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2. 通过阅读,掌握生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文章生动有趣的比喻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学会感受教师谆谆教诲,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体会浓浓的师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新颖的比喻和生动传神、富有诗意的语言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导入法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舒婷这个人?那么顾城,北岛呢?他们都是著名的当代诗人。那么舒婷的成名作是哪首诗?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诗人

成名作:《致橡树》 散文集《心烟》、《今夜你有好心情》 “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 舒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她的散文《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

捋(lu) 殷(yan) 嘞(lei) 撂(liao) 惴(zhui) 撮(cuo) 撵(nian) 纤(xian)

2. 齐读课文,标号小节号

三.深层解读,理解课文

1. 题目解读

正标题:在那颗星子下 “星子”就是“星星”;那么“那颗星子”指的是谁呢? 副标题:告诉了你们什么信息? 时间、文章的内容是叙述一件事

【知识卡片】p34 ”标题”

2.我们从标题中可以知道,文章是记叙了一件事情,那么是以怎样的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呢?

【知识回顾】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那么这篇文章是以 怎样的顺序呢?你的根据在哪里?

明确:倒叙。第二节“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知识卡片】p27 倒叙

3. 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线索是什么?也就是说本文是围绕哪一件事情展开的? 明确:英语考试

那么围绕着英语考试,前前后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当时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明确:考前看电影偶遇林老师(故作轻松) 临时抱佛脚,考第一得夸奖(趾高气扬) 重考得47(窘迫难堪) 成绩单上还是“优”(羞愧异常)

这就是本文的故事情节,可谓一波三折。

4. 人物形象分析

从哪些事情中看出怎样的人物性格?

我:贪玩 聪明 容易骄傲

预设:(1)考前看电影 (2)记性好 (3)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林老师: 关爱学生 理解又严格要求学生 有教育艺术(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预设:(1)

第14节 为什么要逐条重考?

第15节 实事求是

第16节 语重心长的教导我

5. 体悟情感

师:回到文章的标题,作者为什么把林老师比作一颗星星? 星星和老师有怎样的相似点? 提示:“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指引我前行(请照亮我前行)。”(结合文章最后一小节,将林老师比喻成 “永远闪烁在我记忆的银河中”的星星。)

相似点预设:平凡却闪耀、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明确:星星在夜空中是平凡的,林老师虽然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却像一颗星星,闪烁着晶莹魅力的光芒。在我心浮气躁的时候,林老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我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又像黑夜里的星星一样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面对我这样一个调皮、贪玩的学生,林老师没有对我瞪眼,而是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林老师犹如一颗星星一样照亮了我的“心灵”,指引着我走出学习的“误区”,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林老师对我影响巨大。

师:那么这表达了“我”对林老师怎样的情感呢?(结合最后一句“哦,我的林老师。”) 明确:表达了“我”对林老师的感恩、崇敬、爱戴、想念之情。

四. 品味语言

结合文章品味如诗般美妙的语言

1. 生动、准确的动词

(1) 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

(2) 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

2. 诗意的语言(环境描写赏析)

【图片展示凤凰木】

(1)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阴。夏天,海风捋过许多花瓣,

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

(2) 星子正从她的身后穿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永远闪烁在

我记忆的银河中。 (3) 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地鸣叫。

3. 新鲜有趣的比喻

(1) 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2) 翻开书,就像骑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

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

作业布置

1.《记忆中的你》(通过一件事情写一颗会永远闪烁在你记忆中的“星子”)

2. 摘抄文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做点评 (3句)

 

第二篇:第三课___在那颗星星下__教学设计

第三课 在那颗星星下

汉语备课

年级:七年级汉语(上) 备课教师:图然妮萨 课题 第三课 在那颗星星下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瓣、晰、钓、谴、赞、纸、颗”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会组成词语。掌握“当场、纤细、茂盛、正视、分外、清晰、谴责、糟蹋、以身作则、迷惑、应付”等常用词语,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是??还是”“连??都“是??的”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用自己的话叙述。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6课时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1.朗读课文。

2.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我) 在那颗星星下 (成长)

