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读后感
财政学作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整的学科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之后。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经济学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出现,其标志性的学术事件是19xx年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格雷夫出版的《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一书。在这部堪称经典的著作中,马斯格雷夫第一次使用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并给予了说明:“围绕着政府的收入—支出过程出现的复杂问题传统上称为‘财政学’。虽然公共家庭(政府)的活动牵涉到收入和支出的倾向流量,但基本问题不是资金问题。它们与货币、流动性或资本市场无关,而是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充分就业以及价格水平稳定和增长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任务看成是研究公共经济的原理,或更准确地说研究的是公共预算管理中出现的经济政策问题”。我认为公共经济学之所以区别于财政学,在于其不仅仅是研究政府的经济活动,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政府,社区,第三部门,甚至一些国际组织。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公平、效率的目标的学科。
公共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以下几方面:公共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宏观财政学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经过马斯格雷夫等人的努力,于50年代在英语学术界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萨缪尔森发展了公共产品的需求理论。萨缪尔森在19xx年首先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做了数学界定,并给出了现在广为人们应用的公共产品的定义,他认为公共产品就是这样的产品,每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60年代开始,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问题及其相关的林达尔模型、萨缪尔森模型、纯公共产品、非纯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等内容,也陆续进入公共部门经济学。
目前西方在公共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对象为:一是社会保障理论。公共经济学的介入主要是讨论失业保险对失业水平的影响、社会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微观问题;二是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新一代的财政分权理论引入了当代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最新成果,运用激励相容和机制设计学说,将分权理论研究带入了一个新高度。目前财政分权理论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即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本身的激励机制和政府与经济当事人之间类似于委托-代理的经济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公共部门(Public Sector)和私人部门(Private Sector)两大类。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行为方式参与国民经济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在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即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中,把政府、企业和家庭看作三个平等的主体,相互关联,而又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如果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一国国民经济就取决于这三者的经济活动。
企业和居民作为私人部门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前提和目标的,而政府却不能这样。政府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不能忽视收益与成本;另一方面又必须以全社会公正和公平为前提和目标。市场经济是有效能和活力的,但也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有效。市场也有其失败之处,市场失灵的
领域,正是政府发挥其职能的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经济规范和维持市场秩序;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基础服务;培育市场体系,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进行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目标等。
从定义中可知,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及经济
关系。这里所说的政府,是指由“公共当局及其通过政治程序设立的机构组成,并在它的疆域内或管辖地区实施强制的垄断权力”。 政府也可以解释为: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使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行为实体。政府除对特定区域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之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财富的分配。政府参与的非生产性活动是指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征税和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政府所从事的社会财富分配是指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和公正,维护社会的稳定,采取税收、补助、转移支付等手段对各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此书让我了解了公共经济学的本质与研究对象等学术要素,使我对自己的专业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知,使我受益匪浅。
经济094
雷昊
095201429
20xx年5月14日
读《政府经济学》有感
经过六个星期的阅读,《政府经济学》终于大致看完,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个人觉得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虽然政府与企业、个人经济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却是不同的。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通过阅读,可以大概归纳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政府经济活动:
1、政府经济的主体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一定时期内政府采购总额、采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给,而政府经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观管理。政府机构不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构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3、政府经济的形式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
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制地、无场地、固定地征收税收等收入,满足其支出需要,就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掌握着法律等强制手段,对违规者予以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政府经济的目的
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书本有关章节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有根本区别。
