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着修养自己(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好好活着修养自己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一粒沙子LDF

为人儿女者好好地活着,就是给父母以最大的安慰,为人父母者好好地活着,就是让儿女享有莫大的福分!

于丹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我想,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应该是一个人的宿命吧。什么是宿命?我认为,一个人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他的宿命。由于无法改变,所以生活中才会有缺憾与苦难,但是,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假如我们注定是乌龟,与小兔赛跑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每只小兔都会在路上睡觉,好让我们最先到达终点,这种想法会让我们失望和沮丧,因为这是幻想。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想法,小兔跑步也好,走路也行,睡觉也罢,我们管不着,我们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来尽量弥补我们的缺憾就可。慢是乌龟的天性,慢有慢的好处,在慢慢爬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路旁花花草草的美丽。我们还可以想象,假如终点就是自己的坟墓,慢一点到达不是更好吗?我们不要阿Q的胜利,但来一点阿Q的想法也未曾不可。假如我们注定是一只小羊,不要老是梦想着有朝一日变成狮子,把吃羊的狼吃掉,为羊群报仇,那样活着一辈子会很累很痛苦,因为这梦想永远实现不了。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如何避免被狼吃掉,然后与羊子羊孙一起好好地活着!既然宿命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对宿命的看法,用恬淡、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发生的和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内心自然就会得到滋养,感受到上天赐予我们的幸福!

芸芸众生,没有谁的生活是十全十美的,多想想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没有的,我们就会体会到上天对每个人的公平,即使做不到以从容的姿态来对人对事,也要以淡然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想方法延长自己的寿命,不断地修养自己,使我们来到人世间的这一轮回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幸福!

于丹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要对生命保持一种谨慎,一种尊重,不断完善它。”“以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这样的心生活在这个社会,不管世界如何纷乱,如何迷茫,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活得自在一些。”佛与菩萨无论是自利或者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菩萨观世界而能自在拔苦得乐。于丹教授知道我们达不到佛与菩萨的境界,所以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活得自在一些”就很不错了。在广州,聚集在各座寺庙旁和北京路附近的乞丐相对比较多,可能他们认定,打这些地方经过

的人当中,能施舍1块钱给他们的人会较别的地方多一些。我们从旁走过,给他们1块钱,我们不存在损失什么,但滋养了彼此的内心。对于他们,得到1 块钱可以让他们在困苦中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内心感觉到些许的温暖,对于我们,拿出几块钱可以让我们发现藏在心底的那颗善良的心还在,内心会得到些许的安慰。我想,这是否就是忠诚于自己呢? 忠诚于自己,首先得好好地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更多的时间不断地完善生命。

“善待他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别人好。”于丹告诉我们,善意也不能强加给别人。作为教师的我们整天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怎么样怎么样的习惯,形成如何如何的性格,才会有如此那般的命运,其实我们自己很清楚,这仅仅是一种理论而已,与真理一点也不沾边,且现实有时也千差万别,学生长大后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和验证,但是,我们因为自己是老师就一定要强加给每一位学生,这善意的背后还有多少善意,只有自己的良心和天地才知道。在我们学校,我和不少的老师一样,总会利用学生的专科课时间和一天只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补课,不管学生是否愿意,只要学生在自己教的科目上能多考几分就心满意足了。无限大地夸大了学生语、数、英增加那几分的作用,而关于这样做是否可能扼杀这些学生的某些天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是否弊大于利等问题,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论证也就忽略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管是对亲人、朋友还是同事,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己所欲,施于人”误认为是“己欲达而达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把强加当成是为了别人好,任何事情都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有了强加的意念,眼中就没有了平等,没有了平等,就谈不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没有了相互的尊重,就不存在对别人的宽容,没有了宽容也就不可能存在仁爱之心了。

生命中内心的安静、坦然、宽厚、仁和,需要太多的时间来修养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只有活着,这才有可能。也许,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的原故吧?

 

第二篇: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

按照宣传部门要求,我认真研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通过于丹的"心得",使我对<论语>精髓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从中知道它所蕴涵的真谛。它向我传递了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是对我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对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最有感触的是于丹讲述的《论语》中的一个精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她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工作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想到这儿,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人事工作。自从踏上这一工作岗位起,我就一直坚信:一分辛勤,一分收获。但是,当我面对企业中那些不努力专研业务,还理所当然的员工;面对那些经常违反劳动纪律,还屡管不改的员工生;面对那些不愿付出辛勤劳动,还要得到较高薪酬的员工,我有些迷茫。我花费了百分之百的努力,换来得是什么?什么也没有罢了!我只能对天长叹:“现在的员工真难管理,现在的劳动人事工作真难做??” 其实,这样老是抱怨这个,埋怨那个,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现实的。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凡事尽力,不愧对企业和员工,就行了。一想到这儿,忽然觉得自己的心结打开了,人也似乎轻松了。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应该对待专业工作的态度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