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拼爹时代,这样的爹才值得拼

——读《傅雷家书》有感

读完《傅雷家书》一书,心中无限感慨,一方面对傅雷这样一位刚直不阿、孜孜不倦、真诚善良的艺术大师深感钦佩,另一方面,被傅雷这样浓烈、挚热的爱子之情所感动。读罢傅雷遗书,感伤之情不免涌上心头,这样一位可敬的文学艺术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一位伟大的父亲,在十年浩劫中,含冤愤然离世,是祖国的损失,是人民的损失。

《傅雷家书》包含傅雷写给傅聪的一百二十五封中文信和两封写给傅敏的信,以及十四封写给杰维茨基教授的信,一封遗书,还有一封朱梅馥(傅雷之妻)写给傅聪的信。最早的一封写于19xx年1月18日,最晚的一封写于19xx年6月3日,12年的时间跨度,无一不展示了父亲对身在异国的儿子的思念与牵挂,长者对年轻人生活和艺术上的谆谆教导。字里行间透露出理性的思考、冷静的分析、赤诚的热爱和深深的思念,实在不能不让人为傅雷渊博的学识、挚热的情感所折服。再看看当今的社会,这个“拼爹”时代,越发能感受到这位父亲的可爱与可敬。对比之下,这样的爹才值得拼,要是多一些这样的爹,这社会会何等的和谐与繁荣,祖国的事业会发展的多么稳健有力!

单就音乐的角度来看《傅雷家书》,这本书可以说是音乐评论的大作,傅雷结合自身的生活感悟,对翻译作品的学习以及多年来对国内外音乐趋势的关注,在本书中对贝多芬、萧邦和莫扎特分析得很精辟恰当。尤其是在19xx年2月1日的那封信中,他随信寄上了长达18页的音乐笔记,主要是关于莫扎特和舒伯特的,这18页的音乐笔记不是随性而为,而是根据他认真考证、研究之后的结果,点评到位深刻。他一直嘱咐傅聪要多多讲讲国外音乐发展的新趋势,以便借鉴经验,发展国内音乐事业。他还强调音乐的流动性强,而一位真正的音乐家不仅要吸收音乐的精华,还要从书画、建筑、雕塑等有形艺术中寻找灵感。他不希望傅聪成为一个音乐匠或者钢琴匠,而是融合多门艺术,为音乐开拓思路,品味更深层次的音乐魅力。傅雷对待音乐的态度是一丝不苟的,又是不拘泥于名家大师的观点的,而是独立思考,审慎地怀疑与批判,在肯定儿子的音乐成绩的同时,又为儿子量身定做可练习的种种曲目。傅聪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一方面靠自己的音乐天赋,但是傅雷对音乐的严谨态度及科学客观的培养方法,无疑是傅聪成为音乐艺术家的重要支柱。

除音乐外,《傅雷家书》中流露在字里行间的还是父亲对儿子的浓浓爱意。从最初对儿子初出国门的叮嘱到对儿子音乐事业上的引导和劝告,对儿子身心健康的一遍遍嘱咐,再到对儿媳的培养及孙子的关怀,傅雷每一封家书都可谓苦口婆心,每一个字都希望儿子身心健康,希望儿子知恩图报,报答祖国和人民对他的厚爱。

傅雷非常关注儿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我多担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绸缪,切勿到后来悔之莫及”(19xx年10月5日深夜)诸如此类的话几乎在每一封信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傅雷自觉身体不佳,工作吃力之后,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儿子要劳逸结合,彻底的放松。他体谅儿子工作忙,时间紧,不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时间安排劳逸情况告知儿子,望他再三考量。他的态度极其诚恳,是父子间少有的平等与真诚。傅雷对儿媳如亲生女儿一样栽培(傅雷一般写两封信,一封中文信给儿子,一封英文或法文给儿媳),在生活上

引导她,让她慢慢懂得如何管理家务,如何与儿子相处,如何安排婚后的生活。在艺术上帮她慢慢成长,为她制定阅读书目,交流读后感,寄去国画、书法以慢慢感染她。给孙子孙女起名一事上详细解释,以减少儿子儿媳之间的民族气质带来的问题,足以见父亲的耐心。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浓烈的父爱,不期望有什么回报,儿子的一封短信便可以使他又高兴又激动。傅聪和弥拉的信,傅雷夫妇不止看上一遍两遍,而是每隔几小时他们便会仔细阅读一遍,直到下一封信寄来。在看信期间,或与儿子神游各文化圣地,或深深理解儿子的苦闷与彷徨。如果傅聪长时间不来信,傅雷一方面体谅儿子时间紧,抽不出时间,另一方面又焦急地盼望着哪怕是一封短信以获得安慰,就在这种矛盾中,父爱之深体现的淋漓尽致!

傅雷确是一位优秀的父亲,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谦逊的学者,在一百多封家书中,尤其是在19xx年之后的书信中,可以看到傅雷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常在信中提到目力、体力、脑力大不如从前,常常腰酸,不能久坐,翻译写信时往往双目泪流不止,两眼昏花,头疼不已。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八九小时以上,另外还要读书、写信,努力使自己不落时代之步伐。作为一名从五四运动时期过来的知识分子,他怀有很强的怀疑精神,再加上正直、善良的天性,他对祖国建设时期的弊端问题直言不讳,大胆揭露,可时代变化,让他徒增忧愁与惆怅,“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忧国忧民,为国为民,大脑不肯休息片刻,为祖国的艺术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傅雷本人有极强的自我批判精神,对翻译作品一遍两遍的修订,尽管如此兢兢业业,他还是对自己原来的翻译作品不满意,无奈受脑力与精力的限制,苦闷于无法再超越。他自身散发的追求完美和严谨的做学态度,值得我们一生学习。傅雷又说:“我们固有两种人生观:一种是四大皆空的看法,一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傅雷不管是在音乐还是在文学的道路上,都谦虚谨慎地学习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执着追求着,这就是一代大师的风范。

相比之下,今天的拼爹时代,拼的是钱,拼的是权,傅雷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不用去拼,自身散发着无限的光芒让后人去学习,单单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讲,他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钢琴家儿子,这是做父亲的成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比起那些有钱有权的爹们和仗着爹有钱有权的二代们,这样的一位父亲才是骄傲,才值得拼和炫耀,值得学习。

 

第二篇:《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xx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孩子培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一、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

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四、 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

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五、 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谑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六、 总结 傅雷形象

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像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曾经看过刘庸老师写的《肯定自己》,也是对儿子的告戒,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刘庸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两本书表现的都是对儿子的疼爱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们本质上却有不同的地方。《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是怎样把握自己的心态,怎样把自己的学业、事业发展完善,而《肯定自己》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开放的思想,以及独立的观念。接触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就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欢傅老师对儿子情感的宣泄,与刘庸相比,傅雷明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强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于不顾,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我想,我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学习,回报他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