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对于平凡的理解是,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渺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许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平凡事。

但阅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才恍然大悟。《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全景式的描写了中国城乡生活,刻画出一个个普通平凡的任务旅程,衬托出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的巨大变化。在纷繁复杂的纠纷中,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出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苦难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在这片平凡的黄土高原上纷繁的交织演绎着。

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古怪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但路遥却从这些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受过高中教育的他,在打工时依然坚持读书,不断的提升自我修养,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从旁人的嘲讽和自身的伤痛中一步步走过,但是面对困苦的条件和艰难的生活,他从未放弃过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痛苦与磨砺中,它形成了对苦难独特的见解,甚至是对苦难的骄傲感和崇高感。

看到这时我不得不反思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今天在物质条件丰裕,充分享有自由的大学校园的我们呢?面对苦难和挑战我们是否能与孙少平达到同样高度呢?

面对苦难有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惰的。时间对于给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是24个小时,但时间对每个人又是不公平的,因为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同。清晨的校园里,随处可听见琅琅的又带点疯狂的读书声,但同时也有睡在舒服的床上做着白日梦的;黑夜中的校园里,黑暗中的那一间教室的灯光分外显现,那是一颗执着、刻苦不断迈向梦想的那颗律动的心,再转眼看看,源源不断的步伐匆匆迈进网吧,在游戏中沉沦和堕落,面对苦难和劳动的认识差异如此明显,就在这样的境遇和发展后,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3年之后有意气风发,坦然无愧的,也有陷在自责和懊悔中的,但是时间怎么可能倒流呢。所以,现在开始树立和孙少平一样充分享受苦难的精神世界,从苦难中不断提升。

正如书中所说的“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做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是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的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该是怎样的一种认识啊?不是把苦难当做负担,而是通往光明大道的铺路石,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生活,毕竟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命运总是不如人意,但是往往在无数痛苦之中,在重重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没错,那些一直持之以恒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断为之奋斗的人啊,请坚信终有一天你们的努力会收获丰厚的果实!那些还在荒废学业,自以为是在享受生活的同学早日清醒吧,没有今日的付出,哪来明天的享受,只有像孙少平一样,时刻铭记苦难学,只有苦难才会将我们塑造成明天在职场上意气风发的成功者,请铭记,平凡的世界中,只要敢于不断地挑战,我们一样可以不平凡!

一部作品会照亮我们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我们的信仰。我想在今后的岁月中,不论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时都会想起路遥,都会想起《平凡的世界》,都会想起苦难学。什么是真正地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所以,只要还有追求,只要面对苦难无所畏惧,平凡的世界中,我们一样可以不平凡!

——作者:吴婷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科1104班

 

第二篇:《平凡的世界》第二、三卷之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第二、三卷之读后感

继看完《平凡的世界》第一卷后,接下的日子我又如饥似渴的读了接下来的两卷,终于在今晚,披着个外套、吸着个纸烟,坐在自己的炕上(当然,这是东北的称呼,我们叫床),大有当年我们开国主席毛爷爷在延安时发扬艰苦奋斗搞革命理论的风范,结束了本书的阅读。

遥想当年在宿舍走廊下借着仅存的灯光如获珍宝地阅读《三国演义》的场景,现在我又读完了第二本属于我的阅读启蒙著作。如同读完《三国演义》一样,我又有同样的惋惜,真可惜读完了一本如此佳作,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接触同等造诣的书籍。不过值得高兴的是,《平凡的世界》扩展了我的阅读范围以及视野,从之前的历史演义小说到了现在的刻画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相信以后我还会并更愿意去接触更多类型的小说。

既然之前有写过第一卷的读后感,并做了一些预测,现在读完整本书,我依旧需要记下点什么,并对当时的预测做些总结。因为之前的读后感是以人物来开展的,这次我就以书中几对男女的爱情来感慨一下吧。

