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十讲复习资料

第一讲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层次的低下; 1.考量学习有效性的三个指第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对标: 立。

①学习速度②学习结果③6.如何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习体验。 学?

学习速度是指学习特定内第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清容所花费的时间。 晰。

学习结果是指经过学习学第二,注重学科特色。 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成绩。 动性。

学习体验一个是伴随,学生第四,提高教学的层次。 以什么样的状态——是其乐融第五,预设跟生成要统一。 融还是愁眉苦脸进行学习;一个7.教学及其改革的三个层是生发,学生可能觉得学习过程次: 没那么有趣,但是学完以后觉得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 蛮有价值,前一个叫做“过程兴第二,要从无效低效走向有趣”,后一个叫做“结果兴趣”。 效。

2.有效的教指的是教促进教第三,还要有更高的境界、学。这种促进分为两种:一种是更高的追求。 直接促进,另一种是间接促进。8.怎么判断学生是否在进行或教材观点及权威的自由和权

力。

④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免予处罚及不公平对待的自由和权力。

第二,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

现在强调教师不仅是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信息的重组者。

14.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生成误区?

一、学生方面①缺乏深度的思考。②悟读变误读。

二、教师方面①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②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15.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与育人的关系——既要教书还要育人;从教学的角度,就是认识与情感的关系。教师既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关注情感。

第四讲教学情境

21.教学情境有哪些类型? 第一种,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的教学情境。

第二种借助动作或者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操作、表演、活动、演示)

第三种,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朗读——声情并茂、描述——绘声绘色、比喻——贴切精彩)

第四种,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与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

第五种,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背景知识主要包括:直接促进称短效,间接促进叫长效。 无效的教就是叫阻碍学。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阻碍,是显性的,还有一种是看不见的阻碍,是隐性的。 3.什么是有效教学?(新课程秉持什么样的发展观?) 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 首先,发展的内涵。新课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叫“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整合才构成发展,也就是说,教学要促进发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进入某种过程,并且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促进发展,才是有效的教学。 第二,发展的层次。人的发展有两个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水平。 第三,发展的机制。学生的发展按其发展的内在机制有两种: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第四,发展的时间。从时间的维度来理解,学生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两种:眼前发展跟长远发展。 第五,发展的主体。传统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还强调教师的发展。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4.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哪里? 一、学生变了。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 二、教师变了。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的角色变了,教师即研究者。 三、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目标变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 5.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主要表现: 第一,三维目标的割裂;第二,教学内容的泛化; 第三,教学活动的外化;第

优质学习? 第一,情绪状态。第二,参

与状态。 第三,交往状态。第四,思维状态。 第五,生成状态。

9.优质教学从教师角度讲, 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有思想。第二,有智慧。 第三,有激情。第四,有个

性。 第五,有文化。 10.学生学习的三个层次或境界: 第一受逼学习。 第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有个性化的学习。 第二讲教学的生成性 11.把哪些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一,把讲解的主动权还给

学生。 第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三,把预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四,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

学生。 12.新课程为什么提倡生成性? 首先,从人的角度讲。人是

生成性的存在,只要把孩子看成人,就不能不承认课堂具有生成性。

第二,从课程的角度讲。课程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悟到的课程,

叫“生成的课程”。 第三,从教学的角度讲。新

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跟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知识要实现增值,教学必定是开放的生成的。

新课程提倡生成性,实际上是由人的本性、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所决定的。 13.生成性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

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学生的学习权表现在:

①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

②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③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成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第二,从教材方面讲,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去形成个性化解读。

第三,从教学方面讲,要强调精心预设,减少低水平的生成,激发高水平的生成。

二、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第一,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

第二,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

第三,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三、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第三讲三维目标

16.双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7.过度强调双基会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第一,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

第二,太注重基础扎实、太注重强化训练,必然导致负担过重。

18.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并不是忽视双基。

新课程的双基观,第一是双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为学生将来打造基础。第二是要有一个和谐的发展观。

19.如何处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关系?

知识技能是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过程方法,实际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习的角度,要把学会和会学统一起来;从教学的角度,要把结论和过程统一起来。老师既要注重结论,也要注重过程,二者要统一。

20.怎样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教师的角度,表现为教书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历史典故)

第六种,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

22.当前教学情境创设存在哪些误区?

