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读后感

昨天刚刚结束了为期两周的收银员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实习时间只有两周,但是还是学到了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应该懂得的一些东西。现在就大体说一下心得和体会,算是对这个实习工作做一个小总结吧。

从事营业的人都知道,收银工作是体现公司形象的重要事情,而且直接和现金打交道,稍有马虎记错个账目,就有可能产生因小失大的麻烦。所以作为一名收银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要坐到:热爱本职,扎实工作;热爱公司;顾全大局;尊重顾客踏实服务。勤于学习,提高技能。不仅要对公司负责,还要对顾客负责,让顾客满意,毕竟,顾客是上帝嘛。

也许是刚开始做业务的缘故,觉得收银员这个职务还是挺好的,每天都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从拿出的钱的姿势、钱包的款式和牌、钱币的新旧、折叠的形状等大抵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本等信息,当然也不一定准确;在真是信用卡的时代,好多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都使用各种卡消费;我发现年老的并不像以前自己想象的那样,买一些老式的鞋子,他们也都挺赶时髦的,穿一些各色各样的漂亮的衣服鞋子。感觉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越来越和谐了。以后要用良好的专业素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思想,友善和谐的服务态度,丰富的业务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去服务每位消费者,同时要自觉遵守本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真正能够做到为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努力。

气不和时少说话言多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 。假重新详细的读了一遍宋鸿兵先生写的《货币战争》,有很多莫名的感伤,原来,世界规模的战争并不一定是为和平和民主而战,参战的正义方并不一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些战争不过是国际银行家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幌子!

从前,总对带有国际的、世界的字眼的东西充满各种美丽的憧憬,觉得和这些名词挂钩的东西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都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普遍需要和利益,然而在货币战争一书中,这些美好全化为泡影,幻灭了!真是欲哭不得!《货币战争》一书中,说到货币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却不同于其他一切商品,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中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商品,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是所有垄断中的最高形式。梅耶.罗斯切尔德说:“只要让我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 因此本书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阴谋”故事。下面说一下对书里介绍比较有感受的内容。

书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头的世界历次重大经济、政治、社会运动中的角色以及给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证明了金融资本的逐利的本质,分析了金融资本利用货币发行权制造通货膨胀剥夺广大民众财富的种种手法以及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崛起所带来的金融挑战。用书中的话说:“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世界18世纪以来的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黑手曝光出来,回访、观察、体会、对比、总结这些人的战略目的和惯用手法,从而预测他们未来对中国打击的主攻方向,以及探讨中国的反制之道。”

本书的核心是“阴谋论”,宣扬的思想是“金本位”,它以国际银行家谋求世界霸权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和现今的热点大事。书中说到:世界的金融战争与金融游戏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华尔街的几大巨头,也就是尖端金融精英的手中。许多专家学者对此书观点持怀疑态度,但是自我认为读完此书后还是有收获的。毕竟书中提到的很多历史史实我们无从考究而且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问题。 一般我们看到标题《货币战争》都会想到这十有八九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的,它是以货币为手段来发动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书的开篇介绍了两场战争, 一个是名义上的有硝烟的滑铁卢之战, 另一个则是罗斯切尔德家族利用战争的胜败消息而发动的英国公债收购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让罗斯切尔德家族一举控制了英国的货币供应。这场阴谋当然有其必然的时代背景。当时第一个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早就与1694年诞生了。英格兰银行运行的核心理念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作抵押,由英格兰银行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并且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这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因为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这样就造成政府永远也不可能还清债务。又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的负担则永远落在了人民的税收重担上!

国际银行家控制美国的货币发行权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双方在美国私有中央银行系统的建立这一金融制高点上进行了反复的殊死搏斗,前后共有七位美国总统因此而被刺,多位国会议员丧命,其中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的短短三年中,有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英国的一名数学家在1967年2月的伦敦星期日时报声称,这种巧合的概率为10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到1993年,有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美国历史学家指出,美国总统是伤亡率比美军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的一线部队的平均伤亡率还要高!这,不得不发人深思!其实有一点是我一直没有读懂的,就是国际银行家到底是以怎样的手法凭借手中数量庞大的资金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操纵各相关战争的?书中所述战争的起因并非是被百姓们奉为领袖的人宣扬的那样,是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也不仅仅是政治家们代表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是国际银行家们为攫取民众血汗而进行的“剪羊毛”活动。这种观点,不论对否,在某种程度上令相信政府、国家统治者的人们汗颜!!什么所谓的民主、法制、人权、社会契约,他们终究是浮华表面,其真正的实质还是赤裸裸的国际银行家们利益的博弈。

