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读书报告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20xx年4月23日晚,偶然打开电视,央视一套正在播出“2014中国好书”颁奖盛典,《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突然吸引了我的眼球。自从初中开始,无时不刻都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陶下茁壮成长,对马克思主义可以说还算是有初步的了解,但《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获得了“2014中国好书”主题出版类荣誉,究竟有哪些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视角和评析呢,好奇之余便在网上买了这本《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这本书作者韩毓海,男,19xx年11月生于山东省烟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纽约大学访问教授、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特任教授。入选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大学杰出青年人文学者计划。并获得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七届上海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等。著作《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名列20xx年度全国优秀图书排行榜总榜第一名,并收入《中国高层领导荐书集萃》。《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获评“2012-20xx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 — 1 —

这本书是在一部风靡北大、清华的马克思课讲义的基础上润色而成,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上述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纽约廖氏投资咨询公司总裁廖子光指出:“人民必须掌握生产资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掌握金融。当前,现代金融的复杂操作,却使它沦为买办精英操纵的“秘密知识”。作为当代世界一种不可或缺的创造财富的过程,现代金融应该作为“大众知识”向人民介绍,而不是像西方一样,成为精英的专属知识产权。现代金融是当代经济秩序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不仅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也需要它。两种类型的市场的区别仅在于创造 — 2 —

的财富属于谁和流向谁。在资本主义市场,财富流向特权精英,而在社会主义市场,财富应该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流向人民。今天,对真正有头脑和良心的中国人而言,没有什么工作比向人民群众普及金融知识更为重要,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著作无疑是一个光辉的典范。”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指出:“韩毓海堪称当今人文学界之奇才,他心怀天下,豪情似海,博览群书,文笔奔放。在《五百年来谁著史》力作之后,韩毓海以不同于当代主流经济学家的全新视角诠释100多年前马克思经典著作,并以此剖析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经济金融现象。其旁征博引更是让众多社会科学学者汗颜。此作值得心怀理想、关心当前经济金融大势的广大读者阅读并珍藏。”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韩毓海可以称得上马克思异代不同时、异国不同地的思想知音,也堪称马克思的“好学生”。他溯游而上、正本清源,学习马克思的科学方法,重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解剖刀和显微镜,剖析债务驱动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症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 3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指出:“读这本书,就像看电影一样,韩毓海不断地变换情境,有历史的、国际的、现实的,一幕一幕场景犹如理论和现实的画卷,在马克思100多年前的预言与马克思身后的历史和现实的交光互影中,韩毓海以中国学者的气度和胸怀,以马克思主义信奉者的自觉,澄清马克思,还原马克思,回归马克思。这是一部引导我们阅读经典的经典。”

这本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大国”是怎样“崛起”的?包括六节: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金箍棒”与“紧箍咒”:债务驱动的暴力;“人”如何成为“世界货币”;文明的辩证法;反对“资本主义”不等于反对“资本”;社会主义与金融。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扯淡”,包括六节:“批判”与“扯淡”;市场经济的起源;信用:货币化的道德;银行券:债务货币;怎样读懂《资本论》;古今兴亡多少事。第三章“人间喜剧”,共包括五节:纤夫的“爱”;“召唤亡灵的行动”;“流氓无产阶级”与国债;小块农地的金融化;“现代社会靠无产阶级过活”。

马克思经济学不是市场经济学,更不是政治经济学,而是“金融经济学”或者是“资本经济学”,他研究和描述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市场、自由贸易这种老生常谈,而是资本市场、金融交易,是“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的兴起、危机与限度,这确实是的一大洞见,这也是马克思经济学超前于同时代的经济学家许多的地 — 4 —

方,马克思对于货币经济、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的起源有着极富独创性的解释,也促使我对之前的一些认识进行反思和审视。韩老师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货币交换、市场经济,特别是信用制度,都是被竞争性的(直率地说就是战争性的)国家体系创造出来的,而绝不是由于人性的偏好而自然产生的,因而,它们是战争与资本联姻的产物,直接说来就是国家间武力与金融竞争的产物;资本主义体制则是以跨国金融体系为前提而建立的,跨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则是16世纪以来欧洲战乱频繁的产物,它的实质就是私人银行家的联合,因此,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基本主题就是“战争与革命”,战争引发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引发革命。

“金箍棒”与“紧箍咒”:支持西方大国崛起的根本力量就是这些国家的军事能力,这就是这些大国手里的“金箍棒”,“金箍棒”的威力来自于该国筹措军费的能力,它的基础则是战争国债制度,而战争国债制度就是一个“紧箍咒”,它掌握在战争国债筹集者资产阶级手中。这对于世界的近代史具有深刻的解释力,对于今日中国所面临的复杂而危险的局面也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拨开许多的思想迷雾,使我们对中国近代史悲惨命运及根本的解决办法有了更加牢固的认识,中国近代悲惨的命运就是国家动员能力不足,货币主权的丧失,因此根本无力应对资本主义的扩张,从而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 5 —

