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下面就“生活即教育”来谈谈我的体会。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第二篇: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

泉港涂岭中心小学 吴铭杰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他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中国教育血液的重要成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更是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生活即教育” “创造的教育”“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独特教育思想.

一、陶先生的文章是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二、陶先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1、“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什么是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 1

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

2、“教学做合一”。陶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

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

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

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将现成的解

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

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

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

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这就很好的体现了教为主体,学为主导的现代

教育理念。同时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

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3、“创造的教育”。这与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出一辙,教师们不能教死书,死教书,,学生们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创造,要在用脑的同时,要用手去实验,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陶先生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小时候就干起。不要束缚他们,使他们回复行动的本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去寻找知识,解决困难,来完成中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创造。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