①形式化的情境②假问题的情境③缺乏真情的情境④猜谜式的情境⑤电灌的情境五种。

23.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①基于生活。②注重形象性。③体现学科特点。④内含问题。⑤融入情感。

第五讲教学关系

24.学生有哪些特征?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向师性;二是独特性。

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表现在:

第一,凡是学生都具有一种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

第二,学生有一个共同和心理:不论学习哪一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个班级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

第三,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

独立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三,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

第四,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学习能力。

25.教师对学生态度的主要表现方式:

教师对学生态度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主要表现在语言、动作方式、眼神方式几方面。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态度一是支配二是冷漠,冷漠是最可怕的态度。

26.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师生关系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实际上,教和学的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

1

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变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独立,教师的作用也就达到了。这是教与学的本质关系。所以,教师所谓的主导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在量上要不断减弱,当然,在质上要不断提升,最后让学生走向独立。总之,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27.江山野把教学分成几个36.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①定向。②自学。③讨论。④答疑。⑤自测。⑥总结。

37.温故知新铁律的具体体现: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38.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

①目标导向。②反馈纠正。③循序渐进。

39.“成功教育”的教学策略45. 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二、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却忽视了教师的引导。

三、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46.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话变成问答。 二、有活动却没体验。 三、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 感性因素。

56.问题性

新课程学习方式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7.创新性

创新性表现为突破和超越。从意识的角度来说,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怀疑精神、批判精神。从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完全依靠教师阶段。

第二个阶段叫基本依靠教师阶段。

第三个阶段叫相对独立阶段。

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

第五个阶段叫完全独立阶段。

28.为什么要提倡和强调对话?

对话的认识意义表现在: 第一,使知识增值。 第二,活跃师生思维。 总之,对教学而言,对话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师生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9.对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②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③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一致。

第六讲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30.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31.先学三个特性:①超前性②独立性③异步性。

32.后教三个特性:①针对性②参与性③开放性。

33.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 首先,必须对学生的超前学习进行检查,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教材的掌握程度。

其次,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

34.先教后学铁律的潜在意义是什么?

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35.学法指导的主要教学要点包括:

第一,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

第三,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

是:

“低,小,多,快”四字要诀。低即起点低,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快即快反馈。

第七讲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

40. 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

一、三维目标确立与教学目标虚化。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内容泛化。

三、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与教师使命的缺失。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41.三维目标确立: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突出体现在:第一,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42.教学目标的虚化突出表现在:

第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第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现象。

总之,由于目标的多元化以及对目标的不恰当定位,教学中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43.课程资源开发的表现: 一、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放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二、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三、新课程突破了“课堂教学就是教室里上课”的传统观念。

44.教学内容泛化的表现: 一、教材受到冷落。

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

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

四、老师只搜集教材,而不重视处理和利用教材。 四、课堂有温度却没有深度。

五、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47.探究之“形”,探究基本步骤:

一、提出或生成问题; 二、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

三、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四、交流和评价。 48.探究之“神”:

一、好奇心;二、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三、求证精神。

第八讲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49.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主动性②独立性③独特性④意义性⑤交往性⑥体验性⑦问题性⑧创新性。

50.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首要特性。“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对个人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责任”是指学习者充分认识和体验到学习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51.独立性

独立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

52.独特性

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

53.意义性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第二,学习者本人应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54.交往性

交往的认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使知识增值。 第二,活跃学生思维。 55.体验性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第三,重视能力的角度来说,创新性主要表现为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具有怀疑精神的人有三个特点:

一、怀疑一切,排除偏见; 二、不迷信“永恒的真理”,不相信有绝对的权威; 三、不满足现状,执著追求。

第九讲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58. 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

59.自我反思的内涵: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持续成长。第三,教师即学习者与研究者。

60.自我反思的实质:

①自我对话。②自我诘难。 61.自我反思的内容:

①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方面的反思。

②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思。

③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面的反思。

62.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63.自我反思如何展开? 自我反思可从教学实践、理论学习、相互借鉴三个层面展开。

一、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反思记录主要记录三点:①总结成功经验。②查找失败原因。③记录学生情况。

二、在理论学习中的自我反思。

三、在相互借鉴中的自我反思。

64.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 ①自省式反思。所谓自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法。

②交流式反思。所谓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

③所谓学习式反思,即通过

2

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④研究式反思。所谓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