粗粗地认识了政府经济学,我们也要知道政府经济学对于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用。
据阅读,了解到,现今一直困扰着我国政府的是政府“当为”与“能为”及“要为”的关系、“为”与“不为”的范围、“为”与“不为”的程度以及“怎样为”的结构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问题。存在的此问题的原因诸多,我认为大致可以总结成两类:一方面是,我国政府正处于体制转轨期、经济磨合期、社会变化期,人们的认识与行为一时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节奏;另一方面是,我国政府界基本上缺乏懂经济的学者型官员,对经济研究不多、不深,同时,经济学界又对政府实际运作缺少感性认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大多经济学家都只是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经济规律的解释,而且多是围绕政治需要而作的说明,自己的意见、主见和创见很少,系统性的理论创新就更少,因此解决此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面对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不能躲避它,必须面对它,解决它,这样国家机器才能运行顺利,因为政府经济学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得不正视它。这也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时刻,特别是我们社会主意国家,对此更要把握这个机遇。
观史比今,特别是从前我国处于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学总是指政治经济学,政治实际上重于经济。经济学,从严格地意义上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就更谈不上“政府经济学”了。政府作为社会组织,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等特点,这使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各种具体的社会利益,为公共利益着想,维护社会公意。虽然社会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存在着共同点,但并不能抹杀它们之间还有差异性。由于政府本身存在生存、发展等根本问题以及财政状况等具体问题,政府行为有可能偏离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政府行为的不经济性;而且,政府与市场不完全均衡,市场很难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率:公平分配、完全竞争的失灵、远期市场和保险市场的缺乏、不能达到充分均衡、外部效应、公益物品、有益需要等。市场在这些方面的失灵,导致了政府干预和介入的必要性。不过,这并不表明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充分条件。市场缺乏效率和不公平,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必然能改善这种效率和公平。政治权力干预经济并不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在很多情况下,政府干预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害和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这说明,政治权力的掌握者和行使者使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限度。如政府在政策方面就有两个限度,一是制定政策时政府没有
能力预料到政策实施后可能发生的后果,或者说政府没有能力使政策达到完美的境地,从而能使政策手段实现政策原意。二是政府没有巨大的财政能力,来实现政策所包含的人道主义目标。同时,政府行政还存在着最常见的顽疾,即政府机构的官僚作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官僚作风导致低效率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竞争导致低效率,二是政府没有动力去降低成本,三是监督信息不完备。政府部门最为著名的行政顽疾是政府机构的自我扩张冲动。在计划体制中政府部门庞大、机构臃肿是势所必然的事。在市场体制中,政府同样也有自我扩张的趋势。况且,政府工作人员还存在“寻租”行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凡是存在短缺、并且缺乏供给弹性、不能任意扩大再生产的资源都存在使用转让费即租金的问题。稀缺资源的稀缺有些是天然的,有些却是人为的,如政府干预,限制某些产品的价格导致的租金。政府干预可导致制造资源短缺,往往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并形成腐败,即工作人员的寻租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并正在逐步成熟,据悉中国市场成熟度已达60%以上;同时,一方面,政府是一种经济活动主体,要参与经济活动,运作中要有经济基础,要讲究经济性,要遵从客观经济规律;另一方面,政府又是一种特殊经济活动主体,既参与经济活动,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公平,制定一定范围内经济活动内的“游戏规则”,又垄断着很多经济资源,并且要受人大监督。所有这些都要求将政府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应用科学来研究。当然,将政府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来研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是现实的。
对于如今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我们更具发展优势。
一、同社会主义相比起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政府同样是一种经济活动主体,不但要参与经济活动,遵从客观经济规律;也要作为一种特殊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并制定一定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而且还垄断着很多经济资源,如财政、税收、资源开采权等等。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压迫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经济管理等职能只是次要、服从职能,因此还不具备产生“政府经济学”的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产生“政府经济学”这样一门应用经济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社会诞生于生产力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首要职能。而且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是“非政治国家”。“非政治国家”是相对于“政治国家”而言的。所谓“政治国家”指本来意义的国家,这种国家是纯粹意义的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非政治国家”指“正在消亡的国家”,即“社会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也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活动主体来研究,“政府经济学”
也才能作为一门经济应用科学而产生。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政府作用的“发挥、转型、消亡”将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深远影响,人们不得不予以重视、研究、引导和利用等等。这就必然要求将政府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来研究。
