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和他那令人敬仰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和他那令人敬仰的硬汉精神 这是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选修课了,作为第二次上这门课的“老人”,把写论文作为作业大体上说来也算是意料之中!嘿嘿,回顾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小对文学就比较感兴趣的原因而选择这门课,在经历了数次颇具特色非同一般的风格的课程后,不仅让我感觉非常之新鲜,更让我有种物有所值的畅快感。让我这个英语系的学生也能好好了解一番西方的文学,大叹不枉当初的选择。而现在,作为奔四的老生,依然觉得这课是课有所值。嘿嘿,废话了这么长时间,就让我们言归正传吧!

老实说,当初在这几个人中选择的时候,感觉似乎都很有特色的说。不论是普鲁斯特与乔伊斯的意识流,新闻小说的创始人海明威,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以及荒诞派代表人卡夫卡,这几位大师都有自己个人闪光处。想当初因为熟悉的原因,就选了卡夫卡这个人。现在,则是因为名气的原因,决定这一次就来深入欣赏一下海明威大师的风采。

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年轻时的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9个月的实习记者,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其后的人生里,海明威参加了一战和二战,在获得荣誉的同时,也收获了伤痛和疲惫。当然,这位伟大的人,在因为战争变得坚强,变成一个具有硬汉精神的人的同时,也因为噩梦般的战争回忆开始仇视起战争。

在一二战之间的康复期间,海明威创作了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的年轻人,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是“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到了19xx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而在二战期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在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在19xx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最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他所经历的事情不可谓不丰富。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又可谓非常“单纯”。他的一生几乎与战争和写作交织而成。战争的经历,让他精神坚毅,让他在写作和人生态度上保持着一种硬汉精神。而与此同时,战争带给他的也是难以弥补的伤痛和强烈的反战愿望。这一点,在他作品里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太阳照常升起》一文让我们深刻了解战争带给士兵们,乃至于国家的精神伤害。顶着“迷茫一代”帽子,我想大家不难想象他们不容乐观的精神状态。紧接着《永别了,武器》更是赤裸裸的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毁灭性。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

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丧钟为谁鸣》则将矛头直指战争的发起者纳粹法西斯。而在反战情绪伴随的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他经历战争而坚毅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老人与海》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具现化。这也是海明威被人称为硬汉精神代表的原因。

对于海明威,相较于他的前几部作品,《老人与海》当然是我更熟知的。当然,这与诺贝尔文学奖这点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在我看来,这部作品对我的意义更甚于前几部。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主人公,也就是那位老人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而“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当然写到这里,海明威算的上一位伟大的作家。然而,他令我最钦佩的却不是此。而是他誓死捍卫他自己“道”。海明威一生最后是自杀死的。但却不仅仅是自杀,或许用一句话更容易理解:“当他不再是他认为的海明威那条汉子时,他就想死。”海明威自己在死前一个月也这样说道:“一个人关心的是什么?身体健康。好好工作。与朋友同吃同喝,在床上享受人生。可我啥都

沾不上了。”言下之意,除了自杀的自由,海明威认为自己已经一无所剩了。于是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最终接受了这个自由,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坚持。

言尽于此,对于这位伟大的人,我想说的也到这里。最后,对大家,当然也是对自己的自勉: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所以,加油吧!为自己的命运而战!

 

第二篇:海明威硬汉精神参考资料

提起海明威,读者马上就会想到硬汉精神;说起硬汉精神,读者立马会想到《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有分量的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我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超级“硬汉子”——老渔夫桑提亚哥。

《老人与海》写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后钓到了一条奇大无比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大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以“坚决的意志和狠毒无比的心肠“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半夜里,老人终于回到岸上自己的小茅屋,他疲乏地倒头便睡。睡梦中,“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

这部小说究竟说明什么呢?《老人与海》出版后,评论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有人说是写基督殉难精神,老人历经苦难,在苦斗中获得了殉难精神以教育后人;又有人说这是用西方古典悲剧阐释命运:老人犯了出海太远的错误,但又不是自觉的,所以是命运的悲剧;还有人说这是写作家的生存境况:老人是作家,他捕到大鱼是他的杰作,老人同大鱼亲如兄弟,象征着作家与作品不可分离的亲密关系,而鲨鱼呢,当然是海明威所痛恨的批评家,再好的作品到了批评家手里也会被批得体无完肤。

