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20xx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福州林志强语文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相信读书是件挺好、挺有价值的事:大概也说得上是一种共识,至少是赞成的人远远多于反对的人。所以,倡导“全民阅读”应该受到拥护。不过,“全民”这种提法很容易让人想起传统的“政治动员”模式,再加上一年一度地“轰”一阵子,就更像了。我总觉得读书是私事(这里说的读书当然不是指上学),也就是说读不读是个人的自由。禁止读书和强迫读书都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因此,“倡导”不仅不应变成“政治动员”,而且也不应变成“道德劝说”(仿佛不读书就意味着“趣味不高”或“素质低下”什么的)。据称阅读率每年都在下降,但读书风气的日渐淡薄,原因很复杂,不能因此就下某种道德判断,感叹“世风日下”。

还有,倡导的理由也值得稍作辨析。比方说,如果把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与“提高国民素质”挂在一

起来论道,不能说就没有道理,但用在这里却有点大而无当。试想要是有人说自己读书是为了响应“提高国民素质”的号召,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我觉得那会让人想起莎士比亚《皆大欢喜》中的那位男主角,一向主张独

身主义却因突然陷入情网而决定改变初衷,为自己想结婚找的理由竟然是:“人类不应该绝种”。

再比方说,“知识改变命运”一说倒是很有感染力,但其效果多半是让人更想考上大学(错过年龄的

则只能悔不当初),因为绝大多数通过学“知识”成功“改变命运”的范例,其第一步都是考上大学。比如张艺谋,要是没考上电影学院,也许至今还在工厂里呆着。这个道理谁都懂,要不然高考何以会成为“干军万马过独木桥”?所以,这个理由用在这里也不太切题。我觉得我们在“读书日”倡导的肯定是一种非功利的阅读。

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小一点的理由,也许用在这里还比较合适,那就是:阅读会给人带来乐趣。这种乐趣既

不同于求名求利干事业所带来的满足,也不同于纯粹的娱乐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它有点独特。有经验的人甚至会说它有点奇特,因为阅读满足的是人类这个物种固有的一种奇特的内在需求。再说响亮些,阅读会使人拥有另一重生活。这个理由尤其值得对青少年一说,因为这是一种人生经验,不告诉他们,他们当中就可能有人会错过。

说到这里我才说到正题:媒体在倡导读书方面该做些什么?卑之无甚高论,我认为媒体如果有心倡导读书,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一年一度地表示忧虑或发出呼吁,而是尽可能地把阅读的乐趣给展示或传达出来: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坚持媒体的本职工作,即持之以恒地提供有效信息,用俗话说就是“为书做媒”。如果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而本末倒置地改为用书为自己做媒(把自己“嫁”出去),按我的经验就不太可能

提供有效信息,也就是没有尽职尽责。我在这里想再次表达我的一种希望:值此社会转型期,我希望我们的媒体不至于一半还是宣传机关,另一半已转成了娱乐产业。

(摘自《中华读书报》07年4月25日朱正琳《媒体可以做什么》)

1.依据文意,不宜作为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的一项是

A.读书是一件挺好、挺有价值的事

B.读书会给人带来乐趣

C.读书会使人拥有另一重生活

D.读书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倡导“全民阅读”应该受到拥护,但不能有政治动员的模式与道德劝说的架势

B.不读书的人一定是个“趣味不高”的人,阅读率每年都在下降的社会必然是个“世风日下”的社会

C.“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说明,“知识改变命运”作为倡导“全民阅读”的理由,不太切题

D.媒体在倡导“全民阅读”时,不要说教,而要尽可能地把阅读的乐趣展示或传达出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3—5题。

讳 辩

韩 愈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

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7@j?,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②①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之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略有删节)

[注]①二名不偏讳:偏,本作“徧”,都,普遍。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夫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言征,言征不称在。”二名不偏讳讲的是避讳的一条原则,即名有两个字的可只任讳其中的一个字。 ②不讳嫌名:与人姓名音相近的字不避讳。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 得罪:获罪: ..

B.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法制:法令制度 ..

C.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 触犯:冒犯、冲犯 ..

D.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 凡事:不论什么事、所有的事 ..

