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选刘备
刘备选择诸葛亮的道理很简单。
刘关张加上赵云,尽管都很能打很会打——温酒斩华雄,三雄战吕布,挑颜良,劈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且“英雄事迹”的确很多,但是,他们几乎没有真正打过胜仗,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捞不到。刘备不得不“常在别人的屋檐下”低着头混日子。
好不容易请徐庶当军师,算是打了回胜仗,偿到了甜头,但好景不长,徐庶就被曹操“撬”走了。
对刘备来说,能够得到水平远远高于徐庶的诸葛亮,那自然是求之不得,感激涕零的。其实,徐庶只是个铺垫,让刘备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为诸葛亮隆重登场,为诸葛亮受到超级重用,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失魂落魄的刘备?这看似不可思议,但事实上,理由比刘备还充分。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刘备会对他顶礼膜拜,甚至把他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之上。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高风亮节,为了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忽视他在刘氏集团内部那种至高无上的权威。
曹操那里,谋士云集,并且已经完成“初步创业”,一雄独大,即使诸葛亮鹤立鸡群,也很难在他那里“要上价”,更不可能获得集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奸雄为一体的曹操的真正“敬意”。
尽管为了推动孙刘联盟,诸葛亮舌战群儒,才华横溢,鹤立鸡群,江东甚至也有拉拢之意。即使诸葛亮真去了,也很难有什么作为,成就不了什么具有超越价值的事业——孙权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既得利益,也就是既有事业。况且,在孙刘联明状态下,就有所谓的“亮瑜情结”,诸葛亮真到东吴“任职”,不用孙权动手,周瑜就会“整瞎”他。
只有在刘备那里,几个不成器的谋士,毫无份量,关张赵虽勇,也就是一介武夫,加是整个刘氏集团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诸葛亮才能超越三兄弟结拜之义,直接与刘备并驾齐驱。
试想,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诸葛亮这样“牛”的军师吗?事实上,诸葛亮上来就是“丞相”,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并且上面的那个人也礼让三分。
另外一个人,司马懿的崛起,也与诸葛亮的谋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曹操最牛的时候——赤壁之战之前,他拒绝了曹操的任用,道理是那个时候曹操最多给他一个县令。曹操兵败赤壁后,尤其是在随后又兵败汉中后,曹操原先的战将开始畏战,原先的谋士
开始江郎才尽,他则开始崭露头角。与诸葛亮一决高下,并且最终灭掉了蜀。不逢其时,不养晦蹈奋,别说大成,可能连个得到重用的机会都没有。
其次,从政治上,刘氏集团是“有说法”的。尽管刘备只是个卖席子的小商贩,但是,他是“皇叔”。这个莫名其妙的身份,既被那个小皇帝背书过,在台面上,也还是被认同的。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前提下,在“刘家”——小皇帝、刘表、刘璋一群笨蛋的背景下,皇叔这顶帽子,戴在外表忠厚,实则枭雄的刘备头上,还是很有用的——一不注意就弄了个众望所归。
第三,前面已经提到,尽管人马不多,也没有地盘,但是,关张赵可都是个顶个的上将军。诸葛亮比谁都明白,将刘备的“说法”和这几个哥们的军事才能,与自己的谋略结合起来,那么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惜,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没有讲到这一节。因为他得先把刘备捧上天,让已经失魂落魄的刘备个人感觉先好起来,同时,也让自己的作用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说到底,对诸葛亮来说,选择刘备,既是帮助刘备,也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什么比将自己的预见变成现实更痛快的事情?
