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读后感

《时代精神》观后感

《时代精神》观后感

本次课程老师说让写读书报告或是小论文,本来我是准备写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的,但是在过程之中我有一门选修课老师为我们推荐了《时代精神》这部影片。看过之后,给了我一个很深的冲击,于是我决定写出我的感想。 这部纪录片有三个部分组成,百度百科上的简介是“以基督教的历史开端,分析了当代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由来,并讨论当代各国政府的形态和终极目标。社会控制伴随着恐惧和分裂的产生,人们因为对权利和现实的不同观点而彻底分道扬镳。”我理解不到这么深入,但是总体来说就是以三个篇章分述,最后全部归结到一个历经千年都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上,政治。

第一部分:有史以来最好的故事

“这个世界的宗教组织在污泥的最底处。世界上的宗教组织是以给你政府,给你败德的教育和给你国际金融垄断集团的同一人之手而建的。因为我们的主人根本就不在乎你或你的家人。他们所在乎的是他们一直以来所在乎的那就是怎样控制这个世界。”

影片的开始便以这种直白的语言揭示了宗教不过是基于政治目的的产物,宗教只不过是一些具有政治野心的天文学家利用自己的知识去愚弄那些不知天文地理的普通百姓的一个工具罢了。

对于唯物主义占据主导思想的现代,这种观点十分受用。从历史来看在中世纪的罗马,教皇拥有最高统治权,这代表了宗教权利的集中,同时也迸发了各种宗教之间的惨剧,基督教为了禁锢民众的思想,为了达到惟一的统治地位不惜大量屠杀天主教徒,异教徒,导致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杀并最终是腐朽的教皇统治走向结局。

有信仰的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能使人类更加坚守自己,更能以道德来约束人类的行为,但是如果有人借着信仰的幌子欺骗民众,霸权专政,满心利欲,满手血腥,那我们还能将这些人归为“卫道士”吗?

我坚信“存在即合理”既然历史的发展必将伴随着各种宗教与各种信仰,那么它就是完全有其存在价值,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人走歪了,才会导致它的不堪。所以在我看来,影片中的观点所谓的“故事”就稍嫌为微妙与偏激了。

第二部分:所有世界的舞台

9/11之谜

19个劫机人,被奥萨姆·本·拉登指使,共劫4架营业性飞机逃避了"北美空防司令部(NORAD)",最终撞下75%的目标。反过来,世贸中心第一,第二和第七塔从以火引起的结构瘫痪,最终导致了一层压一层的倒塌。撞进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的飞机碰撞后而蒸发,在尚克斯维尔(Shanksville)失事的飞机也不例外。虽然政府的多数失败阻止了适当的防卫,但911调查委员会还是说没有找到任何恐怖事件的事先警告。

对于9/11事件,国际上从来就不乏各种解读,有官方版本的,有野史杜撰的,还有真假参半的。我不是一个脑子很好,逻辑分析能力强的人,而且从现在公布的很多证据来看也不足以分析出9/11到底是否是一个天大的阴谋抑或只是一场悲剧的灾难。谁又能断言我们看到的这些无论是官方的还是一些所谓的“绝密”的资料就不是那些上位者想让我们看到的?所以我只能来就这个视频所显示的信息来看待9/11这个神秘的事件。

9/11真相

美国政府内的犯罪分子上演了一场对自己公民实施的"嫁祸于人"的恐怖袭击,

为的是摆布大众意识来支持他们的某种计划。

他们做这种事情已经有很多年了。

9/11是个内部操作。

1

《时代精神》观后感

在影片中对于9/11事件的分析倾向于它是一场盛大华丽却不是那么缜密的“阴谋SHOW”。任何一件大事的发生其背后都具有特殊的目的,都会有一些似乎无关的征兆发生。9/11事件的发生以及后续的调查结果连自己的国家的国民都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显然具有特殊的目的性。在事件中,疑点重重,包括政府的反应,包括有点“菜”的恐怖分子,包括之后又爆出的奥萨姆·本·拉登这个全世界人尽皆知的恐怖头目,而且立马就能肯定其基地位于中国后方的阿富汗的部位。我认为这无疑是一个很差劲的借口,每当美国需要一个跳板对其他国家进行围堵攻击时,本拉登作为恐怖大亨就会出头露面一次,充当一个稳固的跳板。这难道不令人困惑亦或是觉得可笑吗?

