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书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罢此书,明白一事,秦汉以来,直到明清,虽然朝代不断更替,但实际的制度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就是封建制度,但这封建制度也许有所不同于历史书上所说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制度最初建立的形式非常符合中国国土广阔的特点,才使得中国的封建制度得以充分发展,享有盛世和辉煌,但最初的皇相分权、地方自治早已开始走向越来越强的中央集权、皇权独大,已不再适合中国的发展,自然要被推翻。

这书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其实中国也是很早就奉行“三权分立”的制度的:皇权、相权、监察权,虽然与中学所学的历史书上有一些差异,而与钱穆的种种思想有所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也是考虑到权力间制衡的,即使中央集权不断发展到最后的清朝,皇权实际上也不想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独大,也是有所忌惮地。遗憾的是,中国这些政治制度,并未完善,良好的思想执行并无严格的规定,总是有活动的余地,也就导致皇权越发有力,而相权逐渐消亡,所谓的三权分立也就土崩瓦解了。

以中国之地大,在未有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之时,恐怕汉朝的文化指导、控制人事、地方自治的策略是最符合发展需要的,但是,对于一个皇权制度而言,又不可能总是听任相权和地方自治的大权,而只能通过不断地神化皇权而加强集权,必然是导致诸多的腐败和不求发展,必然是阿附于某个集团,造成党争;而后通过人事的更迭涌现一两个“明主”,再调和一下社会矛盾,将历史再平稳的推进几年。

其实,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是没有被侵略的时代,不是没有制度突破的时机,比如元、清两朝,实际也可以算是被“异族”侵略,但也许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悠久和这种文化吞噬一切能力之强,使得“异族”也被同化或者包容,也沿革传统制度,辅以部族集团的中央集权,来掌控国家,而反抗者也仍是高举儒家和民族的大旗,不能看到革命的机会,直到现代,学习了西方的哲学和政治制度。从中不难看出,虽然政治上有得有失,不变的却是文化的代代相传,这在整个世界史上说的上是一个奇迹 。

 

第二篇:读一本历史书的读后感

谈看一本历史题材书的读后感

作品简介:

著作名称:<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作者:雾满拦江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xx年五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内容简介:

作品开篇言: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蹦,就会轰然倒塌!面对如此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争霸!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却被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却官升一级,一分钱难倒英雄好汉,孙中山为了筹款而落魄,各色人物在你争间,历史一不小心进入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剧变,即将上演.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相当复杂.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雾满拦江生猛的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

个人对作品的介绍:

作品开始通过对袁世凯从一个屡试不中的落榜生走上从军之路的简单介绍中,引出了甲午海战前夜, 清朝`朝鲜`日本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后便是日本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悍然发动的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进而攻占辽东`甲午海战.翌年威海卫之战.堂堂天朝大国净毫无还手之力,大清国的水师悉数被摧毁,从此帝国彻底失去了控海权(书本四十一页第八段).甲午战败,惊动了国人,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先是震惊,继而觉醒掀起了各种形式的救国运动:无论是保皇派的维新变法抑或是革命派前期各种形式的革命运动还是保皇派与革命派的论战,他们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古老中国的发展而出力.有些方法随时有失偏颇,或是失当的,但他们仍是值得我们追忆的,当然这期间也介绍了一些为求自保苟且偷生有失道义的各色人物,他们是卑微的,是我们所不齿的.还有作品也在甲午海战至民国成立这国难当头期间暴露了一系列国人的劣根性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在人应该反思和深省的.作品还在这期间介绍了一些为许多正史课本中所难以介绍的史实故事,比如孙文起义而筹款时的一些细节,或是同盟会内部黄兴孙文这两大同盟会精神领袖的思想论战到相互妥协钦佩对方等一系列的细节,对于这些细节当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判读与评价,判断其相关是非或是正确的看待革命伟人等. 正文(主要通过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成长经历谈一下感悟):

