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假期中,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还没读完,就有很多感想,现在写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高尔基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4岁的时候,他患上了可怕的传染病——霍乱,父亲为了救他而被感染去世。母亲和外祖母带着年幼的高尔基去外祖父家。他们是坐着轮船去的。路上,母亲生下的小弟弟不幸死亡。外祖父家住在一个名叫尼日尼的小镇。从此,高尔基就寄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的一家人,眼睛里面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舅舅们为了争夺财产,每天打得你死我活。高尔基的几个表哥经常搞恶作剧来欺负他。经常给他出坏点子,随后又去告外祖父,害得他经常被外祖父残暴的毒打。由于舅舅们的不断争吵,外祖父终于破产了。年龄只有11岁的高尔基不得不外出自谋生路。他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这艰苦的环境下,他还不忘发奋读书,经过他的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作家。试想,如果高尔基没有这段痛苦的经历,他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

现在,很多穷孩子总是不认真努力读书。他们总是埋怨父母,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他们自暴自弃,把宝贵的光阴浪费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上。他们根本不懂得幼时贫穷来磨练自己的意志。青少年发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毛泽东、朱德、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映雪的车胤等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幼年贫穷能够使我们树立雄心,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动力。如果幼年富有,常常使人丧失斗志。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幼时贫穷的条件,为我们理想的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写作技巧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她长得圆圆的,头大眼睛也大,松软的鼻子挺可笑,她穿一身黑衣裳,整个人都是柔软的,好玩极了。”这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紧紧抓住她的身体特征,准确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好玩”极了,写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没关系,不要怕?大葱头?!”这句用了插叙的手法,表现出父亲对阿廖沙的关爱。与下文母亲的话形成对比……

 

第二篇:童年读后感

读《童年》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童年》是高尔基所著,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高尔基悲惨、令人怜悯的童年故事,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里,但经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的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慈祥的人,保护和支持着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个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