之前我就有说过,润叶和向前的婚姻也许不会是毁灭的,当时是根据向前对婚姻的挽救做出的努力以及润叶和少安之间的感情不可能延续才做出如此的判断。事实证明,的确,她们两的婚姻的确是破镜重圆,只是代价实在太大了,向前为此失去了双腿。分析这段感情,润叶之所以愿意重新一起生活完全出于对向前的愧疚和怜悯。不过要知道,感情是要培养的,之前就是因为润叶完全不给机会才形成双方的僵持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润叶明白放下一段感情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由于每天都要照顾残废丈夫,并且要忙自己的工作,润叶已无暇回忆和少安的过去,更别说憧憬两人一起生活的场景。可能直到后来,润叶也没有喜欢过向前,但是这个男人已经成为了她生活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她这辈子最亲爱的人。

对向前来说呢,不知道失去双腿和获得润叶的心哪个更重要,可能在他心里面两个都很重要,只是我认为他还是值得的,因为相比之前酗酒、浑浑噩噩跑车生活,现在和这个唯一爱过的女人过的夫妻生活才显得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相比润叶和向前的婚姻,杜丽丽和武惠良的婚姻却恰恰相反,从开始的圆满走向彻底的破裂,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戏弄人。我理解理想主义的杜丽丽会同时爱上两个男人,因为这两个男人是她不同感情的寄托,但是不敢苟同的是,她为了满足自己的欠缺的感情,尽然做出了出轨的事,要知道这是以放弃另一个感情为前提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其一而不可盼其二。其实同时爱上几个人都没关系,这是一个人的权利,但是想同时拥有几段感情就显得那么自私,别说在几十年年前的社会,就是放在现在,也不应该有哪个男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女人。所以我认为武惠良作出的离婚选择是明智的,而反观武惠良,不得不说,命运实在是太残忍了,要知道一日夫妻百日恩,当你还爱着她却不得不失去她是一个多么纠结的过程,只能说小说的作者思想太过新潮,安排杜丽丽这样一个极具西方爱情思想观念的角色,可是这是对一个传统东方男人最大的残忍,给武惠良的头上好好的绿化了一下。

少安和秀莲,搁农村来看,这就是农村最美满的婚姻,他们恩爱、互相理解、互相体贴,而且两个人就是男主外、女主内,有事可以互相参考一下意见。孙少安,对于只接受初中教育的农村人来讲,他的思想是前卫的,他带头搞生产责任制,他最早在村里发家,并最终成为全村最富的,同时他还极具社会责任感,最开始冒险扩大砖窑规模来招村里的劳动力,后

来在发迹之后又给村里建起了学校,一来为村子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二来也光辉一下孙家祖上。我想他之所以会有这份责任感,完全出于他对金钱的一种豁达的精神,他完全冲破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把自己的精神层面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只是命运对他还是有点残酷,事业有成的他却要失去和他共患难的老婆。而秀莲呢,她是幸福的,她嫁了一个她喜欢的、有本事的男人,满足了她做妻子的渴望,她生下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也给她带来了做母亲的满足,农村妇女嘛,没必要像知识分子那样追求独立,要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事业,要为来这世上走一遭留下可以回忆的印记。

金波和那遥远的西藏姑娘,我没有接触过西藏的姑娘,更没有接触过那里的生活,我不能够明白带有高原红的藏族姑娘的魅力,但是通过本书的刻画,我理解金波,哪个人心里没有个自己完美的配偶的想象呢,我习惯把这样的想象中情人称作为“梦姑”。但是“梦姑”始终只是想象的,是自己塑造的属于自己的完美女神,是遥不可及的,而回到现实当中,我们只能去寻找那个无限接近于“梦姑”的那个异性。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时,我们会想象那个人会有多好,哪哪都符合自己的要求,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会有多好,于是乎,我们的心就会跟随那个人。金波是搞艺术的,是我理解的理想主义的,他可能追求的就只有那个完美女神,而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最后注定孤独一生。而我本人是学理工科的,我还好比较现实,我深刻明白:一棵树上吊死是不可取的。