1. 学历不等于能力

袁世凯,出身世家大族,因科举不第,羞以见人,因此投身军伍,出军朝鲜,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朝鲜之行,从此让他飞黄腾达,一举成名.虽是后来朝鲜失守,责也任并不完全由他,当时两国国力差距明显,再加上官员叶志超的失职和官兵擅离职守,朝鲜失守已成必然.回国后在清王朝的覆灭过程中,每当清王朝剥落一块权力下来,这部分权力总是恰到好处的落入袁世凯的手里,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甚至完全不需要付出(作品第十页到数第二段),同时这期间他还担任了北洋大臣`参与政务大臣等等十一种责重之事.铁路商务练兵电政各有专门, 还须通中外情形,明社会习惯.凡此种种,以一人而能胜任愉快者,非袁世凯无此才略(引自152页倒数第四段),要知道,袁世凯是没有功名之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文化`没学历和文凭.但是他有能力.这说明学历不等于能力,拿前段时间的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来说,虽是造假学历,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唐骏的管理才能,他的造假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国内一些人看中海归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我们不能因为学历低,而放弃了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在这里没有考虑,他窃国大盗的恶名,也

不考略他为了个人利益连国家利益都不顾的恶行)

2. 改革之路,步履维艰

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的维新变法,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后, 因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被扼杀,最终以戊戌六君子的被斩加康梁的逃亡结束,虽然变法失败,但给国人带来的思想解放以及不缠足运动所起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对现在贡献最大的莫过于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我们可以从维新变法得出许启示或教训:第一,改革一定要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而由于本身阶级的局限性,维新派是不会正确把握趋势.第二,改革一定会触动保守派的利益,因为改革本身就是一场新旧势力利益的从新分配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因此改革者要争取一实权人物的支持,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也间接的预示着变法的失败.第三,变法者一定要灵活,要有必要的政治手腕.维新派取消科举制这一举措,马上为他们树立众多敌人全国的学子,改革之路更难走.同时,在改革过程没有注意争取多数洋务派的支持,树敌太多.第四,改革之人一定要态度坚决,不能只有满腔热血,心中要有必要计划或规划.而康有为梁启超虽说是写文章水平很高,但是对于治理国家也是丈二和尚,最厉害的他们自己却以为自己知道.

3. 先进思想及其重要!

一代思想大师邹容的<革命军>,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给武林兄弟们带来了新的希望(127页) ,但是邹容给中国革命的开初的药方,跟康有为义和团没本质区别,都是将中国的问题归结到某一个或几个人,最多时一群人身上,认为将这些人砍光就解决所有所有问题了.也正是这些不成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他们改有的影响,中国的前进之路才走的缓慢.而当时孙文的思想也没成体系,作为同盟会领袖,这也是令人很惊讶的.当然他们当时有本身或时代的局限性,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但是,缺少先进思想的引导而发起的革命会让许多人而不断流血,只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4. 小人物的历史作用

无论是那些一次次为革命卖命的绿林好汉,还是因黄花岗起义而牺牲的壮士们,虽然他们身份卑微,虽然他们没有留名青史,但是他们的一腔爱国热情,他们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牺牲永远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他们的共同力量改变了历史,无论是后来的武昌起义,还是后来一系列是历史事件,我们不能忽视小人物的历史作用,他们值得我们追忆和悼念.

5. 为信念要坚持到底

在这里,主要说的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他是以一人之力奋起向几千年帝制发起挑战之人,正如向着风车奋勇冲锋的唐吉诃德.他是一个不停的向失败发起挑战的人,为了自己的坚定信念,他是一个不断失败的英雄,这个英雄的字眼是沉重的!他一次次的筹款,一次次的起兵,一次次革命,只为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念,单凭这种气魄,我们就应该向他致敬!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不断的失败,但是为了自己信念的实现这也是值得的.

6自己.就阅读历书的一点看法

无论是阅读什么样的史书,个人自传也好,正史或是野史也好,一定要有自己对于历史客观清醒的评价,形成属于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在阅读历史的过程中学着较为客观的评价一些历史事件,或是分析一些历史行为.同时,在选择历史书阅读时,一定选择那种作者评价较少的历史书,因为一些作者可能由于个人或者阶级局限性不能对历史事件作出客观评价,或是评价时由于自己利益,对历史人物评价带有自己的主观臆断性,选择阅读好的历史书,我们才更好的评价历史,受益于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