读者读了《老人与海》之后,也许有各种理解和体会。对于我来说,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所宣扬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在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绝对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所谓硬汉精神,就是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都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以非凡的毅力好坚韧的决心同对手进行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殊死战斗,在战斗中保持做人的勇气与尊严。用桑提亚哥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

老人的硬汉精神是通过搏斗双方力量的极大悬殊表现的。老人这一方相当的弱:人老了,力气远不及年轻时了;独自一人,孤立无援;生活条件极差,出海时只喝了一点咖啡,出发时只带了一瓶水,一条金

枪鱼。老人的对手——马林鱼、鲨鱼力量强大,远非老人所能抗衡。强弱对比决定了这场搏斗的悲壮与惨烈,想一想老头儿是多么艰难和痛苦吧:茫茫大海中一个孤零零的他与一条力大无比的鱼相周旋,饥饿、寒冷、疲劳、困倦,时刻威胁着他;他拉钩丝的双手磨出了血,他轮换浸到海水里,左手抽筋、麻木不能用,他只能用一只手强撑着;脸在船上跌破了,肩膀磨出了血,他只能强忍着。在艰难的对峙中,他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否则随时都可能坠入大海葬身鱼腹。而且,更让人不敢想象的是,这种艰难的搏斗不是一时半刻,而是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持续不断的搏斗、搏斗、搏斗,桑提亚哥支撑下来了,能不让人惊讶,让人尊敬吗?

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弱小的人类与强大的自然在奋勇抗争,如同面对命运莫测的人生,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清晨归来,老人并非一无所有,战胜自然,战胜自我而获得的生命自由就是他胜利的象征。

无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他能否最终战胜自身的这个缺陷,他都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已经战胜了自己对缺陷的妥协,他是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

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话说到这里,需要做一点必要的补充。那就是,硬汉精神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审美层面而不是主要在现实层面上。在审美维度上,我们可以受其硬汉精神的感染,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从而无保留地赞美它、崇敬它;但是一旦转到实践维度上,事情就变得相当复杂而不再那么简单。当我们遇到的困境经过顽强不屈的努力是可以征服时,我们当然要向硬汉精神要求的那样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否则就是怯弱。可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即你面对的是无论如何也征服不了的困境。举个极端的例子,让弱视的人学射击,色盲的人当司机,腿残的人比赛跑,岂不荒唐可笑!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先天的后天的,主观的客观的局限。明智的人要敢于坦然承认并接受局限,聪明的避开局限,想办法在局限之外,即在可能性的领域里发挥自己主观意志的力量与困境作顽强的战斗,争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说,勇往直前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唯一选择。不加分析,不顾具体情况的勇往直前是莽撞,是盲目的冲动,而不是勇敢,其结果无疑是危险的。

另一方面,对于对手,硬汉精神是大败之、消灭之而后快。作品中的桑提亚哥只要想到对手——不管是人还是鱼,心里用处的意念总是“弄死”、“打败“、“消灭”之类,他那著名的名言“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就是有这类词语组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观念认为对于对手要区别对待,有的必须大败之消灭之,而有的则不一定。如果能在与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增加危机感,激发起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从而与对手共同进步,达到共赢。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在遇到对手时,不要急于把对方置于死地,先理智地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再做打算不迟。

最后 ,硬汉精神因其刚硬而显得脆弱,很容易折断。硬汉精神的提出者和崇拜者海明威自身就是例子。他一生刚硬好强,在任何地方都必须第一,是强者,否则不如死去。但他不可能永远永远的刚硬,自然规律让他也有衰弱的时候,当他生命力和创作力都不再辉煌的时候,他宁可毁灭自己。当然,她的毁灭也很壮观,也是一种美,他有这样选择的权利。他把硬汉精神贯彻于自己生命的全过程,让夫人赞叹不已。但,

人们从他的刚强中也看到他的脆弱。做人真的难以两全,坚持刚硬就不可能不脆弱。他以他的刚硬完成了自己的辉煌,但也给人留下遗憾。

总之,在审美领域,硬汉精神因其单纯、强悍而美丽,而崇高;在实践领域,硬汉精神却因其单纯、强悍而偏执、而片面。硬汉精神是一把双刃剑,多刃剑,不可到处乱用。因此,当我们从审美角度给硬汉精神以无保留地称颂和赞叹时,请务必不要忘了在实践领域给予必要的保留,即给予必要的省察和批判,“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且不可盲目迷信,既害别人又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