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读后感

史铁生《没有太阳的角落》读后感

最近在读一本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从高中学过《我与地坛》之后,便喜欢上了他的文字。不华丽,不虚假,不矫揉造作,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身残志坚的感觉,他的文笔一直都很纯朴,有对儿时的回忆,有对母亲的怀念,有对生命的感叹,倔强的笔下我能看到他的内心。直到那个年末,他突然的逝世让他一夜间出名,至少和以前相比是的。在那段时间,语文报,杂志上都是史铁生的文章,我也刚好趁那个机会读了好多他的作品。至今回忆起那些在自习课上拿着报纸杂志看书的日子,不知为何心底全是满把满把的羡慕。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是《没有太阳的角落》,这篇文章是写三个残疾的小伙子对同一个美丽活泼的小姑娘王雪的爱,这段隐藏在三个小伙子心里的爱,用史铁生的话说,就是“她像一道电光,曾经照亮过这个角落,又倏地消逝了。”

三个小伙子,史铁生,铁子,克俭,他们都被残疾困扰着,文中写到,他们最怕在小巷中遇见天真稚气的孩子,因为他们好容易被孩子的天真伤害。这听起来是一件奇怪的事,本来天真无邪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到这里却像是一巴掌打在他们的心上。最初他们认识王雪的时候,他们是及其抗拒的,他们用冷冰冰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调跟她讲话,他们像刺猬一样用浑身的刺来防御,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可是后来,是什么让他们那么自然地接受了这个新来的姑娘呢,我也说不清是什么。

直到最后他们一致像对待小妹妹那样对她好时,他们才知道原来爱情来过。他们无私的爱护着他,提出对她好的建议,这时候,三个男生之间早已没有了嫉妒没有了猜忌。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结局,这是几个多么好的男生。

最后王雪还是离开了那个没有太阳的角落,可是几个男生的心里却因她的到来而增添了一些以前没有的东西。

史铁生简单的文字,简单的记叙,却让我觉得再完美不过了。不需要华丽辞藻的堆砌,不需要更多跌宕起伏的情节,这样,就好,这样,就是最好了。

 

第二篇:读史铁生著作有感

读史铁生著作有感

《说死说活》探讨人生的意义,谈论生死的界定,谈论人生的价值

《给盲童朋友》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地感受到幸福。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到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合欢树》中史铁生埋怨自己没有在能摇着手推车时去看看合欢树,那是母亲亲手种下的,对母亲的怀念也从那时开始。

<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把他的新作题做《病隙碎笔》,我知道有多么确切。他每三天透析一回。透析那一天,除了耗在医院里的工夫外,坐在轮椅上的他往返医院还要经受常人想象不到的折腾,是不可能有余力的了。第二天是身体和精神状况最好(能好到哪里啊!)的时候,唯有那一天的某一时刻他才能动一会儿笔。到了第三天,血液里的毒素重趋饱和,体况恶化,写作又成奢望。大部分时间在受病折磨和与病搏斗,不折不扣是病隙碎笔,而且缝隙那样小得可怜!

然而,读这本书时,我在上面却没有发现一丝病的愁苦和阴影,看到的仍是一个沐浴在思想的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这些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思绪也毫不给人以细碎之感,倒是有着内在的连贯性。这部新作证明,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不是一个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他的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残缺与爱情、神命与法律、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他的思考既执著又开阔,既深刻又平易近人,他的“写作之夜”依然充实而完整。对此我只能这样来解释:在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历尽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哲人的智慧,还是圣徒的信念,抑或两者都是?

《病隙碎笔》

1.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后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2、人有一个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

3、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意义,是信徒的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