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共同体》读后感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大纲:

本文作者安德森通过对“民族主义”的相关概念的解读和历史背景的分析,从文化根源和民族意识的角度,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跟我们阐述了“民族”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背景因素和扩散历程。

本文涉猎范围极广,几乎横跨了各种人文和社会学科,由于时间和知识所限,没有精读全文,只是在大致把握后又将前几章精读,因此本文我也会将重点放在前几章。

作者介绍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其祖父是大英帝国的高级军官,其祖母是来自一个活跃于爱尔兰民族运动的家族。

19xx年出生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后因中日战争举家迁离中国。 19xx年进入剑桥大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和英法文学。

19xx年远赴美国的康乃尔大学,投入乔治卡辛门下专攻印尼研究。 19xx年完成博士论文《革命时期的爪哇》

19xx年发表民族主义研究经典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20xx年创作 “旅行与交通:论《想象的共同体》的地理传记”

正文

导读

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对民族主义的起源进行了全新的尝试,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不同于主流观点,在他看来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运动主要有三波,第一波始于美洲,尤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各国的独立运动最具有代表性。民族主义第二波是从1820年以后直到一战之后发生在欧洲和亚洲的若干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波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地兴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安德森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证明上述观点。

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主要是通过讨论定义几个相关的重要名词来为全文奠定展开的基础。 开篇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运动史上的冲突,说明 “每一次成果的革命,都是

用民族来自我界定的”从而引出“民族”的概念,民主属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性生活中最普遍合法的价值。安德森将民族主义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人造物”,探索它是如何出现,如何在各种各自独立的,复杂交汇的历史力量下进行演变,还有演变至今的正当性。全文行文也是根据这些问题展开阐述。另外,他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享有主权的有限政治共同体”

通过对几个关键词“想象”“主权”“有限”“共同体”的分析,安德森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

第二章 文化根源

在本章,安德森界定了几个影响这些“想象的共同体”形成的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王朝的衰退,生产体系和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传播科技(印刷技术),时间观念的改变和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这些“想象的共同体”才逐渐蓬勃发展起来。

宗教信仰的领土化

中世纪时整个欧洲都受到教会特别是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但宗教改革之后,宗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对欧洲以外的世界的探险让人民产生了“相对论”和“领土化”的概念,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国教,宗教信仰得以领土化。

王朝的衰退

中世纪时整个欧洲的国家形态也有了变化,过去是根据几个王朝家族进行国家的区分,但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各个王朝家族开始明确的将自己定位为某个国家的君主,使自己和臣民形成稳定的而非易改变的共同体。

人类语言宿命的多样性

伴着宗教信仰的领土化的还有拉丁语的式微,不得不提及的是,安德森十分重视语言与文字的重要性,在以前,地方性语言具有其原始宿命性,地域等因素限制了其传播。印刷技术的出现使之得以传承与传播,印刷资本主义让更多的人得以用深刻的新方式对他们自身进行思考,并将他们自身与他人关联起来。

时间观念的改变

中世纪时代人们受神学思想影响,形成过去与现在不分的同时性时间观念,而随着同质的、空洞的时间观念的形成,人们开始体会到横向的、交错的同时性,

认识到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有可能许多人在做不同的事。而这种同时性观念又被小说和报纸变现和加强,使得人们开始想象一种具有共性的群体的存在。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小说和报纸得以迅速兴起和传播,加速了这种同时性时间观念的改变。

第三章 民族意识的起源

第三章紧跟第二章,如果说第二章重点写旧事物的衰退,那第三章即是写新事物的诞生。资本主义对市场无止尽的追求使得印刷业者希望通过发行报纸等扩大印刷量进而获得利润,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追求使得小说和报纸得以迅速兴起和传播,使得不同地域居民的口语方言得以以一种印刷语言的形式传播开来。另外有三个因素也促进了印刷业往方言化发展的进程:拉丁文的改变,宗教改革以及特定方言的扩散致使文化不断传播最终区别各种民族主义。

由于印刷业追求大量阅读对象的倾向,使得原本支离破碎的方言被一种能够将其融合的方言所取代,而这种方言就体现为印刷语言。当然,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印刷行业追求的读者群体的范围是有限的,加上方言的融合也有一定的限度,这就使得印刷语言一般是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比如作为方言的法文、德文、英文大行其道,这为法兰西、德意志、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的形成做了重要铺垫。同时,通过印刷技术的传播,民族国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读后感

以上便是我对《想象的共同体》这本书的理解,只有短短三章,而且可能理解不正,对于之后的章节,由于行文框架比较大,很难全面掌握作者的走向,同时各种专业名词理解起来有些吃力,也很难系统性的阐述我的理解,所以止步于此。但是阅读不止步,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更多我知识面的狭隘,相信这也是老师让我们选读的原因,在接下来的时间,会继续精读这本书,这确实是本好书。

 

第二篇:放飞想象的翅膀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读后感

放飞想象的翅膀

——《一棵长着耳朵的树》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杨红缨所写的书——《一棵长着耳朵的树》后,觉得书中的想象既新奇又有趣。

这本书由许多小故事组成,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小人精和迷糊豆》。书中小人精觉得迷糊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真正的小孩”,所以愿意和他交朋友。小人精的无所不能令我惊讶不已,迷糊豆的天真常常令我开怀一笑。悄悄告诉你们,其实,我就是书中的迷糊豆。

书中迷糊豆非常爱想象。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森林公园春游,迷糊豆看见树上的木耳,想象成树的耳朵,能听得见我们说话。话音还没落,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我也觉得动植物能听懂我们的话。我养了几条小金鱼,我把它们当成我的好朋友。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就会站在金鱼缸旁和小金鱼说说话。每当这时候,它们就会摆摆尾巴,眨眨眼睛。我想它们能听得见我的话。

把云吃进肚子里就能飘起来,这是书中很有趣的想象。我学游泳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变成了一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到海洋的深处去看看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 迷糊豆让树帮他上天,在天上飞翔。如果可以我也想树帮帮

我。因为,我也常常做这样的梦,梦见自己能腾云驾雾,轻轻一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小人精与迷糊豆一起玩,想怎样就怎样,可以尽情干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都是像迷糊豆这样天真可爱的孩子。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只要你充满期待和想象,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些童年的快乐与纯真。也许故事中的小人精就会出现在你的身边,帮你实现了所有美好的心愿和梦想。

我希望,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快乐起来;我希望那些“不懂小孩子”的大人们,多读读这样的童话书,读懂孩子们向往自由,希望快乐和好玩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