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读后感

《工作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读后感

近期详读了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李贺的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所感慨。

首先,顾名思义,本文主要环绕工作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全文通过4个章节来介绍了工作评价定义和应用、因素计点法与海氏评价法的操作步骤与适用范围、工作评价新模型的开发以及工作评价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谈谈在本篇论文研究中,作者所研究出的成果和其中的创新之处。成果主要表现在,结合海氏评价法与因素计点法的优势特点对工作评价操作方法的理论开发。创新主要表现在,通过大量资料收集阅读研究总结,从理论层面最大化地结合海氏评价法和因素计点法的优点,模拟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工作评价模型。

最后,我想阐述我从这篇文章里学到的知识。

一、在阅读这篇论文之前,我没有认真详读过硕士学位论文,因为一直觉得看不懂甚至乏味。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我依然没有看懂全文,但是却在研究论文的时候看懂了作者的构文思路,清晰有条理有逻辑,层层深入,针对文章主旨,有浅谈有深入研究说明。我想,这个对我一年后的毕业论文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文章加深了我对工作评价方法的了解。工作评价方法的研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平时与工作评价方法的接触仅限于课本那为数不多的文字介绍,所以印象不深,此次的阅

读让我不仅了解了一些工作评价方法的基本知识,还较全面的了解了于全球于我国使用最普遍的海氏评价法和因素计点法两者的操作方法和差异比较。

三、本文让我看到,论文的意义在于面对问题找出新的解决办法。在找出新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阅读、归纳总结依次来研究原有的问题,写一篇好的、有意义的论文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们必须在研究思考后得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论文才有价值。

四、硕士学位论文比本科学位论文的要求高出许多,它们有更多实例的认证和数据的说明,也有更多知识的深入思考研究。今后,在完成自己论文时,我会尽量向这样的优秀论文靠拢,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篇: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必备的工作方法(读后感)

调查研究是领导者必备的工作方法

---读《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有感

近日重温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边读边对照自己作为一个部门管理者在工作作风、方式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行认真反思,不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犹如一声断喝,对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仔细领悟,深刻反思,《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善谈者未必善为”,中层领导是组织系列中的中坚力量,兼有领导者与下属的双重身份,在组织系列中处于“上挤下压”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如何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必须坚持调查研究,讲究领导艺术,准确把握这个单位、部门的实际情况,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某些教条的“方法”和某些固定的“经验”中脱离出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锤炼出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方法。主要体会有四点: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领导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要有相应的本领和实力。本领和实力的具体体现是:解决这个单位和部门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争取主动,注重实效,讲究艺术,注重策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点就是要开展调查研究。所谓问题,就是应有现象和实际现象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 1

情报,发现差距,确认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和症结所在。从而构成了解决问题的起点。发现不了问题就无法去解决问题;问题调查不清楚,就难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容易,同一事物,有人认为是问题,有人认为不是问题。坚持调查研究,正确地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的症结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才能会有“一朝分娩”式的迅速解决问题。

(二)调查研究—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的高明之处在于正确的决策和科学的拍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领导者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和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决策的科学性,是与领导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的数量、准确、全面成正比的,掌握的实际情况和信息量越多,情况越真实可靠,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先谋后事者成,先事后谋者败,对实际情况不调查不研究,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比别人高明,主观臆断,盲目拍板,结果工作就会越来越被动,群众威信就会越来越低,造成无所作为。

(三)调查研究—了解“下情”,吃透“上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有时常常习惯于机械地理解上级政策,简单照搬条文办事,同样政策下别人能办成事,而我们却难于办到,究其根源,就是不动脑筋,不深入实际调查,具体制定适合本单位、本部门的管理方法。作为部门领导既是领导又是部下,这种特殊身份需要我们运用调查研究这一工作技巧,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上情”与“下情”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政策用好用足,把自己的工作有创造性地开展起来。所谓“上情”,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头精神”,也包含领导精神;所谓“下情”,是指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其中包括 2

人员素质、职工情绪等具体问题。只有把“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融汇贯通,应对自如。把“上情”与“下情”结合起来就是要把普遍的东西具体化,搞好调查研究,搞清我们这个单位、部门按照上级的精神应当怎么办,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来,而不能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一般的东西典型化,要通过调查研究,把上级的精神形象化、典型化,多结合“下情”抓一些典型事情,总结好经验与模式,别把上级精神只停留在一般地传达贯彻上。

(四)调查研究—亲力亲为,对症下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一道理,我认为:工作中不能“人云亦云”,遇到问题要“多思考”,要亲力亲为主动深入基层和实际,注重调查,了解掌握大量真实情况,做到言之有理有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是很正常的事,要面对困难,正视问题,不要把自己封闭在办公室里,尽可能挤出时间走出去,与周围的人员多接触,多听、多看、多问、多思考、多分析,学会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初到一个单位任职,发现这个单位人心涣散,面对涣散的局面,要多看少动,不要只从表面现象或枝节上应付,急于制定一些不成熟的解决措施,最好的方法是静观其变,认真分析,选准突破口,为深入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调研的过程中,要俯下身子,深入到下属当中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组织问卷调研,进行走访、谈心与思想交流,了解涣散的真正原因,抓住主要问题,在较低的时间内制定措施,完善规章制度,把问题解决掉。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