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不抱怨的世界》作者威尔·鲍温(Will Bowen),美国最伟大、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抱怨,就是心中怀有不满,进而去责怪导致不满的源头。抱怨的人,大多充满牢骚,在行为上往往会采取消极的心态来应对工作乃至生活中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这种消极的态度,并不能帮助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会让人走向极端的道路。

《不抱怨的世界》,藉由许多平易近人的生活故事、以及温暖恳切的心灵建议,一步步地探索我们为什么会抱怨,抱怨是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驱除这种杀伤力十足的表达形式,成就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威尔?鲍温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许多抱怨涉及了从他人身上诱发特定的人际互动反应,例如同情或认可。比如说,人们可能会抱怨

自己的身体健康,却不是因为真的觉得生病,而是“病人”的角色,能让他们取得附带的好处,例如他人的同情,或是可以避开反感的事件。作者威尔?鲍温现身说法,讲述自己13岁参加中学舞会,因害怕邀请女生跳舞,转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会接受他的邀请的,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同情并避开了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瘾症”,以后的日子,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他都归因于他的体重。

依据自身的“抱怨上瘾症”疗愈经验,鲍温总结出走出不抱怨的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及无意识的有能。他认为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每一个阶段,一步都不能省略。

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毫无所觉(无意识)的。此阶段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充耳不闻。

在“有意识的无能”阶段,你对自己的抱怨(无能)已能有所察觉(有意识)。你能察觉到周围及自己的抱怨,你身边都是一些爱发牢骚、怨声载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时讨论的主题往往演变成一场抱怨比赛,讨论的语调会变成:“这不算什么,我告诉你”。

在这个阶段,征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个也在挑战不抱怨目标的人,彼此鼓励,互相打气。找一个能帮你以积极的态度重塑生活样貌的人,帮助你去发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点。不要把眼前这一刻视为理所当然,这一刻是一去不

回、永不再现的。

在“有意识的有能”阶段,沉默将更经常出现。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设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对你周遭的人们发送一个信息:你觉得不自在,无法忍受让沉默来掌控局面。沉默能让你自省反思、慎选措辞,让你说出你希望能传送创造性能量的言论,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发出又臭又长的抱怨。觉得抱怨是理所当然的人,哪里也到不了,只会在同一个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地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如约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在“无意识的有能”阶段,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经可以“无意识”(毫无所觉)地达到“有能”(不抱怨)状态。你会开始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连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态度,也就是你内在思维的外在表现,决定了人们和你之间的关系。一个在办公室里散播阳光和喜乐的人,具有黄金般贵重的身价。成为不抱怨的人,将获得一份最重要的礼物,就是你对他人的影响力。你将活出让他人效仿的样子,你将成为领袖,站在最前线开疆拓路,让其他人追随。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涟漪,在世界上引发着回响。

人生的路上,并不是一路阳光的,它总是充满了挫折和坎坷,面对困难,抱怨并不是出路,逃避并不是办法,只有积极的面对,不断调整心态,才能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读完此书,我对一些简单的词

汇有了更深的理解,譬如宽容、坚守、感恩;读完此书,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感知,我能看到的世界,不在于我足之所及,而在于我心之所思;读完此书,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抱怨、不批评、不责备,做个爱笑的人,做个宽容的人,做个进取的人。不抱怨的人,是积极生活的人,是敢于去做自己最怕的事情的人。这类人敢于梦想,勇于追求,并积极争取。只有这样,才能向生活索取到你梦寐以求的东西。

从现在起,不再抱怨,做个爱笑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很多烦恼。但是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书中讲了两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天生丽质,一个相貌平平,前者嫁给了富豪,生活富庶,可她整天疑心重重,久而久之心病成魔,变成一支凋谢的玫瑰。后者嫁给了工人,日子清苦,可她天生乐观,每天笑脸盈盈,日久天长,她反而比年轻时更漂亮。生活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你给它笑脸,它会还你一个温暖的笑脸,你给它哭脸,它会毫不客气的贴回到你脸上。一段时间,我就是那张哭脸,当工作任务繁重时,当人际关系受阻时,当生活遭遇不顺时,我都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不断的抱怨,告诉别人我不愿意,不开心,不幸福。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糕,让他人更反感,让自己更郁闷。不能改变的,就坦然接受它。心态变了,人也轻松了。工作不顺时,我笑着请教他人,问题解决了;遭受误解时,我笑着与人沟通,心结打开了;生活郁闷时,我笑着面对,云开雾散了。生活告诉我,没人会拒绝一张爱笑的脸。相对无休止的抱怨,微笑更能架起一座通往幸福的桥。