纵观全书,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19xx年爆发的一战和19xx年的二战,19xx年的中东战争等血肉横飞的战争,都与货币供应和货币危机有着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战争都是货币战争. 美英战争是为了第二合众国银行的货币发行权. 一战是为解决欧洲积重难返的财务问题. 而一战和会强加给德国的庞大的战争赔款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19xx年代德国的超级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寡头们对纳粹的扶持, 为二战的爆发做足了准备. 70年代的中东战争更是寡头们为了给美元解套而精心策划出的石油危机. 为了货币问题, 而用货币来培育战争, 挑起战争, 这又何尝不是寡头们发动的另一类货币战争!但是不管这些战争是否有硝烟,真正导致这些独立事件的根本还是黄金和美元之间的战争,即诚实货币和债务货币直接的战争。货币, 作为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标尺. 没有这个标尺, 商业活动就会被瘫痪掉, 所谓的社会分工, 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效应等等, 都成了无源之水, 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这么重要的一个标尺, 当然要有其稳定的价值。黄金, 因为它稳定的物化特性和数量, 是最公正的标尺. 千百年来被各个国家和民族当作财富的象征和货币的储备.为了

用美元取代黄金作为价值标准掠夺财富,废除银本位后国际银行家们又致力于废除金本位而大费周折。众所周知,谁能垄断某种商品的供应,谁就能实现超级利润。而货币乃是一种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谁能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谁就拥有无法限量的赚取超级利润的手段。这就是数百年来,为什么国际银行家要绞尽脑汁、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垄断一国的货币发行权的原因。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垄断全世界的货币发行权。为了确保控制世界货币发行这一金融战略制高点,国际银行家从70年代起,发动了一系列旨在巩固美元信心、“肢解”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打垮潜在竞争对手的货币战争,其最终的战略目的就是:让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为完成一个由伦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之下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书中最后提出疑问,随着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我们的人民币没有金银作为支撑,又有法币的基本属性,要能保证货币价值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制力。20xx年底,中国全面开放了金融领域,国际银行家们已经磨刀霍霍要下手了,不过我们国家是否意识到和准备好,我们已经处于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状态下了。国际银行家大举进入中国的根本战略目的有两个,控制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和制造中国经济的“有控制的解体”,最终为建立一个由伦敦-华儿街轴心主导下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货币扫平最后一个障碍。从整体态势上来看,国际银行家处于明显的战略攻势状态,我国要想避免全面战败,唯一的选择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绝不能按照对方划定的规则来打。另外,我国一定要采取措施增强金融方面的战斗力,为迎接国际“阴谋家”的大挑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第二篇:资本战争和货币战争的读后感

《货币战争》和《资本战争》读后感

货币战争改写了人民早已广为接受的实际世界近代史,尤其是美国历史。从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亚伯拉罕?林肯到约翰?肯尼迪,再到罗纳德?里根,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遇刺事件,无一例外,在该书里统统被归结于一小撮国际银行家争夺“货币发行权”的阴谋策划所致。美国革命不再是北美殖民地联合起来摆脱英国统治,争取政治独立和经济自由的斗争,而是为了“货币发行权”;南北战争不是因为是否废留奴隶制所引起的尖锐冲突,而是“国际银行家”的操纵结果。

一、盲目追随

金融家的最终目的就是赚钱,往往他们在世人眼中是“神”,他们的投资方向往往是众人跟随的目标,但是我们发现跟随战略有时并不能带给我们利益,反而会导致投资错误,损失惨重。

看一个案例:“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交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交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事片刻,内森冲着环伺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交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交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骚动,有些人开始交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内森在公债价格大跌的时候大量吃进,当然他是最后的赢家了。在金融市场,资本家们图的就是利益,如果没有对手的损失,哪来的利益呢?真正的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是在别人没有发现商机的时候下手,在风险来临前,赚上一大笔抽身而退,当别人发现在进入时面对的就是比较大的风险了。当某个赢利机会到来的时候,没有文化的人看到的只是赢利机会,而拥有较多知识的人不幸还拥有了这样的知识:不可一风而上。所以盲目跟随式不可取的,当所有人都渴望在同一地方赚钱的时候,意味着什么都不可能赚到,即使有利益,那也是些微的,试问基数庞大的时候,即使利润是较大的,分配到个人的话也就寥寥无几了。