二、在马克思先生思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调和之后才必不可免地产生的。而事实上,社会主义大多产生于落后生产力国家,商品经济不发达,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经济建设的任务极其艰巨、繁重、紧迫,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求政府作为一个平等经济活动主体、市场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遵从客观经济规律,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三、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后就已经转向市场经济,而且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之时,中国已加入了WTO。所有这些都要求政府实行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将由原来的一对一的、以计划调节为主要手段的直接管理转变为以市场为中介的间接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转变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我国现在进行的改革有四个滞后,一是改革滞后于开放;二是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三是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四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之所以没有到位,就因为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所以,政府改革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政府改革要解决“三位”:越位、缺位、错位。越位,指政府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问题;缺位,指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服务职能注意不够;错位,指政府要抓好宏观调控,而不是去管企业的生产供应、产品销售等。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的事情让给企业。政府管理职能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调控对象上,从以实物形态管理为主转变为以价值形态管理为主;在调控内容上,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在调控范围上,从主要局限于管理全民所有制经济活动转变为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在调控过程中,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者,主要职能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调整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参与经济活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社会分配等。政府转型的主要任务,就是实行“五个转变”。一是从优先于政治目标向统筹社会、经济、政治目标转变,二是从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型财政体制转变,三是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四是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五是从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向统一协调的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后,
政府才开始成为真正意义、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市场主体,“政府经济学”才能有了具体研究对象。
四、政府经济学不但是应用经济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边缘、交叉科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组织行为学的交叉科学。政治经济学为政府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论,西方经济学对现代市场经济现象、规律等的系统研究为我国政府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政治学界、经济学界,尤其是一些高学历、年轻化的学者开始了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特有经济现象、经济行为、经济规律等方面的积极、主动研究,加强了对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科研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分析、运用和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富有远见、创见的科研成果。所有这些都为政府经济学出生提供了天然养料。
通过以上四点原因,我们知道我国的制度对于发展政府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因为垄断、市场的外部性,公关产品的信息的不完全,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稳定没有政府是不可想象的,个人的福利不仅依靠私人部门的市场交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政府还必须加强管理,不仅要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而且要加强对分配的调节、环境资源和微观经济管理。在社会主义经济转轨时期,尤其需要大力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满足公共需要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然而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和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时在某些方面会使政府失效。为了减少政府失效所带来的损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地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提高政府效能。
正如书上所说中国是一个传统计划经济的国家。长期以来,“政府万能”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特别防止“政府行为的不当”或“政府职能泛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所以我认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为了将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其中的关键是要确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运用市场的力量改善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效能。因此,进一步加强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处于体制转轨的我们来说,还是具有深远的特别意义。
不想看以下废话的直接翻至第二页读书笔记说明感谢非常感谢您有心或无心的点击本文内容并非本人原创非常感激原创作者而是从网上各处搜集资料…
读生活中的经济学有感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理解是金钱财物或者节约节省的意思生活中的经济学是茅于轼老先生写下的一本浅显易懂的经济学…
好书共读作为一名读保险专业的学子我在闲暇时间当然不忘品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有趣书籍一来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二来可借机放松心情从学习中获…
读人人都学经济学财富新观念心得体会理财的红火学一点经济学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成为大趋势本书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详细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地位…
读每天学点经济学有感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需要懂点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正是出于此想法我认真阅读了每天学点经济学这本书本书以经济学的基…
我眼中的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的目的要明确学习经济学的原因首先要弄清经济学的概念及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教你如何科学合理地支配钱也就是多多少少…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寒假中在学校的推荐下读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读过之后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马歇尔现代经济学之父…
身边的经济学读后感会计四班周云逸为了加深对经济学的了解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初步掌握将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的能力我选择这…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自去年11月收到书至今已有3个多月其间我断断续续地阅读了美国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利用寒假终于在开学前读…
公共关系学课程感想在大二期末选课的时候那时是抱着修够学分的心态选了这门限选课但是在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发现这是一门很深而且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