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鉴于本书写的比较高深,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读本书时略感艰难,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关于本书的一些读后感,其中会包含比较多作者所提到过的东西。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并且说明了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拱了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提出的基本轮廓,让我们相信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做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问题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在剖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后,先为我们论述了交易成本的性质,然后在研究合同示意图中交代了哪些方式能替代经济组织起作用,即垄断式合同,还有效率式合同,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之后作者又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合同的那些方式的关系,概括的介绍了合同入门知识,考察了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简略地说明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即对市场的纵向限制、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放松管制,然后进行总结。

其中,关于价格歧视,我想发表下看法。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 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它可以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有效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无剩余生产力。二级价格歧视可以看成是一种数量歧视,它主要是强调达到一定数量后的歧视,这在商场超市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接近消费者生活的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一种需求弹性的歧视,它强调由于细分市场的各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我们在分析价格歧视可能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歧视的优势,价格歧视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也是一些企业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但是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影响服务质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当我们发现价格歧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时,政府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强制性的法律来打压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来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只要企业采取价格歧视不削弱竞争,不损害社会福利,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法律就应允许其存在。

在本书的剩余部分中,作者大幅的论述了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的优劣的基础上,得出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交易由大数目条件向小数目条件转变而产生的双边依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从而获得内部组织的如下优势:改善激励、增强控制手段以及保证信息流程的畅通。在这篇论文里,威廉姆森着重从市场失效因素入手,分别结合谈判环境和企业的结构优势,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首先,他考察了静态市场,为全文以后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静态市场条件下,当存在双边垄断或双边寡头垄断的情况时,为避免在交易的价格条件方面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实现纵向一体化使这种交易内部化,二是订立永久性的契约。此时,可以发生纵向一体化,但是并非必然出现的结果。

接着他一步步放松其假设,进行越来越合乎现实的推演。第一,由于存在契约的不完备性,对交易关系的不同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1)订立永久契约会陷入两难困境:在所订立的契约不够详尽的情况下,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为了对自己有利,会对有关条款采取机会主义的解释方式;巨细无遗地订约即使并非不可能,成本也是高昂的。这两方面都将使适应性、连续性的决策过程受到扭曲。(2)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所需的最优投资方式是订立长期契约,而这

与最优的连续性调整过程相互冲突;二是这将受到“买进”策略的威胁,最初中标者所具有的先行者优势将使后期的契约调整过程失去竞争性。(3)实行纵向一体化则会使有效率的投资与有效率的连续性决策二者之间的冲突得以避免,使各方利益协调一致,并可运用富有效率的决策程序。第二,可能存在着策略性虚假陈述风险,既存在事前的不确定性,也存在着事后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化显示出两个优势:企业事后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的途径具有优势;企业可以运用的控制机制具有选择性。此时,实行纵向一体化的肯定性理由有:(1)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威廉姆森以最终成本和绩效受不确定性影响的协约问题为例,分析了不同契约安排的利弊。固定价格契约使风险由供方承担,但买方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成本加成契约使风险由买方承担,但这会削弱供方的激励,并且买方难以监督,不易进行投入评估。实行内部化,采取内部采购的成本型契约,使买方承担风险,而且易于进行投入监督。(2)有助于避免因缺少低成本的衡量标准所引起的高额归因费用。除了财产权利的归属之外,外部性造成了归因成本和收益的会计成本,而阻碍精确计量的高额费用带来了交易中的模糊化。而内部化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纷争。(3)有利于恢复有效率的要素组合,从而降低总成本。垄断性的供给价格导致装配者进行替代,由此出现无效率的要素比例并带来福利损失。改变这种状态,消除可变比例扭曲,这就为一体化带来了激励。

另外,一体化可以使企业实现信息交换经济。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信息阻塞,外界无法了解一名企业家的履约能力,不能接受与他订立长期契约关系,因而实行一体化。(2)由于策略性虚假陈述,契约性分享受到信息方面的限制,而采取共同所有权可借一体化实现观察经济。(3)在连续的生产阶段之间有着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且经常出现不可预见的需要进行调整的时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做出协调的反应,保持预期的一致性,宜采用纵向一体化。而长期契约和短期契约均受到限制,难以奏效。受制度规则的影响,纵向一体化可以实现谈判成本的节约。(1)就纯粹经济性的制度调整而言,因对财产权利的具体界定存在缺陷而实行的纵向一体化,可以协调原本存在分歧的利益,消除财产权利未加界定或规定不当时导致的谈判成本。(2)就其他的制度调整而言,由于风险厌恶程度和初始资产状况的差异而形成的风险承担职能的专业化,会带来企业与市场的结构效应。

最后,一体化可以进一步加强垄断。(1)一体化可以有效地充当实现价格歧视的手段。(2)进入壁垒效应。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可能阻止进入。

应该说交易成本经济学为企业纵向一体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和适当的分析方法,从而可以使企业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基础之上。但是人的机会主义假设如果不是完全错误的,至少也是太消极了,它对企业中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显然是不利的。

