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隋丽萍

今年寒假,我读了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书中提到“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作为教师的我,今天是如何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呢?

一、“慢”而不“怠慢”。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部分“问题学生”,他们在学习上基础较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作为教师,我们常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如果对这部分学生“怠慢”,就意味着放弃他们,后果不堪设想;相反我们更应认真思考,改变否定性思维。虽然他们的坏习惯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不可救药;虽然他们在学习方面起点比较低,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虽然他们进步的速度比较慢,但并不等于到达终点的速度就慢。我们要鼓励、启发、引导、耐心、宽容、等待等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逐渐调整和理顺好自己的状态,再差的学生都有它的基础点,就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基础点做起,自然生长点开始,逐渐延续增长,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产生兴趣,而继续续下去。

二、“慢”需要感悟。

我们做为教师在教学中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我们成天和孩子打交道,对待孩子,我们要有耐心,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对待每个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我们心中有不满,有怒火,都应该压制自己。静下心与孩子交流,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许,你一句温暖的话语,改变的却是一个人的人生。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在于思想上的提高;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我们要脚踏实地,善于发现,做好观察记录,捕捉更多的瞬间。

三、“慢”需要等待。

这个“慢”,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而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至质变的过程。这个慢,也就是让孩子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跌下去和爬起来。对学生来说,错误是什么?错误是一种经历,错误是一种行为,错误是一种认识的暂缓,错误是一种履历性的成长资源。学会使用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教师发挥慢的艺术。“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我以此作为一剂清醒剂,并时时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对待“问题”学生,要宽容,要等待,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简单粗暴。在具体做法上,这几年我改变了以往遇到他们“作乱”时批评、埋怨的做法,尤其注意当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然后以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他们,以欣赏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为基础,拿起表扬的武器,营建“赞美文化”。告诉他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的道理,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精神。

四、“慢”需要永恒的责任。一个人在校期间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

他走下去,“活到老学到老”是生存的需要,毕业时的他,还有那么多的不完善,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的,师生之间的偶尔一个短信、一句问候、一次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等等对一个人的激励、鼓舞、发展导向都是有很大作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之处吧?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吧。

作为一个教育一线的教师,我非常喜欢“慢教育”这个词。教育并不是立杆见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与教育背道而驰。以“慢”的心态来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成长的快乐,慢慢地陪着学生长成参天大树。

 

第二篇: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的读后感

王剑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走上教育行业己将近三年了,能在学海中学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我很幸福,很幸运。对生命化教育这个既熟悉又陌生,捧着《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开始仔细阅读,慢慢体会。

一 教师的幸福定位

刚走上教师岗位,经常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下我找到了教师的立足点。教师是运思和创意的原点,是知识和灵感的凝结中心,是成为能够以自己的灵思感动启悟学生的灵思的个性丰盈的个人。张文质先生提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对教师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付出、给予,还应该有收获、回报。教师也有自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想这个说法让我看到了教师的幸福,教育好比是耕作,有付出必有收获,教师也是在不断成长的,为了自己的梦想,在不断的奋斗,而不是毫无追求的生活着,只有不断的实现自我,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同时也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张先生对中小学教师的新认识,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它的特殊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我们每天跟这些善良纯洁的孩子在一起,这是上天对我们的馈赠,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种职业能够和这么多善良的人在一起了,这可以说是一种福利,也可以说是我们劳动付出后获得的回报。很庆幸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从校园走出来又走进另外一个更加纯真、快乐的环境下生活,让我们永远保持着一个纯真的心。

书中还有两句对好教师的评价标准,我觉得非常有趣,“好教师一定是在课堂上要比平时显得更美的人,哪怕是相貌平凡,一到课堂上就有一种的精神气”。 “好教师肯定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显得天真,显得还要质朴的这样的一种人”。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最自豪的就是在课堂上,

那是我们生命价值的实现的重要场所。这也是生命化教育的体现,这是教师和学生两种生命的相互滋润,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渐成长,教师在学生的影响下永葆青春。孩子的成长给教师带来喜悦,孩子成长的烦恼也给教师带来了教育中的困惑。

二 教育是慢的艺术

以前经常听到老师评价学生,看着平平甚至愚钝,如何对待这些学生,生命化教育教会我另一种关注方法,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需要我们教师针对具体的人给与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我希望自己能时不时提醒自己保持住这样的状态,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让自己走向俗套的生活中,学会用心发现,换位思考,多揣摩,多尝试。也许对教育的很多问题我们会感到痛苦、愤怒,但不要偏执,有所期待,但不要狂热。从实际入手,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要从我们能够做的,能够改变的,能够尝试的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教书育人,我们不仅要会教书,同时还要灌输育人的工作。给自己的一句忠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能力低下的老师。

三 生命化教育的理解

书中提及最多的是生命化教育,举了很多教育的例子,给我很多启发。教育的三个维度,即“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教师和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共同润泽和成全。生命化教育在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生命化教育要求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要从关注每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个学生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个生命发展开始。肖川教授曾这样说过“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即使这种意志并无恶意,但由于缺乏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儿童的高度尊重,这

种意志就会以过于强硬的姿态出现,以至于成为一种支配与控制的力量。”我想要从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让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开心,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学习知识的动力。在爱的氛围中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力争做到从容、悠闲,拥有良好的心态,一定要把最美好、最阳光、最灿烂的笑容辐射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求得新知,在和谐中拔节成长,真正的将爱学生化为实际行动。

学校倡导生命化教育,让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一个崭新的教学画面呈现在我眼前。“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我对这个教育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我将会把“生命化教育”作为自己以后奋斗的目标,不松懈,不言弃,做更多的准备工作,阅读更多的关于生命化教育的书籍。初读这本书,让我对生命化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有很多需要细细咀嚼的,我想我还需要继续品味《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中很多生命化教育的理念。读完了《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这本书,对其中诸多的理念还不能一一消化,但“生命化教育”这一新的理念已深深的根植在我的脑海中,它的到来犹如严寒中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心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