从现在起,不再抱怨,做个宽容的人。这个世界,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原来,我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有时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所以在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会很失落,抱怨生活的不公,抱怨命运的不济。对于周围的人,也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有时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结果是自己累,别人也觉得不快。读完这本书,我悟出了两句话:一是学会理解而后释怀。对于他人无心的伤害,不要纠结于自己的感受,试着理解他人,也许他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的难处或有不可言表的苦衷。在理解的过程中,完成人性的升华,而不是用抱怨,来增加彼此的仇恨。二是学会放下而后释然。放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放下是心态的选择,是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压力、烦恼、敌人、痛苦等自会减少很多。放下时的割舍是疼痛的,疼痛过后却是轻松!就像书中所言:一份快乐,始于一份释怀,一份幸福,始于一份宽恕。不抱怨,不计较,生活才不会累!

正如书中所言,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打开的改变之门,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帮你打开这扇门。

停止抱怨吧,因为,自己就是一种祝福。

 

第二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暑假的时候开始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并且顺利地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深。于是写下 文章来勉励自己。 《平凡的世界》,总计有三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 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 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 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给人的启示真的太多了,几乎方方面面都能让人有所感悟。 一、生活 什么是生活?每天早上起床,洗漱完了之后,打开电脑看新闻。吃完午饭之后,去逛街。晚 上看了电视之后,完澡睡觉。于是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生活舒服自在,使人感觉惬意 万分。可惜,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的。《平凡的世界》告诉我,生活 不是享受, 也不应该享受, 尤其是对于像我们这般的年轻人, 生活中应该充满着未知的挑战。 是战是降,都在于个人的信念和追求,故事的主人公孙少平,他要的生活,就是离开原本属 于他的农村, 去往未知的城市, 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 作为本是农民的他, 对于自己的生活, 勇敢地选择了挑战。他不甘这一辈子就是一农民,一年四季,早出晚归与山野田间他愿挑战 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当我看到他最后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的时候,心中对他充满 了无限的敬佩。因为他为了自己离开农村后,来到城里以做小工来养活自己,还寄钱给在家 里的长辈们。做小工,不仅工作苦,活儿都是又重又累的,而且,工资并不高。但是,这是 孙少平自己选择的生活,所以,他愿意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拣最苦最累的活儿来做。所以, 我想, 孙少平之后能如愿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与他对生活的选择和选择生活后的态度关系密 切。 自己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了,那么就好好地把自己选择的生活过下去! 二、责任 小标题的责任,范围是有点儿广。而我在《平凡的世界》里,感受最深的责任是对家庭的责 任。养尊处优的我们或许到现在还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对家的责任。而《平凡的世界》里, 孙少安的举动则让我对家的责任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辍学, 随着爸爸孙玉厚 上山下田,养家糊口。尽管他中考的时候,以优异的成绩,在县里考了第三名。但是,他还 是放弃了去上初中。他知道,比起这个,家里更加需要他的力量。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小学 毕业,还只是个孩童,稚气未脱尽,竟然已经知道自己对于家