银行: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银行,其实就是那些向国家的战争投资的有钱人成立的公司,它是国债的产物,它以王室的债务为抵押而发钞(银行券),货币经济则是银行的产物,因为这里的货币就是指银行券,而这种以银行家发行的纸券为货币的“货币经济”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对于一般国民的剥夺。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是指建立在国家债务基础上的、由银行家发行的银行券。资本家阶级是从帮助国家筹措战争经费的战争借款制度中脱颖而出的,现代信用制度是从战争国债制度中发展出来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以银行券作为税收工具而建立的。反过来说,税收本身是国王借贷的抵押物,而银行正是以这种抵押为准备金发行银行券,当银行券成为税收的工具时,它也就成为国家的货币。国家经济的货币化就是指法定货币的银行券化,这同样是战争国债制度的产物。西方大国——学名是“现代民族国家”,则完全就是战争的产物,“大国”是在战争、战争国债中崛起的。

世界市场:什么叫世界市场?马克思说,所谓“世界市场”,就是以奴隶交易(即贩奴制度)为前提而成立的全球贸易制度,而这就是世界市场的真实起源。但是,在马克思之前却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当然,在他之后也没有。这个基本事实一直被作为“经济学秘密”和“历史之谜”被掩盖着。它掩盖了什么呢?它掩盖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货币经济 — 6 —

得以成立的真正基础—贩奴,它掩盖了世界市场产生的标志—奴隶。

世界货币:奴隶不但成为最重要的国际交易物、国际商品,而且成为国际通货,即“世界货币”。马克思石破天惊地说到了“世界货币”的起源:“人们过去常常把作为奴隶的人本身当作原始的货币材料。”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长途贸易、世界市场的真实关系是这样的:欧洲的长途贸易商人将货物运到远方,并不是自己直接销售,而是把这些货物交给当地的分销商为其代售,这种“赊销”的方式需要抵押物。因此,赊购与赊销不是工业革命发生后、大规模的商品堆积的产物,它们是长途贸易的产物。世界市场得以成立的真正基础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成立,而这种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世界市场上流通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它不是金银,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商品,而是奴隶。奴隶充当了世界市场上的一般等价物。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人本身不但成为买卖的对象,而且成为一般等价物,成为国际商品交换的中介和世界货币。因此,不是任何意义上的货币,而是人本身作为货币在全球流通,这才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货币的产生,离开了奴隶市场、离开了国际贩奴制度的成立,是完全无法得到真正解释的。而人本身的一部分—劳动力作为商品被买卖,这种雇佣劳动制度,只不过是贩奴制度的精妙发展,是这种发展造成的历史结果。马克思说,正是在“人成为一般等价物”这一革命的基础上,在“人的价值” — 7 —

被货币化之后,方才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说,只要暴力和抢劫是合法的,那么资本就向暴力和抢劫投资,而不是简单地向贸易、自由贸易投资。

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是金融机构同人民的矛盾。《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这本书有两个基本观点是:金融机构必须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必须掌握在人民手中。第一,金融机构掌握着大多数社会财富。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对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多数人缺乏生产资料或者就是无产阶级——完全没有生产资料。为了生存,这多数人就必须依赖那少数人,因而在生产中就必然受到他们的剥削。当金融成为一个独立于生产活动之外的领域出现时,生产就被金融控制。这是因为金融机构掌握着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而大工业时代,企业要发展,必须向金融机构借贷。于是,企业事实上就被金融机构控制了。金融机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所以,哪个领域最赚钱,它就会向哪个领域投资。随着实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导致利润降低,所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欲望越来越低。今天,期货、股市等金融市场是金融投资的主要场所。金融市场被称作“虚拟经济”。说虚拟的原因,是在这种市场上,金钱与实体经济没有关系,钱就是在“空转”。比如股票,就是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金钱也随之从这个人手里转到那个人手里,没有生产任何东西。金融机构由于掌握大量金钱,它们是可操纵股票价格的涨跌的。在这种涨跌中,它们 — 8 —

无需生产任何东西就把其他人投入的钱“转”到了自己手里。股票价格的高低由谁决定?是不是哪个企业的股票就由哪个企业的经营情况决定?不是的。这一点从某些股票价格的大起大落就可以看出来。股票的涨跌事实上是由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量”决定的。比如,现在有一支股票,共有十万股,每股十块钱,总价值就是一百万。不管什么原因,有人花一百五十万从股票持有人手中把这支股票全部买走了,这时,这支股票每股就成了十五块。或者股票持有人由于某种原因,他把价值一百万的股票按八十万卖掉了,那么,这支股票每股就成了八块钱。所以股票的涨跌是由购买这些股票的资金量决定的。股市上某支股票为什么涨了?股票的总股数没有变,是因为有人花十二块钱从这支股票的持有人手中买了原本是十块钱一股的股票。总资金量增加了,所以价格就涨了。股票为什么跌了?因为股票持有人把原本十块钱的股票用八块钱卖了。股票的总股数没有变,而总资金量减少了,每股的价格就低了。那么为什么有人愿意出高价买某支股票呢?是因为他认为这支股票价格会继续涨。他这样想的原因或者是他觉得这个企业的形势会越来越好,或者他得到了其他信息。金融市场上有个“追涨杀跌”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支股票不断上升的时候,很多股民会认为它会继续升。所以,投入这支股票的资金会不断增加,股票因此也就涨了。金融机构有的是钱,所以,它们可以往股市中投入大量资金,使股价上涨,在一定时候,它们再把股票抛出。这样,不用费多大劲,很多股民的 — 9 —