(林老师)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调皮 关爱、理解学生 舒婷

贪玩 循循善诱

聪颖 亲切、热情

教学过程

第三课在那颗星星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在那颗星星下》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许多老师故事非常让人感动。今天,我跟着当代女诗人舒婷走进她的梦一般的中学时光,摇响她记忆中的小铃,在闪烁的银河里,追寻着星空中一颗最亮最亮的星星。?我们一

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在那颗星星下 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那颗星子”指谁?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 书 ) 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瓣、晰、钓、谴、赞、纸、颗

6、疑难词语

当场、纤细、茂盛、正视、分外、清晰、谴责、糟蹋、以身作则、迷惑、应付、附加、称赞、威胁、示范、枯燥、佩服。

7、句型学习

1、究竟是??还是: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门课,而我自己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而:连词,在此句子中表示转折,与“但、可”用法相同。如:不少同学觉得累,而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究竟:追根到底的意思。如:在这件事上,究竟是他错了,还是我错了?

是??还是:用于选择、是非、反问句式上。如:你是吃米,

还是吃拉条子?

2、连??都:你的记忆能力,连我都佩服。

表示强调。如:你怎么连他都不认识?

3、是??的: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学生)。

如:这个演员是很受观众欢迎的(演员)。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 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组长签名:

第三课在那颗星星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

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读一读,想一想。

(一)、组成四人小组,根据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可以讨论):

1.“那颗星子”指谁?

2.你从哪里看出来?

3.为什么“我”认为林老师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

4、你猜“我”考了多少分?

课后评卷,我板书示范后,重打的分数是多少?

(二)、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课文。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

4、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四、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回答问题:

1.“那颗星子”指谁?(板书:林老师)

2.你从哪里看出来?(文章第17节)

3.为什么“我”认为林老师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

(1)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读课文圈划出相应的词句细细品味。

(3)再读读。读出你的体验。

4、:你猜“我”考了多少分?113分!

课后评卷,我板书示范后,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五、读课文,释疑惑。

(一)、指名3个学生读1—4自然段。

1、提问:初一时,我给自己加了哪些“课”?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

2、“我”为什么周末敢公开去看电影?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明确:我的记忆力超强。后面课文就印证了这个特点。

3、可见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可见“我”的调皮、贪玩、聪颖,“我”是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会玩、爱玩、调皮、聪颖的孩子。)

六、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 第三课 在那颗星星下

我 林老师

记忆力好

调皮、贪玩、聪颖

课后反思:

组长签名:

第三课在那颗星星下

第三课时

知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影还没看完,可是“我”的三个同学为什么都走了呢?她很纳闷,同学们赶紧帮她找找原因吧。

二、学习课文5---10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1、电影还没看完,可是“我”的三个同学为什么都走了?

2、我是怎么应付英语考试的?

3、尽管我是临时准备,但为什么仍然考得很好?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1、大家回去复习去了。2、我早上一路长跑到学校,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翻开书,我先复习那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3、拥有过人的记忆力。

三、学习课文11---15自然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以下问题:1、考后评卷时,我为什么只得了47分?

2、提问:从113分到47分,面对这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能会怀疑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可能令勃然大怒,当众训斥她;可能把她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当众改了她的分数等,不管是哪种办法,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格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老师怎样批评了我?为什么还给我打优?

(林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她很有策略,实事求是,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然后再指出问题。)

4、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1、第3句。

提问:这里的“它”指什么?“糟蹋”在句中的意思是?“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改为陈述句是什么?“被 ”的意思是什么?整句话的意见是什么?

(整句话的意见是要珍惜,发挥好,运用好你过人的记忆力,而不是糟蹋它。要不然,到最后,你的脑子里会什么都没有,因为记忆力也有衰退的时候。)

师小结:这段话循循善诱,入心入肺,抓住了要害,说到了点子上,使“我”心悦诚服。

板书:关爱、理解学生

循循善诱

生齐读品味。

5、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

6、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

提问:“纤细的手搁在我的肩头”,“我”却感觉是“沉甸甸”的,那不是矛盾了吗?