65.自我反思的意义:

①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②提高教学经验的质量。③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④促进缄默知识显性化。

66.自我反思的前提与条件: 首先,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和现代教育思想。

其次,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再次,形成包容、接纳和勤思考的职业心态。

第四,培养开展互助合作的行为习惯。第五,掌握进行同伴互助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74.错误实践观的批判

排斥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由教学生就容易实现形象与抽象、实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 际与理论、感情与理性以及旧知

③从研究内容看,一般是小与熟知的沟通与转化,从而使学课题。 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④从研究方法看,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⑤从研究成果看,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84.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界定研究内容。②设计研责任感是教师自觉进行反思的前提。责任感是师德的核心。

顽强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

良好的反思氛围是教师深入进行反思的必要条件。

67.同伴互助的内涵:

所谓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68.同伴互助的意义:

同伴互助具有多种优势和作用。

首先,同伴互助有利于探索并解决较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其次,同伴互助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再次,同伴互助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最后,同伴互助下所进行的研究,推广价值和效益也大。

69.同伴互助的途径与方法: ①对话。(包括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四种方式)

②协作。(同伴临床互助、同伴教学辅导、合作研究等)

③帮助。

70.观课中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观课的目的。 第二,观课的态度。 第三,观课的重点。

第四,观课后的讨论技巧。 71. 观课后的讨论技巧: 首先,明确讨论的焦点是课题与学生,而非被观课教师。

观课完毕,不要对本次课急于赞赏、批评或下结论。

即使讨论中包括了赞赏与批评,也不应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和安排进行评析。

关注大家都想探索的问题,注重教师间平等关系的建立。

72.走向同伴互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封闭的课堂文化使部分教师心理上不倾向于合作。

其次,以竞争为导向的学校文化不利于教师开展合作。

再次,繁重的工作和密集的教学安排使得教师合作很难在时间上得到保证。

第四,行政压力催生了互助的表面化、形式化。

73.要成功地开展互助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倾向表现在:

第一,经验主义教学实践,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理论。

第二,操作主义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应用作片面的操作主义理解,把理论完全操作化、技术化、形式化。

第三,实用功利主义教学实践,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教学理论的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视效应。

75.专业引领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①引领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②引领教育研究方法,增强教师研究能力。

③引领学科前沿知识,拓宽教师专业视野。

④开发专业人力资源,共建研究共同体。

76.专业引领的形式:

①辅导讲座②专题谈话③观看教学录像④听示范课⑤指导备课⑥说课⑦角色扮演⑧微型教学⑨随堂听课⑩临床指导。

第十讲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77. 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是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

78. 教学型教研的概念: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手段主要是听课与评议。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

79.课例模式:

①一人同课多轮②多人同课循环③同课异构④互助式观课⑤邀请式观课⑥反思式观课。

80.课例特点:

①教学性②研究性③实践性。

81.教师确立研究课题的依据:

①学科背景。②经验基础。③兴趣爱好。④教学意义。⑤实际可能。

82.课题类型:①规划课题②个人课题。

83.个人课题的特征:

①从研究目的看,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究方案。③开展研究。④总结研究成果。

85. 设计研究方案要做的工作:

第一,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

86.开展研究行动的特征: ①验证性②探索性③教育性。

87. 总结研究成果要做好: 第一,整理和描述。第二,评价和解释。

第三,重新设计。

88.课题研究报告的构成主要包括:

①课题提出的背景;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89.教师学习的意义:

①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而学习。

②对教育教学的意义——为教学而学习。

③对教师个人的意义——为自我而学习。

90.教师学习的对象与途径: ①读书。(教育类、专业类、文化类、其他。)

②读“图像”。 ③读“人”。

④“第三条通路”,内化的学习行动。

91.教师学习的机制与原则: ①建立学习型学校。 ②倡导“全息”学习。 “全息”学习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它强调三“到”: 第一,手到——坚持记笔记。(摘录式笔记、心得式笔记。) 第二,心到——养成“研究性”阅读习惯。第三,身到——把学到的东西及时用到课堂。

92.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意义)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情境的价值。新课程凸显教学的情境性,跟我们强调回归生活、联系生活是有关系的。生活也是汤,知识要溶入生活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有两方面的价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是情的作用;境,就是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境就是一座桥梁,有了它,

3

相关推荐