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读后感

中国如何掌握话语权

——读《话语权》有感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是怎样的呢?作为一个热血的大学生,你或许会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各式各样让你胃口大开的美食、还有世界排名第二的GDP,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啊!又或许你是一个对诸多事情都不甚满意的愤青,你会说中国嘛,烂到渣了,天天被爆腐败,哪个省市的高级领导不腐败?还有应试教育,简直就是在活活扼杀中国人的想象力,把活泼可爱的小孩子弄得跟学校有深仇大恨似的,一提上学就怕。哼!不讲了,再讲我都没乐趣活了。

而真正的外国人,他们怎么想呢?这里有一组数据。20xx年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

在法国,59%对中国没有好感,41%有好感。在德国,61%对中国没有好感,只有30%有好感。中国的三个邻邦韩国、日本、印度都对中国缺乏好感。在韩国,56%对中国没有好感,38%有好感。在日本,69%对中国没有好感,只有26%有好感。在印度,52%对中国没有好感,34%有好感。。在美国,49%对中国有好感,36%没有好感。在英国,47%对中国有好感,35%没有好感。在西班牙,47%对中国有好感,38%没有好感。巴基斯坦、肯尼亚、尼日利亚都认为中国是个“超好”的国家。85%的巴基斯坦人对中国有好感,只有3%对中国没有好感。在肯尼亚,86%的人对中国有好感,只有10%对中国没有好感。在尼日利亚,76%的人对中国有好感,只有15%对中国没有好感。

为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群众有着不同的看法呢?当然,国家的对外政策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媒体的存在。21世纪,各个国家群众的人交往都在加深,但对于从来没有与外国人结交过、也没迈出过国门的一大群群体来说,他们了解一个国家的途径就是媒体。中国媒体如何掌握好国外的话语权,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为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话语权如此看来非常重要,它引导着人们的看法,而看法也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举动。因此,世界各国都想掌握国际上的话语权来达到国家的某种目的。可是话语权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拿在手里把玩的,它的获得需要以下条件

从国家层面讲,国家实力是首位。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在国际上显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因为人们本性都会畏惧比自己强大的事物,会为了防止他对自己造成威胁,我们会时时关注并研究它。像中国的崛起,让许多国家深信“中国威胁论”而时刻关注中国官方的言论,美国的棱镜门也接连曝出监听中国企业和领导人的黑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中国要是想在国际掌握话语权,提高综合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国力常常会被忽视的一部分是软实力的提升。现在国内普遍的“韩剧热”“泰剧热”“美剧热”“中剧贬”“抗日神剧”“幼稚动画”现象,足以令我们深深地反思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中国软文化更应该做的是润物无声,以优秀的中国文化让国人在其中找到认同感,而不是用招来网民们一片骂声的“限播令”强制排斥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口口声声在国际上说中国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宽容大国,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打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国家信用难以让人信服。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也说过,强制的社会制度是不能永存的。

从非政府的机构来说,媒体平台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媒体给我的印象有几类:像新华社那样,只是在传达政府的思想和工作,在民众当中缺乏影响力;还有虽然有很多受众,但是只是在扒明星隐私的一些八卦杂志;最后剩下为数不多的,才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合格的媒体,它们有主见,不被社会潮流牵扯,不盲目发表意见,但是一旦发表作品,有着足够的洞察力,发人深思。只是很可惜,这类媒体少之又少,而且很少能放下架子与广告商合作,除非有雄厚的财力支持,不然都逃不过破产的命运。讲了这些,好像觉得中国媒体无望了的吧,但其实我们可以从美国媒体的发展中获取养分。

在《话语权》一书里,美国媒体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了许多年的探索。美国媒体在美国自由开放的法律保护下,最先是找不到什么目标的,只是在一味地评判社会现象和领导人物。直到遇到杰克逊,杰克逊是第一位懂得利用媒体为自己的执政服务的总统,看到了“总统——传媒——人民”之间的纽带联系,之后的美国媒体很好的延续了与领导人互利的关系。

