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美学的散步

——读宗白华《美议》有感

宗白华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

《美议》用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围绕着美的问题娓娓道来,讲人生中的美、艺术中的美、生活中的美,使人在美的散步中欣赏美,建立审美态度,具备艺术人格。它抒发情怀又典雅优美,体味生命、关爱心灵,又不失生活的情调、生命的升华,是充满诗意的审美人生的向导。在本书中,作者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在这部书里,宗白华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晋人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在《美议》共分为九章内容,作者分别从寻找美、哲学与艺术、美学史、意境、诗画、晋人的美、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书法以及美学的散步九个方面来探讨美的问题。作者用他独特的审美眼光向我们阐述了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又在艺术中让我们感受意境。同时,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里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是由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文字的书写同时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反应。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人们的喜怒哀乐就能够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就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说到书法就不得不提到魏晋,作者在书中谈到了晋人的美。在这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众多的文人墨客把文学美、艺术美发挥到了极致。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嵇康的《广陵散》,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的诗,郦道元的写景文,云冈、龙门壮伟的造像,无不是光芒万丈,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比如魏晋的书法,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父子,就是超然绝俗的哲学美的具体体现。艺术的欣赏是为了形成艺术的人格,而晋人的人格美,正是中国艺术史区别于其他民族,显示出中国艺术精神最精彩、最动人的篇章。山水美的发现对晋人的艺术心灵有很大的影响,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山水美的欣赏。

美是灵与诗的结合。美的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样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样深邃,这是多么丰富、充实。作者说:“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空,对物象造成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每一个物体独自存在的时候,都自有一番境界。诗是人情感的寄托,而诗意本身是美好的。作者说:“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

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诗意是美的一种境界,需要发自肺腑的感受。空灵与诗意结合在一起,便是美的境界的升华。

美从何处寻?一个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的心境有关,也可以说景色的美丑是由心来决定的。心也会限制视野,但同时,洗涤、净化过的心灵也会因为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更广阔的世界。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人生充满了各种磨难,我们若是沉浸在悲观的心情中,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是美。只有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把美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舞足蹈,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你的平日行动里、语言里。一句话,就是要把你的心具体地表现出来,那是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发现你心里的美。

美学的散步。作者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现代人大都看重逻辑性、统一性,故而会轻视甚至讨厌散步这种活动,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叫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老庄哲学。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他不但继承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道家学派。他好像整天在山野里漫步,又好像时常在梦里散步,他观察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又在人世间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殊不知他这是在美中散步啊!

生命本身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并不是事物的属性。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是什么,只能说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说,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生命带来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宗白华说:“‘自然’是美的,这是事实,诸君若不相信,只要走出诸君的书室,仰看那檐头金黄色的秋叶在水波中颤动,或者来到池边柳树下俯看那白云青天在水波中荡漾,包管你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在宗白华的眼中,生活里处处都呈现着美。

 

第二篇:稻盛和夫读后感

稻盛和夫读后感

从企业家稻盛先生成长的经验看,企业家道德价值要有七种品质,即感恩、仁爱、勤奋、慷慨、正直、慎独和守信。

1、要感恩。企业家所获得一切成就都是社会赐予的,你应当从内心里感谢社会和他人给你的厚爱。

2、要仁爱。企业家要与员工要有“同心之情”,要“仁爱之情”,要“筑建一个互相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仁爱”可以消除隔膜,减少磨合成本,创造精神财富,是形成企业合力的不竭源泉。

3、要勤奋。一般而言“业精于勤,荒于嬉”。企业家的勤奋,事关责任心、事业心、工作毅力等品质优良的根本系质,是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如稻盛先生像艺术家那样“为工作而倾倒,迷恋上工作”“让自己所有热情和能量都能在工作中去完全燃烧”。

4、要慷慨。人的社会性要求在权利与义务、索取与奉献、为人与利己要有合于国家的集体的价值取向。正如稻盛先生所提倡的“利他经营”的企业哲学,他对“利他经营”的概念解释说:只有“利他这样一个目的,才具有普遍性,才能得到大家的共识”。

5、要正直。正直与诚实不可分,正直与坦荡相辅相成,正直是自信和力量的表现。企业家人格的魅力是由正直坦诚的人品折射出来的。稻盛先生所言:做事要正直,要光明磊落,要“坚韧不拔地去把它干到底,直到把它干成功。”

6、要慎独。自我控制,能够抵制本能的冲动是人与动物的

根本区别所在。是检验企业家是否有真正坚定、磊落的试金石。高级管理人员如没有慎独的品质,根本无法授之以权利,委之以重任。

7、要守信。诚实守信是修身之本,做人之本。守信是对企业家考核的重要条件。稻盛先生的“以心为本”,要企业家与企业、社会要成为相互信任的同志共同体”,“大家都在为共同体而工作”。

企业家成长的经历各有各的不同,现代经济发展基本趋势是由客体经济(物质资源)向主体经济(人本资源)的转化。因此,在当前对中国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是必然的。一个缺乏积极道德伦理的人,即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可能将其内在的潜能变为创造社会价值的实际能力。不仅如此,还有可能利用其“才能”对企业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产生负作用,甚至巨大的破坏作用。反之,一个具有忠诚、守信、责任感等道德素养的人,即使是力量弱小,天赋不强的人,也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大化。

稻盛和夫的理念和方法与佛法以及儒家思想相吻合,他用这种思想治理一个公司,把公司看成一个家庭,把员工看成一家人,上上下下一条心,这是他成功的秘诀,这也是企业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种品质。从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角度来思考中国企业家队伍,从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理念中领悟其真谛,促使我们形成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队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