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方程式读后感

盛夏的守护

——读《盛夏的方程式》 《盛夏的方程式》是东野圭吾20xx年的新作品,属于“伽利略系列”。讲诉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却日渐萧条的海边小镇,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死亡事件。为海底矿物开发计划而来的物理学博士汤川和来这里过暑假的小学五年级的恭平被无端卷入这场事件之中。伽利略系列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推理,从来都不会在真相和凶手上藏藏掖掖大做文章,打动人的永远是真相背后的爱与忍耐。

《盛夏的方程式》是一个非常东野圭吾式的故事:首先:一个甘心付出的悲剧人物,这也是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像《白夜行》里的亮司、《嫌疑人X的献身》中的数学老师石神,《幻夜》中的雅也; 其次:一个不得已做错事的但被保护的人,这个人也就是浮在最上层的 人物,各种读者的疑问,从他的故事上体现出来。再次:一个人性命题,由此而形成的故事基调,也是打动读者最主要原因,就这本书而言也许就是对秘密的守护吧。其实东野圭吾本身就不是一个标准的推理小说家,因为他的故事中的煽情成分远远超过了推理本身,而我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喜欢上这样的作家。这个故事有着夏天似的明媚热烈,七彩水晶般的光彩照人,但总觉着雷声大雨点小,结尾让人有些许失望,因为前面各种隐晦的描述其实已经足以让人猜出真正的凶手可能是谁。每一个章节不经意地变换叙述的视角,先是恭平,再是成实,然后是西口,还有草薙和内海熏。与案件看似“无关”的主题也不少:把人类的未来、科学的发展和环保放在天平上去比较,科学研究的意义,警视厅、县警本部、当地警署之间的微妙关系,甚至连矶部(县警本部股长)、多多良(警视厅管理官)、早苗(死者妻子)的形象都刻画得很到位,尽管他们的戏份相对于全书仅仅是打酱油。

就全文而言逻辑推理上没有漏洞,但是过分注重于逻辑却轻视了合理性,一个女孩为了抢夺其照片的女人痛下杀手,该用怎么样的生活背景来使其成为一种偶然中的必然?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如何对一陌生警官的愧疚式的询问而蓄谋杀人,是有着什么样的怨恨及恐惧?看似逻辑通顺的推理却诸多地方不通情理,属于硬伤。

这世界上没有白费的研究,不存在没有用的知识。汤川是这么说的。知识,对于他来说,就是不断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有了知识才有可能成长,理解周遭的世界。他这么教育轻视知识的恭平,其实也是在教育那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这个社会浮躁的人多,愿意静下来继续做研究的人少,他却一直固守自己的阵地,要寻找自然的真相。汤川的武器就是知识,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挥舞着知识告诉别人,你们跟着我,看看世界的模样。"不管什么问题,都

必然存在着答案。"汤川两眼盯着恭平,"但是,答案却未必都是能够立即导出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人生。今后,或许你还会遇到许多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为了寻求答案,很多时候你必须让自己长大。所以,人必须学习、努力、磨练自我。"被物理学家励志了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真的可以理解这段话背后腹黑无极限的深意吗?"不知道的事就是不知道"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姿态。人们通常以不知道为搪塞的理由,而且会多次重复地应用于同一件事。如果不想知道,那么无论看多少次都还是不知道吧。于是所谓的心理壁垒就产生了。其实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各种谜团。即使只是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看小小谜团,如果能够靠自己的力量去把它给解释明白,心里的中愉悦感,就是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在这个故事里,一向犀利的汤川第一次为了某个人的“人生”而选择了保留。不喜欢与小孩子打交道的汤川博士,却热心而认真地指导恭平小朋友完成作业,和他一起做实验,展现出了他的另一面,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汤川。

东野圭吾的套路数十年如一日,仿佛爱一个人的极致体现就是为他杀人,白夜行是如此,嫌疑犯X的献身是如此,本书也是如此。他反复地强调“十五年刑事责任有效期”,几乎是热烈地期盼着他笔下为爱杀人的犯罪者们可以逃过法律的制裁,最后即使是对立面追寻真相的人们也要为他们感动。但也并不是真的要求人情要凌驾于法理之上。这种对犯罪者的同情,其实是对死者的不公。但也许是因为这件案件的特殊性(恭平的角色),汤川才选择了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包庇罪犯,而是为了一个11岁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所以,我可以理解。这一次他总算亲手阻止了一个人的命运不至走向扭曲,汤川应该再不想让谁饱尝石神的孤独了吧,这也是我最高兴的地方。

