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自体的分析》读后感

《自体的分析》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初读时,尽管读的很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漏掉了一个字,可还是觉得艰深晦涩。学术性强,前看后忘,感觉虐人虐心。

谭老师的讲解很及时,言语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终于,让我在冷落了一周后,又重新拿起来科胡特大师的著作,从头看了一遍。

再次去看,感觉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 自体心理学似乎是对精神分析的开刀,大革命。第一个是自体客体的概念,自体客体就是所谓的古老客体,它是被贯注了自恋原欲的早期客体意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客体。这是因为自体客体并不是被体验为独立与分离的个体,而是被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如同成人感觉手脚是自己的一部分那样。但它有了一些客体的萌芽状态,可看做一种过渡性客体。

再个是两个古老结构,夸大自体与理想化双亲意象。这两个是自恋发展的两个主要途径。区别在于一个自恋投注向内,一个向外。自恋人格障碍的病理是由于这两个结构中被投注的自恋能量未被整合到人格的其他部分中去。因此个体表现为低自尊和缺乏生命力等一系列自恋障碍,严重影响个体的发展。并且这两个部分如果未被整合,就会固着于其古老的早期形式,表现出精神病态。比如夸大自体可能导致全能妄想和躁狂,而理想化客体则可能表现为被迫害妄想,这两种情况是精神病的两种常见现象。

科胡特大师从自恋方面而非客体爱方面来衡量精神病严重程度,他认为即使在某些严重的精神病中,后者可能为受困扰,而前者则一定是有极度困扰的。我个人认为自恋的度量极为关键和深远。

科胡特区分了自恋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及精神病。区别在于,自恋性人格障碍虽然无法整合夸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但是这两个原始组织仍然处于相对健康稳定的状态,而精神病中这两个组织皆已崩解,以妄想取代之,已无法活化,其病态已经不可逆。而自恋人格障碍中在崩解威胁时只会出现部分和短暂的可逆

的代偿性妄想。由于此二组织相对完好,可以活化,这也是为什么自恋人格障碍可形成自恋转移关系,而精神病无法形成。

科胡特简直是个天才,他的观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印证。他在更早的论著中曾写道:“孩子需要母亲眼中反映的光辉来维持自恋力比多的充满??”相反,如果目光暗淡必然神伤,母亲疏离、冰冷的目光,将把一个孩子遗弃在空寥的宇宙之中,永远找不到回家的归途。这句话触到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我想起上届毕业的一个叫尚喜阳的孩子,五年级前,他是个乐观、阳光,品学兼优的孩子,五年级上半学期,孩子开始逃课,打架,打电玩,作业也不做了。后来才知道是家庭出现了问题,他的妈妈,外出打工时跟别人跑了。几个月后回来要和他爸爸离婚,她曾对孩子说,孩子的出生是个错误,后悔认识他爸爸,后悔生下了他。说完后就义无反顾地走了。听说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后我很震惊,天呢,这是一个母亲该对孩子说的话吗?那么帅气,那么聪明的孩子,竟然被她如此轻易的全盘否定了!孩子的自恋力一下子崩溃了,所以,他迷茫了。他的父亲过于悲哀,也外出打工。内在的缺失,必然“晒”之于外在。所以就有物质依赖,各种成瘾行为,只能以此饮鸩止渴,或者性欲化,靠娱乐且虐待身体以安抚一颗破碎的心;或者无休无止地追寻强势外在客体的认可与奴役??这句话使我更加了解了各种成瘾背后的原因所在就是内心的缺失。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瘾,成瘾行为的背后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科胡特认为人的防卫措施主要是避免自恋伤害的危险,比如一些试图将自己与他人的牵涉减至最低的类精神分析个案,其实有能力与人做有意义的接触,也并不会一律都怀疑别人对他有恶意。他们的疏远只是对其自恋的脆弱性与退行倾向正确评估的自然结果。这是不是说生活中所有的女强人、抽象派的画家、艺术大师都是分裂样人格呢?自我要保护自己对抗未被整合的古老组织的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可能导致自我的枯竭。一旦自恋转移关系建立起来,空虚忧郁的感受就会缓解,这是因为古老组织被活化,又看到希望。然而,这些向上的摆荡通常是很短暂的,一个挫折、期待的落空、环境对个案缺乏吸引力,诸如此类,很快又让个案回到先前枯竭的状态。这样的例子很多,我的一个同事,一个年轻的女孩儿,爱情方面受挫,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可是,有一次,她带的班级,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见人三分笑,说活声音也亮堂了

不少。她每天把自己收拾的神清气爽。大家都替她高兴,都以为她从失恋的阴影里走出来了。可是,因为一次疏忽,忘记做某项工作了,被领导点名批评了一次,从那以后她似乎变得更加的萎靡不振、沉默寡言了。

写到这里,感觉像是穿破一丝黎明前的黑暗,从苦读中找到了一丝乐趣,这份大餐也终于从开始的不知如何下口到让我爱不释手了。和伟人的对话让我深思,促我成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远。炎风的家人们,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切磋、共同成长,且学且快乐着!

