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那些事(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2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派

首先就是达尔文。进化论不用说了,有趣的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达尔文也曾详细研究过自己的孩子,并以此作为检验进化论的证据,为此他养了10个孩子,当然包括领养的。这是最早对人类发展的系统研究。

发展心理学最主要是三个学派。第一就是鼎鼎大名的弗洛伊德性心理理论。不用细说大家也知道,这个理论就是将一切都和人的性欲联系在一起,因此心理发展也就变成了心理性欲发展,我们常说的口腔期就变成了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他的理论最有用的提示是,只有当一个时期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育儿书籍都提倡让如果宝宝1岁前吃手和任何他抓到的东西,都要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不加以阻止,因为这样他才能顺利的度过这个时期,而不会留下吃手的毛病。

第二派叫学习理论,发明者叫华生,不过和福尔摩斯没啥关系。这一理论的来源就是著名的条件反射,简单的概括这个学派,就是一个人是后天学习造就的。这个同志为了证明条件反射的广泛性,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他让小宝宝先喜欢上毛茸茸的小白鼠,然后每次小白鼠一出现就放巨大的噪音,数次之后导致小宝宝一看见小白鼠,或者其他白色毛茸茸的东西就会非常害怕。这个学派对我们最有用的贡献,我觉得就是阐述了这么一个道理:孩子的行为模式会因为得到的反映而强化。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刚刚学会说话的小朋友,突然说脏话,家长往往觉的好玩而大笑,一旦小朋友把脏话和笑联系起来,就会不断的说来逗你笑,而形成了说脏话的习惯。当然实际上人家的理论复杂的多,还要分正强化、负强化,消退等等,很复杂,但是这部分内容对我们怎么应对孩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很有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看看。

第三派是目前最被广泛接收并称为各大育儿理论基础的认知理论,创始者叫皮亚杰。蒙台梭利、西尔斯、斯波克等育儿理论基本上都以此为理论基础。简单说,这派的和心理论就是,所有的宝贝,无分种族、地域、阶层,他们的发展顺序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就会有相仿的技能,也会犯相仿的错,举个例子就是1岁以内的小朋友绝大多数都以为镜子里的是另外一个小朋友。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对宝贝们进行检查,看他体能、智力等等发展是否正常的理论基础。这个学派也是这本书最常用到的,就不细说了,因为后面的内容都与它息息相关。

(二)婴幼儿时期趣闻

详细说这本书的内容,估计大家看的要睡着,因为理论的东西多,数据什么的对我们带孩子也没什么帮助。我就把我自己看的时候觉得有趣的有用的一些东西罗列罗列,供大家参考吧。

先说一件和胎教、早教有关的事。那就是“莫札特效应”。这个效应的出现源自一个斯坦福

的研究,是说大学生在听莫札特音乐之后智力测验有短暂提高,但是却没有任何研究发现了这些音乐对婴幼儿有同样的作用,但即便如此主流媒体还是一厢情愿的扭曲着事实,而演变成了现在这样,胎教、早教都要听古典音乐的局面。实际上,音乐对胎教而言最重要的是妈妈听了心情愉快,所以大家不用再逼迫自己去听莫札特或者其他古典音乐了,如果一种音乐不能带给你享受和快乐,那它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

2岁之前的小朋友认知能力的发展,这本书中主要采纳皮亚杰的观点,分成了0-1月,1-4月,4-8月,8-12月,12-18月,18-24月几个阶段,详细的理论描述我就不说了,只说说他所介绍的不同阶段的主要能力都有哪些。第一阶段大多是一些本能的反射,比如吮吸。第二阶段以简单重复为主,比如抓,寻找声音,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塞等等。第三阶段开始了解一些简单的外部联系行为,比如他的一些动作引发了妈妈的笑,他就会重复做,但是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行为。第四阶段开始真正理解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他已经会有目的的做一件事,比如移开一个玩具去拿另一个他想要的。第五个阶段就开始自己探索因果关系了,比如做一些动作看会不会引起妈妈的注意,或者砸一个东西看不会出声等等。第六个阶段开始操纵思维符号,开始了初步的抽象思维,宝宝会先想好办法再去做事,而不是直接去尝试。

一些有趣的事实:据研究发现,2个月之前的孩子,看人脸主要看脸的边缘,也就是说主要看你的发际和下巴。如果你遮住了自己的发际,就会造成新生儿辨别的困难,差不多要到4个月左右,这种影响才能彻底消失,因为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学会观察脸的内部特征,比如眼睛。所以,新妈妈们可要注意啦,不能随便改变发型哦!

8-12个月的宝宝才明白客体的永久性,也就是说他看不见的东西也是存在的,玩具被收起来了,而不是消失了。也是这么大的宝宝开始可以模仿别人的动作,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教他挥手byebye就比较容易了。当然也有新的研究表明,宝宝这些能力可能出现的更早。可我宁愿觉得那是因为人越来越聪明了!

