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一.   提起这件事,我就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叙事清晰,完整,事件的过程要详写;

  3.筛选值得写的一件事,多少传达出作者对人生或成长或童年或生命得一点思索。

二.   初一上段考作文指导

1.       选材

①亲情

②富有生活气息的班级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

③童趣、自然

④动植物

⑤读书感受

⑥生命感悟

2.       叙事清晰完整,细节描写生动(步步追问+想象延伸+局部细节)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六.描写小动物:把它当作人来写:眼神、动作、心理(想象,透过神态)灵性

1.       外貌特点

①       先描写整体

②       部分抓特点(头→身→四肢[翅膀]→尾巴)

注意:抓最具特点的部分,忌面面俱到

2.       活动背景,生活习性(比拟表达感情)

3.       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外形→习性→和“我”的故事)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1.观察熟人的脸

2.观察沉默者

3.谈谈看法

4.买《杂文选刊》,站在作者的反方向思考(杂文是针对时事进行议论的文章)

专题三:结构的个性化(为内容和主题服务)

1.常见结构

① 总分式

② 对比式:有明确的对比点

③       横式:并列式

④       纵式

2.个性化

①小标题式

②时空交错式

③拼合式

④对话式

⑤追寻式

⑥欲擒故纵式

⑦寓言式:短小而充满智慧

⑧剧本式

⑨日记式

⑩广告式:用优美文笔描述广告画面

⑾实验报告式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4.从日常生活中生发,从特长、爱好中生发出的感悟

              亲人——亲情无私

5.叙事中写人  师长——大爱无言

              普通人——人性闪光点

叙事中写景,状物(托物言志)

6.阅读感悟:写一位名人,只抓一点写,写出对他/她的某个性格的认识过程

忌文不对题

忌全文三段论

忌不点题、无感悟

忌开头过长或议论

忌段落开头涂改

忌潦草和墨团

十五.《我不认输》

1.       写出心理变化的过程,凸显主题(或用对比手法)

2.       描写(动词、形容词使用恰当,有细节)

3.       语言简练

作文指导(中考语文复习)

十五.《点亮心灵的灯》作文讲评

1.对比照应(先抑后仰)突出顿悟过程,突出“点亮”的过程 [对比、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2.语言流畅是干净的首要原则

3.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4.详略安排为中心服务

5.景物描写烘托心情

6.过渡(心情、强调中心、关键词)

7.说话的双方单独成段

8.点亮某一点用一些语言交代

9.选材(近来的)

十六.命题作文指导

1.摒弃第一思维

①反其道而行

②“成长“——责任、宽容、理想(阅读)

③写人

2.材好一半文

3.语言表达

①给一个特定场景,用短词或短句营造镜头感强的画面

②名言(画龙点睛地点明作者对人生有所感悟 对成长的思考)

4.将感人的细节放大

 

第二篇:20xx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分类归纳作文指导以及语用题答题模板汇编

2012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分类归纳

作文指导以及语用题答题模板汇编

本人整理不易,谢绝盗用!

一、记叙文阅读

一、辨析记叙文线索和作用

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3)以事件为线

(4)以情感为线 (5)以某物为线(6)以题目为线

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理清记叙顺序

1、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答题套路:文章使用了xx(倒叙、顺序、插叙)+作用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

1、表达方式及作用

⑴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对话)描写(5)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

⑵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⑶抒情: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⑷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四、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

1、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

2、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 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五、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对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六、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提出独到的见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5)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6)对文中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鲜明之感,条理清楚,论证有力。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七、文章的结构

1、划分段落、层次:

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八、语言

1、题型:

(1)词语选用:方法:A、从程度、范围、感情色彩上比较所给词的词义的不同。 B、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2)文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方法:A、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B、一般是往前找;C、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3)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4)运用有修辞赏析语言: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修辞作用见附1 )

(5)对文章语言的赏析: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加语言特色词语)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见附2语言特色)

九、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在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十、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一、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二、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三、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四、概括层意、段意、层意、中心。

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

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中心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附1: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 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附2:语言特色归纳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

(1)朴实无华

(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

(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

(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

(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

(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

(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2、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

(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

(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附3: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汉。它适用于阅读一切记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一篇记叙文的目的。

下面,对这种阅读方法分析介绍:

    ⑴“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

    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⑶“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术方式”,即辨析志读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⑸“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

    ⑹“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

附4: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十五、记叙文考前热身试题集训

(附参考答案)

为母爱打开心窗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肆飞扬,如醉如痴。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儿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写作,不过,她很会换位思考。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了针孔,就是穿不进。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再次……再试一次。