就像《嫌疑人X的献身》的扉页,东野的卷首语,将狭义的“爱情”推广到“爱”之后,其实便是他很多推理小说的情感内核。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爱到什么地步?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 ,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小说的尽头是一种人文关怀。

犯罪手法是头脑,动机是人心。这位理性至极的科学家将人类的一切无意和故意的行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推测发生在十几年前的那单命案的时候,充当替罪羊的凶手会为一个十几年前爱过的女人葬送自己的前途和人生?而从小不在海边长大的成实又为何会对大海存在如此大的眷恋?超越爱情之上的,那就是亲情,凶手为了拯救铸下大错的女儿不惜忍辱负重十多年。而深知内情的成实也以一生守候那片海的承诺来回报父爱,时刻愿意献身给那一片渺茫的深海。重治和成实都想守护这个家,却用错了方式。汤川想守护的是跟他一样偏执的恭平。正因为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对象,方程式才会无解吧。科学的界限取决于

人的大脑,未解之谜永远都有巨大的诱惑力。揭开谜底之时,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现实。

 

第二篇:《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

人生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

作者:董杰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源于黄宏伟老师的阅读书目推荐,巧闻稻盛和夫先生,借着空闲时间大致浏览了有关描述稻盛先生的著作:《向稻盛和夫学什么》、《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颇有感触,著作通篇行文流畅,思想传述没有富丽堂皇的话语,非常通俗朴实而且一语识破天机,譬如稻盛先生的“小财靠机遇,中财靠能力,大财靠品格”之观点让我赞叹不已。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常常会给我们捏造一个幻觉:招财进宝是靠机遇的,而机遇是命中注定的。而且经常列举那些没文化的却致富的案例进行反复论证,劝人信服。我虽然不信,但也略微赞同,直至我接触到稻盛先生的观点,对“发财”有了全面系统性地理解:不错,稻盛和夫也承认确实存在这样的事实,但这只是小财,完全依赖于机遇;接下来是重点,如果练就一种能力并让其有“用武”之地的话,那是招揽中财的;如果时刻培养自己的性情品格,那远远比具备一种能力关键得多,优秀的品格往往是人生腾飞的催化剂,是招揽大财的必要条件。其实品格也是一种能力,是内在的能力,不同于外在的技能,它更独具影响力乃至号召力,品格的力量是精神世界高尚的代名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人。仔细琢磨稻盛先生的“发财”观点,机遇、能力、品格即独立又相互依存,颇有对立统一的味道。

稻盛和夫,作为日本的经营四圣之一(另三位分别为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唯一健在的“圣”,一手缔造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不由地让我联想到当前中国创业者兼企业家的领军人物:马云先生,虽然创业的地域和年代不同,但我试着去发现他们(马云和稻盛和夫)之间的共性,碰巧的是我有幸领略08年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马云与稻盛和夫的精彩对话,两人在“人性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双方一致同意:人性被欲望拖到一个危险的边缘,于是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不请自来,除了积极应对当前发生的危机还要寻根究底,总结成因,防患于未然。最终两人将企业的发展目的提升到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

让我叫绝的是稻盛和夫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推导出适合大众的成功方程式,这在我有限的阅历视野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很多企业家都勇于并乐于分享自己的创业过程和成功经验,也出版过著作,但千篇一律是经典语录和励志名言,几乎没有将内在规律程式化,而稻盛先生这么做过,而且还是适合你也同样适合我的规律总结,曹岫云将其归结为“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立足“作为人,何为正确;作为文化,何为珍贵,作为探求者,何为重要”对稻盛先生的成功予以全面地剖析和欣赏。鉴于它的普遍性,我更愿意将其命名为“人生的成功方程式”。并在后篇加以论述对方程式的理解和感想。

方程式的表达:

人生﹒工作结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 ? 抑或 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其中热情/努力、能力的取值范围为0-100;思考方式/人格理念取值范围为-100-100,下面就选取?式表达式进行自我的感悟和解说。

