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哲学读后感

XXX 11化工二班

《科学的哲学》读后感

拜读了菲利普?弗兰克的《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之后,我对菲利普及《科学的哲学》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触很深,下面是我对读完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菲利普?弗兰克生于1884年3月20日,卒于19xx年7月21日,他是二十年代兴起的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科学哲学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本身是学物理出身的,曾长期从事物理理论工作。19xx年获得维也纳物理学方面的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弗兰克有多方面的创造性地贡献,这包括:变分学,傅里叶级学,各种函数空间,哈密顿几何光学,薛定谔波动力学,相对论。他同他的挚友冯。米塞斯合编的两卷本《力学和物理学的微分方程》是当时各国的物理学家及数学家的重要参考书。

弗兰克的一生主要用于科学的哲学。其科学著作有一下几个极其突出的特点:1 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表达的清晰透彻,文笔流畅生动,说明通俗易懂。作为弗兰克的最后一本著作,《科学的哲学》能够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完全没有一般的哲学著作那般晦涩玄虚,令人一头雾水。2 弗兰克作为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也一直是这个学派的重要活动家之一,但他不像这个学派中的专业哲学家那样,用自己特定的语言去阐述那套逻辑实证或逻辑经验论的概念体系。他对自己以外的哲学派别,不是采取绝

对的排他态度,而是往往兼收并蓄。3 视野广阔,并有发展的历史观,即注重科学的社会背景,又注重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考察。菲利普?弗兰克科学统一的一个活的象征。

科学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对归纳和演绎方法的分析、对科学好所名的经验要求和对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知识增长的规律所作的研究,可被视作科学哲学的滥觞。其后,以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牛顿为代表的对经典科学的哲学探索,丰富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独立的科学哲学学科开始逐步形成。

从这本著作中,我除了了解到一些科学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一知半解有危险;痛饮吧,否则就尝不出诗神之泉的美味;浅尝会使头脑沉醉,豪饮却能使我们重新醒转”,亚历山大·珀蒲的这些名句,也许对于任何知识领域都没有比对于科学的哲学更为适合的了。“尽管有这些成就,人类却没有更为幸福,今天反而面临着危险,而这危险的根源就在于这些科学成就。”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哲学的重要性,他是我们生活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有了科学哲学,才不会一知半解,才不会头脑沉醉,才会甘之如饴,才会是人类更加地幸福。我们在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同时,也要了解并掌握科学的哲学,这样才不是一知半解,这样才是科学的掌握知识的力量。

《科学的哲学》对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学方面做了很多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古代和中世纪的机体论

科学观到现代科学观的变化的论述,以及对于各个时代为一定得政治和宗教上的目的而对哲学进行曲解的分析,论述比较严谨,分析较透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去了解。

 

第二篇:《学哲学 用哲学(上)》读后感

《学哲学 用哲学(上)》读后感  沉 风  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一代,虽然从初中就开始接触哲学理论,但是总感觉枯燥乏味,离现实生活遥远,提到哲学就感到头疼,总觉得哲学是那么高深莫测,大学期间,谁提到说喜欢哲学,那在旁人的眼里,他就是“另类”,学哲学目的就是升学和拿学分;当同学们在一起提到哲学课,少不了会将哲学老师“痛骂”一顿。因此造成学而不用,学了没用的现象。  然而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 用哲学》却第一次真正引起了我对哲学的兴趣,起初我只是随便翻了翻,但几页下来,我被它那雅俗共赏、幽默诙谐、生动活泼、简洁明快、逻辑严谨、含义深刻的语言风格和深入浅出、精辟敏捷、形象生动类比式论断所深深地吸引了,此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论述的有关理论观点,大至国家大政方针,小至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个人理解,秉持作者学以致用的思想,也装模作样的来试着“学一下,用一下”。  全书上半部分主要体现的为一“实”字。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重实效、从实际出发。强调务实、务实、再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听得耳朵都疲劳了。但真正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就很少了。如果你随便留意,不难发现有很多说话不着边际,夸夸其谈者,在汇报工作情况或者是发表意见时,多是一些不错的废话,好像讲少了别人就认为干得少,讲少了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讲少了就得不到领导重视。然而,多数是网上下载的,报纸上抄的,应付用的。“想听的他们没有讲,所讲的都是听腻了的”。  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要从书本上学习理论知识,但更应该从实践中去学习,将理论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早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指出:“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作者在书中指出,在一般意义上讲,当文件和实践不一致时,修改得应该是文件,而不是实践。因为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可能都已经发生了改变,文件也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修改。  总结经验的重要性。包括间接经验(包括书本知识和他人的实践经验)和直接经验(自己亲身实践得出的经验)。正如作者指出:总结经验是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搞好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学会开创新局面的重要途径。经验对监理工作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国家规定考注册监理工程师需要有一

定的工作经验的人员才能参加报考,也应该是出于重视工作经验的考虑吧?当然,经验是要总结的,如果不总结,经验就不会起作用,人就成了一台只会工作的“机器”。作者在书中也指出了一些总结经验的要领和方法,比如要占有材料,要掌握理论,要学会加工等等,很具有参考价值。  任何事物都是因为特殊而存在,找到期特殊性对我们解决问题来说就成功了一半。书中作者关于毛主席纪念堂建筑工程分析,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应用的典范,对工程建设来说很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在分析此工程一般特性的同时,还根据工程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比如工程量大、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涉及方面多、冬季施工等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搞全材料、理顺问、串好关系等方法。作为工程建设者,这些问题和我们平时的工作息息相关,看上去就好似是一则详尽、具体的“作业指导书”。  工作都有一个轻重缓急,我们常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形容工作不分轻重缓急的后果。个人经验感觉做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把握不好全局,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然而收效甚微。在分析引滦入津工程建设时,作者提高了抓好重点需注意的几个环节:抓准、抓狠、顾全、跟上。对我们工程建设如何抓主要矛盾很有借鉴意义。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小问题就会跟着迎刃而解。抓重点还体现一种全局意识。不要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不要光从一己之私出发。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青年时代的李瑞环,当了15年工人,搞过100多项技术革新,当时被称为革新能手,几乎是干什么就革新什么。他搞了个木工计算法,为此还拍了电影(《青年鲁班》)。上世纪60年代初,建筑业一度抹灰工短缺,领导上让他们木工队改行作抹灰工,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抹灰中他搞了一套机械抹灰法。19xx年他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他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用他的话来说,这都是哲学帮了他的忙。当然我们也许不可能成为“李瑞环”,也不一定能成为哲学家,但是,学点哲学,有百益而无一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