4.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 .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B. 谓若‘禹’与‘雨’之类是也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C.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 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 .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曾经给李贺写信,劝他参加进士科举考试,但遭到与李贺争名的人诋毁,这正是韩愈写《讳辩》的原

因。

B.在《讳辩》的第二段,作者引用《礼记》的论述是为了证明李贺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并不违犯“二名律”与

“嫌名律”。

C.韩愈在引古援今证明君子“不偏讳二名”、“不讳嫌名”后,从士人当守何法及当学什么的角度,揭露了

避讳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D.韩愈在《讳辩》中,采用了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的方法,深刻而透彻地驳斥诋毁者,第二段及末段的归谬

法,给诋毁者有力地一击,使之陷入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35分)

三、(32分)

6.阅读《庄子》的选段,按要求答题。(10分)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勾屦①者知地形,缓佩玦②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于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外篇·田子方》)

[注]①履:穿(鞋)。勾:方。屦:鞋子。 ②缓:穿玉玦的五色丝绳。

⑴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译文:

②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译文:

⑵你从《庄子》的选段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庄子在讲这个道理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5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太白:星名,又称“长庚”、“启明”。

⑴这是一首即兴口占的送行小诗,它不落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请简述它在内容上的特点。(3分)

答: ⑵“角声一动天下白”堪与李贺“雄鸡一唱天下白”媲美,说说它运用了什么手法?美在何处?(3分) 答:

8.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⑵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⑶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⑷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推此志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⑸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⑹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9. 下列关于长篇小说相关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家》中,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回到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这个爱情悲剧真是令人扼腕。

B.《巴黎圣母院》曾写道:伽西莫多在乞丐进攻被镇压后发现爱斯梅拉达不见了。其实那天夜里爱斯梅拉达因害怕再次被捕,被甘果瓦和黑衣人骗上了船。上岸后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克洛德意欲占有爱斯梅拉达,遭到顽强地反抗。爱斯梅拉达骂他,让他滖开,这激怒了克洛德,他将爱斯梅拉达交给痛恨她的隐修女。

C.《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由于她很得贾母的欢心,再加上有“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娘家做靠山,所以她在贾府为所欲为,不仅害死了尤二姐、尤三姐,而且还逼得贾琏事事听命于她,最终断送了贾府的大好前程。

D.茅盾的《子夜》一开始就写了吴老太爷由于思想守旧,一到上海就受到强烈的刺激。机械的噪音,耀眼的霓虹灯,薰人的香气,时髦的男女,都令他神经发疼,一进吴府大门,他就因脑溢血而断了气。这一情节无疑显示了新生事物力量之强大。

E.在《欧也妮·葛朗台》一书中,老葛朗台不管作为守财奴,还是作为精明狡猾的商人,都显得特别没有人性。他在家庭生活中锱铢必较,平日连多用一块糖,多点一根蜡烛也不许可。因为害怕财产的流失,女儿到了23岁他也没想要给她相亲,而当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为娶欧也妮暗相争斗时,葛朗台却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诱饵,从两边捞到好处。

10.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⑴《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也颇让读者赏识,请简述诸葛孔明在痛失庞统亲自引兵增援刘备进军西川时,派遣张飞部领一万精兵智夺巴郡的故事。

答: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以为得计的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后,紧随逃跑的川兵进入并占领了巴城。

⑵《复活》中,正是经历得知聂赫留朵夫从军中回彼得堡不会来他姑姑的庄园便于夜里到火车站见他而未能如愿的那个夜晚,玛丝络娃变得不再相信任何人,把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的所有往事抛诸于脑后。请简述玛丝络娃的这个经历。

答:玛丝络娃知道了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姑姑庄园后,于半夜赶到火车站见他。到车站时只停三分钟的火车响过第二遍铃了,她认出他后用冻僵的手敲窗,一次又一次,还把脸贴在玻璃上。第三遍铃声响过火车猛地开动了,玛丝络娃紧跟不舍,列车员把她推开,她还是不停地跑;风吹得连衣裙紧紧裹住双腿,她还奔跑。无望后想卧轨自杀,肚里聂赫留朵夫的孩子让她打消了这念头。

四、(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镇静的女主人

尤学良

故事发生在印度。有位殖民官员和夫人在家里举行盛大晚宴。筵席设在宽敝的饭厅里,的饭厅里,室内是大理石地板。没有铺地毯,有明椽和通向走廊的宽大的玻璃门。宾主围坐在一起。来宾中有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动物学家。席间,有位年轻姑娘和一位陆军上校展开了热烈的辩论。

蛄娘坚持认为,如今妇女已有进步,不苒是见耗子就吓得往椅子上跳那时代的妇女了。上校则坚持认为她们并没有什么改变。他说:?女人一遇到危急情况,必然的反应就是尖声叫喊。男人在此情况下,可能也会有同感,但他总要多那么点胆量,能够泰然处之。而这最后的一点胆量却至关重要。

