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读书报告

从国人到艺术

——《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读书报告

从国人到艺术

——《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读书报告

记得原来看过一个名为《读书》的节目,是一档和大众一起分享好书的栏目,曾有一期名为生活的艺术,主要讲了两位大家的两部作品,一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还有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在节目中,主持人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细致地对比,各自持不同的意见,并阐释了自己的理由。之前,我也接触了这两本书,我个人认为,不能对它们进行比较,它们都是最优秀的著作,就是比较,也不会有明确的结论的。我就林语堂的作品来谈谈我的看法。而读林语堂的书,应该将他的《吾国与吾民》与《生活的艺术》结合起来来读,这样可能会理解得更加完整。

对于林语堂,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代国学大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豁达的语言,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视的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理想、生活进行了比较。《生活的艺术》作者则从自然、人情和各种享受(文化、旅行、生活、 1

生命、人生)等方面描写,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总而言之,两本书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处事哲学以及形成这种哲学的文化渊源。从而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人提供了一座桥梁。对于这两本经典,作者确实是立于客观的地位,无论是揭露中国的弊端,或是陈述其美妙之处,他总是扮演者一个陈述者的角色,但却不是一个呆板的信息传输者,他于传输的同时,将自己的思想、看法及见解融于其中,加上他独特的叙事方式,我们往往被他感染与吸引。读完他的书,我时常会产生怀疑,这是中国人吗?如若是中国人,怎么会这般的坦诚,信实而又好不偏执地论述其同胞?可细读其书,这分明是一个中国人写的,若他不是一个中国人,他怎会对中国有如此地了解呢?各方各面,他都无所保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读他的关于生活的享受,悠闲的重要之类往往会情不自禁地笑了;而读他的关于德行,社会和政治之类却有一股难言的痛楚涌上心头,让人欲罢不能,就像我们剥一个东西,认为最里面有好东西,所以我们拼命地去层层剥开,剥到最里面,却看到了一个面目憔悴,疲惫不堪的中国展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不知道你的心里是何滋味。在《吾国与吾民》中有一章节为“中国人之德行”,很透彻地描写了中国人的忍耐之精神“忍耐为中国人民之一大美德,无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驳之虞。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行。中国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无政府种种惨痛,远过于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颇有视此等痛苦为自然法则之意,即中国人所谓天意也。”由此可观之。

林语堂在以他的幽默诙谐吸引人的同时,却也为他的雄厚的文化 2

底蕴而震撼。两本书是对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深入解析。其实,对于探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我都非常敬重,因为中国文化受历史地理环境、社会政治结构、经济基础和发展历程的影响,变得其所包含的领域相当广,每个领域却又非常地深,没有渊博的知识,是很难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时至今日,她们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美国著名的书评家T.F.Opie对《吾国与吾民》的评价是这样的:“不管是了解古老的或是现代的中国,只要对一本《吾国与吾民》就足够了。”林语堂先生逝世快四十年了,这两本书出版也近百年了,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地变化,政治、经济、科技等,但无论这些怎样变化,中国人却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林语堂笔下的中国与中国人,与现在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作者的笔下,中国的文学生活、艺术生活乃至日常生活都具有了艺术气息,语言、诗歌、戏剧、散文以及小说都得到了作者细致而又深入的描写与评价,由此更能显示其大家气派。中国的文学艺术往往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界,作者以其高超的手笔将其展现在书中、墙上、建筑中,而读者也需要从字里行间,许多细微之处体会个中真意。作为一个作者,林语堂毫无疑问做到了,而且很出色,西方人从他的作品中了解中国人,身为一个中国人,更需要品读其作品来了解中国,因为现在的我们,身上具有的中国人的品质正在慢慢减少。

3

 

第二篇:读书报告4

《简爱》读书报告

《简?爱》是被许多读者所公认的,她的成功来自于她的性格。自尊自主、叛逆反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感情炽热、敢于追求真正的意义、完整的爱情,意志坚强。

这本书是一部带有作者自传性的作品。简?爱自小寄居在舅妈家里,她敢于反抗舅妈和表哥,她敢于指责冷酷的舅妈。后来,她被舅妈无情的送到?人间地狱?似的学校,在那里,她忍受了各种难以忍受的痛苦、耻辱与精神上的折磨。

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简爱是我们的榜样,她教会我们不论在什么年代,都应该学会独立,学会自尊、追求平等。简爱的一生也告诉我们先苦后甜的道理,她在学校里忍辱勤学,后来做了家庭教师,再后来与罗切斯特先生缔结连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个人只有先懂得苦,才会知道甜,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们听到过许多这样女子的故事。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女子必须听父母的安排,嫁入婆家,那时称之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后来在抗战时期,先进思想引导着中国女性追求平等、婚姻自主,不再受封建社会的迫害。另一方面,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这是简爱人格魅力的启示,也是给我们的启示。

简爱的长相很普通,也很平凡,可她成功了。她成功的来源是她的坚持不懈、自尊自强。我们也要像她一样,靠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克服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而不是整天只顾着自己的容貌,想着自己如何怎样装扮,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应该太看重金钱的利益,而忽略了爱。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应该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