——还是失败。

再试……

连续不断……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突然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爱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还是不甘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分明是他在母亲心中的形象已经模糊了啊。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思想,更别说照料她的衣食起居。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1.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40字。4分)

2.母亲“很会换位思考”,她“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感情?下文哪句话能与之相照应?(6分)

3.母亲“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在“缝合”?(7分)

4.仿写句子。(5分)

例句:有时,母爱像个迷路的孩子,而使它找不到家门的,常常是我们这些儿女的粗心大意。

5.从这篇文章写到母亲穿针引线给儿子钉纽扣的情节,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两个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通之处,请你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8分)

参考答案: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概括: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无法把线穿进针孔,儿子省悟,帮母亲穿针引线。(4分)

2.[文章结构·照应]母亲“换位思考”的具体内容是:如果我在工作,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所以现在儿子在工作,我不能打扰他。(3分)这种思考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子女着想的感情。(1分)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2分)

3.[重点词句理解]这个梦是:父母爱子,也获得孩子对父母的孝顺、关心。(3分)因为这种互相关爱需要双方的付出,如果只有父母爱子,孩子不懂回报,这种感情就会受损。先前母亲想为儿子钉纽扣却穿不进针线,此时的爱是单向的;只有当儿子省悟过来,帮母亲穿针,才表明他没有忘记母亲对他的爱,并且知道回报,所以说是“缝合”。(4分)

4.[语言运用·仿写]仿写示例:有时,生活像个顽劣的孩子,而使它刁钻难堪的,常常是我们对物质追求的盲目无知。(5分,句式3分,内容2分。)

5.[积累、拓展,深入理解主题]唐诗:孟郊《游子吟》(2分)两个作品表达的相同情感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2分)围绕父母爱子女、子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展开陈述,最好能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4分)

十六、科技文及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特征

 [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

 [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考点之四:说明方法
    [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摹状貌、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鬃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鬃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鬃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鬃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鬃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鬃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作答技巧: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十七、科技文及说明文考前热身试题集训(附参考答案)

①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李崇银参加第11届科协年会作报告时指出:“女士的爱美之心,也会导致全球变暖。”以报告中的话开篇,一方面起到引出说明话题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因为,化妆品中含有氟利昂,这种物质释放出来后上升进入平流层,如果没有强烈的光化学作用,就无法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辐射加强。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  

    ②李先生的报告其实是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如果女性减少使用化妆品,就可以减少温室气体,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此段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它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④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层次清晰,有条理)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⑤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通过上文对碳足迹的介绍,作者对“低碳生活”下定义,揭示出其本质。)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是高碳生活,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进入了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也大。  

   ⑥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也就可以为减少全球变暖做出贡献。 

   ⑦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白炽灯,少开一盏灯等等,都是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贡献。具体到化妆品而言,也有两种方法。其一,像冰箱生产禁止加氟利昂一样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减少或替代化妆品中的氟利昂。其次,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就像每个月少开一次车一样,在不太重要或非正式的场合,就没有必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或许更好。 

   ⑧个人在尽力减低自己碳足迹方面还有许多可以采纳的方式。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家电消耗;出行多乘公共汽车;购买商品时首选当地产品;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的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用煮土豆来举例子、作比较,形象地、突出地说明了我们在减低碳足迹方面可以采纳更佳的方式)甚至吃牛肉也要比吃猪肉排放的碳多,因此应减少吃牛肉。 

   ⑨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两个“更多”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深刻地说明我们在低碳生活和高碳生活之间是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⑩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此句对全文总结,也照应了标题

1.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2.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最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①段中“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爱美之心也推动了全球变暖。”这一句话中的“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短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假如学校要开展一次“低碳生活我做起”的宣传活动,请你你两条宣传标语。

(1)                          (2)                                                     

参考答案

1.事理  逻辑顺序

2.分类别  从寻找化妆品原料的替代品和减少化妆品的使用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使说明层次清晰,更有条理性。

3.不能。因为只是使用含氟化妆品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不是所有的爱美之心都有破坏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4.示例:(1)倡导低碳生活,保护人类环境   

(2)追求绿色节能时尚,拥抱绿色低碳生活

十八、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二. 11种典型题型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子:
  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2)引出论点或论题。

(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

(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议论文的语言:

  1)严密性;2)“但”、“固然”、“诚然”等提示语;3)词语的感情色彩;4)语气、句式(设问、反问、祈使、肯否定陈述.排比、双重否定等)

 11.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答题技巧:

(1)论点。

(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

(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

(4)发出号召。

十九、议论文考前热身试题集训

(附参考答案)

阅读《 成为你自己》,回答文后问题。(10分 )

①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②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向日葵》可以复制,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奉行这一法则。

③真的,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

④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运的园丁,绮丽多彩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

⑤卓而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生动鲜活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⑥心中没有自己的学生,最为可悲;永远重复别人的学生,最为可惜;                ,最为可敬。喜欢沉默的学生,他将在自卑的风雨中没有开放就迅速地凋零;喜欢说“是”的学生,他将在别人的阴影里重演毫无新意的角色;喜欢说“不”的学生,他将在思索的火花里点亮自己光辉的前程!