他们有底线也有自由。涉及到美国利益与国防安全等重要问题,他们慎之又慎;在法律保护的范围里,他们畅所欲言,不被政府所拘束,可以明确地指出总统的错误、发表对国家措施的看法、拿高级领导开玩笑。新闻工作的准则是强调独立。一个多世纪以来,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杂志及影响力较大的广播电视,几乎都与政治组织、政党或政治运动无密切联系,而有意避免与政治势力过密联系则成为美国新闻界的一个标志。而这在中国,难以想象。

美国媒体还知道如何掌握与商家的平衡,在保证资金充足的情况,进行有质量的创作。在比较著名的媒体,广告部和编辑部是不可以在同层办公的。同时为了避免广告所带来的商业化气息麻醉媒介的神经、污染新闻自由的空气,美国媒体不仅严禁记者涉足广告事务,而且刻意在新闻与经营部门之间筑起内墙,这种从20世纪初筑起的内墙迄今为止仍然屹立着。这种自律,中国媒体又有多少能做到?中国媒体要想学习美国媒体,精神和品德是首要要学习的。只是模仿制度,只能流于表面。

中国如何掌握话语权,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媒体话语权读后感——熊熊

媒体话语权读后感

叶诗文在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28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夺取金牌,BBC第一时间发表文章并未表示祝贺,而是采用“”为标题来质疑叶诗文的成绩,从此引发了一波波对叶诗文的公开质疑、发难,在西方媒体的质疑声中虽然中国媒体一致支持叶诗文,但却被西方报道所淹没,由此说明中国媒体在面对西方媒体的强硬态势时的一致失声,不能与之相抗衡。主导的话语权仍然被西方媒体掌控在手中。由此不难联想到08年3月发生的西藏骚乱,在骚乱开始,国内媒体未曾报道,却让西方媒体大肆报道西藏打,砸,抢,杀的情况,从而导致了我们后来的被动情况,直到此时。国内媒体才幡然醒悟,开始全面,客观的进行报道,认识到媒体话语权的重要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一再强调,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就一定要有话语权,不能事事处处都跟在别人后面,听人家怎么讲。而一直跟在别人后面,听别人怎么讲的后果也逐渐显现出来,就是当你想说出自己的心声时,外国媒体的轮番轰炸式报道,足以将以淹没。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这么说道:“正因为我们的声音比较弱,我们才更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否则,如果连这点儿声音都没有的话,我们就会完全被别人的声音所淹没。” 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成员,我们的媒体市场也将逐步开放,这更需要我们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学会如何区别真伪。我们不应忘记的是,开放并不是单向的。当你获得了更大的空间,你

的外国竞争对手也有了同样大的空间。而当你还没有为利用这个空间做好准备,你就等于是把已经得到的空间拱手送给了竞争对手。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当真正有了话语权的时候,我们的一些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还没有做好准备,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话语权。

如何提升中国的媒体话语权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 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切勿浮躁,也是当代媒体从业人员应有的素养。现在的时代在飞速发展,整个社会都隐隐之中透露着浮躁的气息。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采编记者,作为做接近新闻源的人,采编记者万万不能浮躁。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着采编的权利,也有义务将事实反映给人民。浮躁只会让新闻报道失实,只会让媒体的浮夸之风流传。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媒体从业人员对提升话语权其决定性作用。只有媒体人员报的新闻是真实的,是贴近百姓的,是反映百姓心声的,这样的媒体从业人员才是百姓所需要的。

② 完善媒体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基层媒体管理领导机制,组建媒体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和媒体宣传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媒体宣传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开展正面网上宣传和负面舆情应对工作。建立健全有关媒体宣传信息安全和舆情监测的监管机制。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媒体信息的发布、要有效杜绝不良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严厉抵制恶俗低俗之风,加强媒体舆情的监控工作,建立健全

媒体舆情的汇集、分析和报告机制。对网络上出现的重大舆情要及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③政府加大对媒体行业重视力度,加大投入

政府应加强对媒体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设立考核机制,播出一本分资金将考核优秀的媒体行业人员送去国外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同时花大价钱将国外的优秀媒体行业工作人员请到中国来上指导培训课。注入资金,买进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软件技术,使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中国媒体的改革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妥善解决中国媒体的话语权,这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生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相信在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决策下,我国的媒体话语权能上个台阶。

惠中村 熊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