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程 读书工程 中国政治历代得失读后感

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读书工程

(读书报告)

学 号:

专 业: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xx年4月 (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

中国历代考试和选拔制度之我见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对于爱好历史书的人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让人读了以后心情愉悦的书。在当代,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有太多的指责,而现实又总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这使很多人焦虑失望自卑。而钱穆先生一改大多数人对国史的偏见,以其一贯的对中国历史的温情写下这些历史事实,使人们感觉到国史不全是黑暗的,其实,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是我们自己的资产。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钱穆先生的专题演讲合集,文字简练。分别就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检查、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出介绍和比照,叙述因果演变,指点利害得失。总括了中国历史

[1]与政治的精髓之处,又指出了近代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解。

作为学生,我最关注的是中国历代的考试和选拔制度。

首先,汉代的选举制度可以说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人们可以通过选举贤良、孝廉等方式入仕。虽然这种选举制度和完全民主选拔不尽相同,但和之前的世袭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它给一些地方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仕途机会。当然,这主要针对部分家庭富裕的人,而穷人是没机会的。而我最认同的一点是,汉代不看重选举数量,而是看重质量。和西方民主不同,西方是统计投票数,大多数人的意见被采纳,而汉代是看重精英的推举,理论上精英为贤人,智商和道德比老百姓高,贤人意见质量比大多数老百姓要好[2]。正依先生所说,“这一情形,直从汉代起。我们可说中国历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接着,到了汉代后期,孝廉制的素质选举容易引发舞弊与垄断,因此产生了唐代到后来的科举制。唐代的公开竞选可以说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唐代的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广大,更自由。然而,唐代却只鼓舞人做学者、当官,却不奖励人做商人、做生意,导致工商业发展缓慢,自此之后,中国走向落后的道路。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是不可取的,如果人人搞政治,走仕途,似乎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只会止步不前,永远落后于西方国家[3]。其次,宋代的选拔制度大体沿袭了唐代,并进一步扩大了选官的范围,殊不知物是人非,宋代无论在经济、文化、军事上都大大落后于唐朝,只知一味仿照唐朝,导致政府内部组织建制复杂,冗官冗费,进一步对人民的生活进行了压迫和剥削。虽然宋代的考试选拔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诗词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更多的是转变为政府内部的不切实际的迂腐行为。再次,在明代的选拔制度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八股文。钱穆先生认为“八股文不失为一种标准之选才标尺”。这一点,我却不太同意。我认为八股文是科举制度的最大弊端。虽然本意是选择人才,可却对读书人进行了极大的限制,试想,在冗繁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下研究学问、做文章,又怎么会有好的创作、好的思想诞生呢?最后,至于清代的考试制度无非是一种部族政治的延续,其形式大多继承明治,所以不再多说[4]。

到了现代,一提到中国古代的考试与选拔制度,人们就会联想到八股文,科举舞弊等不良现象并给与抨击。其实,选举制度可以说是全球各个文明之延续、文明特征的表达的根本[5]。若除去选举制度,恐怕全世界只会就此停滞不前。中国历代的考试制度并非只有害处。首先,科举制度起到了开放政权的作用,使得

- 1 -

政权不再掌握于封建贵族和士族门第;其次,由于政权的开放,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流动性,使贫苦的读书人能够一朝成名;再者,科举考试虽然不可能绝对公平,且也有可能筛去真正有才之人,但毕竟该制度使人才选拔有了相对公平的标准。任何问题都应从辩证的角度去剖析,这样的话,我们才会发现中国历代考试制度利弊皆有[6]。

由此,我们也可以联系到当代的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相比,古代科举的选拔目的是政治,而高考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早已远离政治;古代科举是百姓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当代高考是当代事业发展的途径之一;古代科举选拔做官,当代高考主要在于特殊专业才能的选拔。虽然古代科举制动同当代的高考制度在多个方面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千年来的科举制度使中国形成了一种非常注重考试的文化氛围,所以当代高考的运行才得以成功[7]。重视考试当然有种种缺点,但总的来说不失为一种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只是,希望当代人能够通过中国古代的考试和选拔制度获得启示,扬其利,抑其弊,将现代考试制度加以创新,是人才能够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得以培养,从而回报于社会,回报于祖国[8]。

参考文献:

[1] 周荣森.“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EB/OL]..cn/gzls/js/jxyj/ts/201008/t20100831_841468.htm.

[2]陈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EB/OL]./show/226571.html.

[3]网络.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EB/OL]..cn/s/blog_621dfed60100ky3u.html.

[4]于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EB/OL]./Article/yyw/dhg/201009/52861.html.

[5]网络.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弊端的论述

[EB/OL].http://www.pinggu.name/space-17586-do-blog-id-35518.html.

[6]网络.谁在“妖魔化”我们的科举

[EB/OL]./kczy/sxdt/200511/572.html.

[7]程星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EB/OL]..cn/s/blog_4eb4f0ea01007uws.html.

[8]网络.考试制度

[EB/OL]./review/2867324/.

- 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