那位美国客人没有参加这场辩论.只是依次瞧着其他客人。在他环顾时,看到女主人脸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表情,双目愣愣地直视前方,肌内微徽收缩。她用一个轻微手势把站在身后的男仆叫到身边,向他耳语一番。仆人睁大了双眼,随即匆匆离去。在座的宾客除了这位美国人外,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也没有看到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口的走廊上。

美国人蓦地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在印度,牛奶放在碗里只意味着一件事——引诱眼镜王蛇,他意识到房问里一定有条眼镜王蛇。他抬头看看橡子——最有可能藏着蛇的地方,但椽子上什么也没有。再瞧瞧室内四周,房间的三个角落是空的,第四个角落里站着等待上下一道菜的仆人们。现在,只有一个地方没有察看到了:餐桌底下。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欲往后跳,并向别人发出警告。然而他懂得.这一阵骚动必然会惊动眼镜王蛇。使它咬人。他快速地讲了几句话。语调极为吸引入,每个人都注意听着。他说:?现在,我想试试在座诸位的自制力。我数到300,数5分钟,谁也不许动一下,谁动,罚50卢比。开始!?

二十个人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像是二十座雕像在听他数。在他数到280时,他眼角瞟见了这条蛇,正游向那碗牛奶。他跳起身来,迅速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关上。饭厅里随即响起一片尖叫声。

?你说得对呀,上校,?男主^无限感慨地说,?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不迫、镇静如君的榜样。?

?请等等,?美国人说着转向女主人,?唯纳太太,您怎么知道房间里有条眼镜王蛇??

……

11.请概括没有参加辨认的美国客人在环顾时,所看到的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4分) 答:

12.请根据你的想象,写出女主人的答话(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答话说明女主人当时处境很危急,二是这种危急的情况他人无法见到)及符合她个性的答话时的表情。(5分)

答:

13.美国客人的举止特点是什么?作者要表现的是女主人,可却费了大量的笔墨写那位美国客人的举止,这叫什

么手法?为什么这样写?(8分)

答:

五、(16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此消彼长”

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国家都在试图减少温室气体向大气中的排放,然而一场甲烷排放的“完美风暴”却很有可能使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全球湿地甲烷排放量下降部分掩盖了因亚洲经济快速发展而造成的环境隐患。然而很快,随着导致湿地甲烷排放量减少的干旱气候的结束,由于亚洲自身排放的甲烷持续增加,将有更多的温室气体进入大气。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在20世纪排放的温室气体中,甲烷气体占20%,二氧化碳则占60%,剩下的是其他气体。然而在过去的25年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直稳步上升,甲烷的排放则出现了相当大的波动。对于这种变化,科学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其中包括来自火灾、湿地、融化的永久冻土带以及植物的甲烷排放量的变化。

由法国吉夫续尔伊凡特市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的气候学家Philippe Bousquet和同事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一种技术——即所谓的反演模型——对甲烷排放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这有点儿像一个名为《冒险》的非常流行的美国电视智力问答节目——你有了一个答案,但你必须找到一个最适合前者的问题。不同来源的甲烷气体——例如火灾、湿地等——都有独特的同位素特征,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精确地鉴别出这些甲烷气体的源头。

研究人员发现,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甲烷排放量增加始于19xx年,这种情况在亚洲北部地区尤为明显,参与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由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后果。与此同时,从19xx年到20xx年,来自全球湿地的甲烷气体自然排放量则下降了5万亿克到20万亿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亚洲排放的甲烷气体。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当全球干旱气候结束后,大气中的甲烷水平又将再次升高,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从事该项研究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玻尔得市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化学家Ed Dlugokencky认为,最让人关注的是北极圈将发生什么变化。随着永久冻土带逐渐变暖,它将最终变为湿地。这无疑将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从而加速全球变暖的进程。研究小组在9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的地球化学家David Archer表示:“对由气候导致的湿地排放模型和生物量燃烧模型进行的比较看起来很成功。”Archer认为:“大气中的甲烷水平可能持续增长这一结论似乎是合理且正确的。”

(摘自《新华文摘》06年24期) ⑴ 从全文看,“全球湿地甲烷排放‘此消彼长’”是由 , , 等因素构成的。

(3分)

答:

⑵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作者认为精确鉴别甲烷气体源头的办法是什么?(3分)

答:

15.找出下面一则新闻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2分)

