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 读后感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杨子荣、高波等同志

读《林海雪原》有感

这是一个由著名的同名电影而家喻户晓的一部小说,是根据作者曲波自己的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英雄时代已过去,但英雄的精神却常驻心中,崇拜英雄的心依然热烈地跳动着。这是一部力量之作,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作品。讲述的是小说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书里所写的是有关于19xx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

非常喜欢和敬佩浑厚扑实、勤恳实干、坚韧不拔、赤胆忠心、诙谐乐观、勇谋兼具、生死置于度外的可爱的战士。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不管跌倒了多少次,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没有想过放弃,直至最后的胜利。 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努力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邓小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要有抱负。”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读《林海雪原》还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集体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己的生命,更无愧于自己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水更清,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天也是今天的导航。

从今天起,不,就是此刻,身为学生的我们定下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祖国奉献的每一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且行且珍惜——《林海雪原》读后感

且行且珍惜

——读《林海雪原》有感

小时候喜欢跟外公一起听戏,尤爱那一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至今,仍能哼唱几句,只是不知其名。念书后,才明了,原来那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经典选词,取材于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天险、征服层层林海、滑过茫茫雪原,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最终消灭国民党残匪的动人故事。偶然间,我怀着对小时候听戏的怀念和对故事的好奇,重读了小说《林海雪原》,感悟——有些事,有些人,确实应要且行且珍惜。 那时我们曾拥有的赤子之心,现在在哪里——

初看这本书,被感动的是那些战士舍生忘死的赤子之心。对那些战士来说,死,并不可怕,若能让那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不受浸染、让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不受残害,死,又何妨?那皑皑白雪上的鲜血,不正是一颗颗跳动的赤子之心?反观现在的我们,儿时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终止于现实的压力,单纯的想贡献自己微薄力量的愿望终被现实磨平,没心没肺上扬的嘴角在生活中渐渐抿紧,随着时间流逝的,

除了年龄,还有我们曾不羁跳动的赤子之心。当梦想照进现实,依然能保有赤子之心的人并不多见,更多的只是,站在梦想的起点,走着永不交错的平行线。

理想和追求就像冰箱里的冷鲜肉,长时间不去翻动,也会逐渐变腐——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贯穿《林海雪原》全文的一条暗线,是战士们坚定的理想和执着的追求——真正地解放人民,而正是他们坚定的理想和追求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为着那个解放人民的信念,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即使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只是今天,我们不会再做着科学家和飞行员的美梦,生活的转轮开始围绕填饱肚子转动,理想和追求在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渐渐物质化。没有了纯纯的追求,没有了简单做事的想法,没有了所谓无私的情怀,人们开始忍不住去追求那些外在的、花俏的美好,而往往太多的事例却证明,那些美好终只会成为别人院子里的红杏,仅供观赏。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追求过程中错失的不过是沿途的风景,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的遗憾。

少了一滴水海洋并不会干涸,但没了海洋,水滴终会被蒸发——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沉甸甸的“词”的含义,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仿若这个词语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集体”能将不可计数的心融在一起,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这似乎是一个很奇怪的特性。而我们想要做好当前和未来的事情,又必须具备这个特性。集体是所有人智慧的集中表现,也是个人发挥才干的舞台,在集体这片天地中,我们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可以巧妙的扬长避短,更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互补前进。或许我们终不会成为最闪耀的那颗星,然而少了一个人的努力,仍会有千万后继替补,但失去这个平台,大部分人的才华也终会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枯萎。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身边的朋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描述的是孙达得到威虎山上取情报,归途中,在杨子荣上山时堆的雪墙里休息,当他发现这堵避风的雪墙是战友杨子荣砌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手按在杨子荣的手迹上,“来!老战友,咱们握握手吧!同志,再见!”。短短一行字,包含了深厚的阶级感情和无尽的思念,那个手与手印交叠的画面让人无限唏嘘,虽然取得了情报,也知道当时当下战友还是安全的,但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

哪个先来,座山雕的狡猾、卧底的危险、未来时局的走向不可预测,也许自此后便再不能相见。心中那根友情的弦被触动,那些或近在咫尺,或远在天涯的朋友,我们有多久没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胡侃,不染杂质的笑闹,久远的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那些如花的笑靥、困难时伸出的手、难过时借出的肩膀、做错事时不带恶意的叫骂是否只能成为回忆,然后在未知的明天里逐渐淡去。

感谢那段历史,虽然我没来得及参与,却因此懂得了倍加珍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