田润生和郝红梅,有没有替润生感到不值,大可不必,婚姻就是在寻找一个归宿,寻找一个精神依托。润生目睹了姐姐姐夫的不幸婚姻,必然会对婚姻产生些许的恐惧,而在恐惧的同时,遇见了高中不怎么留意的红梅,那个充满不幸的女人。男人都有点大男子主义,这是必然的,润生是一个比较内向而且不够优秀的男人,他没有什么太大的优越感,当他看到红梅时,他对她就产生了一种怜爱,就会有种想保护、呵护她一辈子的冲动,他知道这样的女人他是有能力去保护的,所以内心的优越感油然而生,当然这肯定不是说他在鄙视红梅。出于这种情感,他就对这个女人产生了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意,希望给予她美满的婚姻、给予她男人的安全感。所以很多时候,作为男同胞,我们在遇到自己怜悯、心疼的女生时,即使之前可能没有任何感情,也会产生一种符合常理的爱,我且称之为男人的局限性吧,都是大男子主义在作怪。反观郝红梅,磕磕绊绊的人生最算最后寻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没有追求到和顾养民的上层生活,同时又经历自己的第一次惨痛的婚姻生活,最终得到的是和润生的安定、平稳的婚姻,虽然自己的男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但是得到一个顾家、爱她以及她子女的润生也是一种幸运的幸福。

孙兰花和王满银,鲜花插在牛粪上,这样说绝对不为过。说兰花是鲜花理由如下:她自己深爱着王满银,并给他养了十来年的子女,一个女人又当爹又当妈,搞完外面的农活又要回家伺候两个孩子,却没有半句怨言。在村里的无业青年想从自己身上偷腥时,还会誓死捍卫贞洁,因为她的身子只属于王痞子。就连在亲眼看到王痞子在家里和别的女人乱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杀死这个负心汉,我当时看到这真的很气愤,我甚至真的盼望孙兰花能够成功了结生命,但是她却没有做到,最后只能继续接受那个破男人带来的悲剧命运。不过可喜的是,最后,王满银终归是变好了,至少顾家了。在来看看王满银是不是牛粪,年初偷着出门,在外面鬼混一年,年末空手而归,除了给猫蛋和狗蛋的礼物。退一万步讲,就算忍心让女人受苦,也不应该忍心丢弃两个孩子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让人忘记家里的负担,他甚至没有时间和心思去想想孩子和女人的苦。就算年终回来,有时都不会给兰花必要的疼爱。他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家庭责任感,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这不是牛粪是什么。但是本书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平凡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悲剧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满银也终究落实,成为一个顾家的男人。

孙兰香和吴仲平,描述这两个人的文字并不多。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学识,尽管吴仲平身份地位显贵,但是兰香的魅力与气质也配得上这样的男人,他们注定走向圆满。

孙少平,没有与她配对的女人,因为书中他是其中一个悲剧的角色。从开始对郝红梅的一厢情愿换来痛苦的初恋,到后来的孤独一生。在丰满的现实面前,理想是骨感的,因为读书,他成为一个精神生活充裕的人,但是物质生活却从来没有达到相同的高度。他的半生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的人生总是有贵人,穷苦时有金波这样的好兄弟,自卑落魄时有郝红梅的慰藉,在失去郝红梅时又遇到了晓霞,揽工的时候遇到了曹书记,矿工生活中又遇到了王世才一家人,所以他的精神层面时常是充实的。他是不幸的,在和晓霞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被洪水无情夺去了最最亲爱的晓霞,他无疑是一个坚强的人,生活上再太的压力他从来没有怕过,但是这样的精神打击必然是毁灭性质的,纵使他再坚强也无法与命运抗拒。如果我是他,我想我也会如此,再也没有人能像晓霞那样和自己拥有同样的精神境界,能够互相理解,没有人能够明白精神层面过高的孤独。

《平凡的世界》描述一个平凡的世界里面一些平凡的人,而每个人又会有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的命运。本书的造诣之深是不能够用言语表达的,唯有自己去看才能品味。如果你还没有看,我力荐之。

又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东西,看完一部书,总会有不同的收获,读完整本书还是那句话:多读书、多劳动,培养一个豁达的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