博士酒驾罚造句 写下悔意缓起诉

一名台大博士班学生,日前因酒后驾车被移送法庭,结果检察官开庭的时候,考他小六学生的造句题,没想到他当场机智地把悔意带进答案里。

检察官开庭的时候,突发奇想要他答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测验卷,结果?没想到……幸亏?的造句题,博士生写下?没想到犯了公共危险罪,幸亏检察官让(给予)我缓起诉,下次不敢再犯了?;而?只要……?的造句,他也以?只要愿意悔改,法院都能考虑状况酌予机会?写下酒驾的忏悔心情。让检察官觉得很满意,处分缓起诉,再罚他付2万元作公益费用。

20xx年福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16.仿照画线句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下面文段所表达的意思完整。(4分)

思念是一种享受。比如,在万木凋零的秋天思念起小草萌芽的早春,在繁花似锦的春日思念起十月的枫红, , ,都会给人的精神带来一丝慰藉。如果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那么思念就是四季的彩虹。

答: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一天,儿子久久注视一棵小树。?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噢,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

?吃包子时,包子为什么流油呢???对不起,是我把它咬痛了,它哭了。?

?为什么要下雨呢???啊,天空被乌云弄得太脏,得洗一洗了。?

?为什么雨点往下掉,不往上掉呢???因为往下掉有地面给接着,地面是它们的妈妈。?

?为什么会打雷呢???黑云脾气太坏,爱吵架。?

?月亮为什么有时胖,有时瘦呢???它有时听妈妈的话,好好吃饭;有时淘气,不好好吃饭。?

?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它们回来。?

?为什么许多字我不认识呢???它们没有告诉我它们的名字。?

?为什么会有黑夜呢???晚上太阳要休息。?

体会“儿子”自问自答时所表现的童心,以“童心如花”为开头,扩展成一段不少于30字的话。

答:

七、(70分)

18.作文。

题目:把握今天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D(作者在第二段专门分析批评了将养成良好的读书风气与“提高国民素质”挂在一起来论道的做法)

2.B(作者在第一段明确反对B项所作的道德劝说)

二、3.D(当作两个词来理解,解释为“一切(的有)侍奉”) 4.B(都是代词,都解释为“这”) 5.C(当是

引述大量例子证明古人“不偏讳二名”、“不讳嫌名”,而非引古援今证明君子“不偏讳二名”、“不讳嫌名”)

三、6.⑴①整个鲁国都穿着儒生的服装,你怎么说儒生少呢? ②您(如果)坚持认为我说得不对,何不在全国

发布命令说:“没有掌握儒家的道理,却穿戴儒服的,一定判他的死罪。” ⑵从上面的《庄子》选段中,我悟出看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用严峻的办法去检验表象的真伪虚实。庄子在讲这个道理时,主要运用了寓言的手法。 7.⑴它没有直接写惜别之情和直言对(未来)胜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与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见于言外。 ⑵本来是拂晓到来军营号角响,可是诗人却遥想军营之晨的情景当是一声号角将胡天惊晓。显出唐军将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运用了夸张、主客错置等手法,突显守边将士为国捐躯的铮铮铁骨、浩浩大气。 8.⑴王之蔽甚矣 ⑵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⑶云无心以出岫 ⑷虽与日月争光可矣 ⑸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⑹天地一沙鸥 9.C E(C项错在“贾琏事事听命于她,最终断送了贾府的大好前程”;D项错在“这一情节无疑显示了新生事物力量之强大”。) 10.⑴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以为得计的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后,随弃甲倒戈的川兵进入并占领了巴城。 ⑵玛丝络娃知道了聂赫留朵夫不能来姑姑庄园后,于半夜赶到火车站见他。到车站时只停三分钟的火车响过第二遍铃了,她认出他后用冻僵的手敲窗,一次又一次,还把脸贴在玻璃上。第三遍铃声响过火车猛地开动了,

玛丝络娃紧跟不舍,列车员把她推开,她还是不停地跑;风吹得连衣裙紧紧裹住双腿,她还奔跑。无望后想卧轨自杀,肚里聂赫留朵夫的孩子让她打消了这念头。

四、11.这位美国客人在环顾时,看到了①女主人奇怪的表情,②女主人向睁大了双眼的男仆耳语指示着,③仆

人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口的走廊上。 12.答案示例:女主人脸上展现出一层淡淡的笑容,回答说:“因为它(眼镜王蛇)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开放性题目,想象描写合乎情理即可) 13.①美国客人的举止特点是紧张、镇定、从容不迫。②作者运用的是侧面(间接)描写的手法。③因为这样写不仅有一种反衬的效果,而且还多了一层幽默感(对美国客人故作镇定的举止描写越细致,越反衬出女主人轻描淡写的从容,也越让读者感受到美国人紧张的可笑),同时令故事高潮迭起,让人回味无穷。