的责任。而我清楚地记得,我 在他这么大的时候,我任是把自己看成需要保护的小孩子罢了。所以每当我想着,我这二十 出头的小伙子到底为自己的家尽过什么责任的时候,我就万分的脸红。毕竟从小到大,直到 现在,我在自己的家庭里,仅仅只是索取而已,并没有尽到什么责任,帮助父母减轻负担。 当某个人能够真正为自己的家庭付出的时候, 那么, 这个时候, 这个人就真正的长大成人了。 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关键的一步。因此,不必惧怕责任降临到自己的肩上,因为,当人出生 的时候, 责任就已经悄悄地在人的生命中安家落户了, 直到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 甩不掉, 仍不去。 对家庭的责任是人与生俱来的,随着我们的成长,肩上的责任也就越沉重。我们无法选择自 己的出生,所以,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这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三、爱情 要是提到爱情, 我相信, 必定有许多像我这般年纪的孩子会滔滔不绝地抒发自己对爱情的理 解。或是温馨,或是甜蜜,或是苦涩等。当然,我之前也有对爱情有所定义:明亮的路灯下, 一对恋人手牵着手,静静地逛着校园,一圈儿一圈儿,又一圈儿。这个画面是初三的时候, 《让清除继续》中被渲染的。《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却和我之前的联想完全不同。这里的 爱情,没有甜言蜜语的温馨和玫瑰花的浪漫。比如,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是建立在一次 次发自内心的交谈的基础上的。田晓霞是干部的女儿,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在那个时候, 这样的地位关系,可以说是门不当,户不对。但是,他们相爱了。因为他们在心灵上的距离 却不因为社会地位的差距而变得遥远,反而,一次次的谈天论地,是他们的爱情变得平等而 美好。而最让我感动的则是孙少平的大嫂,贺秀莲对孙少安的爱情。贺秀莲还没嫁给孙少安 的时候,先是去了镇上做衣服。一般的女孩儿,在这个时候必定会让未婚夫多做一套漂亮的 衣服,毕竟,在那个年代,农民一辈子也做不了几套衣服。贺秀莲知道,这个时候的孙少安 家里并不富裕,做衣服可算是奢侈的事情了。但是,不做又不好对家里的老人说话。所以, 她就随便做了一件。直到后来,改革开放了。孙少安做起了制砖的营生。而贺秀莲则是一边 是妻子,一边是会计地打理这家里和砖厂的事情。就是在孙少安在最失意的时候,也是对他 不离不弃,为了使丈夫能够从失落中走出来,她又开导自己的丈夫,协助他走出困境。可以 说, 贺秀莲把后半生都给了自己的丈夫, 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用来爱自己的丈夫, 知直到最后, 得了肺癌。在孙少安出资建造的双

水村小学的开学典礼上,吐血,而这,就是她在小说中的 最后一幕。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对贺秀莲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敬意:一个女人,用自己的后 半生,全心全意地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爱情是彼此为对方心甘情愿地付出,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的爱情才刻骨铭心。 四、阅读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生活的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各种喧嚣连绵不 绝。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得久了,人就会变得浮躁。浮躁是人们通向成功大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让自己浮躁的心灵得到净化。而选择阅读,则不仅可以使自己浮 躁的心得到安宁, 而且, 更多的是, 能够使自己直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这就是阅读。 《平 在 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白天努力打工赚钱,是自己活下去。到了晚上,就点燃蜡烛,在微暗 的亮光下,读着从田晓霞那儿借来的书。既是白天的活儿再哭再累,背上的皮被大石头磨破 了一次一次又一次,但是到了晚上,通过阅读,得到了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所以,他还是对 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再哭再累再多的汗水也拦不住他要走向自己理想的决心! 既是是后 来,他如愿来到了煤矿,成功地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在地底下,趁着开矿之前的时间利用 矿灯阅读。阅读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左右着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是这阅读,使他的个 人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他到后来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煤矿工人, 但是却有着 开放的思维。 阅读是平凡的人不再孤单,默默地伴随着人们走向成功。 五、理想 在人的一生中,应该有理想。理想就是目标。有了目标,生活才有动力,做事儿的时候方才 精神饱满,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 的孙少平, 他的理想很简单,就是离开他相熟相知的农村, 自己的家乡,去往喧嚣的城市。用自己的力量来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家。所以他才甘于去做小 工,不怕苦、不怕累即使是大石头把他的背磨得再疼,他也只是咬咬牙。就是因为他心中的 理想。他知道,自己只有走过这样的路,才能来到通向他理想的大路。尽管他的大哥孙少安 来找他回去帮忙打理砖厂,兄弟两人齐心协力,定能走向辉煌。但是,孙少安的心里,他对 自己的理想始终坚信不移,所以他最后还是毅然拒绝了。所以,揣着这份理想,孙少安最终 还是如愿以偿进入了煤矿。于是,他从农民变成了工人。理想啊就是这么伟大!当我们每天 浑浑噩噩地过着逍遥日子的时候, 何不想想自己的理想, 问问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了 理想,便会发现,其实生活并不是那么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