关于语言的发展,研究发现,2-3岁的小朋友在听到母亲重复自己说的话时(他说不完整的或语法有问题的句子,妈妈重复时说正确的),对准确语法形式的模仿,是在正常说话中使用正确语法形式时的2-3倍。也就是说当你想要交给宝宝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应该在他说了一句话之后,用正确的表达方式重复一遍,这要比直接教他效果好很多。

关于说话的时间节点这本书提出的是,8个月开始储存单个单词,9-10个月开始用手势沟通,12-16个月会用简单的词配合手势表达。16-24个月是命名爆炸期,这个阶段小朋友们会不断的问这是什么,它叫什么,因为他们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名字,是语言学习的超速时期。两岁左右开始会句子。

关于2岁前依恋行为,这本书认为分为四个阶段:0-3个月,对与他接触的每个人都会有

一些交流行为;3-6个月,开始关注那些与他长时间在一起的人;6-24个月,出现真正的依恋,称为安全基地行为,只认可主要的看护人,大多数的认生行为从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主要看护人要在视线可及范围之内。2岁以后叫内部模式阶段,就是说这种依恋变成了内心情感。这本书也强调了2岁以前依恋关系的安全稳固对宝宝一生的人格发育、与其他人的交往以及以后的家庭关系等等都有无可逆转的持续性的影响,这也是西尔斯等提出亲密育儿法的理论基础。只有在这段时间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长大之后才会发展出完善的人格,内心才会强大。所以爸爸妈们不要觉得1,2岁的孩子不记事,无所谓,实际上这段时间反而是对父母要求最高的时候,在他身边,给他充分的爱护,才能为他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童年早期的那些事

童年早期是指2-6岁。

首先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童年早期是治疗斜视、弱视的黄金时期,10岁之后立体视觉就不再形成。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记得小的时候要对他做视力检查。现在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检查视力了,神奇啊。

这个时期还是小肌肉动作发育的重要时期,比如握笔、用剪刀等等,但是这些动作要到8岁左右才能达到熟练。之前多让孩子玩玩做泥人、串珠子之类的手工活动,有利于以后握笔写字技能的培养。所以亲子课、早教班什么的,多参加参加艺术课还是有用的。

关于画画,2岁之前只会一些线条,3岁左右进入形状期,4岁左右进入图形期,就是真正的画了。所以培养小艺术家也不要操之过急,4,5岁再开始也不晚。

关于说话,童年早期是语法爆发期,不同于前面说到的命名爆发,这个时期宝宝们开始说句子,句子越来越长,而且越来越完整。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该书认为学龄前语音意识的积累会非常有助于上学之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所谓语音意识,是指宝宝对特定语言获得的声音模式的灵敏度。培养语音意识的方法就是文字游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念童谣,积累的语音意识越多,上学之后阅读速度就可能越快。所以,妈妈们要多给宝宝念儿歌啊!

关于这个时期的外部教育,这本书对目前主流的两种教学模式分别进行了说明,也就是现在著名的蒙台梭利教学体系,主要是支持儿童通过身体、认知、社会情绪发展的自然进程。另一种就是我们国家最常见的学术方式。事实上,这本书认为两种方式各有优劣,互相补充。所以上着幼儿园学着知识,再上个蒙台梭利类的早教班,可能结合起来挺不错。

而关于家庭教育,推荐的是“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说当遇到小朋友不愿意做的而应该做的事情时,父母会坚持他们的要求,但是又不是试图控制孩子。通常是通过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同时对孩子的个人需求给予充分的考虑,也就是说制定规则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情况,同时在规则范围内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们认为这种家庭的培养的孩子自信、独立、讲道理、乐于助人。

在性格方面,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建立类别自我的意识,也就是说宝宝要开始给自己归类了,比如我是一个男孩,我是这群小朋友中间的一员等等,并且开始意识到一些社会角色的意义,从而开始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有趣的是大概从1岁开始小朋友们就开始有了移情的出现,比如别的小朋友受伤了,他会伤心,甚至叫自己的妈妈去安慰小朋友。而发展到两岁以后就

开始能够体会别人的情感,并作出相对的回应。

而在开始具备同情心的同时,2-4岁的子是身体攻击最高峰时期,之后开始下降。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时期的小朋友语言能力有限,但是行动上已经有很强的能力。攻击行为的出现往往是受挫的后果,也就是说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抢不到玩具等等。所以看到这个时期的小朋友有肢体上的冲突,不要太担心,觉得有暴力倾向。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分析原因,帮助他正确应对挫败,而不是通过暴力的方式发泄。这里,还特别强调了榜样的作用,研究发现,经常受体罚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暴力倾向。所以体罚一定要慎重。

关于之后的阶段,童年后期和青春期,我觉得来这里的大多数应该还不到这个年纪,而且我自己也还不是特别关注,所以就不多说了,大家有兴趣自己看吧。而且这段时间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之后,越来越觉得我们的一句老话非常准确“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尤其是三岁之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时期,不管是情商还是智商,都已经奠定了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逆的基础。所以希望看到这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尽力在三岁之前投入心力,给他一个幸福、健康的童年,那么之后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叛逆之类的问题。

