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观后感

《秦腔》观后感

火红色的封皮,两个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秦腔”,让我立时感到它的厚重。在众多灰白色的书影中,红色的《秦腔》仿佛一位迎接新年的老人带着他沧桑的历史吸引我去读黄土高原的故事:我隐约看到了舞台上身着颜色夸张的戏服的各种人物在唱着古老的秦腔,看到了黄土高原上的古老民风。

《秦腔》并非写戏台上唱的秦腔,而是以凝重的笔触,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新时期农民的生存状态,解读中国农村20年历史。读这本书不可以在充盈着整台阳光的窗下,而是一定要在叆叇的日子里坐在暖暖的“土炕”上细细地、慢慢地品,静静地嚼。无数细小、琐屑的寻常事,在反复的品读中越来越生动起来,就像咀嚼馒头,要咀嚼过几十次才能够发现原来还会有甘甜的存在。他不清新,容不下一丝阳光的隙入;可他浓郁,浓得抹不开的民风民俗渐渐袭入心田。自己称这本书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的贾先生,丝毫不吝情地在字落之间,给予自己对那清风街的热爱。

对于生活,更是不恨只爱,“疯子”的人生两大 最丢人的事,却都是因为自己爱的那个白雪,那个夏天义。可在“疯子”的眼里,却从来没有恨过他们。也许,在“疯子”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分清过“爱”与“恨”。无爱无恨,也许就是作者想要的,他只是想把故乡最原始的东西呈献给我们,他的故乡生活充满着依恋。

“疯子”对秦腔艺人白雪的“爱”,也许只是因为那“秦腔”,字里行间参杂着各种“秦谱”,那是作者最喜欢听的故乡的腔调,我却

唱不出来。

《秦腔》中,清风街的人们,每个人都有一张极富秦地特色的脸谱,或善良、或质朴、或狡诈、或浅薄……正是这些小人物,让我们感受到《秦腔》中民间古朴的土。夏天义,把土地看做自己的根的人;夏天智,一位痴迷于民族民间艺术的呐喊者;村干部们,为了让村里人能用上水和电而耗费心思的当家人;还有那个 “疯子”引生,他不是不是真的疯子,他的思路比较清楚,还可以写东西。但他又有灵性,对色彩和形状等的外界感觉特别敏感,他处于正常与不正常之间,类似于所说的“人精”。……他们操着带点土气的富有个性的语言,唱着秦腔,把作者的乡土情结展露无遗。

用“水尺兴波,纵横捭阖”来形容这本书最适合不过。在秦腔的平仄意韵中,分明能感受到清风街的古韵,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分明蕴含着自己的小时代。《秦腔》中描写的清风街,在最初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但最终它还是要解体,跟秦腔这种戏曲一样不可挽回地没落了,只留下无奈感伤的记忆。字里行间更是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对故乡的爱,温暖了整部书。

 

第二篇:《秦腔》读后感

小说以切身的体验、散漫的叙述和细微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家乡在近几十年的人生百态。其中“秦腔”是小说中的一条隐性线索,它始终贯穿于小说的整个系统。 “秦腔”一方面是作者所关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在当今的发展的工业文明中被分解甚至消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秦腔”的失落和它的忠诚守护者夏天智的下葬而被抛弃。在现实的生活层面,秦腔已经变成了乡下宴席上的文化点缀和出版社文物发掘的对象而已,在夏家老一辈那里,秦腔几乎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唱呀,乐呀,秦腔给予他们太多的精神慰藉,他们既有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因此得以维持。而新一辈却并不喜欢,尤其是经现代文化教育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夏风,不仅不喜欢秦腔,甚至认为那是一种落后的文化形态而远离它。抛却了原来的生存方式,新的生存方式却没有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

替的时代,清风街的人们无所适从了。而作者自己也感到了迷茫,故乡一直是贾平凹思想和情感依恋的对象,如今他说“我清楚,故乡将出现另一种形状,我将越来越陌生。我决心以这本书为故乡树起一块碑子。”故乡从此以后将不再是他的精神家园,他的故乡情结将就此结束。

在当代文学中,能够以如此艺术手笔刻画出中国农村现实的困境的,秦腔是唯一的,它必将以其独特性增添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厚度。这部小说与他以往的小说有所不同,明显是作者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他自我超越的一种努力的表现。他用原生态叙述,流连式的画面展现了故乡的千姿百态。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圆熟的故事情节,有的是生活的琐碎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今天文学受到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说受到了来自电视、电影、网络等的视觉文化的冲击,曾经的小说读者,转移了阅读阵地,都去阅读那更直观、更刺激的视觉文化了。那么,以故事为依托的小说究竟还能走多远?我们知道,一部小说是很难去与一部电影、电视连续剧更能讲述故事!电影、电视可以轻而易举是编造出许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人生故事,并且通过声色高体验性的图象来传输,让人们感受到阅读的快感。

面对这种冲击,我们是否还坚定地认为只能是有完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小说,才是我们所认可的优秀的小说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依赖于故事建构起来的小说究竟还能走多远,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西方现代的许多小说,就有突破小说故事性、建构一种新的小说叙述的趋势,这也是他们的一种有意识的创新和突围,力图找到一种新的适合于时代的小说叙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秦腔》的出现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尝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