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读《家》有感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多少人平静着,却心如刀绞;多少个无辜的灵魂,被无情地残杀。 ——题记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曾在扉页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读巴金老先生的《家》,却让我懂得:生活不仅是一个悲剧,它还是一场“搏斗”。

在高家这所大公馆里,人们白天戴着面具,晚上取下来,结算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自己的内心,自己“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他们悲泣:为这一天的浪费,这一天的损失,这一天的痛苦生活。

在这个家里,每天都演绎着不同人的不同命运。

高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子,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他对生活也曾有过美丽的幻想,有着一个能够理解他、安慰他的女子——梅。

然而,厄运总是来得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先是他升学的希望化为泡影,接着他的父亲又为他挑选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将和他共度一生。他悲伤,他绝望。然而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只是顺从,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而在他内心深处,却为自己痛哭,为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后来他丢开了学业,到一家公司的事务所工作。这种生活没有欢喜,亦没有悲伤。可是就在这时,他一生中的另一大变故发生了——父亲走了。家中的一切都压在了他的肩上,他悲哀,他痛苦。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扛在他略显稚弱的肩上。渐渐地,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一个面目——在和平与爱的面具下,隐藏着仇恨与斗争。他的处境虽使他忘却了青春,而他心中终究还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奋斗,然而一切只是徒劳,这只会招来更多的敌人。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厌倦了,于是他极力避免与他人的冲突,他敷衍这些长辈们,讨他们的欢心,为的只是多过几天清净安稳的生活。

他是一个有着两重性格的人,在旧社会里,他用他的”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去扮演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而他也同情弟弟们的斗争,他在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弟弟们笑他懦弱,我却对他深感同情,这个长房长子的地位,造就了他的性格与命运。他内心世界里的痛苦、悔恨与无奈谁人知晓,难道这颗孤独的灵魂终就要这样存在吗?

高觉慧是高家年轻一代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报刊,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与丫鬟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他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前途,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他与鸣凤真心相爱,但又常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当高老太爷要将鸣凤送给别人做姨太太时,鸣凤鼓起勇气找他哀诉,可他正忙着学堂的事,没听完却将鸣凤遣走了,鸣凤带着对他的爱,无奈地投湖自尽,他得知后无比的悲愤、自责、懊悔、心痛。当这份爱情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总是说:“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他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他也有他的痛苦与无奈,他曾在日记里写过:“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像一个沙漠,像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力,是生命。”他对封建制度与这个家以及公馆里的人充满了厌恶与悲愤,他不愿意在这黯淡的生活中浪费青春和生命,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挣脱牢笼,走向一个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去??

《家》还着重描绘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梅、瑞珏和鸣凤。她们的社会地位

不同,但他们的悲惨结局却是相同的。

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与觉新的继母在打麻将时有了意见,于是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可很快就守了寡。军阀混战,梅跟着太太和琴来到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抑郁成疾,吐血而死。一个封建礼教的牺牲者,她的脸上挂着的凄楚的笑,她额上的一条深深的皱纹将她痛苦的经历印在读者心中,让人隐隐作痛,心生怜悯。

瑞珏有着美好的性格,她善良、贤惠、温柔又善解人意。她与觉新在一天天的生活中培养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可恶的封建迷信思想,却又一次扼杀了一颗年轻美丽的生命。为了避免血光之灾,她被迫到偏远的乡下生产,结果不幸难产而死。她死前一声一声地叫着“明轩”,叫的那样凄惨,那样无助。

鸣凤是高家的一个丫头,她容貌标致,聪慧善良却柔中有刚,她深深爱着觉慧,可她的命运在出生前也许就已经决定了。为了她仅剩的尊严,在绝望之际,她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和对这个罪恶世界无比的恨,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我清楚地记得她死前喃喃道来的一句话: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走。

我仿佛还能听到一颗年轻的滚烫的绝望的心在跳动。

生命是可贵的,而她却不向命运屈服。这个刚毅的年轻女子,让我泣不成声。她的命运,她死前的绝望,让我心痛,令我彻夜难眠。

梅、瑞珏、鸣凤,一个个鲜活的、弱小的、善良的、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被这个封建大家庭吞噬掉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令人同情,叫人悲愤。作者的文字,是对这个吃人的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血泪控诉。