 

第二篇:孩子成长那些事(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1

《发展心理学-孩子的成长》是一本美国的心理学教科书,比西尔斯之类的育儿书要专业学术一些,但是和我们的教科书比起来又生动有趣很多。书中按照胎儿、婴幼儿、童年早期、童年中期、青春期的时间顺序,以故事的方式叙述孩子各阶段身体、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以及孩子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个人与外界之间的互动,综合皮亚杰、埃里克森等人的阶段发展观,以案例的形式探讨各年龄段孩子成长的特点,并结合专家及相关机构的科学研究方法给出积极的建议。

这本书是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推荐的,在美国是心理学专业的用书之一。读头几页的感觉就是数据多,专业术语多,引用文献多,十足的专业书籍,尤其对于我这种从未染指心理学专业的人而言,的确会有一点畏难情绪,好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在休产假有时间,而且刚刚做妈妈,迫不及待的想要武装自己成为一个教育专家,所以硬着头皮坚持读,读过一两章熟悉了书中常用理论和语言习惯之后,后面就好读了很多。而且客观的说,作为一本专业书籍来说,的确算得上生动有趣的。

这本书涵盖的时间跨度是从胎儿到青春期,每个阶段探讨的问题也主要是从身体发育、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几个方面来讨论。从这个分类方法上就能看的出来,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会出现的情况,身体有什么成长变化,会学习怎么样的新本事,会有怎么样的心里活动和怎样的性格趋向。身体成长的变化大多数育儿书籍里面都会涉及,能够清楚的指导家长去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发育正常。但是后两个方面特别是人格发展这方面很多书籍中就比较欠缺,起码不全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对高低落差有认识(对距离的认知),知道爬到床边再往前会掉下去;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玩具藏起来了,不是没了(对物体客观存在的认知);什么时候开始知道镜子里的是自己而不是另一个人(对镜像的认知);什么时候开始有分离焦虑(安全基地的建立);什么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自私的表现(自我主权意识的出现)等等。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还真没意识到,照镜子知道里面是自己这个也是学习而得,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并不是天生就知道镜像原理的。

我举例子其实都集中在第一部分,就是讲婴幼儿的,因为这是我目前关注的重点,后面的部分虽然看了,但是远没有第一部分印象深刻,因为宝贝的每一天都在印证着书中某部分的内容,不用重读,就会不断的复习书中所讲的东西。

这本书还有一点我觉得很值得推荐,就是在书中不断涉及到了世面上常提及或未曾提及的育儿理论和学派,客观的分析了这些理论的优缺点。然后再去看这些理论的书,就能更加有鉴别力和判断力。

附目录:

第一部分 背景

第1章 基本概念和方法

1.1 人类发展导论

1.2 人类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

1.3 研究方法和设计

第2章 发展理论

2.1 精神分析理论

2.2 学习理论

2.3 认知理论

2.4 生物和生态学理论

2.5 理论比较

第3章 孕期发展与出生

3.1 受孕和基因

3.2 基因与染色体障碍

3.3 怀孕与产前发展

3.4 孕期发展出现的问题

3.5 分娩和新生儿

第二部分 婴幼儿

第4章 婴幼儿期身体发育与健康

4.1 身体变化

4.2 健康

4.3 婴儿死亡

4.4 感觉技能

4.5 知觉技能

第5章 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5.1 认知改变

5.2 学习、分类与记忆

5.3 语言的开始

5.4 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

5.5 跨文化语言的发展

5.6 婴儿期智力的测量

第6章 婴幼儿期社会性与人格的发展

6.1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6.2 依恋

6.3 人格、气质与自我概念

6.4 非父母照顾的影响

第三部分 童年早期

第7章 童年早期身体发育与健康

7.1 身体变化

7.2 健康与保健

7.3 非典型发展

第8章 童年早期认知发展

8.1 认知变化

8.2 语言变化

8.3 智力差异

8.4 童年早期教育

第9章 童年早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

9.1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9.2 人格和自我概念

9.3 性别发展

9.4 家庭关系和结构

9.5 同伴关系

第四部分 童年中期

第10章 童年中期的身体发育与健康 10.1 身体变化

10.2 健康和保健

10.3 非典型发展

第11章 童年中期的认知发展 11.1 认知变化

11.2 学校教育

11.3 特殊教育学校

第12章 童年中期的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12.1 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理论 12.2 自我概念

12.3 社会认知发展

12.4 学龄儿童的社交世界

12.5 家庭和同伴之外的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 青春期

第13章 青春期身体发育与健康 13.1 身体变化

13.2 青春期性特征

13.3 青春期的健康问题

13.4 非典型发展

第14章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14.1 皮亚杰的形式运算阶段 14.2 信息加工的发展

14.3 学校教育

14.4 进入工作环境

第15章 青春期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15.1 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的理论 15.2 自我概念

15.3 道德发展

15.4 社会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