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葛亮人生十大败笔》有感

读《诸葛亮人生十大败笔》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羽扇纶巾,镇定自若。诸葛亮留给后人的,好像都是儒雅的风度,甚至是智慧的象征。当我读了这本书后,使我心目中诸葛亮的形象黯然失色了很多。作者以事实为依据接连列举出了诸葛亮人生中的十大败笔。语言之流畅,视角之独特,思路之清晰都让我很折服。

然后有了很多的感慨、感叹。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当成了犯错后为自己开脱的借口。越来越多的人在曲解着这句话的含义。殊不知后面还有一句呢。他们在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无知无畏的一意孤行着,浑然不知自己的“过”在哪里。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不值得可怜的。这样的人终将会被人们遗忘甚至被历史唾弃!你是这样的人吗?反思一下自己吧。如果不是虚怀若谷,有谁肯指出你的“过”在哪里呢?如果过而不能改,谁还肯一而再,再而三的浪费口舌呢?人,都喜欢被赞美这无可非议。但是有谁时常反省自己呢?我有吗?你有吗?这就是人和圣贤之间差距。人们啊,不要再麻痹自己了。勇敢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会被世人尊重。因为“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2、 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只顾自己。

学过历史的人们都知道,今天发生的事情都是历史的重演。然而却还有那么多无知的人们在无畏的重复着历史。一个集团内部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是不健康的集团。是必将灭亡的集团。诸葛亮一生充满智慧,几曾何时不也营造过这样的集体吗?一团和气的表象下,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龌龊心理。弥漫着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自顾气息。而真正的成功者,是具备接受批评的心胸和勇气的。一团和气下,一代勇将魏延死于造反之名。一团和气之下,李严被“内耗”掉了。表面的一团和气也让蜀吴联盟最终土崩瓦解。我们再纵观历朝历代的开明盛世吧,是不是都有忠君力谏的良臣贤士呢?是不是都有广开言路的贤明之风呢?往过今来,和而不同者兴,同而不和者衰。

3、 羡慕诸葛亮能遇到明主。

诸葛亮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得到了老板高度的信任,并委以重任。然而历史上又有多少贤达能人无用武之地呢?他们才华横溢,却终身穷困潦倒,抑郁而终。也许他们太过清高不能委身低就,也许他们也不屑溜须拍马。但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扼杀他们的凶手。君不明,则臣不贤。臣不贤,则风不正。风不正,则良仕难容也。国无良士,则终将衰矣。痛乎哀哉!!!

4、 耐住寂寞,享受生活。

人生的终点,我觉着就是家庭。诸葛亮虽然流芳万世。但是他一生奔波劳累,无暇安享清福。真想知道他是否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还是陶渊明同学这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让人神往啊。在繁华的现实生活里,又有谁能放下这浮华的纷争,洒脱的为自己而活呢?争名夺利,便无名无利。人,应该赶快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第二篇:读《人生》有感

伴随着滚滚闷雷, 主人公高加林跃上了首页。由此,他人生短时间内的大起大落即将震撼我的心灵。正是由于他在人生中的选择,让他站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也是他的抉择,使他在跌入谷底的时候,摔得遍体鳞伤。

高加林被迫告别了那承载着他梦想的讲台,命运让一个农村小伙只能选择去面对土地。正当他以报复性的心理对待他的生活和身体的时候,巧珍,这个催人泪下的人物适时地走进了他的生命,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于是他接受了每天面对黄土的生活。因为在那片土地上,已经有了他的心理寄托。巧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善解人意的心,让他如此的依恋。那一刻,他的世界里只有她,而她的世界里也只有了他。所以他们才敢在父老乡亲的非议中骑上自行车,无所顾忌地前行。走他们以为一直会这样幸福下去的路。

偶然的机会,让这个慢慢适应了土地的小伙成为了县广播局的一名通讯员。从农民一下变成记者,变化来得如此之快。让人始料不及。他顾及到巧珍,巧珍却是主动让他走上了那条路。只是在分别时让他“心里只惦记着她一个人”。他的才华在新的工作中得到了无尽的施展。以至于初中同学黄亚萍对他的爱来得如此猛烈。巧珍对他的爱毋庸置疑,但是他们不能一起谈世界局势,不可能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都要归咎于巧珍那不称职的生意父亲没有让她上过一天学堂。而黄亚萍能用具体的数字来跟他阐述能源危机的可俱,能用先进的思想来跟他交流,这是多么难得的共同语言。当巧珍流着泪跟他说“不拖累他”时,能感受到巧珍的爱是多么的朴实却又如此的伟大。

《人生》是看的路遥的第二部小说,感觉跟《平凡的世界》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主人公都是有着踏实肯干的精神和开阔的眼界及思想,就像农村和城市的结合。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所以能那么拼命地去闯天地。这样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惨烈的。一直以为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从这篇文章中发现,这样或许成功了,但却把自己的根给丢了,对于这样的成功,我不知道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因为我不知道在这些事上,道德的倾向到底是偏向哪边。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对孙少平是充满了敬佩,在《人生》中,刚开始我对高加林也是这样的情节。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不过我并不是带着批判性的色彩看完。相反我很理解高加林所做的那些选择,也能想象到他是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才做出的这些决定。他在特定的阶段选择了最合适的,这正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人生负责。只是人生的道路没有朝他想象的方向发展。这些是客观因素造成,不是他主观因素能够决定。只能说在人生道路中的选择有一定的风险性,谁也不知道当时是否正确。所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跌宕起伏。就像一条正弦波。而不是一个直流电路的波形图。既然是正弦波,那么在峰顶的时候就要做好跌下的准备,而在谷底的时候,也要看到头上那不会永远落下的太阳。相信在下一个周期,它还是会给我们带来另一个辉煌。

虽然路遥的小说不是爱情小说,但是这条线却会贯穿全文,引起读者的深思。读到巧珍对高加林的那些表达爱的方式时,我是彻底的被感动了,有一部分是因为她。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我的她。我觉得她对我不比巧珍对高加林差,甚至还要好很多。当读到因为高加林自己的原因失去了巧珍后,我又觉得很遗憾,同时也庆幸。遗憾他们没能在一起开始他们以前幻想过的美好生活,庆幸我也许有那样的机会。看到了巧珍的好,就会联想到她的。看到了高加林错误的决定,就会想到自己要珍惜谁。

金子一般的巧珍,金子一般的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