事实上,诸葛亮也的确是“赚大了”。诸葛亮加入之后的刘氏集团,真正的灵魂是谁呢?刘备得了实惠,诸葛亮名满天下,名垂青史。刘备既文不如诸葛亮,武也不如关公,遇到困难就会哭。如果仅仅从“历史口碑”上说,刘氏集团真正立住的,岂不也就是诸葛亮和关公?并且,关公更像一个传说。
说这些我仅仅想传达的是这么一个思想——在资本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老板们(包括股东)更像刘备,即使他们文武双全也需要找诸葛亮,找超级助手。高级人才如诸葛亮者,也可以与老板一直成为企业的灵魂,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当高级管理人才、经营人才能够认同老板、成就老板,并在能力、见识和胸怀不低于老板的时候,你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抱负,并成为中国新一代的,具有成就的企业家。
吴国出了个周瑜,在今人的眼里,他应该是与孙权齐名,但事实上人生比孙权还精彩;
魏国出了个曹操,在今人的眼里,除了他以“奸雄”青史留名,如果不翻书的话,对魏国其他枭雄的记忆都很模糊;
蜀国出了个诸葛亮,在今人的眼里,其他人,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尽管也很有名气,但已经是等而次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是大才,结果迥异。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尽管你可以说没有诸葛亮,没有周瑜、陆逊,没有曹操的助手,就没有刘备、孙权和曹操的成功,但我想说有是,刘备、孙权和曹操才是成功的关
键。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们是“铁打的营盘”,“诸葛亮们”是“流水的兵”。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具有打造“营盘”能力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只能成为“流水的兵”。
诸葛亮是借刘备的窝生的蛋。窝是刘备的,人才也是刘备聚起来的,诸葛亮没有这个影响力。你既可以说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也可以说刘备对人才具有超强的控制力——死后也能够让刘备辅佐自己的傻儿子。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他们共同创造的那个让这一切变成现实的气场。
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
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
诸葛亮,琅邪郡阳都县人,从17岁起开始,就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逐渐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确实是一位天才。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志存高远,在隆中时,就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名相管仲和名将领乐毅。
在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中有两位长者,即庞德公和司马徽,他们作为诸葛亮的老师,十分欣赏诸葛亮的超群才智,称诸葛亮为“卧龙”。
时,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
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能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呢?是他不知道曹操这个人吗?显然不是。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诸葛亮对曹操肯定是早有了解的。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诸葛亮对曹操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的。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这位高风亮节、功业卓著的楷模身上,古人所提倡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
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再者,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以法辅德,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者之政,强权政治,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诸葛亮虽然不会投效曹操,但他或许应该考虑考虑孙权。孙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愧为一代豪杰。他据有江东,兵精而粮足。孙权爱惜人才,以诸葛亮的才干,在东吴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但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
接下来,再分析刘备。刘备一生极其坎坷。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
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辈子,也没跑出个名堂来,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刘备走投无路时,只好跑到荆州投靠刘表。
刘表把刘备安臵在抵抗曹操的最前线,替自己守住大门,扮演“炮灰”角色,所幸的是,刘备镇守新野的几年里,曹操忙着在北方东征西讨,几乎无暇顾及刘表,所以刘备在新野一住就是八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极力向他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是“卧龙”。很快,刘备就亲自去拜访这位年仅27岁、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千古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史书记载,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来了。
这就是刘备的过人之处。刘备在诸侯中被人称为英雄,靠的不是他有多少军队,有多大地盘,而是他对朋友很诚恳、很讲信义,即使对一般的人也很有礼数,另外对老百姓也很仁慈。所以,在天下动荡的那个年代里,很多人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由于有这种号召力,当时的诸侯,包括曹操和袁绍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很重视刘备,很愿意与他结盟。刘备能“三顾茅庐”,抛开他急需人才不说,单说他作为一个世人皆知的大英雄、一位年近半百的老将军,肯屈尊拜访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战略问题,这就足以让诸葛亮感动了。
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
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刘备虽然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生死相随的人以外,并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会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可见,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
诸葛亮名言集锦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
经典的诸葛亮名言名句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志当存高远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诸葛亮的名言摘抄志当存高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者虽存…
诸葛亮编辑励志天下来源网络关键词时间20xx0714阅读8114次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的戒子书里的话意思是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
班级工作总结(学期总结)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又在时间的年轮里留下了最美的一圈璀璨。我们由最初揣怀本科梦想,洒下汗水,到我们拿到插本…
一、项目背景据统计,我公司目前使用的油漆有4种品牌214个规格,其中按使用对象不同,各品牌都提供有聚氨酯面漆,计45个规格,在采购…
3月x日的表彰大会结束代表着人又成长了一步,在一次活动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其中我们有过优秀的,也有过不足的地方。①在准备策划之前未…
二〇一二——二〇一三学年度“养成教育”团日活动活动总结冶金工程系级煤深(1)班二〇一二年十月八日11“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总结一、活…
定兴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领导班子工作总结20xx年以来,我局领导班子以“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