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读后感

《人生》读后感

(东拼西凑出来一篇文章)

《人生》,中篇小说,是著名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以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而高加林艰难选择后的结局竟然是悲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并梦想着熬成公办教师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别人背后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长的儿子三星所取代,从教师变成农民;正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

值得敬佩的是巧珍的坚强和豁达,即使在遭遇情感变故的时候她并没有像一般女性一样任由自己软弱消沉,觅死觅活,反而是高加林在最后埋怨活着没有意思。巧珍没有文化而高加林是村里的才子,但是这种优劣的对比却在需要坚韧的意志力时候颠倒了,也许正是因为巧珍的没有文化,从小在乡野山间长大才让她对于世事无常的得意失意没有过多计较和苛求,往往是一些自命不凡,自负清高的文化人才对于生活百般挑剔。

对于繁华未知的大城市,高加林的憧憬和向往是可以理解,无可指责的,实际上他缺乏的是自己对于自己选择负责的勇气,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接受亚萍意味着对于事业和未来的开阔前景,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哪个是正确哪个是错误。而要看一个人自身的个性会让他作出怎么样的选择,高加林如果留下和巧珍一同生活也绝对不是他躁动的个性所能安于接受的。他只是缺乏了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的应变能力和敢于承担后果的决心。

对于作者最终所揭示出来的全书的主旨我不太认同,他借德顺老汉的口告诉高加林农村也有远大的前程,这实在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果高加林认同了老汉的话,那么他将在农村羁绊一生,永远无法走出这个小山村。只有时时刻刻想着去远方的人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作者所谓的深奥的人生课题实际上是非常消极和颓废的,一个安于贫穷和困顿的老光棍的人生哲学怎么会被上进青年高加林所接受实在让人费解。如果是我来写结尾的话,高加林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离开生他养他的山村,去不可知的远方找寻自己的梦想,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难道不是吗?

爱情。《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在面对爱情时,高加林是背信弃义的。他抛弃了深爱他的刘巧珍,而选择黄亚萍。虽然黄亚萍也是疯狂地爱上了高加林,但总觉得他们的爱情中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世俗的东西。高加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了黄亚萍这个铺路石。他想让自己的理想坐上爱情的船只顺风顺水的到达梦想的彼岸。但他不知道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容不得一点瑕疵。当你想利用爱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爱情往往会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对待爱情,我们千万别因抱什么非分之想而去破坏了它的纯洁和美好。

理想与现实。人生也让我们认清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我的心里对他由衷赞赏,当他来到城市当挑粪工,受到城里人的蔑视时,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放弃,他心里说:“我非要到这里来不可!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这样的想法令人动容。难怪把高加林的民办教师身份去掉的公社书记高明楼一直担心这个性子很硬的年轻人将来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回来找他的麻烦,所以心里总是惦记着找机会来化解他们之间的怨恨,可见有前途的年轻人谁都害怕,因为他们的将来无法限量。我相信以高加林的性格和才华,他迟早会成就一番事业,而不是终其一生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路遥的这部小说揭示了人生的不可知性,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总是曲曲折折充满了冒险和挑战。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海洋,让无数人如同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

人生只有一次,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第二篇:人生的弱点的读后感

读《人性的弱点》有感

一本书,推开心灵的窗扉;一份缘,结识交心的朋友;一门课,剖析《人性的弱点》。

人是一种感性动物。基于这种感性的特质,人又往往比其他动物多了一些弱点。或许这些弱点没有被我们这些忙得没有时间休息的人发现,或许有人正在苦恼,为什么我们的弱点那么多?或许有人发现了,正在寻求解决的方法。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在别人说出我内心深处的伤。因为我不愿去触动那一块伤疤,只因它给我带来的痛苦,给我带来的自卑。我不愿意别人看到我的脆弱,看到我流泪的样子,更加不愿意别人同情自己。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坚强的走过了二十一个春夏秋冬,我喜欢隐藏自己的伤感,隐藏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不管别人怎么认为我,我都只是在做最坚强的自己。然而,我错了,错得离谱。现在我才发现掩饰自己脆弱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是在我品读了《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后,我第一次在别人前面说出了自己深藏这么多年的伤疤。我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流下眼泪。在我看来,流泪是一种脆弱的表现,特别是对一个自尊心强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耻辱,但是这一次我没有感觉到这是脆弱。说出自己积压这么多年的秘密,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本书让我走出了心里的阴影,触动了我从来不敢触动伤疤,敞开了自己封闭已久的心灵。

同时,这本书也在人际交往上给我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别人都认为我是一个特别严肃、忧郁、孤僻的人。然而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关系,更加不知道怎样去赢得别人的欢欣。这一切的一切,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进入大学几个月,我面对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情景,素手无策。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就是一个交际的场所。读了这本书,我学会了怎么样与人相处的技巧,但是对于突发情况还是有点措手不及。

当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应该宽容的对待别人,不管别人有什么样的缺点,我们不要轻易的指责、批评别人。还有就是我们面对别人恶意中伤的时候,不要怀揣着一种憎恨的心理。我们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宽恕别人,这样自己的心境也会得到慰藉。海纳百川的胸襟我没有,但是我可以拥有一颗宽容心。这颗心不求他能纳百川,只求他可以恕人。

这本书给我一种新的力量,那就是微笑、赞美。微笑对我来说有一点困难,毕竟我一贯都是走的严肃路线。我以前不明白微笑的力量,微笑会带来什么。现在通过品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微笑给人的力量。以前我认为一味的赞美就是阿谀奉承、趋炎附势,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赞美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也可以让自己感觉快乐。赞美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不会损失什么,为何不赞美别人呢?或许你一句小小的话会影响别人的一生,改变别人的人生。赞美的力量,我曾经体验过,现在我也学会了赞美别人。

一本书就是一种人生,一种感悟就是一种成长,一句赞美会照亮别人的人生。 书的力量不容忽视,人生百态从中体现。人的感悟也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