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观后感三

大染坊观后感(三)

染布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染布行业,要想在济南这座城市立足,宏巨染厂就必须发展新技术。古往今来,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会加剧市场竞争。虽然在陈自身的经营在赵家兄弟的协助下,工厂眼前的利益十分可观,但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工厂改革迫在眉睫。

当时全国都没有几家印染厂使用先进的机器印花技术,这让陈发现了一个商机。机器印花也将是陈寿亭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当时的陈寿亭一无技术,二无人才。即使购买了机器后也无法印出好的花布。在经过市场调查和赵东初的推荐后,选择和上海的林祥荣合作开办工厂。虽然林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但为了学到技术,陈还是一一答应。这些都体现了他革新技术的决心和能屈能伸的气概。面对林的刻意刁难,机智的陈寿亭用计以一块一件的价格买下了一大批布,狠狠打击了林嚣张的气焰。并以高薪挖走上海的高级染布技工,解决了没有染布技术这一难题。高薪在企业内部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在升职机会小的企业中,提高薪水是提高工人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当时国家动荡,百姓生活贫苦。价格因素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如此,“虞美人”才可以用质量稍差的花布,将几家大型印染厂击垮。之所以价格战策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林家自己可以生产较为廉价的布匹。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原材料这一要素十分重要,依靠单一的原材料进货渠道有时可能会束缚企业的发展。剧中,赵东俊兄弟俩就因为原料进货问题,不得不向林祥荣的价格战妥协,一度退出花布市场。

当林祥荣在报纸上公开诋毁陈骗买布匹时,大家都觉得陈寿亭的宏巨可能会被林祥荣击败。但他利用一招漂亮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将“虞美人”低价卖出,通过对比自己和对方的产品的质量差别让百姓和媒体了解自己的产品,树立起了高质量的的品牌形象。一下就将“飞虎牌”的市场推到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他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还给林祥荣留下颜面,放弃了长江以南的市场。从此以后,两家企业化干戈为玉帛,成为了良好的合作伙伴。他的人格魅力,也让林祥荣和他成为了好友。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有交叉,按理说应该是品牌竞争者。但激烈的竞争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在合作中良性竞争对于林祥荣和陈寿亭来说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做生意有时就像一场博弈,需要冒险精神。陈寿亭不服输的冒险精神,给他带来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与陈形成对比的是赵家兄弟,在林打压其他印染厂时,他们害怕印染花布会赔钱,就放弃了这一技术,停止生产印花布。东初曾生气地说,赵家的染厂之所以没有发展壮大,就是因为赵东俊的保守。

在染厂发展的路上,坦途会有,坎坷也必然会存在。陈寿亭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

会计1402

刘彩玲

20141000

《大染坊》观后感(四)

陈寿亭在经商的过程中,展现了他优秀的领导才能和经商天赋。在他身上,也经常可以看到中国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影片借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人形象,向我们展示出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商人的智慧和大义。影片中形形色色的角色也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普通小人物的缩影。

首先,他善于用人,让每个人可以在各自的岗位发挥最大效用。卢家驹虽然性子软弱没什么主见,但相貌英俊,富有才学,又擅长交际。所以在很多公开场合都由他出面,为陈寿亭的染厂做出很多贡献,即使后来他离开陈去洋行工作,也依旧是陈的得力助手。白金彪是厂里一个从东北逃难到青岛的工人,性子耿直,做事可靠,又因陈寿亭的恩情而对陈十分忠心,陈寿亭看重他的这些优点,加以重用,终成为其左膀右臂。翡翠的表亲吕登彪性子刁滑,贪小便宜,这样的人本不应该重用,陈一度想要辞掉他,但碍于情面,只能留薪调离工作岗位,但他交际能力很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很多事情就可以交给他处理。其次,他用人不疑人,给信任的人才足够的施展空间。在接手开埠染厂之后,将染厂的管理工作全权交给两个经理,并与他们四六分成,赢得了他们的感激和忠诚,开埠染厂的业绩也越来越好。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原开埠染厂的股东因不信任这两人的能力而导致工厂倒闭。

