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颗星子下

在那颗星子下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舒婷)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陆锦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2.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交流,品味富有诗意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爱心和所讲的道理。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1.朗读课文。

2.查字典,扫除阅读障碍。

3.质疑问难。

4.了解舒婷的诗歌代表作及其散文《我儿子一家》。

5.了解舒婷其人。

板书设计:

(我)在那颗星子下 (成长)

(林老师) ----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调皮 关爱、理解学生 舒婷

贪玩 循循善诱

聪颖 亲切、热情

练习设计:

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练笔,以“我心目中的那颗星子”为题写一个熟悉的人或写一件成长中的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

师:前天我们介绍过著名女诗人舒婷写的几首诗作和她充满稚真稚趣的散文《我儿子一家》,这节课我们学习她的另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一起走进舒婷豆蔻年华的中学时代。

齐读文题。

二、解释文题,解读文本。

1.“那颗星子”指谁?

(板书:林老师)

2.你从哪里看出来?

(文章第17节)

3.为什么“我”认为林老师是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星子,而且是一颗最亮的星星?

(1)用自己的话说说。

(2)读文本圈划出相应的词句细细品味。

(3)再读读。读出你的体验。

关键语句有:

(1)你猜多少分?113分!

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提问:从113分到47分,面对这样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

(可能会怀疑她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可能令勃然大怒,当众训斥她;可能把她晾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者干脆当众改了她的分数等,不管是哪种办法,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伤及孩子的自尊,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格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林老师却没有这样做,她很有策略,实事求是,该肯定的肯定,该表扬的表扬,然后再指出问题。)

(3)文章第16小节第1、第3句。

提问:这里的“它”指什么?“糟蹋”在句中的意思是?“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改为陈述句是什么?“被 ”的意思是什么?整句话的意见是什么?

(整句话的意见是要珍惜,发挥好,运用好你过人的记忆力,而不是糟蹋它。要不然,到最后,你的脑子里会什么都没有,因为记忆力也有衰退的时候。)

2

师小结:这段话循循善诱,入心入肺,抓住了要害,说到了点子上,使“我”心悦诚服。

板书:关爱、理解学生

循循善诱

生齐读品味。

(4)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

(5)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

提问:“纤细的手搁在我的肩头”,“我”却感觉是“沉甸甸”的,那不是矛盾了吗?

板书:亲切、热情。

4.师小结:于是“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一眼充满感激、充满深情,她像一颗星,这颗星是拨亮“我”心灵的引路人。她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评价。

5.同学们在预习中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既然文章主要表现“那颗星”,那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笔墨写“我”呢?我们来看看中学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再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说说读读。

关键句有:

(1)第2小节第1句。

(2)第3小节最后1句。

(可见“我”的调皮、贪玩、聪颖,“我”是个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会玩、爱玩、调皮、聪颖的孩子。)

板书:调皮

贪玩

聪颖

(3)第9小节第1句。

提问:“最拥挤的中山路”的特点是什么?形象生动地写出翻开书的“我“怎样的反应?

(4)第10节第1句。

提问:把什么比做什么?“复钱”、“撵”的含义是什么?由此可见什么?

(5)第3小节“自己也不知道”以及第12小节一句话。

(“自己也不知道”表明当时的“我”迷学糊糊,说不清楚,把读书和玩混为一体,更不用说合理把握、恰当处理了。“别提走路时

3

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表明“我”感觉很好,自鸣得意,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6.师:面对这么一个调皮、贪玩、聪明而又迷糊的特殊个体,林老师没有对“我”瞪眼,也没有乱挥教鞭,而是给以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老师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她犹如一颗星照亮了“我”的心灵,引领“我”走出误区。所以“我在那颗星子下健康成长”,(板书:成长)林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所以,“我”称林老师是永远闪烁在“我”记忆银河中的一颗最亮的星星。)

7.正因为“我”感觉到林老师是夜空一颗最亮的星星,而且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永远闪烁,所以当“我”回忆中学时代这件往事的时候,满怀深情,充满诗意。

生齐读文首两个语段。

提问:(1)第1节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2)怎样理解“像一只小铃”、“轻轻然”和“分外清晰“的含义?

(这段话寓情于景,作者把对美好中学生活一深切怀念之情寄托在一片似梦似幻的意境之中。“像一只小铃“,可见事情的”小;“轻轻然“,说明当时林老师处理事情没有大动干戈,是亲切地、悄无声息地滋润人的心田;”分外清晰“,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到中年,再回忆这一段成长历程,对老师的爱心、教育认识得更深刻,永远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生读文末语段。

(解释、照应文题,让故事结束在一片“美好“之中。) 师: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再读一遍。

三、总结全课,反思评价。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些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师:舒婷的成长历程中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为线索,写了她怎样通过这件事明白事理,从迷糊中走出来,同时也表达了对引领自己走出误区富有爱心的老师的崇高敬意。

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有时清醒、有时迷湖、有时兴奋、有时烦恼,如星子般照耀我们前行的人很多:老师、亲人或社会上的人都会是我们的引路人,生活中这样的体验也不可。

要求完成500字左右的练笔,以“我心目中的那颗星子“为题

4

写一个熟悉的人或写一件成长中的事。

教后反思:

众所周知,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纵现整堂课的教学,我认为较较好地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的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传情、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积淀,不管是引读、齐读、默读,还是自由读都能起到恰当好处,尤其全文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读在教学中的落实是我设计此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读中让学生沉浸到语言文字中去,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着眼于文本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形成看法,养成咀嚼语言文字的习惯,提升文化素养。

整堂课,我力求自己对文本吃准、吃透,有自己完整而较深刻地认识,当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认识不够到位时,我即时灵活点拨,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既活跃,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取得了较突出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已有的积累,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假设性问题:

1.面对13到47分这样大的分数变化,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怎么想?怎么做?林老师怎么做的?

2.面对这样一个调皮、贪玩、聪颖而又迷糊的个体,如果没有林老师当时及时的引导,“我”会怎样?这样的提问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水到渠成地回答了为什么“我”把林老师看成是记忆深处一颗最亮的星星的原因。

定性评价:

这堂课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探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富有教学激情。特色之二就是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以读促进品味语言,促进对字、词、句的感悟、理解,使教学更为扎实;再是对教材处理、教法设计都合理、

5

恰到好处,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

 

第二篇:《在那颗星子下》答案

《在那颗星子下》答案

1 请查字典

2 请查字典

3 (2)(6)对 其余 错

4 贪玩,学习不认真 “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两句

5 “我”尽管违规,但林老师也没有以身作则,她一定有些歉疚,所以此时的“我”很得意 6 比喻。要复习的内容太多,一下子无法全部记住,只好先突出重点和难点

7 尽管“我”这次考得很好,但再次考试“我”仅得了47分。是林老师让“我”知道了“我”的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不敢正视这张成绩单

8 不矛盾。“纤细”是老师手的形态,而“沉甸甸”是形容老师“搁”的力量,从中“我”感受到老师对“我”的爱

9 考试前夜看电影,临考“抱佛脚”,却得了113分,全班第一 试卷讲评时,先得到老师的夸奖,既而重考只有47分 事后,成绩单上英语考试成绩是“优”

10-11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