这个家必然会走向衰落,走向灭亡。

一个新的世界终将诞生。

 

第二篇:做最家好的家长读后感

《做最家好的家长》读后感

假期里,我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一书。刚开始时是带着任务去读的,因为学校有要求(假期学习),孩子开家长会的时候也推荐家长看这本书,后来却是拿起书,却放不下了,带着激情去体会的,细细品读。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有着共同的疑惑:“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习、“代沟”的超越、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值得学习,而其中的许多做法,与我的思想产生了碰撞,发生了共鸣。

第一家长也是终身教育者。

我们的身份双重的,即是家长,又是教师,而我体会最深的,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便万事大吉,教育孩子的事便完全推给了老师,成也老师,败也老师。还美其名曰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要打要骂随便,决不袒护,绝对支持。见过多的是这样的家长,想想自己从孩子入学起也加入了这些家长的行列中,自己却浑然不觉。还常常感叹:能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却束手无策,读此书后愧疚:自己在推卸责任。家长要养育孩子,不仅养孩子,而且还要育孩子。不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样成长。养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我们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孩子。怎样穿衣,怎样更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的事,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表示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半途而废,孩子上学就把教育任务完全交到了老师的手中,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块尚需雕琢的石头,需要工匠(家长)的辛勤劳动,需要大师(老师)的支点、挖掘,才能成就一件惊世作品。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第二养成好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基础,是

美德的源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行为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也包括人的行为习惯。李老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近似完美,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学习、生活常规,希望养成的好习惯也包含其中,和孩子一起努力将常规变成行动,并坚持下去。和李老师相比,我这个家长惭愧,无地自容。孩子许多行为习惯需要加以提升。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特别是时间宽裕的时候,总是等等。表现最突出的假日的作业,不到最后时刻决不着急,用我们的调侃是心理素质好。读了此书,豁然开朗,对症下招。让孩子树立时间紧迫的观念,明确任务,减少犹豫,制定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表,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作同一件事,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学习时专心致志,尽心有效劳动。即规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计算题出现错误,基础和拔高题都可以应答。原先我总是以为孩子是马虎,给予原谅,读罢此书,我不再这样想,我也要借鉴李老师的做法:做错题再重作5遍这种类型题,将粗心错题归类分析,然后强化训练;训练快速一次对的习惯,不许没完没了地检查,力求一次对;再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错题记录下来,经常不断琢磨,加深印象,有助于克服错误。孩子的阅读习惯喜欢需要加强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正在养成中,虽然我也如李老师一样,营造家庭的读书氛围,和孩子一起读一本好书,一起比赛,一起走进古典诗文,可是孩子好像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好处,没有从书中领略到获取知识的那种快感,也许受外在可视媒体获得的知识来的直接、来得容易的影响,所以孩子的读书兴趣一直处于萌芽中,不见快速成长。孩子的读书习惯还需我长期不懈的努力,我要坚持。其他诸如爱劳动习惯、书写习惯更好习惯已经基本养成。我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做饭,如煎鸡蛋、炒饭、煮方便面等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洗袜子。每天吃完饭后收拾饭桌;现在每天练习写字2页??期待着孩子有习惯,有好性格,有好命运。

第三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满意,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天才,而不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是天才,每次考试都应该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一个人不应该简单的与别人相比,而应该跟自己比,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遗传、环境等很多外因和内因注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个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对于教师也一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最好的自己”在自己耕耘的三尺讲台前,用一颗童心贴近孩子,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用一颗爱心浇筑孩子,师生之间互相依恋。用一颗责任心点燃孩子,和孩子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不追名,不逐利。优秀、先进是好,你自做自己的最好。

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我想,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

总之,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就可以了,不是吗?

作为家长,我读此书,收获很多更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作为教师,我读此书,如获至宝,心灵的窗户敞开了。这本书一直放于我的床头,闲暇时间我还会再读,在领会,在品味。与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今后的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