后期的陈寿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重情重义。对苗瀚东,他一直满怀感激和尊重,仅仅是一个馒头的恩情,就让他铭记一生。对待家驹,他真诚又爱护,从刚开始的互相嫌弃,到最后的情同手足。和赵家兄弟同在济南做生意,却从未排挤过他们,反而带领他们共同发展。对待妻子,一生相伴,绝无二心。和义妹远宜的兄妹之情,让人感慨血缘不是亲情的前提。对待竞争对手,他留有余地,不会赶尽杀绝。从孙明祖到林祥荣,都和他成为了好友和伙伴。智慧生意伙伴之间的兄弟情,家人间的拳拳亲情都让人感动。他不止一次提起,人不能只想着赚钱,他也是这样一直践行着,他的真性情,让土匪都敬佩。反观律师出身的訾家父子,为富不仁,赚取不义之财,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东北被日本人控制,在山东只有藤井的工厂可以将布匹卖到东北,布匹价格居高不下。东北的花布市场,是典型的供大于求。藤井的两家工厂,做的是暴利的生意。大部分人都对这块大蛋糕充满兴趣,但还是因害怕而放弃。但陈铤而走险,将开埠染厂的布匹全部卖到东北市场,赚了一大笔。和其他人相比,陈寿亭多出来的就是胆量,这份胆量也是他最大的优势之一。

如果故事按正常的轨迹发展下去,日子将会平凡而美好。但在战火纷争的年代,任何人的命运都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前路荆棘,如何走过?

会计1402

刘彩玲

20141000

《大染坊》观后感(五)

宏巨等几家染厂相互扶持,生意蓬勃发展。曾做过律师的訾家也看中了高收益的印染业。但这訾氏父子在济南臭名昭著,虽然饱读诗书,却不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法律本是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工具,但他为了个人利益,只要案子开审就一定要将委托人的钱都收入囊中,不惜把人逼上绝路,宁愿把钱贿赂给警察,也不会赔偿死者家属。这样的丑恶行为让人不耻。陈寿亭等人更是极其厌恶他们。得不到其他染厂的帮助,只得求助藤井。在其扶持之下办起了染厂。明明知道藤井的帮助只是为了利用他们,从而吞并山东所有大型染厂,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但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还是接受了,却不知唇亡齿寒,如若藤井得逞,那訾家就会失去利用价值,必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藤井退出后,依附银行的訾家在陈寿亭等人的设计下,斥巨资买下了一大批有问题的布。计谋环环相扣,在发现布质量问题后,紧接着他们背后的银行也破产,他们的生意成为了全城的笑话。訾家父子坑害百姓,赚的都是不义之财;对待工人非打即骂,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他们的下场印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对于这种人来说,这也算得上是罪有应得。

藤井此人,可以算得上全剧中前后差异最大的人物了。早期的他,虽然是个日本人,但谦逊有礼,又热爱中国文化。作为商人,他又十分信守承诺。可为了所谓的帝国利益,他变的越来越极端和阴险。可能是权利渐渐侵蚀了他的道德和善良,也可能是权力激发了他心中的贪念,前后的巨大变化让人咋舌。最后,他的价格战被陈寿亭的釜底抽薪击溃,在陈的劝说下,退出了这场商战

从能力上说,藤井无论是在商业能力和人品上都逊色于陈。甚至连赵氏兄弟都比不上。虽然他的计谋往往都会被陈寿亭压制,但背后的势力可以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剧中他曾几次说到,一句话:个人太强国家太弱,容易吃亏。事实的发展也印证了这个道理。击败訾家之后,全剧迎来了最欢腾的画面,在热闹的庆功宴上,每个人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故事却没有就这样结束,剧情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给观众带来了一个“真实的遗憾”。就像剧中所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民族工业——那一现的昙花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旧中国黑暗的统治下彻底凋落了。”观至此处,心有不忿,几欲落泪。虽然在最后两集才正面描写侵略者对人民的迫害。但从很多细节都可以可以看出百姓面对山河飘零的无奈,和爱国的质朴情怀。剧中的几个大企业家哪个不是人中豪杰。若是在太平盛世,必将能将自己的生意做的更大,他们也曾不止一次的提过他们的豪情壮志,要将自己的生意推向全世界。现在的企业,也应该学习老一代企业家身上的优良品质。

看罢《大染坊》,感慨万千。从这部戏学到了很多的商业知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富才能民强。

 

第二篇: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感-廖天宇

电视剧《大染坊》观后感

电视剧《大染坊》,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自清朝末年到七七事变、从沿街要饭的乞丐成长为工业巨头的奋斗经历。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叶发生、发展、成长、壮大,以及在当时的国情下一代人兴业报国之梦诞生与毁灭的过程。该剧把重大历史事件仅仅作为一个时代的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乱世奇商”的传奇故事。

在该剧中处处渗透着营销学中的“4P”,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剧中的主人公将营销学中的四种决策使用和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寿亭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有着过硬的印染技术水平,有着丰富的管理和用人才能,能管理好工厂,管理好工人。他为人讲信用、知恩图报、知人善用并结交各方好朋友,才促使他在激烈的纺织业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下面从四种营销决策的角度来分析《大染坊》中的营销活动行为。

