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之观后感

前言

《大国崛起》记录了五百年间九个大国的兴衰更替。我看《大国崛起》时,不仅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了各个大国的震撼的历史画面,也听到了历史名家、大学教授和讲解人对历史的解读。我看完《大国崛起》后,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大国的崛起也有了更多的感想。

(一)海洋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

十五至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海洋之路,揭开了人类地理大发现的序幕。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发现者纪念碑是 19xx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这是对勇于开拓进取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如果没有恩里克开启的海上之路,如果没有前仆后继的航海家的冒险航行,那么葡萄牙可能还要局促于不足十万平方公里的资源短缺的陆地上,还要受东邻国家战火的侵扰。恩里克灯塔依然骄傲地矗立在萨格里什的海边,是恩里克对于航海事业的贡献的历史见证。恩里克航海计划的成功,首先是因为当时葡萄牙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事业会得到全民的支持,而航海计划是国家计划并在王子的领导下进行的;其次是人才创新和科学指导,恩里克王子的雄才大略和包容使他的麾下聚集了意大利人、阿拉伯人、犹太人、摩尔人,不同种族、甚至不同信仰的专家、学者。他们改进了中国的指南针,改造了传统的欧洲海船,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伊莎贝尔女王统一了西班牙并抓住了历史机遇,赞助了哥伦布的远洋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为西班牙的世界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由此我们也可看到国家的统一和领导人的正确判断对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要性。

葡萄牙和西班牙征服了海洋,也获得了世界。然而,他们从海上运来的财富确如潮水般的流走了。因为虽然他们找到了财富,但是没有变通,没有利用财富来建设自己的国家,即发展工商业。

(二)小国大业——荷兰

17世纪的时候,荷兰被称作 “海上第一强国”。这是因为荷兰人很重视自己的生意,并在竞争中创造着奇迹。 一个名叫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正是这把小刀使荷兰的鲱鱼畅销欧洲。荷兰人凭借造价更低廉的船成为了欧

洲的海上马车夫。作为商人,信用很重要,荷兰商人就是用生命守住了信誉。在一次海运货物的旅程中,巴之仑船长和17名水手经过北极圈内的三文雅时,有8人死去,他们没动用货物中的药品和衣物,而是将货物丝毫无损的送到委托人手中。这使得荷兰商人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荷兰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荷兰共和国,创造了闻所未闻的经济组织即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能成就小国大业是因为荷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途径,那就是商业贸易。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能凭借暴力集聚财富,而是应该采用贸易经济来富国强民。荷兰商人对利润的追求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动力。荷兰商人做的很棒!他们在竞争中积极创新,拥有别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打败对手,并成就了商业帝国。荷兰商人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三)走向现代—工业革命——英国

英国的崛起得力于伊丽莎白一世正确的领导。在她的领导下,英国取得了英西海战的胜利,逐渐称霸于海洋。君主专制之所以能带给英国繁荣,是因为权威的伊莉莎白一世很宽容,很开明,她重视民众的支持,在享有君权的时候,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但是查理一世忽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滥用君权,喜战,最终走向了断头台。英国人以“光荣革命”的方式结束了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法治国,没有人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这才是自由的、进步的国家。英国率先走向现代。英国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引领者世界的发展,这是因为当时英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国家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力,而瓦特的蒸汽机正是促进英国工业发展的先进动力。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英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发动机。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亚当·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水晶宫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自由经济发展的如日中天的最佳体现。但是英国没有找到对付自由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对策,大英帝国的太阳落山了。

(四)激情岁月——法国

攻占巴士底狱和拆毁巴士底狱的画面表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激烈战况。路易十四的雕像表现了一位驰骋天下威武的君王,这位国王在半个多世纪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这从凡尔赛宫可窥一斑。由于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的发展,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人权宣言》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由此,从巴黎发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的革命需要新思想的指导而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来源于启蒙运动。法国的沙龙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咖啡馆常是市民们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沙龙和咖啡馆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戴高乐坚持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实现了法国的伟大和光荣。

先贤祠是法国的圣地,是法国对伟大思想的尊重。自由、平等和博爱是人类社会美好的理想。正是对于这一伟大社会理想的追求,法国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五)帝国春秋——德国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拿破仑带走了国门的和平女神,却送来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李斯特和平渐进的方法虽然没有实现德国的统一,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在德国统一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俾斯麦看来,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我觉得俾斯麦是一个狡猾的政治外交家,同时感到国家政治关系的处理对于国家的发展很重要。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但是德国找到了教育和科技强国的道路。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凭借这一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