⑦法国作家辛涅科尔说:“是的,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愿每一个学生都响亮地喊道:“是的,对于整体,我只是一角;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全部!”

⑧记住吧,“成为你自己!”“它也许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样知易行难,但是,绚丽的风景恰恰盛开在险峻的山巅!行动吧,让你的个性飞扬;展翅吧,让你的心灵翱翔!

1、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说说第②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2分)

                                                                                

                                                                                  

3、第③段中说:“课堂最是生长个性的土壤。”请你从正面或者反面说说为什么。(不超过40个字)   (4分)   

                                                                                    

                                                                                  

4、根据上文的意思在第⑥段中画线处补填恰当的句子。 (2分)

                                                                                

                                                                                  

参考答案:

1.张扬个性,成为你自己。(只答“成为你自己”扣2分)  2.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3.要求角度正确,言之有理,语言连贯。  4.例:不断塑造自己的学生或只有个性张扬的学生。

二十、诗词阅读

(一)古诗词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                  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 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十一、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第二部分 古诗文名句欣赏(七到九年级)

七年级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八年级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九年级

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简析:此诗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断寻找追求的理趣。

2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简析:人,一生事业与抱负都为天下,必定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简析: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与此诗句有相同的理趣。

2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简析:颇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之理趣。

30、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简析:有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趣。(也含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1、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简析:寓含世事的无常。也有他《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32、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简析:锦江流水夹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宇宙万物,自有它的变化规律。

第三部分   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诗中雄心壮志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诗中夕阳(落日)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忧愁

1、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诗中泪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用》)

5、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    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江山)

1、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4、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春景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夏景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秋景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这》

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

4、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

诗中山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诗中水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中日

1、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中风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花

1、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6、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雪

1、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中月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诗中雨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村居》)

诗中柳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云

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诗中湖

1、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海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5、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诗中舟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中酒

1、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

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维》)

5、   浊酒一杯千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诗中乡情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四部分  课外名著阅读导引一览表

第五部分 重要文言语段翻译(1至6册全)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五册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3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破陋,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3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3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3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3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4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4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时登上这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4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人的忧愁之前就忧愁,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第六册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4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4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防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廷中的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一。

4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君王接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落到衰败的原因。

4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50.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

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份,在驾相顾。

5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我奉行使命。

5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我做不出成效,那就惩处我的罪过,来上告先帝的英灵。

5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征询治国的好办法,明察并采纳正确的话,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训示。

54.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人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

5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5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但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57.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5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苍苍,白露已经结成霜,心中怀念这个人,就在河岸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二十二、作文好题展示

作文题目要新颖,要给阅卷老师一个好印象,但不能太“新颖”,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作文题目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1、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题

《时间,带不走我心中永恒的记忆》  

《爱我 追我 别浪费我》  

《午餐1800秒》  

《时间在晨雾中飘落》    

2、以“牵挂”为话题的作文题

《剪不断》  

《藤》  

《她,还好吗?》  

《门前那条小河》 

《那双冻裂的手》

3、以“把握”为话题的作文题

《一切就在我手中》 

《握住,不放》  

《机会,请你把握》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春无限好》

4、以“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点燃生命的季节》 

《与春共舞》  

《在春天成长》 

《春的向往》  

《春的脚步》

5、要求文题中含有“美丽”二字的作文题

《汗滴,诠释着一份美丽》

《带上你的美丽跟我走吧》

《梦不再美丽》

《今夜如此美丽》

《美丽,就这样脆弱》   

6、以“美好亲情”为话题的作文题

《风雨中那把伞》  

《懂你》 

《慈母手中线》 

《母爱无价》 

《悠悠亲情》 

《亲情伴我行》

7、以“美在夏天”为话题的作文题

《燃烧生命的季节》   

《三十八度的美丽》   

《夏天的微笑》   

8、以“感受青春”为话题的作文题

《为青春歌唱》 

《激情燃烧的岁月》 

《多梦的季节》  

《飘逸时代》

二十三、高分作文技巧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再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5、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6、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7、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8、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9、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