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童年》第十三章读后感

第十三章写外祖父与外婆分家过日子,写“我”检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一个“穷”字。《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

 

第二篇:童年读后感

不一样的童年

——读《童年》有感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更是有所感触。 《童年》是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写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的生活图景。高尔基原名叫作: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生于1868年,于19xx年去世,享年68岁。《童年》讲述了他随母亲到外祖父家中生活的情景。有勾心斗角的父子、兄弟、夫妻;有性格复杂,但内心有善良的一面,喜怒无常的外祖父;有默默承担着生活重任、爱讲故事、慈爱的外祖母。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外祖母。她长得憨憨厚厚的、胖胖的身子十分好笑,尤其是讲故事的时候,总是逗得听故事的人哈哈大笑。外祖母还是一名基督教徒,信仰上帝,每天早晚都会祈祷,并经常给主人讲上帝的故事。然而,外表无忧无虑的外祖母却承担着生活的重任,也毫无怨言,体现了她伟大与光辉的形象。

然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高尔基那受人冷落、不幸的童年。在他随着母亲来到外祖父家时,除了外祖母对他百般照拂,其他人都不喜欢他,外祖父还经常拿树条子毒打他,他的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处处为难他,令我深深地了解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他的朋友一个个的搬走,使他的童年变得孤独、无聊。这时,我便不禁想起我的童年,有父母的关爱,有同学和朋友的陪伴,还有老师耐心的教导,和高尔基相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啊!高尔基的外祖父经常毒打他,我的父母却视我为掌上明珠;高尔基的朋友一个又一个的搬走,我的朋友一直在我身边,经常和我一起玩耍;高尔基在家受人冷落,我在家十分受重视??很多的例子不得不让我为高尔基童年的悲惨经历感到悲痛。在家里,只要我想要一个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会想尽办法帮我买到,新年穿新衣服,新学期背新书包,用新铅笔盒,什么都是新的。但是高尔基,他却不同,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我们天天坐在明亮整洁的大教室里,和同学一起听老师讲课,大人也不能让你受到一点伤害。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

《童年》这本书让我知道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些下层劳动人民正直、淳朴、勤劳、善良的优秀与崇高品质。还有其他人的风俗与人情的真实画面。更加让我理解到了作者高尔基的那种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这让我深深地感动到了,更加让我深深地震撼到了。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充满着欢乐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相机,我们一定要珍惜她,不要让她从我们指尖中溜走,就像冰心的《繁星·春水》里“繁星 二”里写的那样: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老师的话:

张嘉圆同学的世界里,“童年是美好的,是充满欢乐的”。在自己幸福的童年世界里,再读高尔基的《童年》,得到了深刻的感受。她感受到了高尔基那受人冷落、不幸的童年,了解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忍不住为高尔基童年的悲惨经历感到悲痛。然而高尔基的那种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又深深地感动了她,更让她感到深深的震撼!由此她发出了“珍惜我们幸福的童年,不要让她从我们指尖溜走”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