钱就转到了它们的腰包。股市大跌就是因为它们在大量抛出。你花三十块钱买的股票变成了二十块,那十块就是被它们拿走了。 有了金融市场之后,金融机构完全不必进行生产,就能把大量的社会财富攫为己有。金融机构的钱是哪里来的?是老百姓的存款。它拿着老百姓的钱再盘剥老百姓。在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以诈骗的方式把股民的钱弄到自己手里。今天,楼市也是金融机构的主要投资场所之一。楼市的涨跌和股市是一个道理。很多楼不是为了住的,买就是为了卖。楼成了投资者的股票。大家认为楼价会涨,于是就不断地买。投入的资金越多,楼价就越涨。什么时候,投入的资金低于撤出的资金,楼价就会降。简单说,大家都去买,它就涨,大家都去卖,它就降。楼市大涨,金融机构赚足了钱,需要住房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第二,“人民金融”能否建立起来。社会财富集中到金融机构手中,原本这些财富应该用来发展生产。货币不会吃不会喝,原本应该是来促进生产的工具。但金融掌握于少数人之手,就成了他们谋私利的工具。他们不愿把钱投入生产——因为利润低,而把钱投入虚拟经济,把老百姓手中的钱再拿走。这种金融机构不成了社会的毒瘤吗?金融要想真地为人民服务,这金融机构必须掌握于人民手中。但是,关于第二点怎样才能做到呢?作者韩毓海给出的答案也是马克思给出的答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其实,关于这样的“人民金融”,我们是有历史可以借鉴的。那就是新中国的毛主席时代。当时的金融是完全为生产服务。所以,新中国才以极为有限的资 — 10 —

金初步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当时的金融机构的领导者是和人民站在一起的。全世界的无产者能联合起来吗?还有就是他们联合起来之后怎么做呢?依据马克思的观点,那就是首先要夺取政权。新中国的共 产 党人和人民一起夺取了政权。但是,由于人民的知识水平不够等原因,人民又逐渐远离了政权。金融事实上不再是“人民金融”了。当中国的金融也成为少数人的金融之后,这个金融和西方金融一样就不再为生产服务了,并且是远离了人民。这一点也正是毛主席晚年的担忧。“我死之后,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无产阶级能否联合起来这是个大问题。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是悲观的,恐怕毛主席也是悲观的。但他们都是以鲁迅的这句话来对待这一点:“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 11 —

 

第二篇:【作业】马克思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读书报告

邓俊伟 1019300017 10光信2

“马毛邓三”,只要稍微接触过政治的人都知道是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是,真正懂得其意义的可能不多。从高中到现在大学没上马克思这节课的这段时间,我都只知道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却对其代表的意义模糊不清。直到现在,才逐渐稍微明白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现在就让我来浅谈一下我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书中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的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既然马克思主义涉及到那么多的领域,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什么事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他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在我理解中就是社会主导主义的发展全书。

认识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更要了解它的产生和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最后,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历练,向巴黎公社,俄国是十月革命,马克思得到空前的发展,不断成熟与完善,也不断探索与创新,甚至还有了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是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在分析人们创造历史时对参与历史活动的诸多影响因素时,历史唯物主义将其划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社会历史中的客观条件指的是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主体的人们在历史活动中所凭借的、不以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全部条件和对象,包括主体活动的现实环境、历史背景和活动指向的对象;社会历史中的主观因素指的是活动主体,即个人、阶级、政党、人民群众,其影响作用通过其主观能动性即意识、觉悟、能力、组织性等等。马克思主义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出发: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业、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所以,广大劳动人民进行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了其他一切活动。一切历史上的斗争,无论是在哲学、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进行的,实际上

都是社会各阶级之间斗争的表现;而这一些阶级的产生、存在,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都是由他们的经济发展程度所制约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了矛盾;这些生产关系原本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但此时变为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物质、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而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并且,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事件的物质活动,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可见,马克思的具有多么准确的远见。

马克思主义还要求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联系的方法在生活中找出真理。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所以,联系是无处不在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是物质间的关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

说了这么多,我不禁想到,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理,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我看来,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任何成功的时间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现实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伴随着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

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界客观世界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具有多维性。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然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观去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增强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