 

第二篇:分析与感想

采访分析

通过对周先生的采访我们发现在沟通方面该公司主要是正式,下向的沟通与人际沟通。而沟通是就对象而言,对员工基本上是以命令、指令形式,萝卜加大棒。而对客户比较集中在言语上的沟通,沟通渠道主要是当今的互联网。我们还发现就企业创新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一个企业文化来做基础,而且创新对不同的公司重要性也不同,像这种多媒体特效制作的,技术去创新是很难的,这毕竟是一种高科技的东西,成本要求很高,而且风险很大,而且该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是踏踏实实的工作。

再者就是该公司在招聘员工时最看重的是员工拥有踏踏实实的性格,性格对组织的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决定一个企业的文化,而一个企业的文化进而影响整个公司。虽然年龄性别能力对组织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就源珅多媒体公司来看,对于这样一个主要是应用技术的企业,技能是可以培训出来的,而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让它改变。

该公司对员工主要是采用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在这样的小企业来说,这是比较不合理的。不能说他们都是y因素类人或x因素类人。但我觉得可以像乡村俱乐部样,人少则更好管理,人少就更容易让管理者去接近每个员工,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或者企业文化我觉得就可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而没必要与员工的关系搞得那么严肃。

通过对北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采访我们发现该公司对人才的选择方面比较看中员工的能力。我觉得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公司看中能力是很能理解的,但对于员工的创新能力公司并没有去鼓励。公司解释说是像他们这样小规模的公司去追求创新是很难。就我看来创新并不是就是科技技术方面或者说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生活各个地方都可以创新,只要你善于发现,所以我还是觉得不管公司的规模我们都应该鼓励创新。我看了下海底捞,他们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一个火锅店他们没有什么高科技,但他们也有创新,而这些很多小小的改动给公司带来的是巨大的收益。

在管理方面我觉得该公司是采用萝卜加大棒的一般政策,这基本上是中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对这个我不好说什么好与不好,但付先生说的与员工的沟通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觉得这个是个很好的方面,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我们不

能一棒子打死。而且就该公司的一些工作外地活动我觉得这对于培养员工集体荣誉感很有帮助,只有有了集体荣誉感员工的工作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企业的创办是个过程,有那么一句话守业比创业难,真正难的是在这激烈的竞争的浪潮中保存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优胜劣汰,现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

感想

通过这次采访我觉得自己是收获颇多的。首先就是现代企业的老总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给力的。采访那天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进行地要顺利。一开始我们小组成员都担心说是那些企业老总怕是不会搭理我们,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什么专业的机构,只是老师布置的一次作业,一旦我们说明了来意,我想他们基本上是会拒绝我们的。但真的当我们开始一家家的上门采访的时候,我发现老总们还是很客气的。首先就是第一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第一家他们就很爽快地答应了我们,采访也很顺利,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让我们更有信心继续去采访其他企业的负责人。

第二点就是我觉得还是那些企业负责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在我们采访的这些老总中他们大多数都表现的非常客气,对我们也非常好,并没有说我们只是一些学生,不是他们的客户,和他们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利益可谈的,但是他们依然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我们。有一个老总我印象很深,就是我们在招待室见到时,他主动问我们的姓,问我们怎么称呼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尊重,用自己的话就是很看得起我们,然后他还叫公司员工给我们倒好茶,虽然说倒茶其他企业也会这样,但在那里我就是感到更有一种温暖。我想他们的员工应该会很幸福,能有这样的老总。

第三点我想说的也是我觉得感触很深就是创立一个公司很容易,但是要让它在社会的浪潮中生存下来是很困难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守业比创业难,确实是这样。创立一个企业你需要不就是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这些你都可以预期,但是

真正当公司成立运营起来,前面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很多情况是你今天还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人们都说商场如战场,战事可能因为某些小小的变化而发生急转。凭心来说现在对于我们说要去创业什么的确实比较困难,因为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可以说你能想到的领域,很难说其他人想不到,还有许多社会上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大学生,一个没有很多的资本,没有丰富的经验,凭的是一腔热血我想现在是基本不可能了。我们总喜欢谈比尔盖茨谈李嘉诚,但现在的社会想再出个比尔盖茨或李嘉诚是基本可以定义为不可能事件。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总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但那是在机遇很好的年代,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不知道我们比别人能多什么,容易进入的领域别人都在做,不容易做的领域你进不去。而且生活没有那种所谓的公平,从这些企业来看我个人觉得虽然有些他们发展的还算好,但真的要做大做强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创立一个企业如果不是为了让它出现在世界人民的记忆中,而仅仅是为了挣钱,我觉得这种企业不会有美好的明天。还是那句话,大浪淘沙,在社会竞争的浪潮中能够真正生存发展的才是那些发光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