虽然,美国最终决定绞杀了本拉登,并不是本拉登不具有实际价值了,而是奥巴马为了获得连任所打出的一个重磅筹码。我想日后会有更多的“本拉登”站出来领导基地组织,组织所谓的“恐怖袭击”来实现他们的最终价值。

无论“阴谋”与否,9/11事件的确是这几十年来世界上最为轰动的事件之一了。而到目前为止,只有1538名9/11事件遇难者的身份得到确认,无论事件的真实到底如何,我们这些活着的人都应为这些牺牲了的人致以默哀。

第三部分:Don't mind the men behind the curtain

因为我对于经济并没有很完善的了解与系统的知识,所以只能简单的谈一谈。

影片中讲述了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看完之后觉得联邦储备系统的本质就是债务的不断累积,也就是用钱生钱,而产生钱当中90%的货币资金过剩导致债务累积,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债和欧债不断严重。因为美联储体系的本质始终没有变过,所以美国的市场经济当中基本没有什么实体经济,这就导致了经济的不可调控性,债务的累积和金融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在粮食产量能够满足每个人生存需要的今天,依然有许多人挨饿甚至饿死?为什么少数人控制着绝大部分财富?

19xx年代,越战,美国在那里陷入了泥潭,影片把它解释为美国故意这样做的,故意让战争持续以便持续发战争财。实际上越战远不是这样简单。美国为什么打不下越南战争?因为北越有中国和苏联等在背后大力支持。越战也让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人力物力损失不计其数。影片认为北美计划及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类似货币计划将最终形成一个世界政府实现国际金融资本对全球的单一极权统治。 “这不是什么贸易协议。

这是一个取代所有这些国家主权的

和将产生一个完全新的、叫做"Amero"的货币。”

“北美联盟与欧盟、非洲联盟

和即将出现的亚洲联盟是同一概念。

并且在这些所有共同体背后操纵的是同一个团体。

然后当时机一到,北美联盟,欧盟、非洲联盟和亚洲联盟

将会融入一体,形成这些人为此而工作60年之久的、计划的最后阶段。

那就是一个世界政府。”

我并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资本主义讲究的并不是单一的垄断经济,所谓的垄断经济模式早在上世纪的欧洲便被历史所淘汰,我不认超级大国会重蹈这种无聊的覆辙。影片中也没能给出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观点。

总结

总结全片,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宗教是教会用来以神之意图为名义将可怕的罪行正当化的手段;

2.911事件实际是联邦政府为了推行系列政策而筹划的一次阴谋爆炸;

3.19xx年金融危机是联邦储蓄系统中的银行家为了挤兑对手掠夺财富而一手操控的;

4.两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是幕后金融集团以发战争财为目的挑起的灾难; 2

《时代精神》观后感

5.恐怖分子只是政府为了控制民众,抢夺石油资源,建立中东基地而虚构的假想敌。 但是正如影片中提到的那样,媒体会欺骗群众,并为当局统治者服务让我们生活在幻想与假象之中,支配你的思考,或者说避免你去探究真相。这部影片又何尝不是通过媒体所传播的呢?那这部影片到底又有百分之多少可以相信呢?

所以对于这部影片也是只能让自己多了一个看待事物的新的价值观点,不能全盘接受却也不能全盘怀疑,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接受外界观点的方式了吧。

这部影片虽说有的部分在我看来略有偏颇(对于宗教的全盘否定),片中的阴谋论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称之为阴谋(虽然我认为9/11事件就是个阴谋)。但是整部影片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一个新的观点,一种新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时代精神》这部影片的观后感,很多看法也许并不成熟,也会带入一些个人的情绪,但是却都是我对于影片的最真实的理解。

20xx年6月12日

3

 