一.产品决策

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其他组合要素的配置和管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良机,要将重点致力于产品的质量。《大染坊》中陈寿亭厂子技术好,产品质量好,在周村赢得了一席之地。在青岛开厂初期,陈寿亭通过详细的市场调查分析,并认真分析了自身技术能力,决定先染单色布,暂不染花布。凭借自己独家研发的配方,染出来的布料颜色和质量好,加之大量的宣传,迅速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东三省沦陷的时候,转到济南开办印染厂,投资购买了德国先进的染布机器,跟随时代的发展开办印花项目,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不惜出高价从上海雇佣高级技术工人。陈寿亭开办染厂,始终注重产品质量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更新花色品种,开拓产品市场。

二.价格决策

产品的价格是顾客最关心的,大家都想买价廉物美的东西。我们分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价格对产品的影响。首先,企业在制定价格时,首位考虑的一定是真实的成本和利润。在青岛和济南的染坊,由于大量的顾客需求,采用德国的先进

1

技术染布,大大的降低了成本,陈寿亭采用降低产品的价格获取市场。其次,明确顾客的认知价值,在《大染坊》中,我们对陈寿亭的精明与魄力佩服之余,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竞争方式只有一招,就是降价。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以最底层的、几乎没有消费能力的老百姓为目标用户的“布”这种商品,降价确实是其最有效市场竞争手段。当藤井准备使用残酷的价格战挤垮国内印染厂时候,陈寿亭用了最为实效的一招,先是联合策略,其二,釜底抽薪,因为他找到了藤井最为致命的软肋所在,粉粹了竞争对手的阴谋。然而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民生活已经走向富裕,除了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以外,一般的商家还会有 “以服务取胜”“创造品牌价值”等竞争手段。

三.渠道决策

营销渠道是指直销和代销的渠道。具体的营销渠道包括:(1)直接渠道, 即由生产者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我们将之简称为“直销”。(2 )间接渠道,即生产者通过若干中间商转手后将其产品转卖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这也是大多数消费品普遍采用的分销方式,分销方式分别有密集分销、选择分销和独家分销等方式。在《大染坊》中陈寿亭非常重视做渠道建设,他经过深入研究摸索,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华厂的“飞虎牌”,面对当地品牌“栈桥牌”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陈寿亭在深入拜访了客户后,采取了四招,第一招,让利于渠道商,提高渠道商利益;第二,巧妙借势,总算也是一个成功的事件营销;第三,迂回截流竞争对手客户;第四,使用暗扣提高产品销售的动力,请布料客商吃饭谈生意,给足他们面子。他甚至还有实力沿华北一带铺货到中小城市以下,用走私货冲击东三省市场;对不忠诚的分销商大玩手腕,先打压再拉拢。对待不合作、不守规矩的竞争对手出招较狠,曾经暗中对竞争品牌产品进行跨地区“窜货”,还把低价买来的竞争品牌产品用超低价抛售,搅乱竞争对手的销售秩序,砸烂竞争对手的牌子。

四.促销决策

现代市场营销不仅要求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制定适应竞争需求的价格,选择具有强大行销能力的分销渠道,而且还要求企业努力控制和提高在市场上的形象、设计传播有关外观、颜色特征、购买便利条件,以及产品给目标顾客所带来的利益和好处等方面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沟通与促销活动。

2

现代企业所管理的是一个复杂的市场营销沟通系统,企业运用广告、促销、宣传、人员推销等手段等来接洽中间商、消费者和广大公众,达到销售产品和实现企业营销的目的。《大染坊》中陈寿亭很重视调查竞争对手的情况,甚至不惜找人当卧底。并且善于借势借力,例如他趁着“反日游行”之机大做广告,并请媒体做公关宣传,借着朋友关系拿到军队的单子。还给一些客商销售“返利”,给布铺伙计“促销提成”。特别是在当陈寿亭与六合染厂洽淡合作失败以后,他就把从林家一块钱一件买来的“虞美人”花布当尿布公开处理,一分钱五尺;并大量赠送给那些沿街乞讨的乞丐,让他们到处宣传:虞美人花布只能做尿布,不能做衣服,由此上演了一场“飞虎戏美人”的造势活动。使上海林家六合染厂“虞美人”花布的市场信誉一落千丈,接着就丧失了长江以北的大遍市场,逼得上海林家六合染厂没有办法,已退居幕后的林老板只好亲自出面,请山东的工业家苗翰东从中调解。

综上所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制订和实施的市场营销策略是一种整体效能的优势组合,由产品、渠道、价格与促销等要素所构成,如何实现各要素之有效合理的配置,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实现企业销售目标的关键。

2012-03-08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