五、14.⑴全球湿地的甲烷气体自然排放量从19xx年到20xx年下降了5万亿克到20万亿克;全球干旱气候结

束后大气中的甲烷水平将再次升高;随着永久冻土带逐渐变暖,北极圈最终变为湿地后将将释放大量的甲烷。 ⑵分析不同来源的甲烷气体——例如火灾、湿地等——的同位素特征。 15.错误:①博士酒驾罚造句 ②小六 ③酒驾 ④让检察官 ⑤处分缓起诉。 分别改为:①酒后驾车罚造句 ②小学六年级 ③酒后驾车 ④检察官 ⑤处以缓起诉 16.在闷热如煮的夏日思念起冬日飞舞的雪片,在冰河封冻的严冬思念盛夏亮晃晃的日光 17.童心如花,绽放着生命的力量;童心如诗,充满着快乐的创意。拥抱童心吧,留住它就永远留住了青春!

六、18.作文略

参考译文一

我给李贺写了一封信,勉励他去考进士。李贺在河南府举进士的考试中很有名气,同李贺争名的人就诋毁他,说李贺的父亲名叫晋肃,李贺还是以不参加进士考试的为好,勉励他去考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不加分辨,也应声附和,异口同声。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辩明这件事,您同李贺将获罪。”我回答说:“是的。”

律令上说:“名有两个字就不需要两个字都避讳。”解释者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这是说若说‘征’,就不说‘在’说‘在’不说‘征’。”律令上又说:“不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者说:“譬如‘禹’之与‘雨’之类就是。”现在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考进士科,是违反了两个字的名字不必两个字全避讳的礼法呢,还是违反了声音相近的字不避讳的礼法呢?父名晋肃,儿子不可以考进士,那么倘若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试问避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百姓的,不就是周公和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不避母亲双名中的单独一字,《春秋》中对人名相近不避讳的事例,也没有加以讥讽指责。周康王钊的孙子,谥号为昭王。曾参父亲的名叫曾皙,曾参就不避讳“昔”字。周代有个叫骐期的人,汉代有个叫杜度的人,象这样的名字让他们的儿子如何避讳呢?难道为了要避父名的近音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了吗?还是不避讳与父名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避讳汉武帝的名字,把“彻”改为“通”,但没有听说又讳车辙的辙字为别的什么字;讳吕后名雉,遇到“雉”字就改称为“#7@j”,然而没听说又因避讳把治理天下的“治”改作别的字。如今呈给皇帝的奏章和皇帝的诏书,也没听说避讳“浒”、“势”、“秉”、“机”几个字。只有宦官和宫女,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以为这样是犯忌的。士大夫的言论行动,究竟应该依照什么法度呢?总之,无论是考据经典、对照礼法,检核国家的法典,李贺的参加进士考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大凡服侍父母能象曾参那样,就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够象周公、孔子那样,也就可以算达到顶点了。如今的读书人,不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德行,而在避讳亲人名字的事件上一定要胜过曾参、周公、孔子,这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明事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过的,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参,而去向宦官、宫女看齐,那么,宦官宫女孝顺他们的亲人,比周公、孔子、曾参这些人还好吗?

参考译文二:

庄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我们鲁国有很多儒生,学习先生道术的人却很少。”庄子说:“鲁国连儒生也很少呢!”哀公说:“整个鲁国都穿着儒生的服装,你怎么说儒生少呢?”庄子说:“我听说:凡是真正的儒生,戴圆顶礼帽的,应该了解四时的交替;穿方头礼鞋的,应该懂得地形的变化;用五色丝绳穿佩玉玦的,应该办事坚决果断。不过,真正掌握了那道理的人,未必穿那种服装;而穿了那种服装的,却未必了解那道理。您(如果)坚持认为我说得不对,何不在全国发布命令说:‘没有掌握儒家的道理,却穿戴儒服的,一定判他的死罪。’这样,您就可以明白真相了。”

于是,哀公便发布了上述命令。五天以后,在鲁国竟没有敢穿儒服的了。只有一个男子汉,穿着儒服,立在哀公的宫门外。哀公立即召见他,用国家大事考问他,这人回答起来,入春,无穷无尽。庄子说:“这么大一个鲁国,却只有一个真正的儒生,可以号称儒生多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