第二篇:《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大数据时代》读后感

———大数据时代下的变革

学号:20121300008 姓名:严国立 班级:12级4班 这两年,大数据这个词突然变得很火,不仅出现在阿里巴巴、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规划中,同时在我国国务院和其他国家的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无疑成为当今互联网世界中的新宠儿。我对大数据一直好奇已久,阅读了很多资料仍不得其解,直到读完《大数据时代》才有了粗略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是由英国作者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等所著,由胜杨燕和周涛翻译。作者是研究大数据这方面的大师,译者也翻译得很有水平。本书从思维、商业、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大数据时代在下的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其影响程度可以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媲美。作者在第一部分提出了三个比较令人震惊的观点,第一,不是随机样本,而是所有数据,这里要求数据要更多。第二,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这里要求数据更杂。第三,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里要求数据要更好。第二部分作者从万事万物数据化和数据交叉复用的巨大价值两个方面,讲述驱动大数据战车在材质和智力方面向前滚动的最根本动力。第三部分则是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弊端以及在管理上的措施。个人认为本书的精髓部分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三个观点涉及的面很广,包括统计学、逻辑学、哲学等。后两个部分都是以第一部分这三个观点为基础展开阐述的。

我侧重于从第一部分中的这三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三个观点可以说是哲学上说的世界观,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这三个观点对传统看法的颠覆,就会导致各种变革的发生。首先是第一个,作者认为在抽样研究时期,由于研究条件的欠缺,只能以少量的数据获取最大的信息,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抽样自然就失去它的意义了。放弃了随机分析法这种捷径,采用所有的数据。作者用大数据与乔布斯的癌症治疗例子说明了使用全部数据而非样本的意义,列举了日本“相扑”等来证明使用全体数据的重要性。这个观点足以引起统计学乃至社会文明的变革,因为统计抽样和几何学定理、万有引力一样被看做文明得以建立牢固的基石。我对这个观点还是比较认同的,如果真能收集到

整体的数据而且分析数据的工具也足够先进,自然是全体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更令人信服。但是这个观点也过于绝对,就算是在大数据时代要想收集到全体数据还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收集全体数据要付出的代价有时会很大。比如说,你要检测食品中致癌物质是否超标,你不可能每一件食品你都检测一遍吧。

第二,要效率不要绝对的精确。作者说,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被利用。作者是基于数据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的考虑而做出这样的判断的,如果采用小数据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导致结果的误差很大,但是如果数据足够多、数据足够杂那得出的结果就越靠近正确答案。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精确性的优劣,甚至还说到大数据不仅让我们不再期待精确性,也让我们无法实现精确性。谷歌翻译的成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谷歌的翻译系统不像Candide那样精确地翻译每一句话,它谷歌翻译之所以优于IBM的Candide系统并不是因为它拥有更好的算法机制,和微软的班科和布里尔一样,谷歌翻译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并且接受了有错误的数据。

第三个观点,不是因果性,而是相关性,这是这本书中争议最大的一个观点,不仅是读者,就算是本书的译者也在序言中明确地说到他不认同“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的观点。作者觉得相关关系对于预测一些事情已经足够了,不用花大力气去研究他们的因果关系。作者用林登的亚马逊推荐系统的成功,证实了大数据在分析相关性方面的优势以及在销售中获得的成功。沃尔玛也是充分利用并挖掘各类数据信息的代表,从啤酒和尿布的案例,以及作者举的有关蛋挞和飓风天气的案例,都说明了掌握了相关关系对于他们策略的帮助。一句话,知道是什么就够了,不用知道为什么。很明显作者所举的例子都是属于商业领域的,但是对于其他领域来说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了。比如说,在科学研究领域,你需要知其然也需要知道其所以然,找到事件发生的原理。用文中的一个例子说明,乔布斯测出整个基因图谱来治疗癌症,但是你治疗癌症你必须知道癌症发病的原理,知道哪一段基因导致了这种疾病,不可能只是说收集各种数据,然后利用其相关性来判断哪里出现了问题。

作者在书中把大数据说的很厉害,在最后一部分分析大数据带来无数好处的同时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面对这些影响。用麦克纳马拉的例子来说明对数据

过度依赖所带来的后果。也用《少数派的报告》这部电影来说明如果痴迷于数据会导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没有独立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社会,如果一切变为现实,我们将被禁锢在大数据的可能性之中。所以书中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一种是使用数据时征询数据所有个人的知晓和授权。第二个技术途径就是匿名化。毫无疑问,大数据将会给社会管理带来巨大的变革。

大数据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在思想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和观念,尽早适应这种潮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