做作的心态、平庸的写实、伤感的情调以及病态的精雕细琢。他有一种宗教的,古老的,近乎野蛮的观念。如他所言,他将“为了它而被卖做奴隶”。他整个就是用这种迷信和狂热的湿软泥土构造的。米开朗琪罗有不同于他本人的气质:那是一个征服者,侵入他的内心,将他囚住了。他坚定的意志对此也无能为力,甚至,连他的精神与心灵对此也束手无策。这激发了一种狂热,一种可怕的生命力,他的身心过于柔弱,根本就无法控制。 在创造的不断冲动中,他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想。“我拼命的工作,直到精疲力竭,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工作”。他在继续不断的兴奋中生活。他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恒。他狂野,他不羁,他高贵。他欣赏自己,赞赏自己,他不答应别人把他当艺术家来看。他认

为,天才这个词都不配于他。他的父亲也劝告他不要劳作过度,但是劝告并不起作用。他从不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合人性些。他只以极少的面包与酒来支持他的生命。这般疯狂地干活,对他肉体造成了巨大影响,不过,这远远比不上对他的精神所带来的影响。他生活在“一种忧郁或者是癫狂的状态”。长此以往,他竟爱上了痛苦,找到了一种苦涩的乐趣,他在他诗里说:“越使我痛苦的,越让我喜欢。”“我的忧伤,就是我的快乐。”

米开朗琪罗总是孤单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却无人爱他。爱情永远没有眷顾过他。周围是夜一般的漆黑,它的炽热的思想如流星般匆匆穿过,那是他的欲望与狂乱的梦幻。米开朗琪罗也脆弱,因为他的胆小与谨慎。跟亲王们在一起,他害怕,但是,那些在亲王们面前唯唯诺诺的人,他又瞧不起。他也恐惧,因自己的胆怯而感到羞耻;他也鄙视自己,厌恶自己。他一生都在创作,艺术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他在他的作品中溶入人的情感,人的尊严,人的价值。1495年春天,他雕塑了著名的《熟睡的丘比特》,被时人评为颇具古派的狂热。随后,他又雕塑了《醉酒的巴克科斯》,《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型的《丘比特》。而在《耶稣之死》中死去的耶稣躺在永远年轻的圣母膝上,似乎睡熟了。1501年春,一块巨型的大理石交给了米开朗琪罗,硕大的《大卫像》由此诞生。1544年夏天,他深切爱念的人——维多利亚去世了。在这严肃而平静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伟大的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他在雕刻着不朽的灵魂。他散发的气息虽然让人觉得难受,但他却无比纯洁。

黑夜逐渐降临,米开朗琪罗孤独的留到了最后。他终于休息了,他达到了他所企盼的目标:超越了时间。“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可以变换一下心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我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在回到人生的广愿,心中就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一百年前,俄罗斯一位伟人为我们这一代点燃了一支最纯真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是一个激情满怀的人,当他爱着的时候、相信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初次相信、初次的爱,并且以为自己的生命是从此时开始的。开始,重新开始。在他心中,同样的危机和挣扎,发生过多少次啊!托尔斯泰有美满的婚姻,温馨的家庭,安逸的生活,似乎一切都很完美,似乎一切都一帆风顺。但事实上,他不满足这一切,这一生他都在苦苦追寻着人生的价值。但追寻的过程中是如此艰辛:他的思想不被世人理解,他甚至被东正教开除教籍;他的思想也不被他那些文学界的朋友接受,屠格涅夫和高尔基都曾批评过他;他甚至无法被家人理解,似乎与家人也无法沟通。但他有因此停滞不前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吗?(他的理想是建立新式的基督教,实现博爱的法则,造福于人类)。没有!他至死也没有!他临死前还这样说:“大地上有千百万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什么都在这儿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呢?”

他曾亲吻一匹老马,为了曾经使他受苦而求他原谅。此时他未来的才华已露出端倪:他有想象力,常为自己想象的故事伤心落泪;他那从不休息的大脑总是努力去思索人们内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他锐利的目光,能在丧礼参加者的脸上看出他们是否真的悲痛。他五岁时便已经第一次感到,“人生并非一种享乐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他的成绩平平。他称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荒漠时期:“一片黄沙,吹来阵阵炽热的狂风。”他很孤独,头脑总处于狂热状态。他自知长得丑,为了和别的“体面人”一样,他也去赌博,糊里糊涂得欠了一身债。“那真是彻头彻尾的放荡。”“绝对的真诚”救了他,在他行为最放荡的时候,他也能头脑清醒地对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他,开始了对虚无的思考,对死亡的思考,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类的思考。托尔斯泰就这样那样深的命题开始了那样深的思考,并且他也几乎战胜了虚无、死亡,理解了生命、人类。人们无法评论他的思想,因为他从来就不是统一的。每当人们试图分析

在他的思想中顽固催在的各种矛盾时,就会发现他们一会儿是同盟,一会儿又是死敌。在托尔斯泰身上,绝对不存在心灵和思想的统一。

艺术与生命是相互统一的。托尔斯泰的作品总是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无人能及。1852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初次开花结果,他写出了:《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童年》对他的成名颇有帮助。而凌驾在这一切作品之上,成为这第一道山脉最高峰的作品,是托尔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也是他的青春之歌的高加索诗篇——《哥萨克》。正如他自己所说:“青春万能之神,逝而难再的冲动。”从这一点来看,此书是独一无二的。 托尔斯泰的婚姻美满,使他在十到十五年间尝到了多年没有的和平与安宁。于是,他在爱情的庇护下从容考虑和实现他脑子里的杰作——十九世纪小说之牛耳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宁娜》。在随后的作品中,托尔斯泰又将这些保持精神健康的训诫加以补充。《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信仰是什么?》,《艺术批评》,《什么是艺术》??一种以爱来缔造人类的联合,另一种则向爱的人敌人作战,他写下了:《伊万伊里奇之死》、《民间故事集》、《黑暗的势力》、《克莱采鸣奏曲》和《主与仆》。这个艺术创作阶段的巅峰和终极,出现了《复活》。“仿佛一座又两个塔楼的圣母院,一个象征着永恒的爱,另一个象征着对世界的憎恨。”《复活》是他晚年最大的成就,此时托尔斯泰已经七十岁。在弥留的床上,他哭了,不是哭自己而是哭天下不幸的人。于是,19xx年11月20日早上,他称之为“解脱”的时刻来了,“死亡,值得赞美的死亡??”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过和德行都参与了这场既光荣又具有悲剧性的混战。——一切罪过,除了一种,就是他穷追不舍,即使到了最后的避难所也不肯放过的谎言。

读罢《名人传》,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在如今一个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的时代,可这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相对贫弱,在一个人们躲避高尚,告别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是更多的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仿佛是一面镜,使我们的卑劣渺小纤豪毕现。让我们燃起希望的火把,向这三位英雄学习,吸收英雄之魂,英雄之气,英雄之灵,不管前方的路有多么曲折艰险,也要用毅力和信心走下去,去实现心中的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