二、信息系统

书中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应该说是掌握了世界经济的,不论这是否正确,我想提出的是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成功与他们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分不开的。

信息是重要的,在商业争斗、军事战争、政治角逐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掌握足够的信息对战斗的好处是大大的。罗斯切尔德家族的信息系统可谓遍布全世界,他们往往比国家机构都先得到信息,正是由于这个优势,罗斯切尔德家族在资本操作上可谓风生水起。对于资本家来说,隐瞒信息或宣布虚假的信息很重要。如一中的例子,内森一收到消息英

国战胜了法国,就去了交易所,但是确实抛售英国债券,所有人都以为英国战败,因此大量抛售英国债券,英国债券的价格一落千丈,而内森之后大量吃进,当英国威灵顿军队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基本上市场上的英国债券全掌握在内森手中,他成了最大的赢家。

三、英格兰银行

1694年,英王威廉一世颁发了英格兰银行的皇家特许执照(Royal Charter),第一个现代银行就这样诞生了。

“英格兰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国王和王室成员的私人债务转化为国家永久债务,由全民税收做抵押,由英格兰银行来发行基于债务的国家货币。这样一来,国王有钱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钱做自己爱做的事了,银行家放出了他们日思夜想的巨额贷款和得到了可观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只有人民的税收成了被抵押品。由于有了这样强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国政府的赤字直线上升,从1670年到1685年,英国政府财政收入是2480万英镑,从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5570万英镑,但英国政府的从英格兰银行的借贷从1685到1700年暴涨了17倍多,从80英镑涨到了1380万英镑。

更妙的是,这个设计把国家货币的发行和永久国债死锁在一起。要新增货币就必须增加国债,而还清国债就等于摧毁了国家货币,市场上将没有货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远不可能还清债务,由于要偿还利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导致需求更多的货币,这些钱还得向银行借债,所以国债只会永远不断增加,而这些债务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银行家的钱袋,利息支出则由人民的税收来负担! 果然从此以后,英国政府就再也没有还清债务,到20xx年底,英国政府的欠债从1694年的120万英镑增加到了5259亿英镑,占英国GDP的42.8%。” 英国皇室之所以让英格兰银行挂牌上市是因为当时英国面临许多战争,战争的消耗是无比巨大的,商人不愿贷款给皇室,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室的胜算是多少,要是战争输了,那么他们的钱就打水漂了。在这种情况下,英格兰银行的出现可以说拯救英国皇室与水深火热之中,英国皇室从银行得到了足够的借款,受益最大的其实莫过于英格兰皇室了,至此英国皇室与英格兰银行再也分不开了。

四、财富与政治

自古以来,政治与金钱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式剪不断理还乱。 在这本书里,作者认为美国的总统的遇害都与银行家的利益密切相关,林肯被暗杀,以及后来几届总统的死亡都与银行家脱不了干系。举例来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被看做是一个银行家的傀儡,伍德罗.威尔逊一贯高调反对金融垄断,自然不肯与金融寡头的代言人亲近。学术上的精深造诣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并不能弥补他极度缺乏金融行业的知识,对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赚钱技巧更是一窍不通。银行家们正是看中了威尔逊的单纯而容易被利用的特点,又是社会公认的反金融垄断的著名活动家,形象清新可人,真是一块难得的璞玉。银行家们准备在他身上投下重金,悉心“雕琢”,以备大用。可以说银行家希望的是在幕前有一个可供自己操作的人物,那么伍德罗?威尔逊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他们表面上是对立的,但那仅仅是在公众面前,暗地里银行家们投了不少钱支持伍德罗?威尔逊竞选总统,其中三分之二的经费来源于7 个华尔街银行家。

威尔逊竞选挑战的是当时现任总统塔夫特,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名不见经

传的威尔逊相比,塔夫特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塔夫特的前任总统老罗斯福突然横刀杀出,居然又要参加总统竞选,对于老罗斯福自己挑选的接班人和同是共和党的塔夫特而言,真是天大的噩耗。当年老罗斯福迫使北方证券解体而名声大噪,享有反垄断决不手软的胜誉,他的突然出现将会严重侵蚀塔夫特的选票。显而易见,最后的胜利者是伍德罗?威尔逊。而老罗斯福的参选被视作是银行家的又一杰出运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