板书:亲切、热情。

四、师小结:于是“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一眼充满感激、充满深情,她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五、作业

1、熟读课文,背会生字词语。

2、做课后练习三。

3、预习课文二。

板书设计:

(我) 在那颗星子下 (成长)

(林老师)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调皮 关爱、理解学生 舒婷

贪玩 循循善诱

聪颖 亲切、热情

课后反思:

组长签名:

第三课在那颗星星下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解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浓浓的师生情;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

过程与方法: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用,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师既严格又循循善诱的教导,引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品味充满诗意、活泼传神的语言,体会浓浓的师生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诗意的语言,体会课题“在那颗星子下”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星星象征着什么呢?(希望、愿望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在那颗星子下》。

二、朗读、感知

1、解题:(有正、副标题)

课题给你什么信息?又让你有何质疑?

2、听读课文,解题

3、概括主要内容 梳理情节中的三个意外

三、研读、赏析

1、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作者生动的描写是否让你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就像身边的某个同学呢?请你找出喜欢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同学交流一下体会。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对比林老师是如何做的?你赞同林老师的做法吗?

3、林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呢?

4、解题:作者把林老师比作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恰当吗?结合情节说说理由。 造句:老师像一颗闪亮的星子,___________

5、作者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一比喻充满感激、充满深情,老师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6、作者用比喻句抒发了真挚的情感,语言如诗般优美而浪漫。除了结尾,文中还

有这样的抒情吗?

第一节里“笼在一片红殷殷的花雨梦中”给人美好温暖、如诗如画之感;第二节里“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比喻新颖独特、情感真诚深挚。

朗读体会。、

四、拓展延伸

1、机动:总结,有没有哪位老师曾经也这样关心过你帮助过你?你还记得哪个老师的动作、眼神、语言?作交流。 舒婷把老师比作最耀眼的星子,请你也写一句比喻句,表达你对老师的真挚情感。

2、欣赏小诗《老师的眼睛》

五、 作业布置

。请以《走进老师的内心深处》为题,搜集素材,写一个400字左右的片断。

要求:模仿课文,设计曲折的情节;运用生动的人物描写;在叙事基础上恰当地抒情。

板书:

在那颗星子下——比喻(抒情) 我 林老师(教育) 成长

聪颖 感 怀 理解关爱学生 调皮 激 念 循循善诱

贪玩 晓之以理

教学反思:

组长签名:

第三课在那颗星子下

第五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二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边读边想编辑的读书方法,读懂每句话,提高阅读能力。

3、学会新的句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学习任务、要求

1、 读懂每一句话。

2、 掌握运用新的句型。

3、 熟练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的意思。

(一) 学生自读

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父亲为什么讲课要讲到教师节那天?

2、父亲退休的那天,发生了生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3、父亲最后一堂课讲的是否顺利?

4、课文中几次提到了教鞭?每次有什么不同?

5、本文为什么以“轻轻地放下教鞭“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朗读课文 自读,抽读,表演读

作业:

熟读课文。

复述课文,做练习题。

板书设计

1、父亲为什么讲课要讲到教师节那天?

2、父亲退休的那天,发生了生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3、父亲最后一堂课讲的是否顺利?

4、课文中几次提到了教鞭?每次有什么不同?

5、本文为什么以“轻轻地放下教鞭“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教学反思:

组长签名:

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课

【学习目标】

1.参与真实交际,能够结合自己的真实交际。

2.总结全课的学习,获得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要求

在本节课进行的各项阅读、真是交际活动中,要求每位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是按课文)来理解表达,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

(二)检查课外阅读

(三)真实交际

话题1:小组讨论:你们的学习环境和山区的孩子相比,有哪些差异?

话题2:观察思考:老师是怎样克服困难搞好教学的?你应该怎样配合老师搞好学习?

话题3:教师节出一期板报,没人写一篇《我眼睛中的老师》,可以去采访你所敬爱的老师,也可以回忆平时老是对你的关爱,看哪个班的办报办得好。

(四)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一话题,写出演讲提纲

1 、方法和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完成,演讲的提纲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推选代表大班发言。

2 、活动提示:为增强竞争性,提高参加活动积极性,教师提议建立临时评委会,结合大班意见,给各朗读小组评分,登记成绩。

(五)总结全课的学习,讲评作业

对学习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最好能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好的学习方法。

(六)布置作业:

1、下一课的词语预习。

2、熟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反思:

组长签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