(六)百年维新——日本

日本人一直在求学,求新,变法图强。17世纪,荷兰称霸世界,日本弃中国之师兴起了“兰学”。 美国之船闯入横须贺港,就有俩日本人上船求学。涩泽荣一的欧洲的之行,使他从政后,政绩卓越,也使他从商后,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欧美使日本找到了自己借鉴的发展模式。国家的进步需要交流,学习,借鉴,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需要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大久保利通的拿来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伊藤博文考虑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解决了大久保利通留下的难题。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然而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日本称雄世界的梦随着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破灭了。日本的百年大国之路应使人们思考,大国之道在于它既造福于本国人民,又无害于他国人民,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的。

(七)寻道图强—风云新途——俄国

为了寻找是国家富强的道路,彼得大帝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强制俄国走向改革之路。叶卡捷琳娜二世采取审时度势的改革。俄罗斯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但却是短暂的。19xx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极

500年9个世界性大国风云激荡

 

第二篇: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 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九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候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

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

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

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有着丰富的史料,专家精彩的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思辩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

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这里仅仅从另一个角度,稍作窥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它们的大国之路,对中国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发展之路,以及苏俄的强大之路,对正处在综合国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比较它们的经济制度。

由荷兰首先开创的一些现代商业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银行,在英国的手里发扬光大。英国通过海战夺取了海上霸权,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却是由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及其建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美国,则在二十世纪早期,代替英国,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国开创的自由经济模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之后,带来了重重矛盾,而美国,受苏联模式的启发,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新确保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法国则大多是借鉴英美的经济体制,没什么特别可言。

苏俄的大国之路,则充满了跌宕起伏。沙皇时期的农庄经济模式,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与已经实现工业化了的欧洲大国之间的较量中胜出。但伴随着十月革命而来的苏联,采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而且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理论支持,使其经过一个五年计划即迈入了工业化大门,工业生产能力巨增。尽管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却使其拥有了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苏俄的大国之位。

与上面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和日本,它们都采用的是英美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但是,却是由国家来推动、引导经济的发展,从而克服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业化的末班车,成为世界性的大国。

考虑到苏联经济体制的最终垮台,总的来说,在国家指导下的自由发展的经济制度,是相对较好的经济体制。而美国在大萧条期采取的经济恢复措施,包括增加国家支出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对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都依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其次,比较这些大国的政治制度。

尽管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都是向着更公平、民主的方向发展。但是,它们的政治体制依然差别巨大。如最后一集《大道行思》中,被采访者,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席伊夫·盖纳所言:“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去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军事强大。一个散乱的国家是不可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复杂的地域、民族关系,注定了唯有中央集权,统治阶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干预经济的运行。这也正是当今的中国,要确保台湾不独立,坚决打击东突等分裂势力的原因。

军事力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自从近几年中国海军的新型核潜艇成功试射8000公里射程的潜射洲际导弹之后,美国的航母舰队已经不敢轻易到台海游荡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强大的军事威慑,特别是核威慑,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不受侵犯,还让我们具有了在国际政治上发言的话语权。

同样,西方执意推销的多党制,对于中国来说,也看不到任何的好处。专*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较起来,“乱”则是更让国家内耗的情形。而且,一党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多种力量制衡,同样可以保证党的健康发展。况且,七千多万党员中,毕竟大部分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只有具备这么强大群众基础的共*产*党,才有能力领导中国的大国之路。 最后,比较这些大国的文化。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发展进步的保证。无论是英美法德还是苏俄,在它们国力崛起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后推动这种上升的力量——文化。无论是科技上的发明创造,经济上的探索发展,还是管理上的开拓创新,都包含着思想、文化的底蕴。

中国拥有伟大的文化传统和智慧,中国人具有发展所需的聪明才智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很高兴地看到,仅仅通过三十年的发展(真正全速发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术引进和创新,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国留学生,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而最近几年,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则更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不仅仅是美国,中国也已经可以轻松驾驭大国之间的微妙关系,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术之高超,甚至更胜美国一筹。比如最近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由局外人到作为重要利益方而参与斡旋,就体现了高明的国际政治策略。

而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随着众多孔子学院在海内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这不仅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中国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国正统文化的强盛。这是世界公认的,仅有古希腊先哲的思想可与之比拟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给我们指点迷津。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征一段对话中的摘录。先人早已告知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去吸取教训,避免走错路、弯路。带着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突破各种困扰,只求发展“发展”之本身,抛弃了不必要的意识形态束缚,中国的大国之路才能顺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