之后作者还论述了公司治理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的合理与否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促进企业的股权结构合理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决定企业运作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条件,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者-公司之间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委托代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委托代理制度,减少委托代理层次,简化委托代理程度,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立,使得企业的经理人员有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薪酬设计,使得经理人员的薪酬的一大部分与企业的收入相挂钩,与市场相挂钩,使得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与企业的长远价值相联系。通过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强化其监督职能,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这样,当经理人员和企业的目标一致时,就可以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绩效的基本手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不同利益主体各自权益相互协调的结果。企业本身所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治理结构主体之间也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单纯追求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忽视其他利益主体的权益,最终将影响企业业绩和可持续发展。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共同治理结构强调现代企业只有通过为利益相关者服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只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合理的满足,才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股东的财富也才能增加;而企业价值实现了最大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则都能有所增加。这样,公司财务管理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

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反之,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无论设计如何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既定效果。所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在文末还考察了政府管制的问题。政府管制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凭借其法定的权利对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所施加的某种限制和约束,其宗旨是为市场运行及企业行为建立相应的规则,

以弥补市场失灵,确保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它与旨在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宏观经济调控一起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两种主要方式。就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政府管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依法管制,也即通常所说的依法行政。但这里的“法”必须是合理的法,是所有利益相关集团都接受的法。否则依法行政或依法管制就成为少数强势利益集团侵害弱势利益集团的“合法”工具。通过普通法、国有化和宏观调控干预经济的活动基本上可以归为政府的宏观行为,反托拉斯和管制属于政府的微观行为。因此,总的来说政府干预从经济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不管对于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来说,适当的政府管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整体来说,市场有其自身的体制和规律,并不需要政府进行过多的干预,否则只会阻碍经济的运行。

作者最后总结,交易成本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摩擦力,广泛存在于经济过程中。具体来说,交易成本可以区分为“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包括“草拟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得以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另外,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充分地估计,详细界定交易双方各自的权益和责任,并对解决冲突的程序予以规定。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包括:“不适应成本”,即一旦双方的合作偏离了合同规定的方向,造成交易双方互不适应带来的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即针对违约现象,双方进行交涉所付出的成本;“启动及运转成本”,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所需的成本;“保证成本”,即为了确保合同规定得以兑现所需的成本。显然,交易成本的外延远远不止这些。所以交易成本的核算非常复杂,作者指出,交易成本经济学采取比较制度研究方法,“只要比较出哪个大、哪个小即可,不一定非要算出具体数值来”。

由于经济组织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约交易成本,所以一旦出现违约现象,交易主体选择解决冲突的方式依然是立足于节约交易成本。对于经济组织而言,法庭作为正式的裁判机构,可以维持基本的公正,但往往效率太低,耗时太久,成本太高。因此,作者反对“法律中心论”,指出现实中交易主体往往采取私下仲裁的方式解决冲突,这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更符合“节约交易成本”的目标。

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公司、工会、资本市场、劳动市场、消费者协会等。作者认为,可以将所有的经济组织均视作“契约”,因此,“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不同的经济组织立足于不同的契约形式,通过分析种种不同的契约,不同经济组织的适用条件、交易成本即可确定。

纵观全文,经济制度是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由于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目前资本主义国家都很发达,是因为资本主义靠侵略和掠夺其它国家发展起来的,说白了就是用其它国家的钱和物发展自己的国家。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讲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占有他人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2.劳动力商品。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2)要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第二,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一无所有。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同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所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独特的使用价值,是它在使用中能创造出新价值,并且是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已属于资本家,他们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劳动,劳动力也表现为资本的力; 第二,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也归资本家所有。

(3)从社会本质方面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使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成过程)。资本家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后,就使两者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同时转移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其大于劳

动力价值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大于劳动力价值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4.资本的属性。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作为发达商品经济的范畴,具有二重属性:生产力的属性和生产关系的属性。 资本的生产力属性是指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 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是指资本具有社会属性,是体现在物上的一种社会关系。

5.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引起的。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而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的条件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此外,个别企业可以采用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来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各个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力。

(4)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各个资本主义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在各个资本主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普遍获得的.

6.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企业凭借其对资本的占有和在生产、流通领域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超过的高额利润。它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平均利润。按等量资本获得的等量利润。第二,额外利润。以垄断低价购买生产资料而获得的。第三,一般超额利润。是由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垄断而稳定获得的。第四,垄断超额利润。是以垄断高价销售产品而获得的。

(2)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得的。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标规定的价格,它是成本价格与垄断利润之和。

垄断利润的形成,表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情况下进行再分配。

7.借贷资本与利息、利息率。

(1)借贷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息资本,它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借贷资本是商品化的资本。 第二,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第三,借贷资本是最具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3)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其本质是剩余价值,体现的是借贷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4)利息率是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资本量之间的比例。

(5)利息率变动是有界限的。利息率变动的最高界限是不能等于平均利润率,最低界限是不能等于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利息率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取决于利润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息率与利润率成同方向变动。 第二,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息率下降。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和改善,可以说是现在优秀的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在不断的完善中,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成长.就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说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当代生产力最好的方式,这也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现在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将更完善,而最后将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转变,我充满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