稻盛先生将成功因素量化直观且易懂,成功方程式中独具匠心的是对“思考方式”赋值予以正负号表示,符合常情的同时又区别于“相似”,确确实实对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群具有分类、筛选能力。符号的差异也寓意着“思考方式”在方程式

中地位的与众不同进而折射出思考方式对我们人生前进方向的影响力之大。由此,个人认为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实则是“思考方式决定论”。

思考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指解决问题探究客观性规律时所运用的方法和执行的方式,亦有做事时的心态和我们前进的方向判断。

想法变,一切都变。上帝赐予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的时间,有的人用于发牢骚、抱怨、郁闷;而另外一些人用于奋斗、努力、拼搏;人生差距由此产生,苦闷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为何不开开心心过一天?潇洒走一回,也许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当上帝关上门时,必定会打开一扇窗,稻盛和夫年幼时家境窘迫,兄弟姐妹7人他是老二,受哥哥的据理力荐才勉强上高中,毕业后难得考入知名度不高的鹿儿岛大学学习有机化学,但工作不得意,被迫进了连年亏本的“松风工业株式会社”,受夹于家庭和职场的压力,负面的思维考验着稻盛的理性,苦恼的稻盛和夫曾想加入暴力团,暗无天日的折磨让稻盛和夫意识到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与其破罐子破摔还不如将希望寄予自己最后的一次尝试上,废除了这种消极的想法,他废寝忘食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肯定,心态也变得乐观、积极向上,思考方式由负转正,为今后的傲人成就夯实了内在的基础。

当然,扭转一次负面思想并不困难,但是至始至终掌舵正面思考方式的航标而不偏离,一般人是很难企及的,这就需要企业家懂得修养人品,探究人性,领悟宗教,参透哲学。

绝非偶然,稻盛和夫即使家喻户晓的卓越企业家也是优秀的哲学家,他信仰中国的佛教,并贯彻敬天爱人的理念,运用哲学的思想来经营企业,独树一帜并握住着成功的命门,是只手缔造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不二法则!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一致落在“勤奋程度”上,极少关注奋斗的方向正确与否,强化盲目拼搏削弱重新定位,这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行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点都不错,但努力毕竟只是成为天才的一部分,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而重新定位自我,把握好前行方向就在这百分之一的灵感之中。

非常赞同作者曹岫云枚举的例子,将法西斯代表人德国的希特勒与稻盛和夫进行对比,不得不承认两者的能力和勤奋程度都超乎想象,仅仅是人格理念的差异,思考方式的相反直接导致人生结果的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希特勒乱了德国乱了天下,世界上没有比心灵扭曲的天才疯狂努力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可怕,那将是灾难性的毁灭,封之为千古罪人;稻盛和夫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千万人的崇拜和赞赏,封之为圣人。罪人和圣人的对比,将思考方式的正否差异演绎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该成功方程式并没有否定努力和能力的作用,只是充分强调端正自我的必要性,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再倾注精力和时间必将得到人生圆满的句号。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受缚于种种考虑和担忧,使他们的成功可望而不可即。或太自卑,成功永远是别人的专利与自己无缘;或自我扩大,我不会成功别人更不可能成功;或认识偏差,只要玩命地拼搏,成功终会降临。成功方程式告诉我们:成功属于每个人,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拥抱成功,分别是“正面的思考方式/正确的人生理念”“不灭的热情或过人的努力程度”“后天学习的能力”,只需满足上诉三个条件,就能迎来成功,但请注意,这里的成功是短暂性的。那怎样才能达到长期性的成功?造就成功的人生?

那就需要不断地拼凑短暂性的成功,而拼凑的“胶水”就是懂得修养人品,探究人性,领悟宗教,参透哲学,不断地在行进中修正,在修正中成长,在成长中积累,在积累中成熟,在成熟中成功,在成功中永恒。

俗话说,失败只是暂时的不成功,成功也只是暂时的不失败。失败和成功本身也是辩证统一的综合体,想永远得到其中一方而规避另一方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给了我们启迪和引导,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敢于剥除失败的外衣。而且我始终相信,人生的成功方程式内涵并非只有这么一点,不同人品味,感悟不一;不同时期体味,感想不一,它就像难以摸透的哲学,包罗万象,相生相克,却有着创造各种可能性的素材,就看你如何去参详并亲身验证稻盛和夫的人生成功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